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新年伊始,我在我的全年必讀書單裡,加入了《道德經》


理由無他,只因這本書,實在是妙極了。


年少初識,還是在金庸武俠的絕世神功《九陰真經》,開篇第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出自《道德經》。


不明覺厲!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長大後,為人妻母,做了員工、領導,再翻開,才發現“道可道,非常道”、“無為而治”……等等“中式智慧”的博大精深:


20歲求生存,它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不要事事搶著爭先,因為,槍打出頭鳥;


30歲求安穩,它說“上善若水”,但“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能包容萬物,也能水滴石穿,做人如此,才有力量


40歲求健康,它認為“致虛極,守靜篤”,養生的關鍵是養精神,保持內心的平和,比進補有用1000倍

.....


也難怪,作為“萬經之王”,中國最高智慧的它,一流行,就是2000年。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作為“央視名嘴”白巖鬆口中的“生命之書”,它只短短5126個字,就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


讓你讀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不過,在一位“嗜國學如命”的老靈魂眼裡,《道德經》的真正妙處,還遠不止於此。


因為《道德經》找到人生目標

真正活得好的人,都“為而不爭”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他是黃向軍。


很多人認識他,可能是因為他在網上解讀《道德經》,已經有近500萬人觀看了。


妙趣橫生,又突然讓人醍醐灌頂的風格,讓一眾網友親切地稱他國學怪才、說書大咖。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黃向軍家裡滿滿當當的藏書


不過,在成為“怪才”之前,他也只是小城裡,一個書痴罷了。


出身文化之都鄒城的黃向軍,從小就熱愛國學,尤其偏愛《道德經》。


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道德經》之妙,在於它原文5126個字,解讀卻有5000萬字。


因為沒有標點,光是開篇6個字,“道可道非常道”,就有3種斷句,3個不同的解釋。


從來也沒定論。


但在黃向軍看來,

《道德經》本就不是讀的,是用來悟的。


作為“生命之書”,那些真正受益的人,一定是從中,照見過自己的人生。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就像他,一畢業,就聽從家裡的安排,陰差陽錯做了高中計算機老師。


那時候,他的大學同學們,要麼早就拿到大公司的offer,要麼自己創業當了老闆。


他卻只能日日夜夜做著完全不感興趣的事情,在苦悶中消磨生命......


他不甘心,更不快樂。


他只想學國學。可在那個年代,捨棄教師這個體面的工作,學這種冷門專業,所有人都認為“這孩子是讀書讀傻了吧!”。


想考上北大,更是痴人說夢!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在外界的干擾和嘲諷下,最終,還是《道德經》的“為而不爭”幫他下定了決心。


盡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在心態上保持不爭,就會有好結果。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他的想法是對的。


摒棄一切雜念後,才一年時間,黃向軍就考上了北京大學宗教專業的研究生


專門研究道家。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右邊是黃向軍


我們知道,《道德經》原本是丟失的,為了求得“真經”,在北大的日子裡,黃向軍對比了5個版本的《道德經》,逐字逐句精讀原文。


還結合國學宗師錢穆 、北大教授樓宇烈、李零等20位學者的學術成果,不斷解析。


這一紮根,就是30年。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作為一個“國學瘋子”,為了避免一家之言,他甚至還讀完了儒家、佛教、道教三家現存的大量學術成果,通讀西方哲學著作。


這才有了後來,他對於《道德經》那些別具一格的解讀。


他的人生,也開始一往無前。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從大學教授,企業高管,再到市井攤販

聽他講《道德經》的人,都能照見自己的人生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黃向軍講的《道德經》,到底有什麼不一樣,能讓人聽上

3遍、5遍,10遍仍覺不過癮?


我想可能是,近50年的人生閱歷和30多年專業學術研究碰撞出的火花吧:


談到夫妻相處,他說“以天下之至柔,騁天下之至堅”,懂得“智慧式示弱”,小事上不爭輸贏,兩口子能和睦得多;


也因此,黃向軍和愛人相識20多年,從來沒紅過臉。


講到孩子教育,黃向軍說“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學會“榜樣教育”,與其一味管教,不如做孩子的榜樣;


黃向軍的女兒,4歲時就已識字2000,手不釋卷,學習根本不用操心。


聊起人生活法,黃向軍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在浮躁的當下,學會“遠離垃圾快樂”,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拒絕無用社交,把時間都花在陪伴家人,做自己喜歡的事上,幸福感極高。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黃向軍的幸福日常


人到中年,大半輩子和國學《道德經》打交道,這本經書,早已融入了他的骨血、他的生活。


他撰寫的《道家基礎經典精編》《漢譯禪修》等多部著作,被很多學子奉為大學必讀。


他舉辦了500多場線下分享會,在北大清華校園,在西門子等上市公司,也在北京的衚衕茶館。


他的聽眾,也從教授學子、名企高管,到街邊攤販、小區居民、耄耋老人、孩童,不一而足。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每次講完,他都能聽到這樣的評價:


“總能從他的講解中,照見自己的人生,當下一些煩惱的事,也能瞬間豁然開朗了。”


他對於這本中國最高處世智慧的解讀,也讓無數人從《道德經》中取到了自己的“真經”,解開了人生的困境。


《道德經》的智慧,

我們讀了到底有什麼用?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黃向軍的學員明姐,是個“陪讀媽媽”。


眼看著離中考沒剩多少時間,可孩子的成績還是不上不下,她心急如焚。


本想著做家務時聽聽《道德經》,用來靜靜心。沒想到,女兒也跟著聽上了癮,還意外幫到了她。


期末考試,第一次進了全班前十,作文還拿到了全班最高分。


重要的是,懂得“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道理後,女兒心態好了很多,緊張的初三學習,準備得遊刃有餘。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說實話,明姐女兒的結果,在黃向軍看來,一點也不意外。


因為《道德經》,本身就是一本集文學、邏輯、思想之美為一體的國學經典:


文學上:語句優美,多用排比、比喻,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能很好地陶冶情操;


邏輯上:對“有無”、“強弱”、“福禍”的探討,讓孩子從小學會全面看待問題,鍛煉出強大的思辨能力;


思想上:“上善若水”、“寵辱不驚”,隨手一翻就是金句,能讓孩子養成上等的品性;


所以說,有遠見的父母,都早就帶著孩子讀《道德經》了。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黃向軍的鄰居瑞瑞,小日子一直過得不錯。


老公是一家公司的中層,可有段時間,一回家就唉聲嘆氣:下屬越來越難管,職場水太深......


看他愁眉苦臉的樣子,瑞瑞也跟著頭疼起來:我能做點什麼呢?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瑞瑞想起,古話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就馬上將黃向軍解讀《道德經》中的

識人之術分享給老公: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話說得太好聽的人,反而不可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喜歡爭論吵架的人,行動力一定很差;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有知識的人,從來不賣弄。


誰可用,誰不可信,一眼就看穿。


懂得知人善用後的老公,在管理上真的做得順風順水,下班後的笑容都明顯多了起來。


這都是因為,《道德經》裡的每一句,都講透了中國人的人性,作為處世參考,極為好用。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若覺人生迷茫

便來讀一讀《道德經》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世人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但其實,讀懂四分之一的《道德經》智慧,就足以讓你過好這一生。


所以,它也是無數名人、大咖的“枕邊書”:


魯迅曾說,不讀《道德經》,就讀不懂中國文化、在中國社會生存的道理;


馬雲行商數十載,只有《道德經》從未離身,他說,古聖人完全能解讀今天的人心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更把《道德經》作為的生命之書,30歲後的處世參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