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七十年代农村电网是两根线,是什么原理?有谁知道?

乡村山民


70年代电网是两根线,那是因为以前农村基本没有需要三相电的设备,再加上那个时代经济条件不好,所以为了减轻电网建设成本,就架设了两根线,也就是单相电(一根火线,一根零线),现在农村经济条件好了,有些像小型作坊什么的需要三相电,所以架设了四根线,也就是三相四线(三根火线,一根零线),不过以前也好,现在也好,普通居民家里用的都是单相电,也就是两根线,一根火线,一根零线,城市普通居民家里也是一样,还是单相电,只不过多了根接地线,农村没有地线,总之,不管是以前那个年代,还是现在,电网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现在比以前做的更完善而已。


青海阿祥哥


我舅舅是村里的唯一一个电工,现在都55了还奋战在农村电力的一线,这个问题起初小农人也不太明白,后来特意问了舅舅。

舅舅说:“在过去70年代农村能有根电线迁进村里,那这个村一定有关系户,过去城市条件差,南方很多地方都利用水力发电,咱们北方基本都是用煤去火力发电,那时候供电站设施简陋,就几个大功率的变压器组往各村送电,你说的这两根线没用几年就被改造了,记得是在98年改造的,后来改成了现在的380V动力电分成220V分到各家”

那么为什么会用2根线来送电呢?

那时候有专家说,一个零线,一个火线,一个地线,零线和火线是送电的,地线是防止漏电的,专家寻思何必不用大地当那个地线,即能放漏电,又能省钱,后来就在一些地方实验了一下,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这电压太不稳定了,有条件不好的地方,那灯一闪一闪的,用的家数多了,还容易烧主电缆,后来经过改造就用3根线在电线杆上了,也就是咱们现在用的民用电。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会有两根线的电线,这个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是也从这个实验中看出,凡是都需要尝试,早发现错误早改正,省得以后总走弯路,你们说是吧?


布衣小农人


我是半个电工,虽然没有证也在建筑工地做过十几年,现在我来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由于七年代那个时候农村家庭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用电器,只有照明需要用电,杆上只有一火一零两条电线就能满足村民用电。而现在杆上是四线制三火一零分配给各用户。



东北农村胖哥


七十年代末我们这也才通电,终于摆脱了夜晚黑灯瞎火的时代,那个时候我记得电网很简单就是两根线,一跟火线,一跟零线,这是早期农村配送得低压电,所以村都是,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电力照明效果好像比煤油灯强不了多少,灯泡泛红,



山里的李子


不仅仅是70年代吧,在我们东北的农村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也是两根线。只有少量的需要三相电的工厂才会使用三根线的三相电,其余的都是

两根线的两相电。一方面是那时候的电力设施落后,一方面是那时候对电力的需求没有现在那么高。

我是83年生人,在1990年还是1991年读的小学。那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天放学回家写作业、我妈妈批改作业,都需要点蜡烛。那时候镇子里也通电了,为什么要点蜡烛?因为那时候电力极不稳定,不定期、不定时的断电是很正常的情况。通常是一个变压器带动一个村子的电力需求,这样的电力设施怎么可能稳定、持续的供电。

而且,那时候的发电都是火力发电。技术相对落后,发电效率也有限,大部分的电力都供应城市,周边的乡镇和农村总是处于电力不充足的状态。白天用电量低的时候没什么问题,一到晚上都用点灯了,就断电了,电力负荷大、线路也老化,跳闸、断电几乎天天发生。

我没记错的话那时候农村主要的用电设备就是电灯、黑白电视,部分条件好的人家会有一个电饭锅了。即便如此,只要这几种电器同时使用,就会出现乡镇、农村范围内的用电高峰,停电也是很必然的。

后来在90年代之后,电力设施逐渐的完善之后,这种情况才逐渐的改善。从一个村子一个变压器变成一个大队或者一趟房子一个变压器,也逐渐的从两根线路供电变成三根线路供电。而且,那时候生活条件差,我的一个同学家里为了省电煤,从外面的电线上节接电用电炉子取暖。如果是现在的电力设施条件,谁敢去擅自的接电,很容易出问题的。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更多农业养殖知识和种植技术,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三农知识。

要说在农村里,早很早的时候几乎是没有电使用的,那会家里都是使用那种马灯,有的就是蜡烛为主,也是到了后来农村通了电之后,家用电器也就普及了,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用的冰箱和电视,由于村里的电压不稳定,那会还要买个稳压器,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电器的稳压器吗?有的时候,到了村里用电高峰期的时候,尤其是到了晚上,那么灯就会变的很暗,那会也就是这么过来的,后来农村里的电经过改造后,电压也稳了,农民也总算是度过了那段时期,那么在农村七十年代的时候,农村的电网都是两根线,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原理呢?

说起这个农村电线的问题,咱们还是要从村里刚通电的时候说起,以前的时候,农村里的电线杆山确实有两根线,有的时候电线上面还有很多的鸟在上面,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都用石头砸小鸟,后来有的时候准备去用棍子去打,大人就告诉我们说,不能用棍子碰电线,上面有电,弄不好就会死人的,所以那会对于电来说,也是比较害怕,毕竟在以前的时候,有的人为了偷电使用,就出现过很多的伤亡事故,所以这个电就是比较让人胆战心惊的。

说起这个电线杆上是两根电线,这两根电线主要是咱们常说的两相电,像三相电就是属于工业用电,以前的时候,电力改造不完善,农村里很少给通三相电,这个也就是咱们刚才说的,有的时候在村里到了用电高峰期的时候,家里的电压不稳,我们要使用稳压器的原因,对于以前的电线是两根,一根火线和一根零线组成。

那么这种情况下,在下雨,或者是打雷的时候,这种电线极不稳定,有的时候就会出现断线的情况,一旦断线农村就会面临着停电,加上农村的农业发展的比较迅速,一些工业用电就派上了用场,所以后来经过改造后,在农村都是使用三股电线,一是可以使用三相电,而是使用两相点的时候通过三根掉线的变压后,就形成了两相电,对于在使用两相电和三相电的价格也是不同的,所以现在农村里都是三根电线的电线杆了。


三农堂广讯


这是一个电气专业问题,我们电力输送,电压等级越高电能线路损耗越小,所以现在都上超高压输送。70年代的电网也不会只两根线,村级变配电输送应是三线,变压器高压侧三线,低压侧出线A,B,C,N,4线,那时农村除了一台变压器基本没有三相用电设备,一般家庭用电只要从配电室到入户用电两根线就够了,比现在少了一根保护线。七十年代农村受输配电线路电气设备的条件限制,对线路损耗和用电安全方面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条件考虑,只从变压器经过配电室简陋的刀开关等设备向用户提供一根零线和一根火线来保障照明线路基本供电。随着多年来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供电质量和安全用电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的照明线路一般都是三线制,一根火线L 一根零线N,还有一根保护线E。现在动力电线路都是五线制,分别是A,B,C,N,E。E保护线更好的解决了漏电和人体触电给人体和设备带来的伤害,所以家里安装漏电保护器还是很必要的。安全用电又有保护接零,保护接地等区别这里不再赘述。



钢铁流淌的声音


我在农村,我也有电工证,这个我来回答肯定专业

你问七十年代农村电网怎么是两根线

我们先来讲讲农村低压(400v)电力供电,我们家庭用照明及生活用电为220v电压,生产加工、农业灌溉用的是380v电压

这个电压是上级变电站输出10kv左右的电压,经过变压器变压,输出得到线电压380v相电压220v,这个变压器的输出线为四根,即三根火线,中性点接地成一根零线(地线为单独接地)

一般三相用户这四根线都进户,而220v家用电只取任一一根火线种零线就行了,所以说农村不光七十年代,就是2020年普通照明线路还是两根线

至于您的家里三根线,期中为一火线,一零线,一地线,这根多出的地线其实用角铁埋地1.5米接出来就行了




糕级顾问


你说的“七十年代农村电网是两根线”,应是指当年农村10KV输电线路采取两线一地的情况。

我们的电力系统是交流三相制,高压输电线路都是三相三线的。但在当年国家经济困难、物资匮乏时,有人提出了将输电线路三根导线改两根导线,用大地代替另一根导线的办法,即两线一地输电线路。由于节约了1/3的导线和绝缘子等,在当时农电网建设中很受欢迎。

但这种输电线路运行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如经常因站在导线上的鸟与站在电杆横担上的鸟嬉戏而放电短路跳闸停电,我们巡查故障点时会在杆下发现电死的鸟;再如在入地的那一相的接地点附近,负荷电流越大跨步电压越高,常常有在附近耕作的农民或耕牛被电麻的跳起来,严重威胁人畜生命安全。

基于两线一地输电的不安全性,我们供电企业下决心筹措资金,于上世纪80-90年代,把自己管辖的两线一地线路全部改造恢复为三线输电线路了。

(本老儿当年在供电部门工作,这都是亲自经历并处理过的事)


lipurnc


我说几句,不一定对。

在比较久远的年代,我国广大农村的电力干线,有的是两条线,有的是三条线的,这都是电力部门送往农村的一次线路。简单的说就是用户变压器台 之前的高压电,电压等级基本是六千六百伏的。

这样的线路节省成本!(两条线路的)

原理是,从它的上一级变电所出来的线路,假若 ,送往三个地点,那么,它的次序是 ,AB , BC, CA 。它的每两条, 送到一般是每个村的变压器台的,通过保护电器接入变压器,接法是,变压器出来的线路也是三相四线的A,B,C,零。A零,B零,C零。它们都是民用的220伏普通电照,等等之用的。它们的A,B,C,就是三相380伏的动力线路了。

至于,变压器内部的结线方式是,变压器也是三柱式的 两个边相是自偶方式的变压,高压进入自偶变到对地为220伏的 ,中相是来的两相全接入中相里的高压线圈上的全电压,通过低压线圈变压出来,对地电压220伏的另一相来。中相的电(是与其它的那两相的电,不是相同的相位的 ,)简单的说就是,三相电的波形就有了。也就能基本满足当时农村的较大型的电机运行了。

这样的方式,虽然节省了材料,但是运行效果,不理想,故障率高,电力负载不均衡!

所以,国家发展了,逐步的淘汰了这种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