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里的材料狗,员额制下你该何去何从?


法院里的材料狗,员额制下你该何去何从?

时光如驹,或忐忑无声,鞍飞铃落,或轻蹄劲舞,平川万丈。不觉间笔者已从事机关文字工作九年有余,却依然是支糙笔,于疆五载,回乡六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毫无保留地留给了大漠戈壁,滚滚黄沙,留给了天山北麓那个离边境线仅有100公里不到的小团场,一个烂笔头似乎并未成就多少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却换来千尺白发。

法院里的材料狗,员额制下你该何去何从?

十一年前,笔者意气风发,以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走上天山,满腔的法治信仰、满满的正能量似乎可以轻而易举将博格达峰上的百年冰川瞬间融化,现实是丰满还是骨干,往往取决于人的双目所投射下的信念,“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宛如仙境的天山、一碧千里的草原使我对这个边城小镇产生了莫名的好感。我所在团场是一个人口不足两万,只有两条马路的小团场,我平时最多的娱乐活动是和单位后院的那个篮筐干架,我唯一的观众是后院里的那只牧羊犬,当我一不小心投进三分球时,他会主动地仰天长啸。


法院里的材料狗,员额制下你该何去何从?

我这个所谓的西北政法大学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在这里显得奇货可居,在从事一年和法律有所关系的法律服务工作之后,我开始了从此挥之不去的材料写作工作,依稀记得,我的第一份材料是局长安排我写一份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的汇报材料,当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我仿佛站在一望无垠、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处处都是绝望。但对未知领域的渴望就像自己当初进疆对新疆的渴求一样让我步履维艰却又充满挑战,不厌其烦地查阅资料、不失时机地向局长请教、终于算是不辱使命,踉踉跄跄完成了这份材料。从此,各种材料有如新疆腊月的飞雪绵绵不绝,只是,有时缓如柳絮,有时急如麦芒。笔者喜欢在静谧的深夜与文字为伍,常常是一包烟、一壶茶、一碗泡面,直到现在还延续着这样的习惯。

法院里的材料狗,员额制下你该何去何从?

2011年,迫于家庭原因,我辞掉自己为之奋斗五年之久的工作,很多人认为我做出的是一个无比愚蠢的决定,或者为我打了一个大大的错号,或者为我打了一个重重的问号,其实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分号而已。既然做了决定,就应该承担为此付出的一切后果,不要后悔,不要嗟叹,因为我的内心足够强大。命运往往系于一个人的意念,而人的意念总是被自己无情地束缚着,只有勇敢地冲破禁锢,才能自由地把握人生,人难于改变本色的性格,却易于锻造内发的精神,命运很少被人改变,却总是期待人去改变它。

法院里的材料狗,员额制下你该何去何从?

2014年初,在经过两年政法干警的学习之后,上有老、下有小年迫三十的我有幸成为家乡法院刑庭的一名书记员,灼灼生辉的法徽、力道万钧的法槌、庄严肃穆的法庭再次唤醒了自己久违的法治信仰,自己虽然只是一名书记员,但却深深感受到了周围法官的不易与艰辛,诉讼从来都没有休止符,办案永远在路上,毫不夸张地说,一位法官所承担的负荷是行政机关公务员的数倍,很多接近退休年龄的法官依然在审判一线砥砺奋进,令人肃然起敬。

法院里的材料狗,员额制下你该何去何从?

岂知我所挚爱的书记员工作在半年之后就戛然而止,我的老本行似乎始终对我不离不弃,我再次成为办公室的一名文秘,有人说,法院里写材料的只不过是法院的边缘人物,但写材料所付出的艰辛或许只有撰文者自己方能体会。一份几千字的材料,读起来只需几分钟,但却是撰文者一夜未眠的成果;一篇信息,或许你只简单看了下标题,但却是撰文者抓破头皮的结晶;一则微信,你看完可能只需几秒钟,但却是撰文者苦思冥想数日的结果。当然,撰文者自身的压力与办案者相较相去甚远,但长年累月的熬夜同样让撰文者心力憔悴。

法院里的材料狗,员额制下你该何去何从?

而今,司法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法官员额制将有效推进法官队伍精英化、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建设,员额制是遵循司法规律、开展司法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倒逼法官提升素质、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法官员额制同样给类似笔者的法院中的撰文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他们纠结、彷徨、不安甚至焦躁,他们对当初的选择产生了深深的质疑,那张法律职业资格证似乎终将成为一张可有可无的废纸,一份令大家交口称赞的材料仿佛成为了唯一的遮羞布,进入法官员额似乎已和他们渐行渐远。

法院里的材料狗,员额制下你该何去何从?

但在迷茫与困惑之后,我们是否应该自我的反思,即使进入员额制,我们的业务能力能够符合法官精英化的标准,长期脱离审判岗的我们又能否担负起审判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选择就不应后悔,写好材料、做好宣传应是法院撰文者永恒笃定的信念。也许我们一生都将与法官无缘,但当司法的好声音在我们的笔下得以传播,法官的好故事在我们笔下娓娓道来,我们同样可以和法官共享人民法官的职业荣誉感,我们同样是彰显时代法治力量的尖兵利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