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东人爱喝功夫茶?

儿童美食家邓淘


2017年3月份的时候小懂恰巧去了趟凤凰单丛的原产地广东潮州的凤凰镇,为什么要说“又”呢?因为这是小懂自2016年后,第二次来到潮州啦!

这次去凤凰镇,主要任务是考察凤凰单丛,当然也有附加的收获,那就是近距离体验了一下潮汕人的工夫茶文化。

不管你喝茶或者不喝茶,应该都听说过“潮汕工夫茶”吧?它一直都是名声在外的,只不过外地人对潮汕工夫茶了解并不太多而已。

▲古城潮州的牌坊街

潮汕工夫茶的知名度与潮汕人喝茶的氛围是成正比的,你不到当地,绝对感受不到那种近乎疯狂的程度。在这里,不管是办公室,还是小餐馆,人人都得摆一副茶具,随时准备泡茶。

凤凰单丛因其香型多样、香气突出,被称为“茶中香水”。凤凰镇每年产的大量凤凰单丛,很少能走出潮汕地区的(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大部分都被潮汕人喝完了,即便广州、深圳也只能消费凤凰镇少量的单丛。乌龙茶(单丛属乌龙茶)的标准投茶量一般是7-8克,潮汕人常常投12克,甚至更多。

潮汕工夫茶怎么泡?

小懂在潮州看到,当地人泡茶一般只用一个盖碗,配三个品茗杯,一般不用公道杯。那为什么是三个杯,而不是两个或四个杯呢?因为三个杯摆在一起,就是一个标准的“品”字啊!

▲三个茶杯成一个“品”字

那么问题来了,人多了怎么喝?也是三个杯,总的来说是客人先喝,主人后喝;长辈先喝,晚辈后喝;领导先喝,下属后喝。人少了怎么喝?还是三个杯。而且,摆出的“品”字,最好是朝向客人,如上图中,下方的两个茶杯为客人所用。

每喝一冲,茶杯都要用热水汤一遍,真够费水吧?哈哈!用热水汤一遍,一是为了洗杯,因为可能会有多人共用一个杯的情况;二是为了温杯,再次倒茶能保持茶汤的温度。倒茶时,我们可以看到经常听说的“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这是潮汕人泡茶的惯用手法。

潮汕人就是在这样一系列看似繁琐的程序中,在三个茶杯之间,怡然自得地“品”着茶。

“工夫茶”还是“功夫茶”?

至于是潮汕“工夫茶”还是“功夫茶”,外地人好像还傻傻分不清楚,但对潮汕人来说却很简单,就应该是“工夫茶”。

为什么呢?因为在潮汕方言里“工夫”和“功夫”的发音都不一样,“工”与“刚”同音,而“功”与“攻”同音。潮汕人从小就说“工夫茶”,从来没听说“功夫茶”。

▲小懂与凤凰单丛著名研究人士黄柏梓(左三)

《辞海》缩印本中“工”与“功”条目虽然说两字相通,但又说:工夫,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指技巧。而潮汕人泡茶,并没有什么高难度技巧,普通人就能掌握,只是每泡茶都要洗杯,比较费时间而已,其中也暗含了“花心思”是概念。

所以从汉字的语义来看,“工夫茶”确实比较符合潮汕人喝茶的本义。看来想了解、学好潮汕工夫茶,真得下不少功夫啊。

潮汕民间还流传这样的故事:以前的长工给财主做工很辛苦,除了吃饭只能有一泡茶的休息时间,于是伟大的劳动人民就发明了消磨时间的工夫茶。

以上内容由懂茶帝(公众号:hcyd321)提供。欢迎专业人士不吝赐教!


懂茶帝


广东人爱喝功夫茶,尤其是潮汕地区的人更钟爱功夫茶。其实,功夫茶不是茶,而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省潮汕一带最为盛行。



功夫茶是一种泡茶的技法,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即,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可见爱喝功夫茶的人多么下功夫。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的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喝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就是:

一、茶壶

潮州语叫做“冲罐”或“苏罐”,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四字诀,日:“小、浅、齐、老”;茶壶大小2~4人等;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各种形状,一般多用鼓形的;当然,壶的色泽也很讲究,朱砂、古铁、栗色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小才能显示“功夫”。所以用大点茶壶等冲的茶不能算是功夫茶。壶的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才不易变涩。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



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等等。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选择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



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相同,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



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



八、红泥小火炉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很好看,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

九、砂跳

“砂跳”,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



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成的扇,大不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

当然,也可以多达二十四件也不为多,例如装茶叶的锡罐、茶巾、茶几、茶担等等。



功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功夫,不能叫做功夫茶。所以功夫茶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因此,欲饮功夫茶,须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壶陶制,以紫砂为最优。壶扁圆鼓形,长嘴长柄,很为古雅。将壶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匀着地,中心成直线,为茶壶之优者。优者若置水中,平稳不沉。精巧别致、洁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径小于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两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飞,易散热。盛放杯、壶的茶盘名曰“茶船”,凹盖有漏孔,可蓄废茶水约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工艺品。



茶壶里茶锈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贵,可保茶韵味。

可见,广东人爱喝功夫茶,不仅在喝茶,也在品功夫,赏玩工艺品!精致至极!

你会喝功夫茶吗?


田兰地博


为什么喜爱“工夫茶”

工夫茶是在福建大部分地区以及广东潮汕地区一带盛行,因为普通话的读法相似,所以很多人慢慢的将工夫茶叫为功夫茶。

“工夫”在潮汕话中有讲究的意思,工夫茶就是讲究的茶,步骤多时间长,喝一杯茶往往很消耗时间和精力,不同于大杯茶,更多就是图这个过程。而有人也觉得是因为以前给财主做事辛苦,往往只有一泡茶的休息时间,于是就慢慢形成了这种工夫茶,当然这是传说故事,真假并不得知。

而工夫茶的的确确有比较复杂的流程和研究,这里以其中一种比较讲究的流程为例:

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3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

至于为什么潮汕人如此钟爱“工夫茶”,其中的渊源故事这个视频可能会给你不一样的收获: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0223719028993194618, "vid": "e83db053331a4bfab6472bd43a8e5e12\

棒槌讲故事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的福建、广东潮汕地区一带,后来慢慢的在广东及全国很多地方都盛行起来,成为我国茶艺的代表。



一,功夫茶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

茶文化中,功夫茶的文化韵味更具独特性。

1,功夫茶有专门的茶具。完整的功夫茶具包括茶杯、茶垫、茶壶或盖碗、茶海(公道杯)、闻香杯、茶道六君子(茶夹、茶拔、茶针、茶匙、茶漏、茶筒)、茶巾等,有的还配以茶宠。茶壶的材质不同,冲出来的茶品也略有不同,紫砂壶便是功夫茶壶中的贵族。

2,功夫茶对水质、煮水火候、水温、充泡时间等都很讲究。水质有天水、地水和泉水三等之分。功夫茶用的茶种,主要有三种:乌龙茶(福建的铁观音、潮汕的单枞、台湾的高山茶等)、红茶(如正山小种等)、黑茶(普洱茶等),各种茶有不同的"茶性",不同的茶种,对水温及冲泡时间的要求是有区别的。

3,优雅的冲泡方式。冲泡功夫茶,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取茶、冲泡、洗茶、洗杯、分杯、分茶等每个步骤一气呵成,动作优雅连贯。如果冲泡者是一名俏丽的佳人,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此情此景,怎不教人陶醉。



二,喝功夫茶可以陶冶性情

泡功夫茶是高雅的艺术,品功夫茶也是一种高雅的享受。轻轻端起茶杯,在鼻子前优雅的微晃几下,闻闻茶味的芬芳,然后轻呷慢慢咽下,满口的茶香,一边舔舌回味,一边轻放茶杯,在这种氛围下,大家说话也会不自觉的变得柔声细语,也自感高尚起来。这样消闲,是高雅的享受,可以陶冶性情。



三,喝功夫茶是一种优闲又不失庄重的交流方式

无论是亲朋好友消遣闲聊,还是交友、谈事,广东人都喜欢在喝功夫茶中进行,很多时候,在"喝早茶"时也会泡上功夫茶。

广东人爱喝茶,喜以茶会友,乃全国闻名。有好茶,邀好友或客人一起品尝,是很愉悦的事情。功夫茶高雅、优闲又不失庄重,所以是广东人很喜爱的交流方式。泡功夫茶交流的过程,也是品茶的过程、享受的过程,寓交流于品茶、享受过程中。在品茶过程中,一边聊聊茶经,一边聊聊闲事或正事。轻松、惬意。



不仅是品茶,功夫茶细腻而讲究的冲泡过程,可作观赏,可作谈资,让交流不会变得枯燥乏味。


影子伴你


首先,题目不对!这个是很多人的误解,功夫茶这几个字就有问题,这个只是讹传出来的!真正来说是叫《工夫茶》,这个才是真正的名字!你去了解一下工夫是什么意思,就知道和功夫两字根本挨不到边!在广东工夫茶文化起于潮州地区,源远流长!也成为一个代名词!在世界各地,只要你看到真正喝工夫茶的,就是潮州人!喝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习性!了解一下潮州文化就可以理解了!用一句话来说:万世红尘一杯酒,千秋大业一杯茶!



苏文辞


嗯,好几个原因。先说一说,功夫茶是广东的潮汕族发明的。90年代倡行一时。现在的话,珠三角这边还是喝,但基本上是用这些茶具,而不喝真正的功夫茶,那味道不适合广府人。一,广东人有钱多闲人,功夫功夫就是闲来自己干多点活,好让时间能消磨。二,卫生。三,杯子小容易冷却,刚倒下来的过几秒就能整杯喝下。四,传统,广东人是保留上古中国文化的活化石,茶道也是其中一种。五,应该还有,想不出来了,等待其它茶客来补充。


海条子


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为什么潮汕人爱喝功夫茶?”。

对潮汕人来说,功夫茶是古中原文化的一种传承(潮汕人为正统中原人,由于古代中原战乱的原因迁徙至福建、潮汕一带。),也是潮汕人一种待客之道的传统礼仪。

南宋诗人杜耒的一首《寒夜》恰好说明了潮汕传承了古中原文化,一句“寒夜客来茶当酒”更是体现了潮汕人好客热情的待客之道。

虽说潮汕传承了古中原文化,但从古至今朝代叠经历了无数个岁月,一般古文化应该日益渐衰,但潮汕功夫茶非旦没有衰落,而却日益更壮。

为什么能日益更壮,一方面是因为潮汕人的茶文化浓烈。每个生长在潮汕家庭的人整日目濡耳染父祖辈们的茶道,早已把功夫茶当作每日三餐之粮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受交通和网络发达的影响,把异地省分的茶叶引入到潮汕地区,增大了茶叶的品种和多样性,从而也唤发了潮汕人对功夫茶的进一步探讨。换作旧时,一般人只能喝自己本土的茶种。可以想像到,潮汕人如果想喝云南普洱和杭州西湖龙井,那只能画饼充饥。

功夫茶不但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修养。


国产Jacky


是广东潮汕人才喜欢每天喝功夫茶。


用户9169790809


我作为一个广东人对喝功夫茶其他没什么兴趣,只是有点颜色就行了,没有白开水那么乏味,我认识的长辈都爱喝功夫茶,我觉得原因是1、退休了的,生活节凑比较慢,喝功夫茶即可以消磨时光,又可以与三五知已一起品尝和谈论茶道,这也是很好的一种生活状态。2 、遇到自己喜欢的茶,喝多了也是会上瘾的,就习惯性的想要喝茶。3、最后一个我觉得是历史文化的传承。


哈哈哈哈kiki


广东的功夫茶源于潮汕,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习俗,后来潮汕的人分布在各个地方工作,于是就变成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功夫茶,演变成今日今日广东人都爱喝茶,三五知己围在一起聊聊天,品尝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