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康辉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康辉

时间:1993年

地点:梅地亚中心(中央电视台旧址)

电话连线人物:康辉——津一主播

津一主播:喂,老师好!我是北京广播学院培训学员,明天就毕业离京了。我和朋友们想去中央电视台参观央视演播厅,并学习讨教专业知识,行吗?

康辉:好吧!到门卫的时候,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们。

其实,挂断电话的时候,并不知道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

播音员。他介绍自己“姓康”。

第二天,我们如约而至。一位儒雅的年轻人站在面前,充满朝气的脸颊在朝阳映衬下,格外生动、充满朝气。我暗想:还没见过哪个男孩子皮肤能这么好啊。他带着我们,沿着通往央视的大门,边走边向我们解释:“中央电视台有两个大演播厅,一号演播厅比较大,1600平米,但正在排练节目,我们只能去参观新闻演播厅了。”我连忙说:“好!”

第一次来到中央电视台演播厅,眼花缭乱。康辉带着我们边走边说:这是化妆间,这是我们工作的地方,这个是海霞做节目的服装(当时海霞正做晚间新闻)……站在导播台,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演播台。演播台并不像人们相像中的样子,很质朴庄重。康辉笑着介绍:这是新闻联播主播台,罗京、李瑞英就坐在这里播音。“奥,”我嘴上答应着,心里真想坐上去试一试,体会一下中央级新闻主播在演播台前的感受。

午间新闻的配音间里满满腾腾的,有摞在一起的文稿和播音话筒,一看就知道主人刚刚还是忙碌的状态。眼前的年轻人介绍着,他语速快,但很清晰,态度温和,温暖和细致留给我深刻的印记。我想:央视这么高大上的地方,只有儒雅气质的人才可以拥有,不禁心生景仰。环顾四周,感受到紧张有序而温暖的工作氛围,当然,这种温暖与眼前的年轻人不无关系。

突然,朋友眼尖,看到旁边的电脑打着工作人员的字幕,轻声对我说:“播音员康辉”。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时隔多年,就是您现在看到的央视新闻联播播音组组长和《平均分》作者。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康辉

多了一份欣赏,自然就多了一份关注。看过他的个人资料:康辉,河北保定人,学生时期成绩优秀,是邻居口中常常说起的“别人家的孩子”。

1989年,报考北京广播学院。

康辉在《平均分》里回忆,大一第一课就是学习汉语普通话的标准语音,每天对着解剖图一般的“舌位图”,摆弄着自己的舌头在口腔里的位置,念着“a o e i u ü……”

放假回家后,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脸崇拜地问“大学里都学什么?”知道答案后,一脸鄙夷地又说了一句“我们幼儿园里都学过了。”

尽管枯燥无比,但康辉还是坚持了下来,在第一次全班的语音测试中拿到了唯一的满分。

康辉说:“每当想放弃的时候,我‘十八岁时的广院’会告诉我: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康辉

1993年,康辉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2006年亮相《新闻联播》,被认为“《新闻联播》迎来第三代主持人”。

很多朋友好奇《新闻联播》以及播音员的日常。借此机会科普一下:

《新闻联播》要求主播提前3个小时到岗准备,即下午4点到岗,到岗后,主播们就开始看串联单,不过串联单只有部分内容,“有时直到6点30分,有全部内容的串联单还没进演播厅。”

《新闻联播》播出后,两位主播和配音主播还不能下班,要等到晚上9点新闻频道的重播后才能下班,以备临时更改的内容,“也就是说,一般主播们下午4点到岗,晚上9点30分才下班。”

康辉说,“经常有人问我,你播联播十几年了,现在还紧张吗?我说,紧张,因为我知道,《新闻联播》“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康辉

在人生、职业的赛场上,想不甘人后,只有努力地去试每一个选项,在每一个选项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也许就能再站上一级台阶。一项一项,才能给自己拿到一个高一点的平均分。这是康辉对自我成长过程的一个总结,也是给努力中的青年人、遭遇挫折中青年人的鼓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新闻联播》国家形象代言人、评委的实力点评,到vlog中铺面而来的央视新气息,康辉正在用自己的努力讲述中国的故事,讲述中国人在新时代感受的新变化。

我喜欢看屏幕人物生活中的一面,因为真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