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砍头为什么要等到午时三刻?侩子手、监斩官不热吗?

银振冰


古代砍头为什么要等到午时三刻?侩子手、监斩官不热吗?(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都看过这样一个场景:热辣辣的太阳直晒着,一个死刑犯跪在断头台前,两个刀斧手一左一右站立,不停擦汗,监斩官稳坐不动直流汗,围观群众议论纷纷,指手画脚。不错,这就是死刑犯行刑的场景。小编总认为,刀斧手一刀下去人头落地,岂不快哉,何苦在毒辣辣的太阳下等待。其实,他们在等行刑时间,也就是“午时三刻”,

那么,古代砍头为什么非要等到午时三刻呢?刽子手、监斩官不怕热吗?

古代的计时方法是这样的,古代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小时和分钟,但古代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时三刻”大致就是现在人说的11点45分钟。

古代朝廷为了便于统治,一般的刑罚也分的很细,有杖刑、鞭刑、发配充军等等,只有重大犯罪的人才实行砍头死刑,而“午时三刻”也只是适用于砍头这样的死刑犯,并且一般是在午门午时三刻砍头,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因为古人非常迷信,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魂,而鬼魂最怕阳气,而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盛阳之气也是鬼魂最害怕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砍头行刑的话,则可以借助最盛的阳气,让那些被砍头的罪犯“魂飞魄散”,让他们连鬼都做不了。因为一般被判死刑的人,基本上都是罪大恶极之人。所以,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

二是古人讲究因果报应,处斩一事是一件阴事,损阴德的事。他们认为监斩官和刀斧手作为行刑之人,把犯人砍死了,犯人的鬼魂会缠着自己、报复自己,而午时三刻是阳间阳气最盛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行刑,可以冲掉阴气,起到驱邪避邪的作用。

三是“午时三刻”是一天的正晌午头,也是人最疲惫的时候,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睡午觉的原因。在一个人精力最为衰微的时候行刑,可以减少犯人的痛苦,从而体现出朝廷的仁慈和政治关怀。

四是午时三刻也是人们一天劳动中的休息时间,在这个时间行刑,更容易吸引老百姓围观,起到杀鸡骇猴、惩一儆百的作用,更便于朝廷的统治和管理。

五是古人认为午时三刻是上天各路神仙当值的时候,古代的皇帝是天子,颁发圣旨时总是说“奉天承运”,选择午时三刻行刑,寓意是顺应天意,斩杀此人,体现出统治阶级的合法合理性。

同时,在古代还有“秋后问斩”的情况,为什么杀人一定要等到秋天呢?

因为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认识自热的水平有限。并且古人非常注重天道轮回,顺应天意,认为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而任何事物在经过一个严寒的冬季后都能重新迸发出生机。所以在这个时候处理犯人也是最好的时机了,也是顺应上天的。

“秋后问斩”这个习惯的产生,与一个历史的传统有关。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最早开始有关于“秋冬行刑”的记载,而在《礼记月令》中也曾经说道:“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狱讼”。

在那个时代,人们解释不了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于是便想象出了造物者神的存在。人们认为,神是主宰一切的,灾害和祥瑞都是谁上天赐予的,人不可以违背上天的意愿,刑罚也是如此。他们认为,秋天是万物开始凋零的时候,也是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候,因此比较适合处斩。

所以,统治阶级为了达到最佳的震慑效果,一般处理死刑犯时,都要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愚昧的刽子手和监斩官为了不沾因果,宁可忍着太阳毒辣的直晒,也要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





葛大小姐


午时三刻斩杀犯人,是当日阴阳交递时间。按古代当日阴阳划分,晨零点零分子时开始为阳至12点前,

午时为阳;12点后午时为阴至夜24点前子时为阴。午时期间:是指北京时间的11点至13点,一个时辰为两个钟点,又分8刻,一刻为15分钟,午时三刻为11点45分。此时斩杀犯人后,已到12点阴司上班接管时刻,犯人的魂魄也移交给阴司的牛头马面接收带到阴间,再进行审理。这样就不存在鬼魂留在人间。


用户Zah7180


古代砍头刑法是在秋后,基本上都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春夏主赏,秋冬主罚。午时三刻砍头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古代中国因为都城不一样,所用的官方时间也是有区别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时差。早期中国的都城大多都是西安,元明清在北京,而北京和西安是有时差的,大概相当于45分钟。而且号称冥府入口的丰都,在地理上与西安相对接近。早期砍头应该是选择的午时即中午12点砍头,这个时间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无论是监斩的还是行刑的都不愿意沾惹晦气,正午的阳气可以抵挡被杀者的怨气。正午的鬼门也是紧闭,被砍头的人只能在阳光下消逝。

后来到了宋、元、明、清朝,皇城都往东移了,时间上要早了点,就是说,北京到了午时正,而丰都鬼城还没到正午时。所以官方就做了砍头的调整,以皇城的午时三刻为准,各地会做一点点微调,但是大体上还是以午时三刻为官方批文时间。


也有很多是在其他时间砍头的,比如斩立决,或者像倩女幽魂里面那样,半夜砍头的也有。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等到秋后的午时三刻才砍头的。


装就不用修


中国的古人干什么都讲顺天应道,顺天昌逆天者亡,特别是在处决犯人时更是慎重,不仅在秋后,日期也是经过选择的

古人认为,春天万物升发,生机勃勃,一派繁荣,禁止砍伐,狩猎,连鸟也不许打的,“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冬天种子正在孕育新的生命。只有到了秋未,万物收获,植物枯槁,特别是下霜后,一派肃杀之气,是处决犯人的最好时节。

午时三刻,午时是上午11时至中午1时,三刻大约11时45分左右,阳气最盛之时,为了让罪犯魂飞魄散,不让罪犯的鬼魂找行刑者索命。秋后问斩,万木萧条借肃杀之气,是霜降以后,已近初冬,天气不会热。

古人认为,杀人是最损阴德的事,并且人是有灵魂的,因此,刽子手都是一些贫穷,相貌丑陋的人担当,虽然收入不菲,但没有人敢和他成亲,一生孤苦伶仃。鬼魂阴气最盛,最怕阳气,午时三刻,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砍头,罪犯的三魂七魄立即会被阳气冲散,连鬼也做不成,就无法找刽子手报复。

行刑为秋后问斩,右人认为,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秋天下霜后,万木凋零,有肃杀之气,处决罪犯,上顺天意。


南极冰火


说怕热就有点想当然的味道了。

能有多热啊,砍头那么重要的事情,只要有需要,肯定再热也要克服啊!

小时候在家收庄稼,那可是真热,早上出门,晚上才回家,也没有说因为热就不收了!

另外,古时科技不如现代,古人更相信天人合一,更崇拜自然,天道,因果等。

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就是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准则。

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

西汉大儒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

春夏万物生长,生机勃勃,这时如果你去摧残伤害生命,那就是违背自然,违背天意,那就会招致灾异,受到上天的惩罚。

而秋主肃杀。秋天到了,万物开始凋零,所有生命在这个季节将开始慢慢终结,如果把极凶极恶的死刑犯定在这个季节斩首,有顺从天意的意思,也就是说古人在秋后问斩,目的是为了顺从天意。所以“秋冬行刑”遂被载入律令而制度化。

汉代法津规定,刑杀只能在秋冬进行,立春之后不得刑杀。

所以杀人的时候一般是在秋季,老实讲,那时天真的已经不是很热了,哪怕是午时三刻!

至于为什么选择在这一时间,其实是表现了古人对鬼神的敬畏之心。

古人讲究阴阳平衡,杀人是一件极阴之事,所以一定要选在至阳之时行刑,这便是午时三刻。

午时三刻乃正中午,准确时间应该在十一点四十五分左右,这时候太阳高挂在头顶,也是一天中阳气最为充足的时刻,如果在这个时候斩首,被斩首之人就算死后也不能成鬼,更别想报仇。


山东花和尚


这个习俗是发源于古代道家信仰。选择午时三刻是因为一天当中,这个点的阳气最盛,能够让受刑者魂飞魄散,以达到从灵魂跟肉体上彻底消灭一个人的目的,也是防止这些犯人死后不干净,留在人间祸害世人。

在道家中,道士们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人死后魂魄就会离开肉身,然后过奈何桥喝孟婆汤经阴曹地府投胎转世。但是呢,阴间的鬼差却无法保证把每个人的魂魄勾往阴间,这就会造成有很多漏网的鬼魂游荡在人间,他们还会带着活着时候的记忆,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刑场上的人他们被斩杀的时候往往会带有很多深仇大恨,比如他们很多是被抄家灭族的,全家鸡犬不留的;也有是被冤杀屈杀的,这些人肯定是会想着报仇的,比如他们在刑场上肯定会喊上一句他某某某做鬼也不会放过某某某的。所以呢,为了以防万一,只能让这些犯人死后连鬼都做不成。


优己


时辰是按照天干地支确立的,午时是指11-1点之间,所谓日上三竿!正如题主所说,正是热的时候!但是古代的中国人更注重阴阳调和,杀人本来就是不吉利的事情损阴丧德的事情,故此,因此午时杀人可以说是致阳以克阴!至于三刻,大部分人还是认为是指代时间!其实不然!古人对于数字很多时候是一个量词!这个三刻并不是说12:45开刀问斩!而是指被处以刑法的犯人要经历送行饭穿新衣,押赴刑场,问询是否上诉或者给家属留话!最后在执行刑法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三刻钟!还有一种说法,三刻多是现在影视剧为了表达和渲染自己加上去的词,古代并没有!


小老鼠鲁尼


中国古代,时间的计算方式是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而根据时间的变化,午时相当于现在的11点到13点,是一天当中阳气最胜的时候,而古代犯人处死,由于受宗教色彩的影响,人们认为处死犯人是很不吉利的,认为人死后有鬼魂不散,阴气极重,因此需要选择在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处死犯人,图个心理安慰。


柠檬酸的


午时三刻阳气正盛,镇阴


河南小蝌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