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水滸傳》中有很多場景涉及神怪描寫,張天師放走妖魔,九天玄女傳授天書,公孫勝道術,晁天王顯聖,等等,講的都是“迷信”故事。施耐庵似乎是在寫神怪小說,很有點科幻、神魔、穿越的元素,把一部《水滸傳》搞得很神秘,也招致了宣揚“封建迷信”的指責。

其實,施耐庵所寫的神怪情節,並非是要宣揚迷信,鼓吹天數神力。反倒是藉此譏諷帝王們總是編造利用這些虛誕的傳說,來自命自己的皇權受命於天,在書中寄託自己反皇帝的思想主題。

本文將以“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這回書為線索,討論一番《水滸傳》中與此相關的故事情節,來分析解讀施耐庵為何要寫這樣一個故事。同時,看看施耐庵筆下的“九天玄女”到底是何方神聖,她的法旨宋江是忠實的執行還是徹底的背叛,她的預言到底是“天言”還是偽言。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金聖嘆說,宋江借九天玄女唬人行騙

貫華堂本《水滸傳》第四十一回書的總評中,以《周易·中孚·彖辭》:“中孚,信及豚魚”,來解讀或者揭露宋江偽造得天書這件事。金先生的意思是這件事情只有河裡的豚魚才會相信,但凡有點頭腦的人,就不會相信有天書這回事。所以,金聖嘆在九天玄女傳授天書後,叮囑宋江只可與天機星同觀時,金聖嘆更明確的批註道:“寫宋江用權詐,獨不敢瞞吳用,其筆如鏡。”

金聖嘆先生這樣批註有道理嗎?對於《水滸傳》而言,毫無道理,甚至可以說,金先生於此處毫不顧忌施耐庵的文本,肆無忌憚的要達到抹黑宋江的目的。然而,金聖嘆這樣評價九天玄女與宋江的故事,也並不是無由頭的信口雌黃。

《水滸傳》宋江得天書的故事是有藍本的,《大宋宣和遺事》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卻說晁蓋上梁山做了寨主,便派劉唐秘密下山,帶著一對金釵去感謝宋江的救命之恩。宋江收了這對金釵,轉手就把它贈送給了娼妓閻婆惜。宋江似乎還主動講了這對金釵的來歷,閻婆惜知道了宋江私通梁山這件事。但是,閻婆惜卻並未以此要挾宋江,她的被殺是因為宋江從家中看望老父親回來時,與吳偉偷情被撞破。宋江殺了閻婆惜和吳偉,留下四句詩:“殺了閻婆惜,寰中顯姓名。要捉凶身者,梁山濼上尋。”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鄆城縣衙得知宋江殺人,立即派巡檢王成到宋家村去捉人。得知官軍前來緝捕,宋江便躲進了屋後的九天玄女廟。等到王成帶著宋太公回縣衙交差後,宋江便準備走出廟來往梁山上跑。此時,忽然聽得神案上響了一聲,宋江一看,案上有一卷文書,上面寫著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綽號。宋江知道這是一卷天書,就把它收好,然後帶著朱仝、雷橫、李逵、戴宗、李海去了梁山。

宋江到了梁山時,晁蓋已死,住持山寨大事的是吳學究(吳用)。於是,宋江便把天書給吳用看。一見天書,吳用便立即交出山寨大權,宋江做了寨主。

從這段故事看,宋江確實有偽造天書,假傳九天玄女“法旨”的嫌疑。金聖嘆大概據此一口咬定,宋江根本就沒有得到天書,所謂“天書”就是宋江拿來唬人的,以天書來行詐,在梁山騙取了好漢們的信任。

而且,金先生說宋江獨不敢欺瞞吳用,也是依據《大宋宣和遺事》的故事作出的評判。但是,金聖嘆這樣的觀點竟然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臉。在金聖嘆對梁山人物的點評中,有不少是上上人品者,難道,他們都是“豚魚”?所以,金聖嘆的點評只能僅限於《大宋宣和遺事》,不能作為《水滸傳》的導讀。

為了移植《大宋宣和遺事》的故事,使之為主題服務,施耐庵對“天書”情節做了大幅度的改寫。經過藝術再加工的九天玄女傳授天書的故事,非常的符合文本邏輯,宋江就是在還道村九天玄女廟見到了九天玄女,得到了“三卷天書”。而且,從《水滸傳》後來的故事中,也可以證實,九天玄女傳授天書並非宋江造假,也沒有拿三卷天書唬人,在梁山上使詐耍權術。施耐庵在這個故事中,賦予了深刻的寓意,揭示了《水滸傳》的主題,以及宋江、梁山好漢的終極命運。

金聖嘆先生帶有非常強烈的主觀意志所作出的批點,恐怕有不解施耐庵曲筆深意之嫌了。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九天玄女究竟是何方神聖

中國的神仙系列非常紊亂,各家有各家的傳說,道家的、佛門的、小說家的、民間的,不一而足。九天玄女的傳說也是一樣,此神到底源出何典,總共有幾個“九天玄女”,各持各說,“爭奪”得還有點激烈。造神、搶神、利用神,大概是中國古代神仙系列混亂的原因之一。

有一段文壇懸案,在此稍微提一提。《水滸傳》刊行後,大致被理解成以道教為施耐庵的宗教傾向,書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以及“法力”最高的幾位神仙級別的角色,比如九天玄女、張天師、羅真人、公孫勝,都是道家派系的。佛家人物不是殺人放火,就是酒肉之輩,方外高人智真則顯得很弱,甚至被理解為造反派魯智深的反面。儒家則更不堪了,吳用多智但很陰狠,白衣秀士王倫更是不堪至極,被無端殺死,行兇者卻贏得喝彩。

這樣寫,崇信佛教的人不幹了。《西遊記》則一反《水滸傳》抬高道教的寫法,把東勝神州寫作不受教化的地域,信奉道教的李世民被弄到閻羅殿接受再教育,這才引出了玄奘西天取經,佛教實現了佛法東漸。

據說,許仲琳讀罷《水滸傳》、《西遊記》,心中不平,便作《封神演義》為道教翻盤,要與這兩部著作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所以,在許仲琳的作品中,基本上繼承了宋徽宗“革佛詔”的“遺志”,將《西遊記》中的佛教神仙全部貶為道教中人。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宋史·徽宗本紀》中記載,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正月,宋徽宗下革佛詔:“佛改號大覺金仙,餘為仙人、大士。僧為德士,易服飾,稱姓氏。寺為宮,院為觀。”這道“崇道抑佛”,甚至毀佛詔令中的諸多符號,幾乎全部出現在《封神演義》之中。

其實,施耐庵並非如吳承恩、許仲琳理解的那樣,贊同宋徽宗“崇道抑佛”,《水滸傳》恰恰是主張佛道合一的。雖然這三部著作都涉及宗教問題,都持各自不同的宗教傾向,也都有“佛道合一”這反面的表述,但絕對不及《水滸傳》來得深刻。其中,施耐庵以九天玄女這個符碼,充分體現了他的宗教思想,揭示了《水滸傳》反皇帝的主題。

九天玄女原本也不是道教大神,最早的傳說出自漢代緯書《龍魚河圖》。這部讖緯典籍中說,黃帝掌管天下,蚩尤與十一個兄弟野蠻無道,大肆殺伐,黃帝遂興兵討伐,但不能勝。於是,上天便派九天玄女前往相助,傳授兵信神符,打敗了蚩尤。

雖然這是最早記載玄女的文獻,但還是不能讓玄女定格。有傳說雲,九天玄女是“九天壬女”的誤傳,九天壬女是炎帝之母。這就開始造神、搶神了。為何說九天玄女是九天壬女之誤呢?造神搶神自有自家的道理,原來,在天干地支中,“壬”排在天干第九位,所以,應當是“九天壬女”。這種說法頗有道理,至少,天干在商代就應用了。殷商君主幾乎都是用天干取名,比如“盤庚遷殷”中盤庚,就是如此。

由於“出道”如此之早,又是黃帝的老師,炎帝的母親,九天玄女便被視為中國古代神話中創世女神之一,有的甚至說,九天玄女與女媧本是同體。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後來,由於道家把黃帝整來,作為自家的祖師,創立了“黃老學派”,九天玄女自然就成了道家最高階神。宋代王道《古文龍虎經註疏》就說,玄女是上古神仙,道家之主,眾真之長。也就是說,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階神。

民間造神、搶神也不遑多讓,在民間傳說中,九天玄女原本就是一個凡人,修煉成了法術高強的女神。因除暴安良有功,玉皇大帝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是法力無邊、伸張正義之神。

九天玄女的身世還不止這些,反正傳說出處也是紛繁複雜的。那麼,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又採信的是哪家九天玄女呢?從故事情節看,施耐庵寫了一個矛盾的雙面九天玄女。這個雙面九天玄女,正是施耐庵隱藏《水滸傳》主題,表達其反皇帝思想的重大符碼。究竟是怎麼回事,且聽下文分解。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究竟是誰

且說宋江從宋家莊逃出,鄆城縣都頭趙能趙得在後面緊追不捨。月光之下,宋江慌不擇路,跑進了“還道村”。

宋江為何跑進了這樣一個村子,這件情節在《大宋宣和遺事》中沒有啊。而且,施耐庵也沒有具體描述,這個村子為何叫做“還道村”。其實,沒有必要多費琢磨,“還道村”就是“還道”的意思。

宋江及梁山好漢都是道家的妖魔,自宋仁宗嘉佑三年被放出來,過了六十一年便幻化成“人形”,開始要發瘋魔了。所以,梁山好漢絕大多數人在跟隨宋江之前,都做了惡事、壞事,殺人放火,劫道越貨,買人肉饅頭,殺老闆、拉黑幫……。以九天玄女的話說,這夥上應天星的好漢是“魔心未斷”。施耐庵以“還道村”來隱喻,梁山好漢從此要“還道”了。

什麼是《水滸傳》主張的“道”?施耐庵在開篇中,便以趙匡胤開創北宋王朝,以及宋仁宗前二十七年的事蹟,闡明瞭書中之“道”。這一點,綠野老道在其他文章中有解讀,此處只略微講一講。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雖然上文批評了金聖嘆先生,但卻並非全盤否定金先生。就目前而言,金聖嘆對《水滸傳》的評註是最有價值,也做得最好的,比所謂的李卓吾對《水滸傳》的評點要高明得多。我贊同關於李卓吾評點本是偽託的觀點,如此大家怎麼能罔顧《水滸傳》版本,以續書《徵四寇》來攻擊施耐庵的《水滸傳》呢?

金聖嘆在“楔子”總評中說“一部大書詩起 、詩結,天下太平起,天下太平結。”又在第七十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好漢驚惡夢”中有以夾批點明《水滸傳》中的“道”。金先生還以“‘天下太平’四個青字”照應全篇,進一步點明《水滸傳》所強調的“道”,就是“天下太平”。

施耐庵說,行此之道者,首先是趙匡胤。寫到這位趙宋開國君主時,施耐庵綜合《大宋宣和遺事》、《宋史》兩部文獻資料,說他出生時“異香經宿不散(出自《宋史》)”,是“上界霹靂大仙下降(出自《大宋宣和遺事》)”。霹靂大仙代表雷部下界,“替天行道”,結束五代戰亂,開創太平盛世。霹靂大仙是道教上界雷部正神,而雷部的主管就是九天玄女。因而,《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首先採信了《龍魚河圖》與《古文龍虎經註疏》中的傳說,此神就是眾真之長,道家最高階神。

宋仁宗登基做了皇帝,前二十七年也是五穀豐登,天下大治,迎來了“三登”盛世。當時的社會狀況是“萬民樂業,路不拾遺,戶不夜閉”。同樣是“天下太平”。後來的幾位皇帝,包括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雖然沒有著更多的筆墨,但施耐庵也給予了“天下太平,四方無事”八字總評。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楔子”中,北宋九代皇帝出場了七位,似乎都符合施耐庵所講的“道”。“楔子”之後進入正文,一開篇就以高俅的故事引出了第八代皇帝宋徽宗。高俅是《水滸傳》中最壞的奸臣,他的發跡,完全得益於宋徽宗的格外關照。施耐庵的潛臺詞非常明確,講的就是前面七任皇帝都是“天下太平”,宋徽宗這朝就是妖魔亂世,“瘟疫”爆發,便出軌“失道”了。

宋徽宗這朝為何“失道”呢?文本故事所呈現的,是宋江這夥“妖魔”開始鬧事,並且到梁山上聚義了。但施耐庵的深意卻並非如此,《水滸傳》的本意說的是因為宋仁宗放走了妖魔,才導致宋徽宗時期的“妖魔出世”。

宋徽宗“失道”與宋仁宗有何關聯呢?這件事情還是與九天玄女有關。那麼,在《水滸傳》中,九天玄女究竟是哪路神仙呢?難道是她導致了北宋王朝失道,然後走向滅亡的嗎?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宋徽宗附體九天玄女

施耐庵寫《水滸傳》運用了大量的歷史史料,以其博覽群書的深厚知識積澱,在書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這一點,在講述宋仁宗故事時,就能讓讀者充分感悟到。

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小時候有一個癖好,就是喜歡光著腳板在宮中到處跑,因而,宮人們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做“赤腳仙人”。施耐庵據此把傳說中劉海這個“赤腳大仙”的本尊與宋仁宗合體,宋仁宗趙禎也成了“赤腳大仙”。

查閱赤腳大仙的傳說,這尊道家大神是玉皇大帝敕封的。從上述有關九天玄女的傳說中來看,玉皇大帝的資歷沒有九天玄女老。但是,民間卻認為九天玄女是玉皇大帝敕封的。這樣,就因為搶神而製造出了一對矛盾,即九天玄女所掌管的雷部,與玉皇大帝神仙系列並非一家。

趙匡胤是雷部正神,屬於九天玄女派系。趙禎則是道家散仙,乃玉皇大帝部下。如此一來,施耐庵就暗中表達了《水滸傳》的本意,說的是北宋王朝到了宋仁宗這代,就與雷部所主張的“道”違和了。所以,這才“誤走”了妖魔。

按照《水滸傳》中這樣的矛盾設置,北宋尊崇玉皇大帝,最先是宋真宗起的頭。而施耐庵為何又把這件事情安在了宋仁宗的尊頭上呢?其中,還有一個隱喻,這個隱喻就是宋仁宗嘉佑三年三月時,王安石奉詔進京述職,向皇帝上萬言書,力陳改革變法。歷史上也認為,這就是宋神宗熙寧二年時推行新法的肇始。施耐庵則在《水滸傳》中說,這次變法導致了北宋黨爭。歷史真實也確實如此,新法推行前後,朝廷大臣分為兩大黨系。北宋王朝也因為改革派與保守派的互不相容,開始了無休止的黨爭纏鬥,新法時廢時立,朝野無所適從,百姓深受其害,從而盜賊蜂擁,“妖魔”亂世。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所以,施耐庵在《水滸傳》中以九天玄女、玉皇大帝兩大派系的爭鬥,來演繹故事,揭示主題。宋仁宗歸於玉皇大帝系列,是其天然屬性,僅是“誤走”妖魔而已。宋徽宗則大肆毀佛崇道,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給玉皇上寶號,稱“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同時,自稱上帝長子,“冊己為教主道君皇帝”。顯然,宋徽宗非常積極主動的“背叛”趙匡胤雷部之“道”,“投靠”了玉皇大帝門下。這便是《水滸傳》中宋徽宗“失道”的高級隱喻。

卻說宋江逃到了還道村,躲進了九天玄女廟的神廚下。《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就是在這個地方得到的“天書”,但施耐庵卻為了突出故事主題,卻讓宋江見到了九天玄女。

且看書中是如何描寫段故事的。細節透露,宋江見到的是一個民間傳說的九天玄女。這個九天玄女是玉皇大帝所敕封,與宋徽宗是“一家人”。因而,這個九天玄女似乎沒有道家最高階神、眾真之長的威嚴,竟然讓宋徽宗附體了。

書中寫道,宋江跟隨兩個青衣女童去見九天玄女,一路之上,施耐庵以景物描寫,暗示宋江去的地方就是皇宮:

一座青石橋,兩邊都是朱欄杆……中間一座大硃紅欞星門。……宋江 入得欞星門看時,抬頭見一所宮殿。

欞星門也指舊時官學孔廟的大門,漢高祖祭天則要先祭欞星。宋仁宗天聖六年,築郊臺外垣,置靈星門 ,象天之體。因而,《水滸傳》中的欞星門,隱含了皇帝的符碼,且不斷的以“硃紅”來強化。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如果說欞星門指皇宮還有點稍嫌勉強,下一個詞的出現,則表明施耐庵寫的就是皇宮。

書中說,宋江一路走來,被青衣女童 “一引引入門內,有個龍墀,兩廊下盡是硃紅亭柱,都掛著繡簾;正中一所大殿,殿上燈燭熒煌。青衣從龍墀內一步步引到月臺上

“墀”,指的是臺階上的空地,也可指臺階。“龍墀”,則就是指的皇帝。歐陽修有詩云:“曉謁龍墀罷,行瞻鳳蓋翩。”

施耐庵明確的說,宋江所見的就是宋徽宗。因而,宋江進了九天玄女殿,便跪在了御階之下,不斷的以“臣”相稱。

宋江是九天玄女的臣子嗎?不是。雖然九天玄女品級很高,但哪朝哪代似乎都沒有給她上帝王的寶號。宋江稱臣,施耐庵暗示,這個九天玄女就是宋徽宗附體。

那麼,這個九天玄女會給宋江怎樣的指令,宋江又是如何執行的呢?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九天玄女給宋江下達了怎樣的“法旨”

九天玄女對宋江很是看覷,讓他越過龍墀,走上了月臺,距離非常近了。大明朝後來有一段故事,說的是崇禎皇帝看重袁崇煥,招他進攻,君臣之間非常近距離的搞了一次“月臺對策”。對於臣子來說,這是何等的殊榮。九天玄女就採取這樣的方式,讓宋江“肌膚戰慄,毛髮倒豎。”,一直戰戰兢兢的不斷稱臣。

九天玄女先給宋江吃了三杯仙酒,三枚仙棗,又傳給他長五寸、闊三寸的三卷天書。傳授天書完畢,九天玄女正式給宋江下達“法旨”,告誡宋江:

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星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洩。

此處,綠野老道不禁又要說道一番金聖嘆了。金先生在書中夾批道:“只因此等語,遂為後人續貂之地。殊不知此等,悉是宋江權術,不是一部提綱也。”

金先生錯矣,九天玄女廟一節,絕對是《水滸傳》的大關節,大提綱,一部大書的機密,基本上隱藏在這段故事中。不信,且看:

宋仁宗誤走妖魔肇始於一次早朝,這一天,施耐庵交代得十分清楚: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點。九天玄女給宋江所賜的仙酒、仙棗、天書,所有數字組合起來,難道不就是照應這個時間節點嗎?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施耐庵說,宋仁宗朝放出的妖魔,到現在開始出世了。那麼,如何收伏這群妖魔呢?宋徽宗及時的出場,找一個替自己行道之人。此處的“替天行道”,已經不是“正宗”的九天玄女的雷部之道,而是道家散仙宋仁宗嘉佑三年之後的玉皇大帝系列之“道”。道變了,《水滸傳》所主張的“道”也就變了,北宋王朝因為背離了趙匡胤之“道”,王朝由此急轉直下,不可救藥。

同時,此道也絕非宋江的權術,而是為宋江的結局伏筆,他到底會不會按照九天玄女的意圖,“替天子行道”呢?

金聖嘆在這句夾批中,有一個觀點講得十分正確,說是為續書張目。確實如此,《徵四寇》就是利用了這一點,讓宋江替一個亡國之君行道,活生生的把一部反皇帝的《水滸傳》徹底顛覆。

當時,九天玄女唯恐宋江不按照自己的法旨行事,對宋星主極不放心。於是,以又打又拉的拙劣手段,威脅恐嚇宋江。九天玄女說,玉帝因你魔心未斷,所以暫罰下界。如果做到替天子行道,便可重回紫府。否則,就將再次被打下酆都,重新做鬼。

此處提到的“紫府”,指的是紫薇大帝所掌管之地,其中,就包括了宋江及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北斗七星群。紫薇大帝是道家“四御”之一,掌管天經地緯,統領普天星宿,居於帝王之位,紫禁城便是由此而來。雖然他的地位低於玉皇大帝,但卻並不受玉帝節制。天罡地煞,其實就是紫薇大帝掃滅閻羅地獄群魔,收伏於北斗七星群中的。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按照《水滸傳》的設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隸屬道家雷部,因而,是張天師所鎮鎖看押。《水滸傳》中放走妖魔的張天師,原本是宋徽宗朝的虛靖先生,此人正是“雷法”的發明者。書中羅真人、公孫勝所使用的“五雷天罡正法”便是雷部的最高法術。

可見,九天玄女在這裡假傳紫薇大帝“聖旨”,誘惑宋江“替天子行道”。假如宋江沒能做到這一點,就會被打入酆都,等待紫薇大帝再來收伏。面對如此威逼利誘,宋江屈服了嗎?

第四十一回書中,施耐庵暗示,宋江恐怕不會屈服。九天玄女似乎也看透了這一點,便讓兩個青衣女童再次恐嚇了宋江。

傳達畢“法旨”,九天玄女讓兩個青衣女童把宋星主送回去。這三人來到一座石橋上時,青衣女童指著橋下對宋江說:“星主,看石橋下水裡二龍相戲!”宋江往下一看,果然見到了“二龍戲水”。

施耐庵寫書,細節紋絲不亂。青衣女童明明講的是“二龍相戲”,宋江看到的卻是“二龍戲水”。這其中便隱含了兩大歷史事件,也就是綠野老道在相關文章中講到的“二龍相戲”,指的是宋徽宗鎮江復辟,與宋欽宗爭奪帝權的秘史。施耐庵進一步讓宋仁宗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點的隱喻升級,黨爭上升為帝爭。於是,就接著上演了“二龍戲水”這一悲慘一幕。

難道說,這還不是《水滸傳》的提綱嗎?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吳用不信,宋江背叛,晁蓋取代了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在傳授天書時,告誡宋江:“此三卷之書可以善觀熟視。只可與天機星同觀,其他皆不可見。”那麼,宋江“善觀熟視”了嗎?吳用“同觀”了沒有?

且看《水滸傳》中是怎麼寫的。

宋江第一次翻看天書,是在二打祝家莊的時候。第一次進攻,宋江沒有等候偵察兵石秀、楊林的回報,貿然殺到了獨龍岡前。此時,祝家莊前並無刀槍人馬,宋江心中疑惑,認為中計了。於是:猛省道:“我的不是了。天書上明明戒說,臨敵休急暴。

正牌的九天玄女是傳授兵法的女神,然而,宋江的“天書”竟然並沒有什麼X用。這樣的“兵法”,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還不一定需要軍事常識。因而,宋江在九天玄女廟所見的,大概就是個冒牌貨了,也就是前文所言,是宋徽宗附體了。宋徽宗省得什麼兵法?面對金兵,除了逃跑復辟,就是束手就擒。

此時的宋江,確實做到了“善觀熟視”,竟然能夠猛省天書所言。這個情有可原,攻打祝家莊是宋江生平第一次作為主帥帶兵打仗,屬於菜鳥級別,翻書操作,沒有什麼奇怪的。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那麼,吳用“同觀”了天書嗎?攻打高唐州時,宋江、吳用被高廉的道術所敗,吃了大虧。宋江問計於吳用,吳學究獻計道:“想是妖法,若能迴風返火,便可破敵。”宋江聽罷,當即打開天書翻看,果然在第三捲上有迴風返火破陣之法。

施耐庵寫書很老實,傳說中的九天玄女天書第三卷,就是講的法術。

這個細節告訴讀者,宋江經過祝家莊一戰,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軍事素質,九天玄女的天書在他眼裡也就不足神奇了。所以,這次是臨時抱佛腳,要翻開來看,根本就不像當初那樣,可以熟記了。同時,宋江翻看天書並不避開吳用,吳學究隨時都可以與宋江同觀。但是,吳學究似乎根本就不信九天玄女的天書,自己的主意竟然就與天書暗合。估計此前吳用也“同觀”過,大概是不屑一顧吧。施耐庵雖然沒有點明,但通過這個細節,完全可以做這樣的推斷。

宋江這回翻看天書,熟記咒語,鉚足了勁要與高廉一決高下,結果又是“然並卵”,再遭敗績。於是,此後宋江、吳用再也沒有“同觀”這部假冒偽劣的天書了。

九天玄女後來演變為法術、術數之神,地位大為下降。施耐庵借《水滸傳》再次譏諷打壓這位尊神,說她的法術還幹不過高廉,那就更不用說掌握了五雷天罡正法的公孫勝了。

公孫勝是雷部正牌弟子,法術高於九天玄女,自然,梁山泊便不再聽信九天玄女的了。吳用同樣是雷部星煞,宋江打仗也再不翻看天書,吳學究就是梁山的兵法大全。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施耐庵巧妙的寓意,吳用不信九天玄女,宋江從三打祝家莊之後,便逐漸背叛了這位大神。按照這樣的反轉,《水滸傳》中“還道”就隱含了兩重意思。首先是道家魔頭宋江被九天玄女誘惑,要“還道”於宋徽宗之道。後來,識破天書作偽,又返回“替天行道”之道,迴歸了“楔子”中所確定的“天下太平”之道。

那麼,沒有了“神靈”的指導,宋江以及梁山還玩得轉嗎?施耐庵以晁蓋大名府顯聖告訴讀者,九天玄女徹底的退出了對宋江及梁山的指導地位,取代他的是托塔天王晁蓋。

書中寫道,晁蓋顯聖時,告訴宋江,背瘡將發,危及生命,要想解救,必定得“江南地靈星”才行。

按照《大宋宣和遺事》中說的,九天玄女的天書是一部花名冊,那麼,要知道江南地靈星是誰,翻看天書便是。然而,宋江、吳用都沒有翻看這部偽書,依據浪裡白條張順提供的線索,吳用猜出了此人就是神醫安道全。這個情節再次表明,宋江已經把九天玄女的天書“法旨”置諸腦後,梁山綱領也背離了九天玄女的初衷。而晁蓋則知道宋江他們上應天星,關鍵時刻兩次顯聖幫助梁山“替天行道”。十分明顯,此時的晁蓋取代了九天玄女,成為宋江等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引領者和庇護神。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宋江到底是重登紫府還是罪下酆都

行文至此,也得歸結了。吳用不信,宋江背叛,晁蓋取代了九天玄女,施耐庵到底要表達怎樣的主題呢?

吳用不信,是施耐庵為儒家說話。吳學究是教書匠出身,典型的儒教徒,梁山之上儒家的代言人。北宋初期,實行“儒道佛”三教並立的宗教政策,施耐庵認為,這是符合趙匡胤之“道”的。宗教既是中國古代人們的信仰,正確的宗教政策也是“天下太平”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宋真宗以來,尤其是宋徽宗時期打壓別教,把道教捧到至高無上的地位,《水滸傳》認為,這也是“失道”。因而,施耐庵就“不讓”吳用相信九天玄女的天書,以保持儒教的獨立性。

同時,吳用也是道家雷部鎮鎖的“妖魔”,與宋江是“同道”。《水滸傳》中的“儒道”相融,就是宋江與吳用的關係。那麼,晁蓋呢?

晁蓋是“托塔天王”,綠野老道多次講到,這個綽號寓意的是,晁蓋是佛門四大護法之一,也就是毗沙門天王,中國佛教神話中的北方多聞天王。宋江是道家紫府中的天魁星,梁山上道教的總代言人。

晁蓋、宋江的關係是相互救援,相互庇佑的關係,書中有多處這樣的暗示。比如,晁蓋是佛教四大護法之一,但他所居住的東溪村山上,就有一座道教大護法靈官住持的“靈官殿”。劉唐從靈官殿前來報信,說明智取生辰綱是佛道聯手,揭開道家一百單八星煞梁山大聚義序幕的大行動。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宋江殺惜之後,施耐庵特別提到,宋公明避難之所供奉著三世佛。也是就說,這也是一處“佛道合一”的暗喻。在梁山之上,晁蓋繼續扮演者宋江“三世佛”的角色,宋江則有東溪村靈官殿靈官的符碼。

因而,梁山上晁蓋、宋江、吳用這三個典型人物,就代表了施耐庵《水滸傳》三教平衡,三教並立之“道”。這是明確的反皇帝的主題,直接針對的是打壓佛教的宋徽宗。因而,九天玄女必須被背叛,必須被取代。

所以,施耐庵寫晁蓋之死,有意的模糊細節,留下疑案。這個疑案無論如何解讀,都難以讓所有讀者一致性的贊同。其原因在於,施耐庵是要讓晁蓋超脫“天界”,達到《水滸傳》中不低於羅真人、智真長老,甚至九天玄女的地位。這樣,梁山才能形成“儒道佛”三教並立的局面,完成“替天行道”中真正的“道”。是以,晁蓋便能夠如書中所有的高人那樣,提前預知梁山好漢上應天星的終極密碼。

既然如此,那麼,背叛了九天玄女的宋江會不會很慘,被直接打下酆都呢?

這個疑問,因為《水滸傳》早就被腰斬,也就難以做出肯定的回答了。按照施耐庵的文本架構,宋江及梁山好漢在大聚義之後的故事中,一定是要照應前文的。九天玄女的那段話,從文本角度來看,應當就是後文的伏筆。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這個伏筆,最主要的是把“二龍相戲”、“二龍戲水”這兩大歷史事件隱含在書中。施耐庵依據歷史真實,假如寫完了《水滸傳》,則有可能寫到宋江被張叔夜戰敗,不得已投降招安。縱然是被宋徽宗招安,也絕不會實現九天玄女所說的“替天行道,輔國安民”。宋江早在梁山的時候,就把這一條改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不為宋徽宗治下的北宋王朝服務,而是保衛家國,還天下百姓以太平。這是全書的主旨,上文已經通過金聖嘆先生的批註,以及宋江對九天玄女的背叛,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宋徽宗最終是被金國囚禁,北宋王朝也因此滅亡。按照九天玄女廟所示,宋江被推下了石橋,然後夢醒。這就意味著宋江及梁山好漢的故事也就因此而終結,那麼,他們到底會去哪兒呢?

因為晁蓋取代了九天玄女,托塔天王有可能引導梁山好漢進入佛界,因為他們保家衛國而享受人間煙火。

當然,這樣的結局也是綠野老道按照《水滸傳》前七十回的伏筆,進行的解讀和推斷。假如我有本事寫一部續書,就來三十八回,使一百單八將之數得以圓滿。當然,也會按照施耐庵的主題,完成梁山好漢的英雄故事。


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 吳用不信 宋江背叛 晁蓋取代了她


九天玄女的故事講完了,施耐庵借用這個神話傳說,賦予了《水滸傳》的主題,預伏了梁山好漢悲壯的結局。同時,也寄託了保境安民,天下太平的美好願望和家國情懷。假如把《水滸傳》中的這些故事當做宣揚迷信來批評,恐怕就誤讀了《水滸傳》,讓施耐庵的心血付諸東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