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01 | 互金价值论

不断地爆雷不得不开始一场价值论证:

互联网金融到底应不应该存在?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原本以为,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早已达成共识,无需再进行赘述,但近期冒出来的一些声音,让我们意识到,大众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其实是远远不够。 要追溯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崛起和爆发,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应该是2013年,余额宝的诞生。这一年,也被称之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 在余额宝出现之前,居民剩余资金投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存款和基金理财,但这往往要经过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你要去到银行,然后办活期、定期或者基金、理财。而大部分人更多的做法则是,就让这部分钱在银行卡上静静地躺着,一是嫌麻烦,二是觉得那点利息也没有多少。

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这种境况。手握闲散资金的人们发现,他们多了一种更便捷、更高收益的选择,而且随时随地、灵活多元。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看问题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商业模式效率是否比传统组织效率更高?体验和服务是否比过去好?以及如何在这两点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无论是从商业本质来说还是从满足需求来说,互联网金融都满足了此中的条件。因而,其产生是历史发展的浪潮,互联网的浪潮注定要颠覆传统金融的落后模式,浩浩荡荡却不可阻挡。行业从业者亦持有类似观点。在今金贷董事长张彦军看来,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注定了其价值,而行业也正在合规稳健发展,未来可期。

就在6月底,央行等多部委还在发文进一步改进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监管方的支持下,P2P借贷模式的必要性和未来前景都毋庸置疑。 而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就像是一条鲶鱼,被放进原本平静无波的传统金融当中,从此搅乱了一池春水,催生了危机感,也推动整个金融体系开始变革。

今天再回过头去看,不管怎样,在金融这件事情上,绝大部分人都实现了更便利、更灵活、更多选择、更低成本。这是我们所有人都不可否认的事实。而这当中,必须肯定的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价值。我们值得更多的选择,我们也需要更多的选择。

02 | 死于欲望

关于梦想,周鸿祎去年聊到乐视败局说过一句话:“不论一个创业者有多么伟大的梦想,他都不能违背一些商业规律。绝大多数企业不是死于饥饿,而是死于欲望。”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与钱有关,又扎根于互联网,注定了P2P一定是一个与欲望有关的行业,投资人有,融资人有,P2P平台也有。 这就衍生了这次我们看到的“爆雷潮”,非法集资、庞氏骗局、设立资金池、自融、自担保,有人剑走偏锋,有人难抵诱惑。但撇开这部分“死于欲望”的平台和人,P2P本身又是否就真的是白璧无瑕?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一个投资者明明知道却往往喜欢忽略的关于投资的永恒真理是:风险与利润永远都是对等的——利润越大,风险越大。

作为连接资金和资产两端的中间撮合商,P2P平台存在有两个最基础的前提:比银行更高的投资利率来吸引投资者,比投资利率更高的贷款利率来赚取中间的利率差。而更高的贷款利率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我们需要意识到,信贷是分层的,信用越高,风险越小,利率也就越低;反之,信用越低,风险越大,利率也就越高。 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之一,P2P最核心的功能,更多的是承载无法从银行借到钱的那一部分人的融资需求,这部分人大多很少甚至没有征信记录,整体实力要比银行客户弱一阶,愿意承担比银行贷款更高的利率,也就意味着必将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当下大部分投资人都怀抱着这样的心态:期盼拥有P2P平台的投资利率甚至更高的利率,但却只想承担银行级别的经营风险乃至零风险,这种心态显然是不正常的。 退一万步讲,雷曼兄弟都有倒闭的时候,又有什么投资是零风险的呢? 而从P2P平台的角度来说,这对P2P平台的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经营的过程中要更加小心风险的防控,要构建更加灵活、全面和多维的风险防控机制,包括对内的和对外的;其次,这个经营者的实力和背景必须强大,可以扶持平台的技术投入以及覆盖不确定性的风险,支撑平台度过冷暖周期。 谷歌CEO施密特曾经对FacebookCEO桑德伯格说:“如果有人给你在火箭上提供了一个位置,那么,别管位置好坏,先上去再说。”

在互联金融崛起和爆发的“三无”时代——无门槛、无规则、无监管时代 ,很多P2P创业者正是怀抱着这样的心态,一头扎进互联网金融的风口当中。但在泥沙俱下的今天,你会发现,很多P2P平台,本身就不应该存在,其消亡,只是历史最终的必然。

03 | 行业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说,“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忙于死亡。”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穿透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我们再来谈周期。庄稼有好的年份和坏的光景,互联网金融同样也有市场行情好的周期和市场行情不好的周期。

据网贷之家统计,从近年问题平台走势来看,2018年6月问题平台数达到63家,这是近一年单月问题平台爆发的最高峰,但这绝不是历史单月问题平台的最高峰,历史上单月问题平台的最高峰是出现在2015年6月,单月问题平台超100家,达到114家,当时出现这一现象也是与当时正值年中资金紧张、股市暴跌造成一定抽资有所关联。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 近年各月问题平台情况。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在市场行业好的时候,即便资质差一点的平台往往可以蒙混过关,而市场行情一旦掉头向下,即便是资质好的平台都有可能老马失蹄。

震荡时期,无论是P2P平台还是投资人,都需要小心渡河。毕竟,最终决定投资者命运的既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那些上市公司,而是投资者自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而无论环境怎样变化,P2P平台都唯有自我强大,方能度过难关。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04 | 相信行业

如果说每个中国企业家都有一股元气,社交媒体可能是他们元气汇聚的最大一个道场。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在社交媒体上,接连有网贷平台高管发声,也有“媒体人联合发声”、“头部平台联合发声”等呼吁投资者理性看待、倡导平台“抱团取暖”。发乎内心,至情至性,交融成一个引力场,触人心弦。 回顾前瞻,行业从业者的呼吁,究竟想表达怎样的思想与情感?怎样的信与望,怕与爱? 他们感谢时代,相信市场的力量,人的力量;相信行业激浊扬清,趋势向好。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信而富创始人兼CEO王征宇说,风光无限的互联网金融,如今已经被妖魔化,是时候卸掉强加的花冠,让网贷行业回归本源了。

  • 桔子理财总经理弓晨说,这波“雷潮”某种意义上是行业洗牌加速,头部平台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最终结果必将是良币驱逐劣币,留下健康、透明的投资环境。
  • 今金贷董事长张彦军说,真正的网贷机构一直以来都在践行着小额分散、普惠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初衷,也在积极发挥着“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北地区,网贷机构给当地的小微企业引来了活水,焕发了新的增长点。
  • PPmoney万惠集团董事长陈宝国说,中国网贷行业仍有着坚实的市场基础,能够切实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升级,是真正践行普惠金融的金融细分领域,它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他们自生敬畏,追求务实。
  • 紫马财行CEO唐学庆说,问题平台的暴雷并非无迹可寻,经营不善、信誉不良的伪平台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投资者面对高息十分谨慎,这说明市场投资环境再逐步改善,这对于坚守合规一线的平台而言,是一种鼓舞。
  • 爱钱进CEO蔡园竹说,投资者想大概率避开雷区,基本上可以从是否涉嫌自融、是否透明化运营、是否触碰行业红线、是否坚持小额分散、第三方评级报告是否齐全、风控系统建设是否完善以及其他软性增值服务7个层面审查,如此可以全面考量一个P2P平台是否优质。
P2P还能投吗?会就此谢幕吗?

05 | 文末小结

时间会洗去浮沫,帮行业厘清发展脉络。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洗礼,消亡与重生是每个行业优胜劣汰的必经过程。而每一次的信誉考验,都会促使整个行业自我审视,步上一个更加良性发展的台阶。 但,暴雷潮乍起,吹皱互金江湖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