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斧現讀現學《論語》心得:造次必於是


水石斧現讀現學《論語》心得:造次必於是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這是論語里仁篇中的名言。

水石斧試著用今天的語言,談一點粗淺體會,供方家一笑。

1

人生於世,都在求什麼呢?

孔老師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

人人都想得富貴,有錢有權有勢。

人人都不想活得貧賤,沒地位沒身份沒財產。

多少英雄好漢、俊才英傑,不都是在“欲富貴、去貧賤”的圈子裡打轉嗎?

過去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

於是,大家拼了命讀書考狀元,盼望“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都是奔著富貴的路子去的嗎?

今天說,“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決定未來”,大家都盼望著上個好大學,成為社會的優秀人才。

其實,說到底,也是衝著“富與貴”來的嘛。

看起來,現代社會比古代社會高級、先進了不少。

但本質的東西,真的沒有變。

2

但必須要明白的是,人人都衝著物質利益去,這是有問題的搞法。

因為,伴隨著滿足物慾的過程,除了奮鬥、一定還會有爭鬥、甚至是打鬥,最後一定會有人不擇手段。

這世界之所以亂糟糟的,沒有人情味,唯利是從,不講道義,問題就出在這裡。

富與貴有很多種求法,貧與賤也有很多種去法。

我們現在經常強調結果導向:我不管過程,只問結果。只要你把這個事搞成了就行,不管你用什麼辦法。

但就物質利益而言,真的不能以得到多少論英雄。

一定要看,你是如何得到的?

有的人當了貪官,貪汙收賄成了富翁,他這個利益是得到了,但真的不值得驕傲稱道。

群眾會指著他的脊樑骨去罵他的。

有的人跑官要官,最後的確一官半職搞到手了,但他的這個官也不會受人尊重,當得再大,也沒有什麼意思。

這就是孔老師講的,“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富與貴,一定要求之有道,手段要正當,一定要符合規矩要求。

古人講,修天爵,人爵從之。

你得做好人,內修聖德,提升能力,以此求得職位,賺錢發財。

那才是以其道得之。

而不能搞假一套,靠欺騙組織和群眾來謀取職位、靠坑蒙拐騙來發財。

反之亦然,要擺脫貧賤的生活,也要以正確的道“去之”才行。

3

道,就是仁。

每一個人與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傳統文化講了三個層次,叫我人一體、萬物一體、眾生一體。

就人與人的關係而言,一定要懂得我與他人是一體的,不可分開的。

因為,我的所作所為都影響著他人,他人的所作所為也與我有著密切的關係。

密切到什麼程度呢?看起來,你是你,我是我,但其實是一體的。

我們大家是一個共同體。孔老師稱之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這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

因此,對他人,一定象對待自己一樣,用仁愛之心對待,用恕己之心恕人。

尤其是當君子的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有職責的人、有操守的人,做人做事,心心念念、言語行為一定要守住這條仁道,一定要把利他擺在第一位。

做到了這一條,才算是入了道的門,才有可能理解萬物一體、眾生一體這些更為高深的境界。

因此,“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如果離開了仁,你怎麼能有好名聲呢?

這裡講的名,和現在的名,大不一樣。

古人講的名,是指德被四方,力行仁道,被人傳頌,是絕對的美名。

我們今天的出名,是不顧一切地讓別人知道自己,什麼惡行、劣行、醜行都不管不顧。

說實話,這樣作下去,應該是越出名、越丟人,可這種人太多了,大家也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說到底,不都是衝著出名後的那點物質利益而來的嗎?

有些人,已經把“得之有道”的“”,不知道扔到什麼地方去了。

4

接下來,孔老師就行道成仁,提出了“一無兩必”的標準。

君子成仁,有仁德,應該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第一條就是“無終食之間違仁。”

終食,就是吃完一餐飯。之間,指是的吃一頓飯的時間。用在這裡,指的是時間短的意思。

即使是吃一頓飯這麼短的時間,也不違背仁的要求。

不是說,吃飯時不違背仁德。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時時做到仁,“須臾不可忘也”。

然後再接著提出了“兩必”的要求。

其一是“造次必於是”。

造次是倉促的意思,事情很突然,十分緊急的情況下,仍然堅守仁的要旨,絲毫不差地把愛人之心煥發出來。

這才是真正的仁愛。

有的人平時也講仁愛,日常也注意言行,看起來不錯,但在關鍵時刻往往就露出了尾巴、顯露出沽名釣譽的真實想法。

這句話的意思是事事要做到仁,無論平時還緊急狀態,都以仁為根本。

其二是“顛沛必於是”。

指的是困難狀態下,顛沛流離之時,人到了吃不著飯、找不到睡覺地方這種狀況下,做人做事仍然要以仁為根本。

這裡講的是處處要做到仁。

值得關注的是兩個“必”字。必者,決定之詞,一點餘地也沒有,不打任何一點的折扣,方為必。

因此,仁不是說的,是要真幹才能得到的,不是一般去做,而是要發自內心地、一絲不苟地,認認真真地,時時事事處處地去做,才算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