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还未结束全国各地出现的扎堆出门的现象?

Liona·Lh


正所谓不见棺材不掉泪,有些人们对此次肺炎的认识不到位,希望全国上下一心,不要做掉链子的事。


大自然官方评论师


这是大家在家里憋疯了所出现的现象。这个悠长假期,就我来说,就是由开始的担心,到呆在家里的悠闲,再到目前的烦燥。

以前是工作单位到家两点一线,虽然工作不累,但天天需要打卡,一天三顿饭就把人忙得够呛,加上孩子的辅导、家庭的家务,洗洗涮涮,缝缝补补,针头线脑,琐琐碎碎,把时光都消磨殆尽。一直盼望着能有个长长的假期,因为疫情,被迫在家里放假了,说是放假,又不是真正的放假,哪里也不能去,就是出小区也有各种手续,又得测体温,又得限时间,也不能多言多语,带口罩也是必须要做的。真有了休息的时间,一天两天还行,几天都闭门不出,心里的烦燥就出来了,看老公孩子都不顺眼,一家子在家里大眼看小眼,摩擦不断,真想出门放放风,透透气。

所以,一旦大家感到疫情快消灭了,那出门的心情就像小火苗一样嗖嗖往外冒。但提醒大家一句,虽然现在疫情在逐渐得到控制,国家的措施也一一实现目标,但毕竟疫情没有完全消灭,如果扎堆聚焦,有了一个感染源,那后果不堪设想。大家还是再忍一下,直到听到国家的指令,通知大家说疫情消失的时侯再出门玩乐不迟。


小事大情连连看


新冠肺炎疫情还没结束,拐点尚未到来,近期确诊病例确实大幅度减少,有些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按捺不住要出门逛逛了,于是乎,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消失已久的“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


2月21日,四川广元很多市不戴口罩,聚集在一起扎堆喝茶。

同一天,河南郑州一胡辣汤店门口排起大长龙。

此外,随着天气好转,很多不戴口罩出门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都源于最近几天,疫情防控出现的一些好转现象。多地出现解封复工复产,这种现象让有些人认为疫情已经不严重了,可以去掉口罩出去呼吸新鲜空气了。心里都放松了警惕。

其实大家都希望社会生活秩序早日恢复,希望大家能摘掉口罩,痛痛快快的出门呼吸新鲜空气,希望街市重现以往的摩肩接踵热闹景象。但我在这里想要呼吁大家的是:各位同胞,新冠疫情还没结束,大家千万不要放松警惕!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这次我们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的是一场持久战,疫情短期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并不意味着病毒已被战胜。而且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狡猾多变病毒,多地出现无症状确诊病例;潜伏期越来越长等状况。

而且,从近期有些省市的复工情况来看,已经出现了不少聚集传染病例。


22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艳林介绍,当当网公司20日出现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造成现有66人被隔离观察。

这些已经发生的例子充分说明,狡猾的新冠病毒还隐藏在某些人身上,在还没有完全控制病毒的情况下,还不是我们轻敌的时候。为了战胜疫情的大局,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够继续保持警惕,尽量减少外出,不聚集一起,真有事出门,必须戴好口罩,和他人保持距离。

综上所述,在国家还没有正式解除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命令之前,防疫工作仍不能松懈,大家再坚持几天,为了那些在抗击肺炎时牺牲的英雄,为了你和自己家人的健康安全,请尽量减少外出,不要随意聚众扎堆,公共场合请佩戴好口罩!


墨雪问心


今天看了条新闻,大意是有几个水泥厂、电厂等单位,由于匆忙开工、开会、进餐和工作时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己造成几个厂数十各员工感染,上百名员工被隔离,并导致工厂紧急关门,德不尝失。由于近几天气温变暖,阳风明媚,再加上部分地区疑似病例减少,致使许多人放松警惕,以为万事大吉了,诸不知拐点并未出现,许多地区疫情仍呈上升之势,还不能过于乐观,此次冠状肺炎的爆发,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许多家庭失去了父母亲人,为控制疫情的发展,国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白衣天使做出了巨大牺牲,才换来今天好的逆转,

眼看着曙光己来到面前,不要

因我们的麻痹大意,人为的造成疫情反弹,那么以前倾国之力取得的成效,有可能毁于一旦,国富则民强,为了家人的生命和健康,我们要坚持最后一段时间的居家躲疫,才能取得今后永远的自由和健康!





富贵84459


谢谢给我一个答问的机会,我才开通头条,但我可没有去扎堆哈!呵呵呵!

为啥还未结束就扎堆出门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1.麻痹大意,放松了防控。有些人感觉这个病毒离他很遥远,偶尔出现了也没有事,几次出门的经验,让这些人越来越大胆,于是就几个人约起扎堆出门了。虽然也知道这个病毒的厉害,但行动上确扎堆出门,这恰恰是最危险的。

2.生活的需要,想早早的复工。有个别家庭做小本生意,还有农村一些人要出门务工,复工前需要聚聚商量,导致扎堆出现。复工必须要讲科学,要按照要求来才对。

3.憋的慌,出门呼吸新鲜空气。在防疫期间,很多人对防疫要求和措施是理解和重视的。比如在外地的人,一回到本地就居家观察14天,家里就那么大点天地,憋的慌啊,毕竟人都是向往自由的,时间一长就特别想几个人聚聚,看看蓝天,晒晒太阳,把心中的想法与人交流,所以才导致那么多人去喝坝坝茶。

4.人口密集,有些公共场所无法避免扎堆。一些大城市人口非常密集,随便一个活动,就是人山人海,比如说逛商场,菜市场买菜,老太爷老太太习惯性的邀约到一起。他们更是需要注意的群体。

5.有些管理者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办法不多,宣传不到位,防疫能力欠缺,也是扎堆出门的一个重要原因。

6.春天好季节,鲜花、阳光、山清水秀,都想出门去看看,扎堆就避免不了。

扎堆出门可以找很多理由,但是病毒不会因为你的理由多,而不传染!所以本着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要科学防疫。

希望我的回答得到你的指正,谢谢!(原创)


语中漫步


首先:

我身处在一个“十八线”的小城市、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其中一个小村庄里(一个由小县城升级到县级市且现在正在合并升级为武夷新区及地级市。也是中国自然与文化双世遗5A景区主入口之一附近的村庄里)


其次:报导截至3月2日今天,武夷山市已连续多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连续多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原有累计的3例确诊病例,也已有2例病愈出院。但武夷山市仍“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依然严防死守,疫情防控更实更细。(以上均有湖北省往返记录且所有有过接触的人都隔离观察无症状)、虽然我们整个村庄一直是0列。

但是我们也还在坚持0扎堆、0聚集、

希望大家再坚持下、直到新冠肺炎疫情彻底结束后我们再来“举国同庆”好吗?


最后:

希望大家所生活的省市都陆续跟上保持0新增病例、多病愈出院。更希望大家众志成城。我们都已经挺了一个多月了、让我们坚持加油下去。不要前功尽弃、(如非必要的工作和紧急情况需要出门且避开10人及以上的扎堆场合)

更希望大家能经过此疫后从自我做起、更加的爱护地球、爱护国家、爱护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感谢大家。


我是来自福建的小戈(哥)(无论您叫我小戈、大戈、老戈、我这个姓都不小心的先占了便宜、哈哈哈)

我的文字都是纯手打,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难杂症”的问题请随时@福建戈忍 !

记得 关注、留言、点赞和转发喔、您的转发、点赞、关注和留言建议 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恩有缘认识您!


福建戈忍



新冠肺炎疫情拐点尚未到来,病毒变化形式还在“花样翻新”,但很多人已急不可耐地摘下口罩,出门聚餐聚会聚集。

  21日有几则新闻,让不少人直呼“感到害怕”——

  河南郑州,知名胡辣汤店“方中山”恢复营业,人山人海的排队场面让网民调侃这是“用生命在喝胡辣汤”“为了方中山,负了钟南山”;

  广州,餐饮商家“陶陶居”昨日正式接受堂食,前去排队等位的顾客比肩接踵,很多人连口罩都没戴,商家营业半天后紧急闭门谢客;

  四川广元,市民摘掉口罩扎堆喝坝坝茶,“人山人海全是脑壳”,登上微博热搜榜,当地政府紧急叫停并提醒现仍处于Ⅰ级响应时期;

  浙江杭州,某商场恢复营业,5小时销售额突破1100万元,而当地确诊病例“零新增”状态刚被一名老人打破,她还曾去过香火鼎盛的灵隐寺;

  北京,香山景区附近堵车场景重现,他们可能忘了昨天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提到——“要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

  更令人困惑的是,江西赣州竟然已重新出现聚众赌博案件……

  最近一段时间,疫情防控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复工复产气氛渐浓。随着天气转暖,很多在家憋了一个多月的人们开始蠢蠢欲动,甚至呼朋引伴,去熟悉的网红店“打卡”。其中不少人,已经摘下了口罩。

  我们当然希望社会生活秩序早日恢复,希望街市重归“热闹”,但鉴于目前的形势,我们还是要明确地呼吁一声:各位,疫情还没结束!还没到扎堆吃喝的时候!

  这不是我们危言耸听,扫大家的兴致,而是有明确的依据:昨天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钟南山院士多次强调,现在说“拐点”依然“言之过早”;从去年12月底至今一直在与死神抢夺新冠病人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中心副主任夏剑则明确表示,“这是一场持久战”。

  疫情防控并非一蹴而就,短期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并不意味着病毒已被战胜。而且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全新病毒,它一直在变化,而且“狡猾多端”——四川已出现治愈回家十天后又复检出阳性的病例;多地出现无症状确诊病例;核痰咽检测阴性粪便为阳性……

  无湖北接触史是如何感染的 ?来自天津的警报:危险传播链超乎想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预测,湖北省外确诊病例在下降的过程中还可能再上升,“目前不敢太乐观,因为从各地发生的一些情况来看,好几个城市已经出现这样的苗头”。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已经出现不少聚集传染病例。

  22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艳林介绍,当当网公司20日出现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造成现有66人被隔离观察。

  这些都充分说明,当前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必须进一步加深,对病毒的态度必须更加审慎,一丝一毫的放松,都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虽然中央提出,要落实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但是,“分区分级”是动态划分,不是一劳永逸。今天没有新增病例,只说明一时的情况,不代表未来可以高枕无忧;有不少城市,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突然出现一个确诊病例,防线瞬间被攻破……

  我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但此刻还不是“轻敌”的时候;我们希望防疫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切不可因为一时大意、一时“贪嘴”而导致“一失万无”。为了战“疫”大局,希望大家都能继续保持警惕,外出时坚持戴口罩,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不聚集不聚餐。

  2月18日,武昌医院的院长刘智明在感染新冠肺炎后,救治无效离世,年仅51岁。

  2月20号晚上,武汉江夏区人民医院30岁的彭银华医生鏖战新冠肺炎不幸殉职,他曾为上一线而推迟婚礼。

  同时,希望商家和政府部门也要做好引导,切不可因一时小利而毁大局。毕竟,在这场战“疫”中,已经有不少医护人员、基层工作人员、民警等,为了守护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只要我们这身防护服没脱,你们就待在家里别出来,否则我们就白拼命了!”让我们记住前线医生的痛声疾呼吧,万万不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让一线医护人员、防控人员的汗水、心血、牺牲和努力,因为个别人的满不在乎、麻痹大意而葬送。

  一个月都已经熬过来了,

  千万别功亏一篑!

  戴口罩,少聚集!

  再等等!为了所有人!


静听情感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还没有结束,全国有些地方出现的扎堆出门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本身就不是什么好的事情,国家提倡复产复工是大家有秩有序的回到单位工作,挣钱养家,让大家在心里上有个情绪稳定,虽然人们出门是可以的,只要按序出行,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戴口罩,戴手套,对外出的人们,对单位的同事,对家人,对朋友,都是一种保护,有些地方的扎堆出门的可以稍微错行出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能走路的少开车,能骑自行车的少做公交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国家防疫工作。

每天抗击病毒防疫工作的媒体报道和我们外出路上所见所闻,可以看到我们的每一位白衣天使在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感染者的生命,为了这次的严重疫情,全国人民捐款捐物,每个城市,每个街道,每个社区,每个家庭,做出自己的努力,少出门,多通风,勤洗手,勤消毒!

强烈呼吁大家一定要坚持,生命只有一次,别在给白衣天使增加负担了,【今天的默默忍耐是为了明天能开心的出门迎接新的一天的美丽阳光!】


小杨评侃


到目前来看,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防疫防控!


大家近几天来听的比较多的就是4连降、5连降,0新增、N 康复出院。所以很多人防控的意识放松了,觉得新冠病毒已经行将就木,很快玩完了。


无可否认新冠病毒是病毒的一种,是病毒人类就能找到办法对付它。但毕竟由于它突如其来,猝不及防,无论是医学界还是科研界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很多人就已经被袭击。


新型冠状病毒,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糟糕的是专家们很快发现该病毒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从患者呼吸道传出来,如果你没有任何防护,被传染是肯定的。还有就是接触传播。就是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打喷嚏、咳嗽的口沫把物体表面污染了,或者是手上有这些分泌物再摸其他东西,污染了这些东西表面,医护人员如果碰到这些物品,之后摸自己的眼口鼻,就会被感染。除此之外,病人的粪便也是会传染的。


随后大家又听到了气溶胶这个词。更糟糕的是病毒很狡猾,它可以不断变异。不可控性给疫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这就是大家听到的无症状感染者、复阳、咽拭子阴性粪便检测阳性。


被新冠病毒感染后都会累及到肺,最后表现出来最危重的状态就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尤其是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现在全世界最好的抢救成功存活率都比较低。对这些重症患者,医院一般会采取抗病毒治疗,抗休克治疗,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目前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50%。死亡率为何还是这么高?

由于大部分病例都在武汉,所以武汉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医疗资源紧缺的窘境,事实上无论是ICU床位、呼吸机还是高流量氧疗设备,都一时难以满足庞大的治疗需求,一些危重症病人无法及时获得救治,所以在前期,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会偏高一些。


今年1月底,陈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谈及了最受关注的新冠肺炎疫苗问题。陈薇说,目前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快马加鞭地研发新冠肺炎疫苗。“但疫苗研发有固有的周期和规律,而我们对这个新病毒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传播机制、易感人群等,了解还非常肤浅,因此目前有些平台上报道的最快‘1个月’内拿到疫苗,我认为是不现实的。”陈薇当时说,“当然我也不敢排除有非常优秀的科研团队能做得更快更好。”陈薇还表示,“1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科学家将在12周内研制出新冠疫苗,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钟南山院士团队在《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期刊发表研究文章。预测显示:本次疫情中国在2月下旬达到高峰,4月底趋于平缓;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发展,严格的防控措施如“早期筛查”最好实施至2020年4月底。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日表示,中国的新冠肺炎病例数量在持续下降,在过去24小时内,中国境外报告的病例数几乎是中国境内的9倍。


人民日报官微发表微博:“严防境外输入 疫情防控之路上,千万别松劲儿!”


侃侃有道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随着快递小哥陆续开工、吃喝更加不愁,生理需求保障良好;疫情发展到现在,从人心惶惶,到政府和媒体不断稳定民心,医疗救护也很给力、喜报频传,大家对安全需求的担忧和顾虑明显降低。毕竟人是社会人,社会关系至关重要,国外有危机干预的专家(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George S. Everly 教授)认为在紧急情况下,一旦生理需求被满足,个体对社交需求甚至比安全需求更看重、更需要,这也是可以理解、不难想象的。

另外,随着天气转暖,大家心情轻松、外面的阳光对居家隔离一个月的大众也就更越来越充满诱惑力,同时低估了病毒变异的速度与风险医患...

如果从传统中医学的情绪系统来看,按照基本情绪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怒-喜-思(忧)-悲-恐循环相生,怒-思(忧)-恐(惊)-喜-悲依次相克,想把大家再拉回家继续乖乖隔离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