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能不能不做骨穿”?

前幾天查房,有個小姑娘在生媽媽的氣,頭埋在枕頭裡不肯出來,還賭氣說,“媽媽你騙人!不是說好只來抽個血就走,怎麼我還在住院?怎麼我還要做骨腰穿?!”

“媽媽,我能不能不做骨穿”?

她撒嬌的樣子讓查房的大家都忍俊不禁,不過,骨腰穿確實是病區小朋友“聞之變色”的一項操作,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做骨腰穿呢?

白血病人,骨腰穿必須做

平常我們所說的骨穿全稱是骨髓穿刺術,是採取骨髓液的方式來檢測各類血液病、感染等。

骨髓就是一個造血“工廠”,骨髓及血液中的血細胞都是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生產的,而白血病就是這些早期的原始、幼稚造血細胞發生了惡變。

相較於血常規是在“下游”看血象,做骨穿就可以直接深入到“上游工廠”裡去,直接評估骨髓中惡變的造血細胞的情況

“媽媽,我能不能不做骨穿”?

骨髓“工廠”(圖源:Lymphoma Action)

在我們病區白血病患兒中做骨穿,是為了明確診斷、觀察療效、判斷預後、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以方便為後續治療提供指導依據。

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而拒絕骨穿!!!

只有通過骨穿,我們才能早期發現一些在血象中發現不了的變化,及時採取措施。聽說過這樣的案例,入院前對自己的病情狀況有懷疑,但是又害怕,拖著不去做骨穿確定,四處問醫生;但是沒有診斷結果,醫生也不可能給出確定的答覆,病情進展得很快,治療拖延了,多花了好多錢。

為什麼兒童多選擇“骨腰穿”?

常見的骨穿部位有髂骨、胸骨、棘突。5歲以下兒童全身造血豐富,胸骨穿刺簡易,但胸骨較薄,且其後方為心房和大血管,需嚴防胸骨穿通發生意外。

髂骨穿刺亦比較方便、簡易,安全係數最高,我們病區絕大多數為兒童,不易配合,所以最常用的是髂骨穿刺。

髂骨(qià gǔ),也就是當我們側臥時候骨腰穿通常操作的後腰位置。

骨穿快問快答

Q:抽這麼多骨髓,會不會把骨髓都抽沒了?

“媽媽,我能不能不做骨穿”?

這個就不用擔心啦,人體造血功能其實是很強大的,化療骨髓解除抑制後,造血細胞能迅速“生長”來造出更多血細胞,骨穿抽取的骨髓液也會有得到很好的補充,所以不用擔心因為骨穿引起造血系統破壞導致造血不足。

Q:骨穿是不是很疼,可以不可以打麻醉?

因為骨表面骨膜神經豐富,直接穿刺疼痛明顯,所以臨床上,我們目前一般是予麻藥多點浸潤麻醉,也會在穿刺前30分鐘可加用利多卡因乳膏減輕疼痛。

Q:哪些因素會影響骨穿呢?

患者情況不同,會影響骨穿是否順利。比如說,患者體型可能影響定位,體胖者皮下脂肪層後,骨穿針長度有限,可能導致皮膚壓痕。為減少這類壓傷情況,目前尋求加長版骨穿針。

Q:我好害怕,能不能叫爸爸媽媽都到病房來陪我?

“媽媽,我能不能不做骨穿”?

小朋友別怕,有我們在呢~因為穿刺過程是無菌的操作,所以在拆包、消毒、穿刺的過程中,我們希望儘量減少人員流動,這樣才不會感染呢~

Q:那醫生大大能不能快點給我做完呢?

骨穿並非越快越好哦~

“媽媽,我能不能不做骨穿”?

骨穿過程中,挺大一部分時間是操作前的準備過程,比如拆包消毒,如果只求快,那可能縮短會操作的過程,比如消毒,反而增加感染風險

還有,如果是為小朋友操作,不少時間都花在了安撫小朋友、讓他們可以配合操作上面了。

任何操作都有一個過程,操作有困難醫生也會先向上級醫生彙報和處置,家屬無須太焦慮,如有情況我們都會及時告知的~

Q:骨穿後要臥床休息多久呢?我下床會不會影響傷口?

骨穿的麻藥是局部小範圍的,不會影響行走和其他活動;一般血小板凝血指標正常或接近正常情況下,穿刺按壓5-10分鐘即可下床活動。

不過我們也遇到部分患者,可能會在穿刺後出現皮下淤青或者腫脹,這種情況建議要及時告知醫生,好讓我們作出相應處理。

Q:骨穿後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72小時內不能沾水,且3天內及時更換敷料,同時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滲液情況,也減少穿刺口感染。術後2-3天穿刺部位可能出現輕度疼痛或不適感

,不用太過緊張,症狀會自行緩解。

“媽媽,我能不能不做骨穿”?

總結一下就是,骨穿很必要,小朋友也不用太過害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