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墩鎖刑是怎樣的刑罰?有多麼可怕?

別酒流年


古代針對女子的刑罰,有墩鎖刑、幽閉、紅繡鞋、繩刑等等,每一樣都是慘絕人寰,極大摧殘了受刑人的身心。

墩鎖刑是由站籠刑和桶刑發展而來的。原來受罰的犯人,是被固定在一個木籠子裡,頭部被鎖在籠子外,而籠子內的腳離地面還有一段距離,如果犯人要減輕頸部的痛苦,只能翹著腳站著,時間長了自然是筋酥骨軟痛苦異常,最後腿腳麻木無力支撐身體,頸部卡在木籠上疼痛難忍,有的人還會窒息而死。


後來木籠子演變為木桶,犯人除了頭部露出來外,身體都蜷縮在狹小的桶裡,時間久了血脈不通又動彈不得,會給身體帶來極大傷害。在清朝時,桶被墩鎖取代成為刑具。所謂的墩鎖,是一個五十公分見方的木箱子,犯人被鎖在裡面,只將頭部和手腳伸出來,日常的便溺都在墩鎖內又不能活動,久而久之就會身體潰爛而死。

除了墩鎖刑,還有其它的極不人道的刑罰。


幽閉是針對女性的宮刑。行刑方法是用大木板猛力擊打女犯人的小腹,直到內臟中有東西(有說是子宮)墜落下來,使女性不僅喪失生育能力,更在受刑後不能人道,這是對女性身體極大的摧殘。

紅繡鞋傳說是錦衣衛發明的,刑具是用鐵打造的鞋。行刑前,施刑者會把鐵鞋放進火中燒紅,然後強迫著犯人穿上燒的通紅的鐵鞋在地上來回走,因此稱之為“紅繡鞋”,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而據記載,受過三遍“紅繡鞋”刑法的人,雙足已經被燒為灰燼了!


還有一種名為“繩刑”。刑具是一根如同小兒手臂粗的繩子,表面粗糙不堪。犯人在受刑時,被人架住雙腿騎在繩子上,然後行刑者用力拖拽犯人,使犯人的下身在粗糙的繩子上來回摩擦,據說只要一個來回,犯人已經血肉模糊痛苦昏迷。

針對女性犯人的還有拶指、杖刑等等,無不以摧殘身體和尊嚴為目的,十分殘酷毫無人性可言。


李飛叨


請關注小生,給您分享更多的歷史趣聞

墩鎖刑專門為女性所設

我們都聽說過很多千奇百怪的刑罰,什麼騎木驢呀,浸豬籠等等。不過古代很多刑罰大都針對女性所研究出來的。在古代的封建社會里,女性的地位極其低下,甚至都幾乎成為男人的奴隸了。

古代的酷刑根本不會因為女性的柔弱而對她們憐香惜玉,反倒是酷刑越來越變態,直抵女性內心最深處的恐懼感。

反而更為加重酷刑的程度,看見女性毫無抵抗力的樣子,增加他們實行的快感。今天我們所說的墩鎖刑就是專門為女性所設立的刑罰。

一點點的生機流逝掉

墩鎖刑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刑罰吧,這個刑罰是專門針對清朝宮女而設立的一個酷刑。

顧名思義墩鎖刑就是把人給鎖住,實際用刑就是就是把人塞進一根很小的木箱,在一邊開個洞,把人的手和腦袋從木頭洞裡拎出來,雖然不見血卻讓人生不如死。

宮女被長時間塞在木箱裡,導致不能動彈,所以會有很多部位的淤血,最後血液不通活活憋死。

精神層面的打擊

其實古代眾多的酷刑並不是注重肉體上面的懲罰,更多的是在乎能否從精神層面給予犯人打擊。從而造成犯人的精神層面崩塌,可以說比肉體上面的折磨更為恐怖。

看著自己的生機一點點的流逝卻無能為力的感覺,恐怖的黑暗逐漸蔓延到犯人內心的最深處,這個時候才是體現墩鎖刑的最為恐怖的地方。

所以說墩鎖刑最為恐怖的東西在於對精神層面的摧殘,直到犯人的精神徹底崩塌,連求生的慾望都沒有了是極其可怕的事情。


小生論歷史


古代的“墩鎖刑”是清朝後宮專門用來懲罰犯錯宮女實行的一種刑法。

一提起皇宮裡的宮女,大多數人認為都是一些窮苦人家的女兒。其實想錯了。

宮女是直接伺候皇上和皇后的女孩,就好比是現在的高級“服務員”,最起碼要長得漂亮吧?

假如讓網紅“某姐”當宮女,為皇上端燕窩湯喝,我估計看到她會沒有胃口,即便喝下去也會吐出來。

科學證明,姣好面容的女孩會增加人的食慾,所以皇宮選擇宮女一看面容,二看氣質,不合格的還真進不了宮。




公元1616年,57歲的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稱帝,建立了後金,他就是清太祖。

努爾哈赤後宮的宮女都是和他一起出生入死開國元勳的女兒們,這些女孩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富貴之家的女孩都有一種高貴的氣質,不是有句話叫做“窮養兒子富養女”嗎?

宮女如果表現好還可以上位成為嬪妃,這是努爾哈赤給元勳們的福利。所以說,在清初宮女的身份和待遇都很高,到了一定年齡,朝廷給些安家費,送出宮找個好男人嫁為人婦。清朝入關建立清朝後,後宮制度沿襲祖宗之法。

自古云:“國有國法,家人家規”,後宮好比一個大家庭,它也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如果宮女觸犯就會受到懲罰。

清朝後宮有自己專門的執法機構——“慎刑司”,也就是說,宮女太監犯了錯誤,不受地方法律的懲罰。

從“慎”字可以看出,對犯錯宮女的處罰並不嚴厲,也就是說要慎之又慎。

至於到了晚清,由於後宮人數急劇增多,漢家子女也加入到宮女隊伍中,待遇和地位相應的直線下降,這另當別論。



假如宮女犯了錯誤,首先要經過慎刑司的審問和質證,然後定罪進行懲罰,以敬效尤。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宮女無論犯多大的錯誤,打死可以,但絕不能打臉,這是因為,宮女嬌美的面容是用來取悅皇上和皇后的,打宮女的臉無疑是打皇上和皇后的臉。

“慎刑司”除了常見的打板子、抽鞭子外,再就是在精神上折磨宮女,這種刑罰不傷害身體。

比如讓犯錯的宮女背誦女訓和宮中規章制度。這些都是加班活,白天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到了休息時才能有空背誦。

慎刑司官員每隔兩天檢查一次,看背的進度。如果背不過或者背得慢,就會受到打板子的懲罰。



還有一種處罰就是“提鈴鐺”值更,白天干完活後,犯錯誤的宮女不能休息,提著鈴鐺四處走動,一邊走一邊搖鈴鐺,還要喊“防火防盜,天乾物燥,小心蠟燭”。

其實這是精神上的折磨,這些宮女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父母寵著,現在要亮開嗓子喊,說實話,犯錯的宮女情願捱打也不願意值更。

最後說說“墩鎖刑”。

如果宮女犯的錯誤嚴重,比如和太監胡搞,偷盜宮中的寶貝,冒犯祖宗等,等待她們的就是“墩鎖刑”。

清宮的墩鎖刑是由明朝的“桶”刑演變過來的,明朝的“桶”刑在把犯人裝在一個桶裡,只露出頭顱和手。(如圖)



從圖中看到,犯人吃喝拉撒都在桶裡,天長日久桶裡面的景象可想而知。往往犯人因身體潰爛而死,痛苦異常。

“墩鎖刑”和“桶刑”不同之處就是由桶變成了一個木箱子。

木箱子長一米左右,寬50公分,高30公分。木箱有三個孔,宮女的頭和雙手露出來,身體的其他部分都蜷縮在箱子裡,不能動彈,受到木箱的侷限故呼吸不暢,久而久之,由於缺氧身體萎縮潰爛,其痛苦不可描述。



總的來說,除非像明朝宮女集體發動“壬寅宮變”,預謀勒死嘉靖皇帝那樣受到桶刑的懲罰。在清朝,受到“墩鎖刑”懲罰的清宮宮女寥寥無幾,我覺得是用來震懾宮女不法行為的,警示的作用大於實用。你覺得呢?


秉燭讀春秋


大家好,彈指千年為您解答!

導讀:人類社會的產生僅幾千年時間,伴隨著人類發展的除了科技和文明的進步,還有刑罰的發展。刑罰是古代統治者統治的重要手段,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都是各國司法的合法手段。

墩鎖刑就是酷刑的一種,是封建社會專門為女性犯人開發出來的一種酷刑!

墩鎖刑!從名字就可以知道,這個刑罰和鎖有關係。墩鎖中的“墩”和“蹲”其實是同樣的意思。主要做法:先把人放在一個半人高不到的木箱子裡面,犯人只能蜷縮在裡面。然後再把犯人的四肢順著箱子的四個角拉出來,再將箱子鎖上,她的四肢就會剛好卡在那一點點狹小的縫隙中。如此這般,人幾乎就是一個四腳朝天的樣子,全身上下完全使不上一點力氣。

隨著時間推移,手腳開始發麻,血液流通受阻,真的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如果不想犯人死的太快,一般還會給犯人餵食。而犯人的吃喝拉撒也都固定在這箱子裡面,時間長了,一些腿肉開始腐爛,而後滋生細菌和蟲蠅,最後受刑人全身潰爛至死。

這樣的刑罰遠遠沒有剝皮、五馬分屍那麼血腥,但是卻更加讓人生不如死。據說墩鎖在清朝和蒙古是比較盛行的,因為這個刑罰成本極低,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時又有良好的震懾效果,深受封建官方所喜愛。在清朝時期,因為怕有人掙破木箱,所以成為了女犯人的專用刑具。

在我國曆史上有記載的墩鎖刑行刑《酌中志》中,當時因為萬曆的原配孝端皇后,因服藥無效崩逝。負責伺候她的10多民宮女全部受墩鎖刑,而且無一人生還。可以說這種殺不用刀、屍不見血,又其慘無比的刑罰,它的恐懼和痛苦絲毫不比那些大型的極刑來的低。在今天儘管這樣的酷刑已經遭到禁止,但實際上依舊有少數的國家在秘密使用某些酷刑。

最後筆者堅信文明是趨勢,酷刑的消失也是必然。當司法者不再依靠酷刑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