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陽谷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聊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蘇氏鋦瓷傳承人——蘇雲山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慶帥)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事前先看一下自己能不能做到,如果能力有限的話就別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這句話的本意是指的是中國的一門民間手藝--“鋦瓷”。“鋦瓷”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清明上河圖》中就有著“鋦瓷”的體現。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進步,“鋦瓷”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今天記者探尋了聊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蘇氏鋦瓷”,一起走近這門古老的民間技藝。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鋦瓷工具--弓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金剛鑽

  蘇雲山,陽穀縣阿城鎮人,是聊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蘇氏鋦瓷”技藝的第九代傳承人。早在乾隆末年,蘇雲山的這一脈的第一代傳承人蘇開來就已經開始為走街串巷為人鋦瓷,以此謀生。蘇雲山從小用心研習祖輩父輩人精湛的手藝,如今鋦瓷技藝已經達到遊刃有餘的境界。“鋦瓷大致可分為找碴、捧瓷、打孔、上釘、密縫等幾道工序,清洗破損處的灰塵,根據破損情況捆繩固定,之後製作鋦子,再鑽孔、打鋦子。現在鋦瓷不僅僅是鋦好,更是考慮它的藝術性,搭配裂痕,整體的視覺效果,能讓鋦完的器具看起來更完美。”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不小心打破的茶具、砂壺、玉器等,棄之可惜,讓人頭疼,而通過鋦瓷,不僅僅可以為破碎的藝術提供了“破鏡重圓”的機會,更是為它們賦予了新的生命。鋦瓷所用的工具金剛鑽小巧精緻,鋦釘完全用民間絕活鍛銅工藝加工而成,細膩精緻,有花釘、素釘、金釘、銀釘、銅釘、豆釘、米釘、砂釘等十多種。“像這個(茶杯)鋦好後,活靈活現,藉助裂痕構造成蓮葉,不僅彌補了原來的缺陷,配合瓷器原圖案鯉魚,讓其看起來更加和諧,可以為瓷器增色。”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鋦瓷這一行當也隨之蕭條下來,慢慢的失去了市場,會這門手藝的師傅也越來越少,這給鋦瓷技藝的傳承和弘揚帶來了一些問題。

「走近陽穀非遺」 蘇雲山的“金剛鑽”和“瓷器活”

  不過,蘇雲山很有信心,他現在有幾個學徒,並且慕名前來鋦瓷的人不少,外地的客戶知道後也經常郵寄過來破碎的瓷器,希望通過蘇雲山的精湛技藝,賦予破碎的瓷器另外一種生命。“政府對非遺這塊很重視,我現在也有幾個學徒,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我希望鋦瓷這門民間技藝能夠永續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