高階實戰技巧——壓力、支撐,這才是技術分析的真諦

市場當中的壓力與支撐,是一個區域而非某一個點;而且壓力跟支撐是一個動態值而非固態值——十年砍柴

高階實戰技巧——壓力、支撐,這才是技術分析的真諦

在日常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表達:我認為這隻個股在 7.03 有支撐,股價會在這個位置反彈。這時候我通常會反問:為什麼是在 7.03 而不是 7.02 或者 7.04,這不是鑽牛角尖,而是我們認為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在討論市場中的壓力與支撐時都存在一定的誤區。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市場當中的壓力與支撐是如何形成的(以支撐為例):

高階實戰技巧——壓力、支撐,這才是技術分析的真諦

上圖中,在低位連續震盪了近半年的時間終於走出了一波大幅度的上漲,當它衝擊到 35 多的時候出現了回落。

我們來分析一下在回落的過程中,市場中的投資者是如何反應的:

對於持有這隻個股的投資者而言:大多數的投資者在股價大幅上行後會選擇止盈離場,也就是說,在股價回落的初期,大量的獲利盤出逃導致空頭壓力很大,而場外的投資者則更多選擇觀望,所以股價很難止跌企穩。

而當股價經歷大幅下行後,短線獲利盤已出逃殆盡,即便有部分短線盤沒有出逃,隨著股價的回落,這部分投資者經歷了過山車後,前期的盈利已經被市場吞噬,“報復”心理促使他等待市場再次給他利潤;

而中線看好後期繼續上漲的投資者在股價回落初期沒有選擇出逃,一旦股價經歷了較大幅度下行後更會堅定持有。也就是說在股價回落初期,場內的投資者獲利出逃導致賣盤多,場外的投資者因為價格偏高,都在等待股價回落到安全區域導致買盤少,因而股價持續回落。

而隨著股價持續回落,該跑的已經跑了,不該跑的不會跑。場外的投資者隨著股價漸漸回落開始悄然進場,於是在下跌的中期,賣盤逐漸減少,買盤逐漸增加。終於等到股價經歷大幅下行後,賣盤萎縮殆盡,買盤大量進場終於使得股價再次止跌企穩。

也就是說:市場中的支撐的形成最終是由買賣盤的轉化導致的。

在技術分析中,如果某一個位置能夠導致市場出現賣盤很少,而同時買盤又急劇增加的結果,我們把這樣的位置稱為:支撐位。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列出這樣的等式:

高階實戰技巧——壓力、支撐,這才是技術分析的真諦

支撐位=賣盤極少+買盤較多的安全區域。

此時,大量的買盤哄搶極少的賣盤股價自然起漲。

那麼我們從前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

賣盤極少是因為股價太靠近成本價,假如我的成本在 30,我選擇出逃取決於股價能否上行到 33、35 或者更高,而跟股價到底在 30.1 還是 30.2 沒有任何關係;

買盤較多是因為股價已經回落到了安全區域,在這個安全區域內的任何一個具體點位上都有大量的原先看好的投資者進場,每一個投資者進場的位置都不盡相同,有的在 30.1,有的在 30.2。

我經常把市場中的支撐比作一堵牆,在這個牆體上,賣盤的減少降低了市場下跌動能,買盤的增加提高了市場上行動能,最終股價企穩,而這堵牆是有厚度的。一個沒有厚度的牆就如一張薄紙一樣,會被市場中的任何下跌一穿而過。由此可知,當我們用某一個具體的點位去探討市場的壓力與支撐時是何其的荒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