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故事|檢察長在手機上看新聞發現涉疫典型案例線索

“疫”線故事|檢察長在手機上看新聞發現涉疫典型案例線索

汪朝暉在得勝鎮大橋村交通卡口檢查防疫工作


疫情防控任務一下來,他就駕車、徒步、搭車趕往一線,走走停停5個小時;山林裡全力駐村防疫,他卷好被褥,租住在農戶家裡,挨個摸排情況;檢察官助理身在外地無法返崗,案件要提前介入,他主動頂上,防控、辦案“兩不誤”。疫情發生後,湖北省竹山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汪朝暉已經在抗疫一線連續戰鬥了30多天。

“檢察長只要在一線,其他同志就不會有什麼怨言”

“疫情防控,檢察長必須到崗!”大年初一,汪朝暉從十堰市的家中往竹山縣趕。當時公路已被堵死,他只能在房縣和竹山縣交界處下車,步行一個多小時後他終於搭上村民的皮卡車。汪朝暉一路走走停停,搭了三次車,經過四道卡口,歷時5個多小時終於回到了竹山縣城。

一趕回縣城,汪朝暉立刻給全院幹警部署了工作,保證院裡工作正常開展,遇到涉疫案件,依法從快辦理。與此同時,他安排幹警下沉到社區負責疫情防控,當記者問起幹警們工作環境如何、班次如何分配等問題時,汪朝暉一一解答,瞭如指掌。

留置觀察點的幹警們在福利院門口搭帳篷睡,守著裡面的輕症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冬天冷風呼嘯,汪朝暉協調配備了取暖器,派警車接送幹警;社區值勤同志人數多,登記物資配送,勸阻居民出門,汪朝暉安排配備熱水、泡麵、火腿腸、酒精噴壺等,還給每位駐村幹警送上中藥湯劑……每個地方都有他看望、慰問的身影。他認為,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激勵。他說:“檢察長只要在一線,其他同志就不會有什麼怨言。”

手機看新聞牽出典型案例線索

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由於第一檢察部所有助理身在外地無法返崗,而法律規定辦案調查不得少於兩人,第一檢察部主任饒正勇成了“光桿司令”,汪朝暉就和他一起去調查,依法提前介入兩起非法狩獵野生動物案。

在公訴人崗位上浸染過11年的汪朝暉,對辦案有著異乎常人的執著。饒正勇說,大年初二晚上,汪朝暉在手機上看新聞時發現一條本地線索:“男子劉某為前往親戚家串門,在疫情防控檢查崗拳打、手抓、用泥塊砸向值勤幹部。”汪朝暉認為這種情形可能構成犯罪,便立刻將消息轉給了饒正勇,督促跟進。此後,檢察機關積極主動與公安機關進行溝通,建議公安機關以涉嫌妨害公務罪對劉某立案偵查。

2月3日,在公安機關提請批捕的當天,竹山縣檢察院依法從快批捕犯罪嫌疑人劉某。該案經媒體宣傳報道後,當地再也沒有出現過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

2月11日,該案被最高檢列入首批十個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典型案例可以證明我們檢察機關嚴懲危害疫情防控犯罪的決心和態度,此時以案釋法的影響力更大。”汪朝暉說。

卷著被褥去一線駐村防疫

2016年到竹山縣任檢察長以後,汪朝暉一直住在單位的宿舍中。剛到的那幾天,食堂師傅不在,他就自己在宿舍裡泡方便麵、吃包子……這些場景,在檢察干警中傳成了故事。有的人說他“不講究”,因為他不在乎吃穿住行,對外人不喜應酬,下班後就回宿舍看看書。

最近汪朝暉深入一線駐村防疫後,更“不講究”了。一張床、一個電暖器,自己卷著被褥、帶著牙刷去村裡,租住在一位農戶的房子裡。

“老鄉,家裡口罩夠不夠?有菜吃沒?”汪朝暉帶隊檢查情況,遇到村民在田間地頭就扯開嗓子喊起話來。他負責疫情防控的鄉鎮叫得勝鎮,翻過界嶺就到了陝西,是出名的省際“口子鎮”,也是竹山縣檢察院一直以來的駐村扶貧聯繫點。得勝鎮轄14個村,69個村民小組,最遠的村距離鎮政府30餘公里。村民們有的在村頭,有的在半山腰、山溝裡,居住分散,都得靠步行。“如果不親眼去看一下,我的心裡不踏實啊。”汪朝暉說。

查詢“活動軌跡”,有人假裝“人間蒸發”,電話也不接,汪朝暉只有登門拜訪。一頓摸排下來,查出漏報的有31人。問“對防疫工作有啥意見”,有人看見他就抱怨,“我又沒病,不讓出去,沒錢了咋搞?”汪朝暉一邊耐心解釋,一邊悄悄摸底統計外出務工人員名單,準備上報研究失業救助金申請、就近安置就業等相關事宜。

從大年初一至今,汪朝暉已在抗疫一線上堅持了40多天。他的家人只能通過檢察院官方微信發佈的工作動態看到他的身影,不忍打擾他的工作,只有通過微信後臺留言隔空喊話:“朝暉,你還好嗎?千萬做好防護,我們在牽掛你!”

災難面前,先安大家,再安小家,汪朝暉用堅守為檢察精神做腳註——“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是他的信條。

(檢察日報 文字:胡玉菡 圖片:李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