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會導致什麼病?

全民享健康


執業藥師小茴香回答你!

溼氣是個啥?

溼氣,對於南方的小夥伴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我們需要終身與溼氣做抗爭。溼氣來給我們的最直接的感覺就是好睏,身體好重,痘痘好多……
溼氣,是致病的“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的一種。不同的病因,中醫有不同的治病規則。
內溼,體內溼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多傷及脾胃,溼邪困脾;內溼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精神睏倦,食慾不振,口膩不渴,胸悶痞滿,嘔吐痰涎,便溏洩瀉,或尿少浮腫,或婦女白帶量多等症狀。
外溼,多因患者傷於霧露,汗出沾衣,水中作業,涉水淋雨,居於潮溼之處而造成。溼邪淺則傷人皮肉筋脈或流注於關節,深則可入臟腑。如溼鬱肌表,可見惡寒無汗,發熱體酸,頭重如裹,身重而痛等症;溼阻經絡,則見肢體重著痠痛,或經脈拘急或痙攣等症狀;溼著筋骨成為溼痺,又可見肢體關節疼痛重著或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等症狀。
溼,最喜歡和其他病邪在一起,溼不是一種表現,有很多種類型。
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成了肥胖。

溼氣自測

1、體重
體內溼氣較重的人,體重會不斷增加,體內溼氣在非常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自身下肢出現水腫的現象。
2、大小便
溼氣重的人,會有小便混濁、大便溏洩等症狀。如果大便成形,溼氣重會使大便黏膩,很難衝乾淨廁所,總有排不淨的感覺。
3、舌苔
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膩,並伴隨有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明顯齒痕等,則說明體內有溼氣。
4、皮膚
溼氣重的人,用手去抓癢,有紅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樣。
5、關節
當溼邪傷及到關節時,很明顯的就是侵蝕關節,出現四肢關節痠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或是像穿了一件溼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

溼氣怎麼去?

萬病之源的溼氣是不會自愈,需要及時的排出。在不同的臟腑就有不同的表現,所以,你是哪一種溼,不同的溼有不同的方式去除。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溼是最容易滲透的。在南方是感覺非常明顯的,祛溼,小茴香認為首調脾胃,裡應外合是基礎原則。
1.調脾胃

目前市面上有非常多的紅豆祛溼茶,可是很多人堅持喝了大半年,效果並不顯著,小茴香想說,長期溼氣困身,必傷及脾,此時僅用紅豆粉效果不大。可使用參苓白朮片、木香順氣丸、附子理中丸、健脾丸,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理。

2.外合

拔火罐對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但拔罐只是對外溼有明顯效果,如果是吃多了生冷瓜果,就易造成內溼,此時拔罐就作用甚微,而且對於內溼的人來說,拔火罐是沒有作用的。

艾灸可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寒裡面是祛溼寒,而不是其他溼,尤其是溼熱是不能用的。祛除寒溼還是全身艾灸才是王道,具體是用艾條並排夾著然後全身艾灸。

3.生活習慣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

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

水分攝取要適量。

飲食清淡適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