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林清玄說過:“人間最美是清歡”,為什麼做到清歡那麼難?

王藝然04


清歡這個詞,是個好詞。它一下子就能給我們清靜無為清新恬淡的感覺。所以,中國漢字是最奇妙的東西,它色香味俱全,它是融合了各種情感的符號,這就是中國漢字和中國文化的奇妙之處。



清歡這個詞,不是林清玄首創的,它大概率是陶淵明說出來的。因為陶淵明是清歡派的大宗師。與廟堂理想不同,清歡代表了一種民間的隱逸的與世無爭的審美理念。

在唐宋詞中,清歡是個高頻詞,好多詩人都喜歡用,因為,清歡代表了一種人生理想,一種人生境界。我們常說,絢爛之際歸於平淡,這說明,清歡是高於燦爛和熱烈的境界的。我們從天真無邪的幼年,到雄心萬丈的青少年,到野心勃勃的中年,最終都要走向淡泊靜雅的老年。人生的軌跡從低到高,然後再回到低,就像我們的生命,來自於微塵,終將回到塵土中去。所以,熱烈的人生也好,雄心萬丈也好,最終都將走向平淡如水的生活。這就是清歡。

談到清歡的境界,蘇東坡說的最好。他通過春天裡一次野餐的經歷,卻寫出了人間有味是清歡的人生哲學。蘇東坡是個多面體,在他身上,集中了儒家的進取、道家的清靜和佛家的放下,特別是在四川那個道教色彩濃厚的地方,蘇東坡身上又深深地鐫刻上了道家思想的影子。


而道家是清淡的,是安靜的,是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是靜水流深古井無波的深沉與清靜。

而蘇東坡,在經歷了輝煌、失敗,經歷朝中做官和被貶遠方之後,覺得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享受淡然的快樂。疾風驟雨的幸福,來得快去得也快,而平淡生活中的快樂卻意韻悠長。這種悠長,就是經過歲月的漂洗過後,“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所以,蘇東坡在一次春寒料峭的野餐後,端著淡淡的茶盞,淡淡地告訴我們,“人間有味是清歡”!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細雨斜風天氣微寒。但這正是初春的天氣,有點寒冷算什麼,這不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我們可以想象,蘇東坡沒有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而是興致盎然地在細雨中緩步而行。心情爽朗的人,看青山綠水都是滿眼含春的,而在早春的細雨中,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嫵媚。遠處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茫茫一片。

中午的時候,蘇東坡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嚐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

蘇東坡說,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清歡的好,要歷經人生的坎坷與磨難之後才能體會的到。因為,人生最難控制的是慾望,而一旦有慾望,我們就無法平靜,我們就無法清歡,在與慾望的鬥爭中,我們焦慮不安,唯有歷經滄桑的人,才能發現生命的意義,而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擁有,而在於曾經擁有。不在於曾經的熱烈,而在於在熱烈之後的清歡。

面對焦慮的世界,無常的生活,小境界的人驚慌失措,大境界的人人淡如菊。


好玩的國學


“人間最美是清歡”,並不是林清玄說的,原是蘇軾的詞句,原句為“人間有味是清歡”,林清玄只是將它改為“人間最美是清歡”罷了,這種改動並不好。原句出自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全詞如下:

浣溪沙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的這首詞是寫他與劉倩叔的南山春遊之行,詞中寄寓著蘇軾清曠、閒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清歡是什麼?

一般來說,快樂是一強強烈的情感,而清歡卻不是,清歡是指清雅恬適之樂,它是悠遠綿長的,是沖淡清和,這種快樂不會更給以強烈的感受,卻能給人帶來長久的身心歡愉。

清歡是最容易獲得也是最難獲得的快樂

說清歡最容易獲得是因為要獲得清歡的條件非常簡單,小樓覺得只要做到一點就能獲得清雅恬適的快樂。

那就是——懂得品味生活

說起品味,人們總覺得是非常高雅或富貴的事,要喝幾千幾萬的酒,穿幾千幾萬的名牌衣服,才叫有品味,其實,胸中有氣象的人,一杯清水,便喝出指點江山的豪情,身上有風彩的人,粗布麻衣,也可穿出吳帶當風的風流氣度。

懂得品味生活,就是要懂得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蘇軾有詩云:“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春天的夜晚,有花之清香,有月之光華,便是值得品味的美好時刻。又如上詞中,一盤野菜,一盞粗茶,便可獲得清雅恬適的身心之愉。

說清歡最難獲得,是因為人的內心很難逃出物慾的囚籠。

人總是渴望更好的生活,這無可厚非,但這種渴望過於強烈,就會讓人失去對此時生活中那些美好生活細節的敏銳體察。

慾望得不到滿足,讓人痛苦,得到滿足,在短暫的快樂後,你會發現不過如此,繼而產生更多的慾望,還是痛苦。

正是因為人心被物慾所役使,使得清歡成為人最難獲得的快樂。


謝小樓


滾滾紅塵,誘惑太多,誰能耐得住寂寞?大千世界,紛紛擾擾,誰又能逃避得了?人生百態,酒色財氣,誰又能無慾無求?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就曾說過: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 ...親朋道義因財失,父子情懷為利休。急縮手,且抽頭,免使身心晝心愁;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

什麼意思呢?普天之下芸芸眾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勞累奔波樂此不彼。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又有幾人能做到清歡?所謂清歡即是清雅恬適之樂。我想這種清歡的生活或者境界更多的是一種理想一種嚮往,甚至帶有一絲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兒。

林清玄說人生最美是清歡,那是因為淸歡的境界離普羅大眾太過遙遠,太不接地氣。距離產生美,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人畢竟是充滿慾望的生靈,渴望得到更多渴望擁有更多是人之本性。有錢人追逐更大的利益,沒錢的人整天疲於奔命,清歡這種有些自命清高,曲高和寡的生活狀態總是讓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

也許只有那些真正參悟了生命的本質,已經勘破紅塵的高僧、隱士才能真正體會到清歡之美吧!不知為什麼我腦海中突然想起了那位有名的弘一法師,前半生盡得風流,後半生盡享清歡。他寫的那首《送別》是那麼清雅脫俗,與清歡之美完美匹配,盡得清歡之神韻: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這首詞看似是送別友人,實則是頓悟人生,揮手與自己的過往告別,作別塵世的虛幻與浮華,從此踏上與清歡相守的另一段人生旅途。只是人世間有勇氣如法師一樣拋卻塵世繁華的又有幾人呢?


鄭非夢妙文


答題之前還是習慣性的看看前面的回答,若有人答得差不多,就跳過,沒必要浪費精力把人家說過的東西再重複一遍。不過看了一遍,覺得還是可以說說的。

言高心未必高

林清玄的“人間最美是清歡”,是白話、拔高了蘇軾的“人間有味是清歡”。意思差不多,都是表示作者對“清歡”的喜愛。當然我們仔細區別,還是能感覺到不同的。

何為人間有味?以蘇東坡的性格來說,還真的可能就是說好吃的味道。何為人間最美?很顯然林清玄指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清歡”這種生活態度在他心中是超越所有其他人生態度的存在。“有味”和“最美”之間的差別,稍敏感者肯定是能體會到這其中的區別的。

“有味”,偶得之為美。“最美”,求得之為美。

再結合蘇軾臨終前的“著力即差”來看,林清玄離蘇軾的境界還差得遠。

喜歡“清歡”沒有錯,追求“清歡”就俗了。人間真味,哪一樣不是最美?

何為清歡?

到底什麼是“清歡”呢?

清歡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清雅恬適之樂。出自唐·馮贄 《雲仙雜記·少延清歡》:

陶淵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雜投之,曰:“少湮清歡數日。”

陶淵明隱居困頓,得到太守送酒,他也不一醉方休,舂了高粱水混在裡面。還得意地說:“這樣可以多過幾天癮。”

清歡於此,就是簡單的快樂而已。陶淵明並不在乎快樂的濃烈,而心儀細水長流。

東坡居士關於“清歡”的句子出自《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看下片前兩句就可以了,上片是寫景。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看吧,蘇老果真是個吃貨,他的清歡不過就是山間野味罷了。

我們再來看林清玄《人間最美是清歡》: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捆綁,回到最簡單的歡喜,是生命裡最有滋味的情境。

林清玄的文筆,簡約而睿智,帶著些許禪意。讀他的書,就如品茶,清香自來,讓人心靜。

但是我們也能看到,“清歡”在這裡已經完全變成了一種生活態度,這種變化也是適合我們現代人的文學想象的,因此他的這些文字在大眾看來,自然格外動人。

如何清歡?

要做到陶淵明和蘇軾的“清歡”,並不難。保持一顆平和的心,體會自然的每一份饋贈並享受,就是清歡。天道恆昌,萬物平常,我們並不需要刻意去追求簡單、淳樸,順道者生。

你的繁華、你的落魄、你的成功、你的失敗都不過是大道的輪迴罷了,不因為天命難改而消極,仔細地品味每一步生命歷程的精彩,並安然地喜歡它,順應它。

這就是蘇軾“著力即差”的“清歡”,也就是老子的“無為”。

用現在的話說:“結果不重要,關鍵是過程”。

說難吧,不難。說不難吧,也不容易。關鍵是悟。

而林清玄的“清歡”,則更加容易。你不過需要奮鬥到你可以放棄自己奮鬥目標的階段就可以了。就好比我們說“捨得”,捨得捨得,你總要得到過才能舍。一貧如洗,一個月難得吃肉和擁有足夠的生活資源卻選擇吃素的人是不同的。

林清玄的“清歡”,不過就是富裕者的修行,肥胖者的辟穀,膚淺者的裝逼,誰都可以做到。

和大道清歡比起來,這真的只不過是附庸風雅罷了。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喜歡請點關注,謝謝。

梧桐樹邊羽


我是潼小漫,心易動,心也易亂。人啊,難在“安心”,難在“清歡".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高壓的,你不得不承認,孩子出生後,你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明星一擲千金購買”校區房“,普通百姓也砸鍋賣鐵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環境,都是在攀比。


孩子大一點你開始選擇熱門的專業,或者為孩子下一步的人生做規劃,出國留學,或者其他的。開始同身邊人對照。


畢業後工作,結婚,生子哪樣事是輕鬆的,總以為熬過這一段下一階段就不那麼累了,然後才發現原來都是自己的臆想,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難。


所以,雖然總是盼著想要清閒,但是現實給出的答案,很難,很難。


所以,雖然知道人生最美是清歡,但能做到清歡的又有幾人呢?

思索種種,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1、物慾干擾


就像我開篇舉例一樣,你生活在這個誘惑的時代下,被周圍一切所誘惑,哪能真正意義上的做到“清歡”,其實很難。



有了漂亮的衣服,想要漂亮的皮鞋,當你所期待的目標達成後,你也就失去了你的目前,你的下一個目將被列入,你總是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慾望。


不信,你看看各種手機廣告,你買的那款一定是當時最好的,可是過了那個階段,你又被重新拉入進來,開始了無休無止的購買。


2、難放下,難看開。


生了一場大病的人,可能會從此性情大變,不會那麼爭搶,因為發現一切都沒有意義,可是如果你生的是一場小病。


當病痛結束的時候,你又開始為自己之前所糾結的事情煩心,那些在生病期間勸慰自己的話突然間就失效了。


人做不到清歡,是因為人心裡有太多的執念。


3、社會大環境


社會是個大染缸,想要保持自己本色,其實很難,因為你總會從這個染缸跳進另一個染缸。


社會的大大環境是希望你獲得成功,而不是無慾無求,所以你首先得先勵志,成為人上人,人上人你就得拼了。


要拼,哪能給你那麼多清歡可言啊。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看透現實,依舊熱愛生活。


潼小漫


清歡就是簡單的快樂而已。

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寥寥無幾;一複雜就痛苦、就累,可痛苦並累的人熙熙攘攘。這種現象反映出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簡單來不容易,要活出複雜來卻很簡單。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簡單的就是美的。雨後的清晨是簡單的,所以是美的;素面的少女是簡單的,也是美的;孩子的語言是簡單的,也是美的;母親的關切是簡單的,也是美的。簡單是一泓清泉,從眼到心的淨。簡單就是母親告訴你:天冷了,多穿點兒衣服;妻子告訴你:我們都很好,你放心;孩子告訴你:爸爸,我想你;朋友告訴你:回來時我們喝幾杯。

複雜常常使人疲憊和望而生畏。人的確要活在人際關係的蜘蛛網中,但那網有時太大、太錯綜複雜、太包羅萬象,而你不過是眾生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物,宛如螻蟻般的小人物。你根本不想和碩大的蜘蛛網相碰撞,根本不想有魚死網破的那一天,更不想成為誘餌、目標和靶子。你只是想衣食無憂,可是一切都因為複雜而變得更復雜。複雜是汪洋大海,容易使人憔悴和衰老。複雜就是同事告訴你:領導好像對你有意見;上司旁敲側擊:最近你聽到什麼反映;部下告訴你:有人說你壞話。就是一句話說一半,留一半;就是遮遮掩掩,虛虛實實;就是語氣漫漶,態度曖昧;就是陽奉陰違,圖謀不軌。

人,小時候簡單,長大了複雜;窮的時候簡單,富了以後複雜;落魄的時候簡單,得勢了複雜;君子簡單,小人複雜;看自己簡單,看別人複雜。這不由得使我們想起顧城那首小詩: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看雲時很近。簡單與複雜之間也有這麼一層迷濛的關係。簡單的人容易使人信任,容易有真正的朋友。複雜的人也會有朋友,是不是真正的,是不是交心的,很難說,因為你的複雜,首先讓人築起厚厚的心牆。

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只是人心很複雜;其實人心也很簡單,只是利益關係很複雜。桌上有一堆蘋果,人們並不在意蘋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裡的有多少;單位有一攤子事,人們並不在意這攤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多幹了多少。人類有大智慧,卻因為對得失斤斤計較,最後都變成了小聰明。

人生其實很簡單。簡單到只有兩件事:謀生與樂生。謀生就意味著忍受、付出、疲勞、無奈、受氣、披星戴月、流血流汗……謀生是人之為“人”的必須本事,會謀生才不會成為社會的負累,才能擔當家庭的各種責任。樂生是屬於精神層面的,是一種心態,與物質沒有多大關係。如果你熱愛生活,博愛眾生,放一輪明月在心中,那麼,面對任何苦厄便都能從容面對,苦中取樂。

人活在世上,許多東西我們之所以覺得必需,只是因為我們已經擁有它們。當我們清理自己的居室時,我們會覺得每一樣東西都有用處,都捨不得扔掉。可是,倘若我們必須搬到一個小屋去住,只允許保留很少的東西,我們就會去判斷什麼東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那麼,我們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間小屋的標準來限定必需的物品,從而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間呢?現代人活得愈來愈複雜了,結果得到許多享受,卻並不幸福;擁有許多方便,卻並不自由。在五光十色的現代世界中,讓我們記住一個古老的真理: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

人生苦短。我們不能任由煩惱淹沒快樂,不能一生都活在與煩惱的牽纏中。心是煩惱的根源,我們無法像佛一樣除盡煩惱,了脫生死,到達涅;但我們完全可以學會操縱自己的心,讓它向著有陽光、有燈光的一面。只要心明淨了,就會快樂起來。

人生是一種過程,就是一種奮鬥、一種探索、一種征服、一種付出的過程。只是在經歷這個過程的時候要牢記:天地有大美,於簡單處得;人生有大累,在複雜處藏。簡單快樂複雜累。


寂寥繁華


林清玄寫《人間有味是清歡》是因為讀了蘇軾的“蓼茸高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發出對現實的感慨。

蘇軾在這首詞旁邊寫著“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原來是蘇軾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裡喝了浮著雪花沫乳花的小酒,配著春日山野的蓼菜、茼蒿、新筍,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發出這簡直是人間至味的讚歎。

林清玄說:“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

他對現代社會感到很無奈,到處充滿了擁擠,嘈雜,聒噪,沒有那個地方可以養養神,靜一靜,好似清歡一絕,再難相逢。這種感慨在林清玄的文章中是很難看到的。我甚至懷疑那天他肯定遇見了很煩心的事,才發一下牢騷。

其實林清玄是一個深得清歡三味的妙人。他的文章幾乎都在寫平淡的生活,但又不帶人間煙火,揮發著空靈優美的詩意。他寫母親寫的信,結尾總是寫“天寒露重,望君保重”;他寫日本有一種叫朝顏的花,中國名字叫牽牛花,他只有一個早上的綻放。林清玄能把一件很平常的事寫出美來,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品味清歡的能力,跟蘇東坡喝濁酒,吃野菜,而成人間至味是同樣的功力。

如果清歡是一種轉化現實的能力,那麼這種能力具備什麼條件呢?

1.不物質。富裕日子過得,貧窮日子也過的。大牌衣服不覺得太好,粗布衣服也不會感覺不能接受。

2.不世俗。不會覺得咖啡高雅,也不會覺得大蒜粗俗。不會覺得西裝革履有多成功,也不會覺得泥水滿腿有多不堪。

3.能自嘲。不會覺得成功了有多了不得,也不會覺得失敗了有多不得了。

4.能靜心。坐下來,發發呆,看看天,看看樹,看看腳趾頭,覺得有意思,能會心一笑。

我認為清歡就是自己跟自己遊戲,與他人無關,那怕身邊遊人無數,自己有一份獨處的心態,心裡有一份獨處的樂趣。靜下來,品味自心,能得趣味,就是清歡。

清歡不是高大上,人人做得!


太尉讀書


剛邁入而立之年的林清玄看到這樣一句令他非常震驚的話:“到了三十歲的時候,要把所有的時間用來覺悟,如果到了三十歲還沒有用來覺悟,就會一步步走向死亡”。


此時的他已經拿遍臺灣各大文學獎,最成功時,開18個專欄,每個月出2本書,被譽為“天才作家”"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以世俗眼光來看,他無疑是成功的。

可他卻並不快樂。每天疲於應付各種會議,應酬,讓他很難靜下心來寫作。他發現在生命的時間和空間被慢慢擠壓的過程中,失去了生活的浪漫與幽默,曾經無限嚮往的事物再也無法泛起波瀾。接著,焦躁、慌張、痛苦各種負面情緒隨之襲來,席捲身心。

於是,他辭工掉所有工作,上山閉關三年,與佛結緣,全部的時間用來清修和思考,進過此番尋找自我的修行,他發現人生最好的狀態便是——

人生最美是清歡!

何為清歡?

清歡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剝離了執念、浮躁後對生活所保留的簡單純樸的熱愛,在清歡的世界裡,我們從容淡定的過每一天。

為何嚮往清歡?

我們周圍形形色色的人大都處於一種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的狀態,我們有太多焦躁的理由,但是匯成一句話就是——

我害怕失去。

我們焦慮,我們不快樂,並不是我們擁有的少,相反,正是我們擁有的太多或者追求的太多,以致於我們害怕失去。我們害怕失去已經擁有的,所以執著得耗盡所有的精力想要緊緊抓住,慢慢的,執念變成一種習慣,將自己禁錮其中,動彈不得。這種負面情緒時常侵擾吞噬我們的靈魂,使我們的生活疲憊不堪,卻又彷徨無助,於是我們時常會想起清歡這個詞,是不是如果我也能用清歡的態度生活,是不是可以解除這種身心束縛呢?

可是對於現代人來說,清歡顯得太疏離,太孤寂,太出格。

如何能以一種清歡的姿態從容的生活?

  • 擁有健康的身體

身體是靈魂的居所,快樂的思想需要一具健康的身體來盛放,不然倒進去的是快樂,拿出來的可能就是憂傷。
  • 每天花盡量多的時間享受那些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

我們每天花了太多的時間在那些緊急的事情上,可是緊急的事情卻像是一個無底洞,怎麼都填不滿。我們被擠壓得沒有空間和時間思考,我們在生存之上,卻遊離在生活之外。

緊急的事情是做不完的,但是重要的事情卻是一去不復返的。

  • 懂得世界是多元的,不強求自己活在別人的標準之下

在錯位的生活之下,我們就像是沒有曬到陽光的稻穀,沒有一絲味道,而當我們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後,我們就是那陽光下得稻穀,散發著淡淡的稻香。

生活沒有統一的標準,夢想也沒有對錯之分,如果我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就會心生從容。

  • 專注於當下生活

往昔的歲月已經離我們而去,無論光榮或者遺憾,我們都沒有辦法改變;未來的歲月未可知,為之優思也是徒勞。我們能做的僅是專注於當下生活,過好每一天。

  • 建立快樂的思想

用林清玄的話來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生命裡不如意的事情佔了絕大部分,因此,活著的本身就是痛苦的。但是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 學會原諒
愛惜自己,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原諒別人的錯誤。不能掌控情緒的人當然是和快樂絕緣的與生活握手和解

四月木棉


這個問題應該還是挺好理解得,可能很多小夥伴還不太明白這個詞得含義,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個詞意,再講為什麼難吧。

浮世清歡 出自蘇軾詞《浣溪沙 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浮世”,人間。 “清歡”,不是大歡、狂歡,更不是貪歡。與此相對應,便就是一種清清爽爽的歡愉。 遠離喧囂的城市,遠離官場的爭鬥,忘卻名利慾望,感受素樸的清茶淡飯生活,面對社會人生,少一些炒作的熱鬧,多做一些盡心的實事; 少一些虛偽的笑臉,多一些坦然的真誠與平和。這就是“清歡”。

接下來我們就講講為什麼難吧。

對於現再誘人得生活氛圍而言,已經很難做到到上面所謂的清歡了,我們簡單的舉例,就拿寺廟來講吧,早年的寺廟算得上是無貪無慾了吧,僧侶都是吃素,戒七情六慾,一生虔誠隨佛。然而我們再看看現在的寺廟,寺廟的本質已經變成了商營模式,而裡面的僧侶也不再是從前的僧侶了,他們有自己的家室,開始喝酒吃肉。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在網上看到一則關於和尚開豪車撞人,後來民眾拒絕救助他的新聞呢,當時我記得這個話題可謂是被推到風口浪尖好長一短時間的,網上都鬧得沸沸揚揚。想想現在和尚現都難以抵擋如今的花花世界,更何況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群呢。


王者小強Tel


別人我不確定,但是我自己感覺離“清歡”還有很遠的距離。

我做不到“清”。

我是個徹底的俗人,人世間熙熙攘攘多為利。我沒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只是希望可以有足夠的能力,養得起自己,照顧得了家人。

我這樣的人和“清”這個字離得太遠,沒有足夠的定力去支撐品格的清高,也沒有足夠的風骨可以一袖清風,無慾無求。

同時,我也做不到“歡”。

我的個性很不討喜,太過要強,總是被世間事所困擾。心胸不夠寬廣,也總是不自覺會和人進行攀比。往往無法知足,也無法快樂。

想要的太多,心被佔滿了,何來清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