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是吹出來的嗎?

牛皮是吹出來的嗎?


牛皮是吹出來的嗎?


  有時候聽到老百姓對時事的一些評價,倒覺得是入木三分。俗話說:“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而當今到成了火車要推,牛皮要吹。老百姓說:“共產黨戰爭年代的三大作風(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如今已經成了“實際探索理論——摸著石頭過河(允許探索嘛)、密切聯繫領導、表揚和自我表揚”這樣三大作風,細想起來,倒也有點意思。“摸著石頭過河”本身是一種實踐,這麼多年大抵是這樣做的,之前好像還沒有什麼“摸論”來指導這一實踐。“密切聯繫領導”是很多當官的至理名言,領導需要有人拍,擅長於拍領導的人,有機會得到升遷,有機會傍著領導獲得利益。和領導走得近的人,最容易獲得領導的賞識,在同等條件下,他們獲得實際利益顯然比遠離領導的人多得多,比如說領導的秘書吧,是最容易被領導提拔重用的人。如果說前二者針對性不強,第三點就非常突出了。實際上,社會現實也鼓勵這樣。“表揚和自我表揚”,特別是“自我表揚”,說得好聽一點,叫做“自我推銷”,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吹牛皮。現在是商品經濟社會,鋪天蓋地的商品廣告,便是吹牛皮的典型,你可以說,有多少廣告詞裡沒有水分?我們很多媒體簡直就是吹牛皮的能手、高手。那種善於自我表揚、自我包裝的人,往往會名利雙收,比如那位高調自我炫耀的郭美美,在媒體上出盡風頭,引來多少唾罵,然其並不知恥,反以為榮!悲乎!當今人們的榮辱觀何在?為了吸引眼球,我們不曾忘記媒體把那個全國最大的醫療騙子張悟本吹成活神仙了吧?所以,這裡既有媒體的“功勞”,也有他們自己的“本事”。近日去城北散步,看到一個正在建設中的住宅小區名叫“鷺島”,它外面的牆上、展板介紹這裡有句非常醒目的廣告詞是“以前沒有,以後絕無”。用這句來讚美這個地方的獨特之處,本來也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意。反覆想這句廣告詞,到底是誰敢誇下這樣的海口?!而這句廣告詞不僅在說人文景觀,還可以包括自然景觀,這就更加了不得了!就人造建築或人為景觀來說,它能超過阿房宮、故宮?能超過頤和園?就自然景觀來說,它能超過九寨溝?……簡直就是胡鬧!無獨有偶,在回來的路上,經過校外一個廚衛潔具商店,它門外的牆面上,掛著大幅的廣告:“打造全國第一廚衛品牌”。小小一個不足50平米的商店,平日進去也看不到幾種高檔、名牌的潔具,竟然可以打著這樣的招牌!讓那些特大的品牌專賣店、大商場情何以堪?中國文字本來已經具有很好的、很明顯的表意功能了,如果不加限制地進行修飾,不假思索地胡亂運用,小而言之,是對這些文字、詞語所表達的意義缺乏理解而濫用,大而言之,是對中國文字的褻瀆!是汙染公眾視覺。不僅在這一方面,這些年,在各個領域,各個地方都有那些不合實際甚至不著邊際的吹噓,選用詞語無所不用其極。這裡有個“購物中心”,那裡便會出現一個“國際中心”、“環球中心”、“宇宙中心”之類;這裡有了一個“最佳”,那裡便會出現一個“唯一”。這樣吹起來誰也不示弱,結果呢?誰是最佳,誰是唯一?誰給你的評判結論?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在一個相聲節目中諷刺那個吹牛者說他上嘴唇在天上,下嘴唇在地的人,別人問他,你嘴巴那麼大,臉擱在哪兒?他一句經典地回答:“吹牛的人是不要臉的”。可是如今,這一類人還大行其道呢。這些年,廣告吹得神乎其神的產品,有多少是偽劣產品!在公眾面前大言不慚吹噓自己的人,有多少是正人君子?還是前國家女排隊員郎平為某品牌講的一句廣告詞說得非常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的媒體、我們的廣告製作者不要無限吹噓什麼產品,不要隨意無限拔高某個人物的形象,吹噓他的能力本領。實事求是,這樣才更能被廣大群眾所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