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運 從農村到城裡過年?新生代年輕人不回家過年?

從農村到城市過年,“反向春運”正在流行?

反向春運 從農村到城裡過年?新生代年輕人不回家過年?

標籤:社會市井民生交通出行、反向春運為哪般?話題事件看法觀點態度、年輕人不回家過年、閒聊雜談雜感隨筆。


反向春運 從農村到城裡過年?新生代年輕人不回家過年?


1月28日,即將到來的全國範圍內春運高峰,“反向春運”的特徵更加明顯,近四年來,鐵路方面的高峰反方向客流每年增長9%左右。(據成都商報1月28日消息)

改革開放已經過去的幾十年來,每年外出打工的打工者少說也有上億人口,尤其是雲貴川這些相對貧困的山區、丘陵地帶,待在農村地少人多,拼死拼活一年下來也就維持一個溫飽,在有農業稅等各種稅費的那些年,一年忙到頭,除了能給自己留些口糧,經濟上還可能出現負數。於是,大多年輕人開始了漂泊他鄉異地,漂泊一個詩意的詞語,是為了浪漫,說的好聽點的。


反向春運 從農村到城裡過年?新生代年輕人不回家過年?


其實,就是出去打工,謀生,將老人、妻子、孩子留在老家,常年兩地分居,思親之情自然與日俱增。也有帶著妻女出門打工的,他們若干年後,自然選擇了留在城市,但農村的老人還在守著那個家,所以,還是會有牽掛。而春節,作為一年一次的象徵舉家團圓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自然顯得尤為重要,是每一個兩地奔走的家庭心中的疼。

一年中的無數次聯繫,往往都會問到:今年過年回不回家?回答是:過年一定回去。於是,這簡單的一問一答,就像一個個許諾。許下的諾言就像欠下的債務,到了年末歲尾,一個個許諾化作了“春運”,開始了全國性的大遷徙。掙錢多的乘飛機,一般的趕火車,路途不太遠的坐汽車,還有的為了省錢,就拖家帶口組成了摩托大軍,他們餐風露宿一個禮拜,甚至更長時間,冒著生命危險,就是為了回家過年,與親人團圓。


反向春運 從農村到城裡過年?新生代年輕人不回家過年?


現在變了,最近四五年以來,從農村去往城市過年的人多了起來,於是就有了“反向春運”的說法。所謂的反向春運,筆者給出的定義就是,流動的人口打破了過去從城市回到農村過春節的常規,而是在春節期間從農村到城市去過春節的一種春運新形態。是的,上世紀60、70年代的人都在變老,有的已經退休,他們的兒女已經長大。作為新生的一代80、90年代的人,他們大都文化層次高,思想觀念新穎,幾乎已經成家立業。

儘管農村變化很大,農村大有作為,但城市比農村的吸引力更大,他們只要一出門,就很少再有回到農村定居的可能。於是,佔據主流的新生代人群,他們組成了“反向春運”中的主力軍。當然,進城了,鄉愁還是要有的,為了留住心中的鄉愁,他們喜歡家鄉的土特產、喜歡家鄉的美食,他們心裡裝著鄉愁,行李中裝著鄉土特產,在城市裡過的仍然是一個鄉愁滿滿,鄉味濃濃的春節。


反向春運 從農村到城裡過年?新生代年輕人不回家過年?


這樣的反向流動,是物質極大豐富時代的產物,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現在日子越來越好過了,經濟條件好了,打工者在城裡安了家,買了樓房,樓房的家裡都是現代化的電器,有空調和WIFI,儘管農村也能有,但總覺得還是城裡過年好些,這是新生代年輕人的心聲。

有句話說得好:你在哪裡,世界的中心就在哪裡,此心安處是故鄉。春節過年從農村到城市的反向運動,是現代社會的特徵之一,是城鎮化大發展的必然。(1150字)

文|阿凌 (作家、新聞人、策劃人。四川成都人,報刊圖書寫手,蘇白傳媒副編審,總編輯助理。)

審讀:蘇白傳媒 編審 蘇白

運營:蘇白傳媒 加加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象,並不代表文字特指。

評點:反向春運,是到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過春節,你理解錯了。


反向春運 從農村到城裡過年?新生代年輕人不回家過年?


無論南北東西,棲息團聚地方就是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