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足球考試納入高考,那能不能促進國足進步,殺入世界盃決賽甚至於奪冠?

白帝遊俠


首先,踢足球得是喜歡。或許有人說,因為有高考這個“指揮棒”,當中很多人會“逼著喜歡”,最後變成真的喜歡。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這當中的百分比會有多少呢?誰敢開這個頭?

高考是全中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並且古已有之。所謂的“人生三大事”之一,即金榜題名時。並且高考也是目前整個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一個國策,會輕易因為要“國足進步”或者“進世界盃”而改變高考的內容麼?

其次,足球納入高考,考什麼內容?按一般理解,無非就是考些顛球、罰罰點球之類,而不可能是組成校隊進行PK。如此的高考足球內容,對普及和發展足球、增加足球人口,又有什麼意義?17年前,國足主帥米盧稱為“足球神童”的周了了,如今泯然眾人。至少說明了一點,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訓練,僅僅憑著能顛幾百幾千次球,成不了球星的。

第三、校園足球的難點。很多人看到有關日本的校園足球之後,認為中國也可以效仿。殊不知,此事在中國難度極大。場地問題、家長的觀念問題、教練問題、家庭作業問題等等無一不是令人頭疼並且基本無解。單隻看看身邊的學校,又有幾塊場可供學生踢球就知道了。而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能讓家長真心讓自己的孩子利用課餘時間踢球的,只怕不會是多數。而在國家相關部門一再發文之下,小學生能夠在晚上10點鐘之前完成作用睡覺的,估計也不會是多數。週末能夠跟著父母上公園、遊山玩水放鬆心情的,估計也只是極少數的小學生。

中國足球的青訓,用裡皮的話來說,7年前沒有一支中超俱樂部有自己的青訓隊伍。換句話說,中國足球的青訓,是近6、7年的事情。別說跟日本、韓國比,就是跟越南、泰國比,都要落後N多年。日本的高考不知道有沒有足球的內容,但日本高中足球聯賽的開展已經整整102年了!還不包括小學聯賽、大學聯賽!

要提高中國足球,要開展和普及青少年足球、搞好青訓,不能一窩蜂、不能搞“大革命”,更不能頭腦發熱,想當然。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萬事有其規律,也必須遵循其規律。方向錯了,越努力,離目標可能就越遠。沒有科學的行動,只能是蠻幹,而蠻幹對中國足球沒有任何好處,只有害處。

令人欣喜的是,經過7年前裡皮的提議,中國足協已經認識到青訓的重要性。目前各中超俱樂部都有了自己的青訓球隊,有了自己的青訓基地,各種青訓聯賽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恆大、國安、魯能等青訓也已經辦出了各自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只要沿著這條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摸索出好的經驗,然後再進一步推廣、普及,中國足球一定會有更快、更好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