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農村後的農民融不進城市,又回不了農村怎麼辦?

農業前沿觀察


大家好!我是豫南老李,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離開農村後的農民融不進城市,又回不了農村怎麼辦?我給這些處在兩難之間的農民出主意,讓這部分農民不再兩難,無論是留在城市或是回到農村,都能過的很好。

先從60後和70後說起,60後和70後從小跟著父輩在農村種地,他們對土地是有感情的,雖然在城市打工比種地掙錢多,他們仍然不願意捨棄農村的家,打工之餘,還是要回家種地,他們才真正的農民。60後70後在農村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我建議60後70後的農民,回農村發展,利用農村豐富的秸稈資源養羊、養牛,也可以養豬養雞。山區的農民可以種植中藥材,離城市近的農民可以種植花卉,有水塘的地方可以養魚養蝦。在農村發展不比打工掙錢少,又能照顧父母。我認為60後70後適合回農村發展。

再說不願種地的80後,他們是農民工的主角,他們不願意種地,他們沒有經過農村的磨鍊。有些80後在城市已經買了房,辦了城市戶口,我建議買了房的可以在城市發展。沒有買房的80後可以回農村發展,現在種地的機械化水平很高,不象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可以利用網絡、自媒體把家鄉的土特產宣傳出去,以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

再說說不會種地的90後,

90後從小就沒有種過地,也不會種地,對種地沒有感情,他們在城市打工,希望在城市買一套房子,把戶口遷到城市,90後回農村發展缺乏經驗,建議他們在城市發展。

以上是我給離開農村後的農民提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





豫南老李


離開農村後融不下城裡,又不能回農村。

我也是農村出身,從小到大跟著父母在家務農,小時候姊妹五個,買東西買不起,衣服鞋子,都得穿姐姐們的,農村那時候種地的錢幾乎沒有收入,一年到頭吃口豬肉感覺很高興,那時候吃肉特別香。為了給家裡減少負擔,16歲初二就不上學,跟著別人去外地打工。

第一次出門村裡一起女孩子多,一起出去打工,那時候工資才360元錢,吃還得自己買,時間長了,大約一個月以後,感覺還得回家好,在家裡有父母的疼愛,在外面就得靠自己,靠朋友,可能長時間依賴性太強,想念他們,但是還不能表現出來,為了給家裡生活好一點,受了委屈,自己晚上蒙被睡覺,出去打工不容易,所有苦都得自己扛,慢慢覺得自己長大了,有擔當了。

如果過程中受不了,回老家,還怕覺得怕丟人,父母村裡都得問別人怎麼沒回來,你確回來了,這樣很沒面子,覺得自己嬌氣。

農村出來人特能吃苦耐勞,外面世界那麼大,很美,喧鬧的城市,一個月工資不高,到年底還能給父母拿回家,補貼家用,出來時間長了,就不想家了,覺得努力賺錢才是出路,希望父母能吃好住好,身體健康就是最大幸福!


大欣小欣


適應。

我雖然在農村生活,但是工作在城裡,在村裡呆慣了,剛到城市也不適應。不喜歡坐車(因為有點暈車,現在要好點了),物價貴,還有一些之前沒見過的東西。這一次都要學著不適應。雖然城裡的空氣不如農村的好,菜也沒自家種的好吃,但是城市就是這樣。

在農村可能8,9點就睡了,在城裡10,11,12點都還有很多沒睡在處理工作的人,這就是差距。

俗話說“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在這裡應該也適用吧!自己不主動,再怎麼也沒用。就像找工作一樣,不找又沒經濟來源,找了又不想去適應新的環境,可最後呢?還不是向後者妥協,總不可能一輩子不吃飯吧!


橘子說事兒


騎虎難下,兩頭為難。在城市裡不能很好的發展,回農村又覺得沒面子。

這種情況一是能力問題,二是心態問題了。

我的觀點是,融不進城市,就努力學習,提升自己,改變自己。你沒有改變世界的能力,就要有適應生活的能力。李宗盛在《凡人歌》裡唱到,“這世界不會因為你而改變”!

在這個兩難的問題上,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中間道路。若有,就是躲進終南山裡,荒野餘生,清苦度日。

那是消極的不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只要心態放正,回農村也沒什麼不好。如今城鄉雖然還有一定差別,但比以前已經好太多了。相比城市,農村的生存壓力沒那麼大,生活成本相對較小,很適合平平淡淡、無慾無求的低慾望生活。

希望我的話沒有刺疼當事人的心,而對題主有所裨益!





靜夜聽雨179500434


離開農村後的農民容不了城市,又回不了農村該怎麼辦的問題,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長期生活在農村,對於這個問題回答如下:

目前這種情況下,有一半的農村人進入了城市,他們在城市打工,掙了錢之後就在城市裡面買了房子。這些人以後完全可以不回農村,如果能夠適應城市的生活,就做一個城市的新市民,也是不錯。

可是事實上並不是這麼簡單,一些年齡比較大的農民,雖然在城市買了房子,可是到了晚年,總是想著回農村。他們認為,農村的老家才是自己的根,不回農村,總有漂泊在外的感覺。

還有就是,這部分農民到了退休年齡之後,在城市不幹工作了,總覺得自己就是一個閒人,留在城市沒有什麼用處,況且城市的消費比農村高很多,就不如回到農村好。

那麼這些農民其實在農村還有原來的房子,回到農村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沒有回不了農村這一說法,只要想回,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回。許多農村人雖然在城市買了房子,可是戶口還在農村,因此回到農村養老不存在什麼問題。

對於50、60歲的農民來說,大半輩子都是在農村生活的,他們對土地的熱情是不會忘記的。40歲的農民自小就在農村生活,也跟隨父母幹過多年農活,對農村也有深厚的感情,將來他們也會有很多人要回到農村的。

對於30歲的農民來說,融入城市比較早,他們對於農村也沒有多少感情,那麼將來留在城市當新市民完全可以,就是不回農村也是可以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評論留言,謝謝。








圖秀三農


首先可以明確的講農民到城市裡不存在融入不進去,而且可以生活的很好。城市人瞧不起農民是少部分人。

城市的建設反而離不開農民,現在有很多的農村孩子們在城市立足而且發展的很好:

1.憑文憑立足於城市的年青人,他們比城市裡人員求職要求低反而不愁找不到工地,求職面廣工作賣力,得高層領導器重。

2.憑著頭腦聰明,善於經商的年輕的包括中成年人好多分部各大城市經商成家在城市,他們經營的早點攤,超市,快遞業,的士,飲食服務業等服務行業這都是城裡不想做的工作,農村人在做,而且做的很好,賺的也多,一旦沒有他們反而城市無法運轉。

3.年紀較大60後70後也在城市立足一點不困難,在城市這批人是最受歡迎的,城市保潔,醫院陪護,家政業,城市高樓大廈的建設,城市的廁所清理,下水道清理,冰箱空調安裝哪個行也都是他們在做,城市離不開他們,而且只有他們會做。

在城市成家立業想回農村是沒問題的。①但是前提在離農村時要保留在當地一個人的戶口,山村及田地在村裡,到時可以隨時回去。②如果沒有了戶口也沒有山林田地,可以找村幹組織找當地購買一個人的山林土地,因為你畢竟是當地農民還是要管的。

在外經營多年的有能力的人農村老百姓還是歡迎的。


鄉間名人


現代化城市的高效運轉的確離不開無數來自農村人員的有效服務,農民追求高質量生活也迫切需要去城市發展。但諾大的城市卻不能給農民工以穩定的工作;農民來到城市卻又割捨不得家鄉。原因是非常的複雜,多方面的客觀和主觀的因素,依然使得農村的年輕人無能為力。

農民工進城所從事的工種絕大部分都是底層的勞工和終端服務行業。當他們拿到厚厚的一達鈔票,興高采烈地走進大城市的消費圈,才發現原來還是“囊中羞澀”,回到家鄉倒還可以。

農民工雖然長年工作在城市,卻是居無定所,有到房產廣告更是自己屬“無產者”。再發現城裡人上下班自駕從容,若想每天八小時的工時更是想也有不了。要想融入這個城市,首先要做到的“居有定所”,對於絕大多數農民工來說很難很難。既便是自己努力地買辦了車房,可是管理費、月供、車保養保險,肯定會壓垮農民工堅實的臂膀。

以上說的困難,你可能會說再努力一點。可能下面要說的孩子上學的問題,這個問題牽扯著戶口問題,則是比登天還難。最後只好把孩子留在農村上學,“回家”才是常態。

有人會說在農村創業“大有可為”,這樣說只能是對於“少數人”。不外出打工肯定過的一無是處。實現全民的共同富裕,就需要多方位的共同努力,怎樣解決面前的實際問題,就需要宏觀上的政策+努力。努力的方向已定,努力的信心滿滿,努力的方法一起去探索。


靖哥801


您好,對於離開農村後的農民融不進城市,又回不來了農村怎麼辦?這個問題我給個人覺的:農民自古以來就是有種刻苦的精神,勤勞的雙手,無論在農村還是城裡都不怕沒飯吃。

至於融不進城的原因,城市生活節奏快,農村生活節奏慢。城市人多形形色色,不像農村人煙稀少。城市得吃住行都和農村有著巨大的差異,剛到城市的農村人自然是不習慣。

那我們該怎麼辦?首先回不去農村就克服自己的心理壓力,慢慢學會適應,都說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鐵都磨成針,更何況人呢,滿滿的就可以適應的,最後就習慣了。


小敏的鄉島生活


問題很現實,我本人就屬於這樣的情況!生活在城市裡,壓力大,工作累,收入不穩定,養活不了老婆孩子!回老家吧,又種不了地,也沒有什麼技術,更沒有資本去創業!真的是一種兩難的境地!特別是老婆孩子在一起生活,壓力更是大的一筆,也談不上什麼享受生活的樂趣了!

我建議,如果沒有好的條件與計劃,還是暫時留在城市裡吧,既來之則安之!發揮農民能吃苦耐勞,刻苦拼搏的本色,努力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工地裡的八零後


離開農村後的農民融不進城市,又回不了農村怎麼辦?我給這些處在兩難之間的農民出主意,讓這部分農民不再兩難,無論是留在城市或是回到農村,都能過的很好。

先從60後和70後說起,60後和70後從小跟著父輩在農村種地,他們對土地是有感情的,雖然在城市打工比種地掙錢多,他們仍然不願意捨棄農村的家,打工之餘,還是要回家種地,他們才真正的農民。60後70後在農村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我建議60後70後的農民,回農村發展,利用農村豐富的秸稈資源養羊、養牛,也可以養豬養雞。山區的農民可以種植中藥材,離城市近的農民可以種植花卉,有水塘的地方可以養魚養蝦。在農村發展不比打工掙錢少,又能照顧父母。我認為60後70後適合回農村發展。

再說不願種地的80後,他們是農民工的主角,他們不願意種地,他們沒有經過農村的磨鍊。有些80後在城市已經買了房,辦了城市戶口,我建議買了房的可以在城市發展。沒有買房的80後可以回農村發展,現在種地的機械化水平很高,不象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可以利用網絡、自媒體把家鄉的土特產宣傳出去,以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

再說說不會種地的90後,

90後從小就沒有種過地,也不會種地,對種地沒有感情,他們在城市打工,希望在城市買一套房子,把戶口遷到城市,90後回農村發展缺乏經驗,建議他們在城市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