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收藏:從身無分文到萬貫家財

我國古代錢幣前史悠長,種類紛亂,多姿多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明中的瑰寶。幾千年來我國的錢銀文明,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幹,創造出自成體系、光芒耀眼、獨具特色的東方錢銀文明。

而古錢幣收藏似乎一直不溫不火,但也牢牢佔據著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有屬於自己的一票支持者。


1、常用術語

小樣:指錢徑小於同類型者。

大樣:指錢徑大於同類型者。

面:指錢幣之正面。

背:指錢幣之反面,又稱幕。

背文:錢背文字,也稱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圓者叫圓穿,圓孔。

疊文:又稱搖頭,鑄造過程中往往因人為移動了模具而造成錢幣上面或背文字重疊的幣。

傳形:指刻成正字的陰文範鑄成之錢,錢文呈反字狀,見於先秦至六朝時期。也有特意造傳形的如劉備時造傳形五銖具說就是特造的傳形。

母錢:就是古時翻鑄大量錢幣時,中央所製作的標準樣錢。

雕母:是指錢局工匠手工雕制的錢幣,又稱祖錢。質料較精,文字工整深峻。常見銅、錫、鉛、木、象牙等質料製品,極為珍貴。

鑄母:是指用雕母鑄造出的子錢。鑄母錢是頒發給各錢局作為翻砂鑄錢之初錢。

錢母:鐵錢的母錢,據雕母以銅翻鑄而成,以兩宋鐵母為多。錢體較鑄製出的鐵錢稍大,形制及文字亦比鐵錢精整美觀,甚珍罕。

借範:一般指借用舊錢的現成的錢範鑄新年號。

對錢:亦稱“對品”、“對子錢”,是指同一種錢的錢文、大小、內外輪廓、厚薄和銅質完全相同,惟採用不同的書體,但字形筆勢仍互相吻合可以成雙配對的錢幣,又叫“和合錢”。對錢始於南唐盛於北宋。南唐所鑄“開元通寶”,篆、隸成對,開創對錢之先。此外北宋天聖、明道、元豐、熙寧、政和、重和、宣和等幣均可作對。

套子錢:造型一致但重量、大小、價值不同的錢組合成套。(現在來看一般套子錢都出之同一錢局)

稚錢:是指一種瘦小纖細的五銖錢,古時一般喜歡把此錢用於“射稚”遊戲故而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