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裡海,位於亞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水體

。地理初學者很容易將其視為海,事實上古代裡海沿岸的居民也這麼認為,因為它的面積太大了——有39萬平方千米,和黃海差不多大,是渤海的五倍,而且它的水也是鹹的。然而,裡海不與任何海洋相連接,因此它只是個超級大的湖泊。既然裡海是湖,那它自然不應該有鯨這些海洋動物了。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裡海

​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裡海中雖然沒有鯨和海豚,但卻擁有同樣海產的海豹,這是為什麼呢?有人說,裡海曾經與真正的海洋相連,後來才分隔開,海豹留在了裡海,而鯨離開了。還有人說,當時有的鯨也留在了裡海,直到近幾千年才絕跡,古代還有人見過裡海的鯨呢。今天動物志告訴大家,這些統統都是謠傳。

裡海的真面目

今天的裡海是內陸湖無疑,但它曾經是一個真正的海,它與地中海、黑海一樣,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準確地說這是一個大洋,這片水域誕生於距今2.5億年前的古生代末年,在當時是僅次於太平洋的全球第二大水體。

當時地球上只有兩塊大陸,北方大陸包括歐亞和北美,南方大陸包括非洲、南美、澳大利亞、南極和印度,特提斯洋就橫亙兩塊大陸之間。

後來由於板塊漂移,非洲和印度慢慢向歐亞大陸靠攏,新的大西洋、印度洋先後形成,特提斯洋的空間就漸漸遭到擠壓。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特提斯洋示意圖(漸新世初,3400萬年前),黑色輪廓為今天海岸線

在距今2300萬年前的中新世初,今天的黑海、裡海、鹹海以及東南歐的大片地區,都在特提斯洋的北部分支——副特提斯海的覆蓋之下。裡海的形成分三個階段:

中新世(距今2300至530萬年前):今黑海、裡海南部與地中海分離,形成一個大湖。阿拉伯半島持續擠壓歐亞大陸,科佩特山脈和高加索山脈隆起,奠定了今裡海的西、南邊界。約550萬年前,裡海南部與黑海分離,裡海初步形成。

上新世(距今530至260萬年前):在乾旱期,裡海幾乎完全乾涸,成了個大盆地,鹽酸鹽因水分蒸發而沉積於海底,之後又被風吹來的碳酸鹽沉積物覆蓋住,後來裡海又重新填滿了水,這些沉積岩就被封在海底之下。鹽酸鹽本來是溶於水的,但由於上面蓋了一層不溶的碳酸鹽,也就不能溶解了,這種蒸發岩床是裡海曾經長期乾涸的明證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副特提斯海示意圖(中新世)

更新世(距今260至1.2萬年前):更新世是個大冰期,由於冰川作用,陸地上水量充足,裡海在更新世得到了重生。裡海最大的水源(佔水量的80%)——伏爾加河,也在更新世形成,從此裡海能得到穩定的水源補充。

所以,裡海的真實身份可不簡單,它是古代大洋的殘跡,這種湖被稱為海跡湖

。現在主要大河均從裡海北側匯入,導致裡海南、北水文特徵截然不同。北部比較淺,而南部很深(可達1200米)。北部幾乎是淡水,而往南鹽度漸高。由於裡海有大量鹽被封在了海底,近200多萬年又補充了大量淡水,現在其鹽度只有真正海洋的三分之一。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更新世時期的大陸冰蓋和裡海,當時裡海水量遠比今天充沛

裡海為什麼沒有鯨?

鯨的祖先是陸地動物,大約在4900萬年前下水,用了1000萬年前的時間重新演化成水生動物。早期鯨類化石主要在巴基斯坦一帶出土,屬於原特提斯洋的範圍內,因此鯨類可能就是在特提斯洋下海的,裡海這一帶在古代當然是有鯨的

然而,裡海與大洋分離是在中新世(當時裡海尚未形成,是與黑海一起的),當時鬚鯨和齒鯨的演化仍處於早期階段,現代鯨類都還沒有出現。以抹香鯨類為例,當時抹香鯨科與小抹香鯨科剛剛完成科一級的分化。因此裡海中是不可能有現代鯨類的,只可能存在過古鯨類。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虎鯨

鯨類作為最大的海洋生物,需要很豐富的食物資源才能生存。一頭藍鯨每天要吞下近4噸的鱗蝦,作為頂級捕食者的虎鯨要吃大量的魚類和海獸,它們為了獲取充足的食物,經常進行長途跋涉的遷徙,哪裡有吃的就去哪裡。

​海洋中最具生產力的部分是大陸架地區,然而裡海和黑海是由阿拉伯半島擠壓形成的,它們整個南半邊的大陸架都被破壞了,從大陸下海不遠就是陡峭的大陸坡,然後就是深深的海盆,因此裡海和黑海都是比較貧瘠的水體。而又由於它們與大洋相隔離——裡海完全變成了內陸湖,黑海經歷了多次與海洋分隔又通連的過程,今天只以狹窄的水道與地中海相連,鯨類也無法通過遷徙獲取更多食物。

​可以說,裡海和黑海早就沒有養活像鯨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的資源縱深了,因此鯨類估計早就放棄了這片不適宜的水域。今天不光裡海沒有鯨,黑海也只有幾種海豚,這兩個水體中最強的捕食者就是歐鰉了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瓶鼻海豚

即使有個別鯨在裡海分離的時候留在了這裡,它們也熬不過上新世的枯水期。可能很多人奇怪,裡海有1000多米深,怎麼會幹呢?事實上在裡海剛分離的時候,乾涸幾乎是必然的。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1929-1977年,裡海水位下降了3米,這還是在有伏爾加河提供補充的情況下。剛分離的裡海很難得到淡水補充,上新世又比今天更乾燥,僅蒸發這一項,就足以讓裡海在幾萬年之內乾涸。現在,裡海的水位比海平面低27米,而地中海的水也是入不敷出的,要沒有大西洋支援早就幹了。

​今天,裡海中有160種魚類,其中三分之二是特產的,說明裡海生態區系早就與其他水體相隔離獨立演化了。當時留在裡海的那部分海洋生物,經歷了水文的巨大變化,能生存下來實屬不易,而鯨和海豚這樣的大動物很難存活下來。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裡海海豹

裡海海豹是哪來的?

在原副特提斯海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出土過一些原始海豹的化石,因此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這些海豹在裡海分離的時候留在了裡海,裡海海豹是它們的後裔,然而現代研究證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首先,芬蘭兩位學者帕羅、瓦伊諾拉對9種海豹的線粒體DNA進行分析後發現,裡海海豹與其他海豹分家是在距今300至200萬年前的上新世末、更新世初,比裡海分離晚很多年。裡海和黑海組團與地中海分離是在晚中新世,而裡海獨立成湖是在距今550萬年前的中新世末期。

其次,如果裡海海豹是古代副特提斯海海豹的後裔,那應該與地中海和黑海唯一一種海豹——地中海僧海豹,是姐妹群的關係。然而,分子遺傳學分析表明,裡海海豹是屬於北方海豹亞科成員,與南方的僧海豹亞科親緣關係很遠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地中海僧海豹

所以說,今天的裡海海豹與古副特提斯海的原始海豹沒有直接關係。副特提斯海範圍內發現的海豹化石最晚的也有800萬年曆史了,即使它們真的留在了裡海,也捱不過上新世的枯水期,海豹雖然能在岸上匍匐前進,但同樣無法長期離開水生存。

裡海海豹的起源的真相是,上新世末年發生了一次海侵事件,淹沒了從今天裡海到鹹海的廣闊地區,當時的裡海是今天的三倍大,有一來自北方的海豹隨著海水侵入裡海。海退以後,這些海豹就被留在裡海中,演化成裡海海豹。傳統觀點認為,這一夥入侵的海豹是北極的環斑海豹,近期也有學者依據線粒體DNA分析結果,認為是北大西洋的灰海豹。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灰海豹

與裡海海豹類似的是貝加爾海豹,這種海豹是北極環斑海豹的後代,在更新世時期隨著冰川入侵貝加爾湖,之後就被困在了這裡,成為獨特的貝加爾海豹。

​今天,裡海海豹就是裡海唯一一種海獸。它雖然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海豹,卻也是過得最滋潤的,因為在裡海中沒有虎鯨、鯊魚等天敵。它秋、冬季節主要在北部淡水區活動,尤其是伏爾加河河口,以蝦虎魚、杜父魚和甲殼動物為食,夏天到南部鹹水區掠食鯡魚、斜齒鯿和鯉魚,小日子可謂過得無憂無慮。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環斑海豹

遠古巖畫的真相

考古學家發現,在基奇阿德山的戈布斯坦巖畫中有類似鯨或海豚的形象。戈布斯坦巖畫是阿塞拜疆原始居民在5000~20000年前創作的,裡面的動物多反映了一些狩獵場景。巖畫中“鯨”長達4.3米,如果這真的是鯨或者海豚,將證明直到新石器時代,裡海中仍生活著巨大的鯨魚,阿塞拜疆的先民們仍在捕鯨。這個“鯨”的巖畫究竟代表了什麼呢?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戈布斯坦巖畫中“鯨”的形象

首先排除這是一種海豚的可能性,海豚的背鰭比較大,而且位於身體三分之一的位置,與巖畫中形象不符。很多專家懷疑這是一種喙鯨。喙鯨是一種深海中型鯨魚,以頭足類為主食,它吻尖,背鰭小且位於身體三分之二位置,身體粗壯,這些特徵均與巖畫中一致,4.3米的體長也與喙鯨相吻合。一些人言之鑿鑿說裡海中有鯨,就是因為這幅巖畫。今天喙鯨在黑海中已經沒有了,但在地中海中仍有分佈。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布氏喙鯨

然而,畫中動物身體後部的下面清晰地畫著一個鰭,這是魚類的臀鰭。鯨類的後肢大約在3500萬年前就退化了,它們是沒有臀鰭的,因此畫中動物絕非喙鯨,這張畫代表的實際上是一種大魚。

裡海中有4.3米的大魚嗎?還真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類——歐鰉,在裡海中就有分佈。我們把歐鰉的形象和巖畫進行對比,發現除了歐鰉較纖細以外,其他特徵完全吻合。歐鰉是一種巡遊魚類,在淡水中度過它的幼年期,只有2米長。但裡海是“海”啊,它在裡海中完全可以長到4.3米的巨大體型,事實上,歐鰉最大體長可達6-7米!這樣的巨魚足以給阿塞拜疆的先民們留下深刻印象,將它畫在了巖畫上。

裡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歐鰉

這就是裡海有海豹沒有鯨的真相。裡海雖然曾是海洋的一部分,一些小型海洋生物也的確與黑海中是同源的,但所有大型海洋生物都已經在上新世的枯水期滅絕了。現在裡海的大型動物,要麼是上新世末的海侵期從北大西洋來的(如海豹),要麼是更新世以後由冰川或伏爾加河運過來的(歐鰉),與古地中海沒有任何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