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坐在马桶上更加容易思考人生?难道是因为“味道”吗?

美国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天花在卫生间里的时间达到35分钟。人们总习惯带着手机或书籍杂志进厕所,在马桶上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分钟,甚至在这段独处时光中思考“人生大事”。这种所谓的“马桶情结”,在你身上有发生吗?美国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天花在卫生间里的时间达到35分钟,并且这个时间还在不断增多。“上厕所独处,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但是任何方法都要适当使用,一旦产生依赖就必定会有影响。”坐在马桶上更加容易思考人生吗?

为什么说坐在马桶上更加容易思考人生?难道是因为“味道”吗?

人们总习惯带着手机或书籍杂志进厕所,在马桶上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分钟,享受难得的独处时光。这种所谓的“马桶情结”,在你身上有发生吗?中国台湾歌手吴克群,就喜欢在马桶上思考。他曾经在媒体见面会上说:“我坐在桌子前面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东西来的。最大的灵感集散地是厕所,我坐在马桶上就超有灵感,《周星星》就是我在马来西亚一家酒店的厕所里写出来的。”在一些影视剧中,也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人呆在厕所里,窝在马桶上悠闲地看书看报纸、玩手机。一段时间后,外面有人拍门大叫“怎么还不出来,掉厕所里了吗”,这个人才意犹未尽地从厕所出来。

为什么说坐在马桶上更加容易思考人生?难道是因为“味道”吗?

有心理学家做过问卷调查,发现男性比女性要更喜欢蹲马桶,而这很可能因为男性承受的压力比女性更大,但释放压力的方式却更少。除了蹲马桶能释放压力外,有生物学家发现,当身体弯曲、充满张力时,精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而蹲马桶时,差不多就能让人保持这样的姿势。所以不少人觉得在马桶上能获得更丰富的灵感。也有人单纯地喜欢在马桶上坐着。狭小的厕所空间,人面对着四堵墙,思维能充分地发散,还不必担心有人闯进来打断思路,令人有安全感。

为什么说坐在马桶上更加容易思考人生?难道是因为“味道”吗?

马桶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当人类运用工具和通过劳动,渐渐获得与自然抗争的实力后,就开始结束长期迁移、颠簸流离的生活,修筑房子安定下来。房屋让人类的个人生活变成一种隐私,自然而然,如厕这样一个问题,也变成一件私密的事情了。在中国古代,对于厕所有多种说法。大略言之,就有圂、溷、清、圊、匽、偃、屏、厕等。“屏”本当门小墙,作蔽障之用;“偃”是偃伏;“厕”义取偏侧,不难发现它们都含有“隐蔽”的意义。故,《广雅·释宫》王念孙《疏证》说:“匽(偃)与屏皆取隐蔽之义”,而《急就篇》“屏、厕、清、溷”,颜师古注云:“厕之言侧也,亦谓僻侧也。”可是,古代人如厕,并不像现代人这么方便。轻轻一按便干净无异味的抽水马桶,直到17世纪,才由英国一位名叫约翰·哈林顿的教士设计出来。抽水马桶的发明,减少了疾病的传播和改善卫生条件。

为什么说坐在马桶上更加容易思考人生?难道是因为“味道”吗?

马桶上的思考者

喜欢蹲马桶的人,并不仅限于在家。有不少人在单位工作时,同样喜欢上厕所。不过理由却是五花八门:“工作辛苦了,上个厕所偷懒,就多待一会”、“心情烦躁的时候,去马桶上坐会儿就舒服多了”、“脑子里很乱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能一下理清思路”等等。有心理学家做过问卷调查,发现男性比女性要更喜欢蹲马桶,而这很可能因为男性承受的压力比女性更大,但释放压力的方式却更少。除了蹲马桶能释放压力外,有生物学家发现,当身体弯曲、充满张力时,精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而蹲马桶时,差不多就能让人保持这样的姿势。所以不少人觉得在马桶上能获得更丰富的灵感。也有人单纯地喜欢在马桶上坐着。狭小的厕所空间,人面对着四堵墙,思维能充分地发散,还不必担心有人闯进来打断思路,令人有安全感。

为什么说坐在马桶上更加容易思考人生?难道是因为“味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