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養殖,巧用混養技巧,保證水質是關鍵

泥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作為藥方入藥,素有“水中人參”之美譽。作為一種小型經濟型魚類,近些年也是受到養殖戶們的追捧。對於泥鰍養殖塘內能否採用混養模式或者混養什麼品種,也是眾說紛紜,成為很多人爭論的話題。

泥鰍養殖,巧用混養技巧,保證水質是關鍵

水中人參--泥鰍


對於泥鰍養殖塘採用混養模式的問題,我們必須遵循混養模式的成因以及基本原則,同時根據養殖目的和養殖池具體條件來分析,不能因為混養模式優點多而生搬硬套,從而本末倒置,違背本意。

混養目的和基本原則:

不同魚類的生態習性往往不一,選擇不同生活水層和食性的魚類進行混養,能夠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餌料,減少資源浪費,從而獲得較高的單產效益。混養魚種之間必須和諧共處,水溫及水質也要求基本相當。

我們就從水層和食性方面來說一下泥鰍養殖池的混養問題。

1、水層問題

泥鰍養殖池水位一般較低,往往只有0.5-1.2m。由於水位比較淺,浮游動植物的分佈根本沒有明顯界限,此時魚塘的水層劃分顯然是毫無意義的,對於花白鰱來說,整個水體都是其攝食範圍和活動空間。那麼以水層劃分來選擇配養魚,顯然是毫無意義的。

泥鰍養殖,巧用混養技巧,保證水質是關鍵

泥鰍養殖塘--水位較淺


2、食性問題

1)能否混養雜食性魚類 泥鰍屬於雜食性魚類。魚塘混養時,是可以作為配養魚的,往往處於清理殘餌和飼料碎屑的地位,與鯽、鯉處於同一生態位置。作為主養魚時,其清掃工特性仍舊未發生任何改變,塘內根本無需配養其它底層雜食魚,否則就會出現種間食性競爭,而且泥鰍料價格一般較貴,配養其它雜食性魚類的投入產出比顯然是不划算的。泥鰍養殖池出現殘餌,只能從自身投餌管理和養殖水平上找原因,而不是想著用其它雜食魚去清掃,否則將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往往得不償失。


泥鰍養殖,巧用混養技巧,保證水質是關鍵

殘餌清理工--鯽魚


2)能否混養肉食性魚類 混養肉食性魚的根本原因在於清除小型野雜魚或病魚,減少飼料浪費。泥鰍屬於小型魚類,混養肉食性魚類,無異於狼入羊群,將對泥鰍養殖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就算是混養草魚也萬萬不可,很多人認為草魚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其實不然,草魚也會偷償葷腥,當塘內草魚數目過大時,對於泥鰍來說,基本和混養肉食性兇猛魚類沒有任何差別,另一方面,泥鰍塘內草魚搶食能力處於絕對優勢,對泥鰍進食也有著很大影響。

泥鰍養殖,巧用混養技巧,保證水質是關鍵

肉食性魚類--烏鱧


3)能否混養濾食性魚類 混養濾食性魚類首要任務是處理水體中有害過量的浮游植物,淨化水質,保證主養魚良好的生存環境,其次才是利用餌料資源,完成自我增殖。泥鰍養殖密度一般較高,飼料投入量是相當之高的。隨著養殖過程地進行,泥鰍糞便等代謝產物經過微生物分解被浮游動植物利用,水質較肥,中後期更是呈現惡化的態勢。作為水中清道夫,白鰱的水質淨化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對於花鰱來說,主要濾食浮游動物,而泥鰍很大程度上喜食浮游動物,從這方面來說,花鰱和泥鰍是存在食物競爭關係的。

泥鰍養殖,巧用混養技巧,保證水質是關鍵

水中清道夫---白鰱


為了保證泥鰍養殖的順利進行,雜食性魚類、肉食性魚類均不能作為養殖池的配養品種,而濾食魚白鰱,其水質淨化作用可為泥鰍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是泥鰍養殖池配養魚種的不二之選。

學於農,致以農。我是農村仔學農業。很高興能和大家探討水產養殖上的那些事,如果大家對我的觀點感興趣或者有著不同的想法,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留下您的足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