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從“馬孔多”激發百年孤獨魔幻現實靈感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有多少人從他的魔幻寫實作品汲取營養,反思現實。又有多少熱愛文學的人學習借鑑他的開頭,那麼這樣一部可謂奇書的名作,馬爾克斯是從哪裡獲得靈感的呢?

從馬爾克斯的生平還有他成長的地方,我們也許可以探究一些他的人生思考和創作軌跡,尤其是那給他無限創作靈感的故鄉,也就是馬孔多的原型,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小鎮。

馬爾克斯,從“馬孔多”激發百年孤獨魔幻現實靈感

1 馬孔多,百年孤獨中的那座城

百年孤獨這部作品,從開頭就讓人著迷

“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這個讓很多人難忘的開頭讓我們想要探究人物的命運究竟和命運還有家族有怎樣的關聯。

而主人公的家族就在那座城,馬孔多。

馬孔多其實是馬爾克斯小說中一座虛構的城鎮。這裡是布恩迪亞家族定居的小鎮,家族原來住在遠離海濱的印第安村莊,後來第一代主人公新婚,因為害怕自己像姨媽結婚那樣生存長尾巴的孩子,新婚妻子不願同房遭到恥笑。於是新婚丈夫殺死了鄰居,後來鬼魂常常出現讓他不得安寧,他們只能離開存在後來在夢的啟示下定居下來,遷移過來,建立馬孔多村鎮。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一個令人不安的開始,後來的百年間,這座城鎮充滿著奇奇怪怪魔幻的經歷,成為一座百年孤獨的小鎮。

馬爾克斯,從“馬孔多”激發百年孤獨魔幻現實靈感


馬爾克斯,從“馬孔多”激發百年孤獨魔幻現實靈感

2 馬爾克斯回到故鄉,找到創作最大靈感源泉

有人說馬爾克斯不是一個深刻的思想家,但他一定是一個敘事講故事的大師。

他並不是一開始就順風順水寫了不起的鴻篇鉅製,在一開始他嘗試寫作短篇小說,並從卡夫卡變形記受到極大鼓舞,然而他對自己的作品並不是很滿意,覺得晦澀難懂支離破碎。

這也是他的不同之處,那就是他會回看自己的作品,在批評家讚許的時候,還會反思作品的問題出現在那裡。也許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習慣,讓他在回到故鄉後,有了深沉的思考。

讓他開始找到自己的寫作道路正是他一次回故鄉的經歷。就好像魯迅還有很多文人寫故鄉一樣,似乎故鄉可以給作家巨大的取之不盡的靈感。

對於馬爾克斯,故鄉就是他的文學宿命,那個叫做阿爾卡塔卡的小鎮。

這是一個怎樣的小鎮?

他回故鄉的時候,這裡已經有點破敗不堪,正經歷過哥倫比亞的“香蕉熱”,原來風靡的“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撤離,繁榮的香蕉產區已經衰敗。等馬爾克斯回到老宅,他們看到房子大半坍塌,兩間破屋住著租客,說好要買宅子,結果卻一無所知很不靠譜。

一個破敗的故鄉讓馬爾克斯回憶起很多往事。

他的家庭很傳奇:母親生了十多個子女,父親還在外面拈花惹草,有四、五個私生子;母親就像大母神一樣博愛,把私生子都接回家來養育;於是家庭很龐大,在外求學的馬爾克斯從來不能清楚記得弟弟妹妹們的名字。

這個家族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外祖父製作金銀小魚;外曾祖父母留下的鸚鵡已經有一百歲,會喊反抗法西斯的那些口號”;院子裡有“跨越時空的慄樹”,這裡“至少有兩位退役上校是在那顆古樹下撒尿時死去的”;外祖母大白天的時候看見幽靈潛入家裡,她會對夢境做出解釋,她是個“偷偷摸摸的女巫醫”……

這次故鄉之行,讓馬爾克斯發現,他從更多的文學土壤和體驗中苦苦追尋的靈感,原來在自己的家庭環境就可以找到,這裡的故事,一草一木,家族傳奇,一草一木都讓他心中喚起無法抗拒的渴望。

馬爾克斯,從“馬孔多”激發百年孤獨魔幻現實靈感


馬爾克斯,從“馬孔多”激發百年孤獨魔幻現實靈感

3 百年孤獨的小鎮,魔幻現實的孤獨抗爭和喜悅

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這部作品中,故鄉阿爾卡塔卡化身馬孔多,彷彿成為魔幻現實和孤獨的代言地。

如今,這裡依然有魔幻色彩,破舊的木屋擋住樹木成蔭的神秘花園,96歲的老婦人把腳趾甲塗成粉色,把黃鶯關在籠子;尖叫的孩子們在陽光暴曬的街道旁邊的灌溉渠中游泳。

人們在這裡紀念馬爾克斯,朗讀百年孤獨,96歲的老婦人的父親是百年孤獨的原型,也是當年香蕉園富有的主人,這裡曾經很富有。

有人覺得馬爾克斯並沒有直接為故鄉帶來什麼,也有人說馬爾克斯寫自己真正想寫的內容,並且表達了故鄉小鎮如馬孔多一樣擺脫孤立的種種努力。

這座哥倫比亞小鎮在熱愛百年孤獨的讀者心中,早已成為孤獨的代名詞,有人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馬孔多。

因為那裡有我們的秘密,現在看起來奇怪,卻只能回憶的習慣。那裡有綿綿的陰雨,也有無窮無盡的孤獨。

也許我們的馬孔多不是陰雨而是黃沙漫天,和孤獨的課桌,那也是隻有我們才有的孤獨。

書中的布恩迪亞家族,生活在馬孔多孤獨了一百年,不停向命運說不,渴望人定勝天。就像從小想要擺脫家庭和故鄉的束縛,一心想要闖蕩大世界的我們。

我們想要擺脫的還有小樹林,樹林裡的昆蟲,為了看電視而煩惱的童年,還有那冰冷的冬天。可是這種對孤獨的擺脫,卻讓我們在成年之後更加孤獨,就如百年孤獨的家族一樣。從繁榮到落寞,直到遇見洪水般的白蟻。

命運是 “家族的第一個人被困在樹上,最後一個人被螞蟻吃掉”小鎮就像是大海里的大船,有命運羈絆的吉普賽人,有遊蕩的鬼魂,還有瘋長的香蕉和牲口,更有發動三十二場戰役卻在製作金魚時死去的上校,還有恐怖啃著牆角的黎貝卡,還有開拓家族的烏爾蘇拉無論如何逃不出生出豬尾巴後代的魔咒。

這就好像昭示我們自己,在命運中不停抗爭,希望改變父輩還有環境帶給我們的必然,卻最終走回到命運的安排中。

孤獨是什麼,就是不停改變和抗爭孤獨,卻終究回到孤獨,發現父輩曾經也抗爭過,慢慢開始順應自然天命。但這種必然的孤獨卻和曾經不同,人總要經歷過那種不被理解的孤獨到漸漸懂得生活真諦,接近自然的孤獨。這裡有痛苦也有知之獲得的喜悅。

就好像馬孔多,這裡有等待著爆發的瘟疫,幾乎無藥可救,可是一棵吉普賽人藍色糖果的出出現,讓這裡似乎從頭來過充滿生機。這就是百年孤獨帶給我們的痛苦和幸福感

馬孔多的意義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小鎮,而是孤獨命運的代言,是絕處逢生的喜悅。

馬爾克斯,從“馬孔多”激發百年孤獨魔幻現實靈感

寫在後面:

作家和他的作品,常常離不開他生活的地方,他的來處故鄉。這種地域影響巨大,不僅是環境更有一種精神故鄉的意味。

對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是這樣,對魯迅是這樣,對很多書寫故鄉的作家,或多或少在作品中呈現故鄉地域文化的作家都是如此。

以寫上海聞名的作家陳丹燕,痴迷地理寫作,一次次往返歐洲等作家的作品寫作聖地,並寫下作家地理文學。她不僅在作品中遇見自己的命運,上海城市寫作,還有父輩的追溯,更有歐洲文學家的文藝復興和自然歷史的追溯。

我們閱讀作家地理,也許可以深入他們的精神深處找到他們的創作源頭,對我們的寫作還有人生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好比馬爾克斯對百年孤獨命運和抗爭的昭示,就來自那個曾經富有後來衰敗,卻充滿神奇故事的小鎮,他自己的故鄉。我們 發現來處,孤獨的命運,從而獲得新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