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的寧國公主以刀劃面,自毀容貌,最終回到父親身邊

和親的寧國公主以刀劃面,自毀容貌,最終回到父親身邊

和親的寧國公主以刀劃面,自毀容貌,最終回到父親身邊


寧國公主,生卒年不詳,唐肅宗李亨的二女兒,初為寧國郡主。遠嫁之前,寧國郡主曾“下嫁鄭巽,又嫁薛康衡”(見《新唐書》)。不過,這兩位駙馬都是短命鬼,使得寧國郡主兩次成為寡婦,真可謂紅顏命苦。

安祿山起兵造反後,唐玄宗逃亡四川,太子李亨留下來平定叛亂。由於叛軍勢力強大,勢如破竹,加上唐軍兵力不足,實難抗衡。為此,李亨一方面自立為帝,鼓舞人心;一方面遣使回紇,借兵求援。在唐軍和回紇軍的並肩作戰下,安祿山父子的勢力基本瓦解。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回紇可汗以幫助唐政府平叛有功為由,乘機請求和親。唐肅宗為表示對回紇的感謝,只得答應將公主嫁給他。七月,唐肅宗封寡居的寧國郡主為寧國公主,併為她置公主府,令她遠嫁回紇。《新唐書》記載“乾元元年,降回紇英武威遠可汗,乃置府”。

安史之亂中的顛沛流離,不僅使寧國公主目睹了生靈塗炭的悽慘場景,同時也鑄造了她不畏磨難和勇擔重任的巾幗英姿。她非常清楚此次和親的重大意義,以及將要擔負的政治使命。臨行前,唐肅宗親自送她到咸陽,並專門撰寫了《寧國公主下降制》;想到心愛的女兒即將成為有去無回的政治犧牲品,唐肅宗依依不捨。臨別,寧國公主亦悲亦痛地哭著對父皇說:“國家事重,死且無恨!”唐肅宗聽後,“流涕而還”(見《資治通鑑》)。在冊禮使李瑀、副使李巽的陪護下,寧國公主離開家鄉,越過黃河,千里迢迢地遠赴回紇。

或許是因助唐平叛的傲慢,或許是對三婚公主的不屑,毗伽闕可汗對寧國公主一行的到來,表現得極不熱情。《資治通鑑》稱:“瑀等至回紇牙帳,可汗衣赭袍胡帽,坐帳中榻上,儀衛甚盛。”此外,毗伽闕可汗還指責李瑀為何不行跪拜之禮。李瑀答道:“曏者唐與諸國為婚,皆以宗室女為公主。今天子以可汗有功,自以所生女妻可汗。恩禮至重,可汗奈何以子婿傲婦翁,坐榻上受冊命邪!”李瑀一番唇槍舌戰,教訓得毗伽闕可汗“改容”,隨即為寧國公主舉行隆重的王后冊封儀式,並表示繼續助唐肅宗平叛,寧國公主和李瑀不辱使命。

不料,七個月後,厄運卻再次降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毗伽闕可汗病逝,兒子登裡即位。不久,回紇守舊勢力慫恿登裡可汗按本國風俗,讓寧國公主為夫殉葬。生死關頭,寧國公主據理力爭:“按我國風俗,丈夫亡故,妻子為其服喪三年,服滿,就可以改嫁,這叫終禮。回紇既然萬里迢迢與唐通婚,不就是仰慕大唐的風俗習慣嗎?所以,我不應該為可汗殉葬!”寧國公主以其鎮定和機智,既捍衛了唐朝的大國尊嚴,也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但是,由於身在異國,力單勢孤,寧國公主最後不得不採取折中的做法,遵從回紇人“剺面”的陋習,即用刀劃面,自毀容貌,為死去的毗伽闕可汗哭喪。

毗伽闕可汗死後,寧國公主更加孤苦伶仃。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八月,登裡可汗以寧國公主“無子”為由,將其送回長安。杜甫曾賦一首《即事》詩曰:“人憐漢公主,生得渡河歸。”寧國公主雖然受了莫大委屈,但畢竟活著回到了父皇身邊。比起那些客死他鄉的女子,寧國公主算是幸運的。

貞元元年(公元785年),寧國公主被改封蕭國公主。至於寧國公主後來生活得怎樣?史書上沒有記載。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一個三次嫁人,且容貌盡毀的女子,即使可以享受到人間的榮華富貴,卻無法忘卻當年的悽苦噩夢。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