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杀弟及侄儿,霸占弟媳杨氏,那么杨氏心理上怎么能承受这种巨变?

一念永恒之永远


玄武门事变发生的前后缘由

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发动的,正是因为他发动了这场政变。所以,他才得以当上皇帝的,否则,皇位真的没有他的事。

因为古代的时候,皇位的继承人选,都是嫡长子来继承。

当时符合继承皇位的人,也只有李建成。李建成正是李世民一母同胞的哥哥,关键是他还早早的被立为了太子。

种种迹象,都已经表明了李建成才是皇位的最佳人选。

但是,众所周知,在灭隋建唐的过程中,李世民是立下了盖世奇功。一定程度上,他的功劳都是在太子李建成之上的。

自己辛辛苦苦拼命打下来的江山,被太子李建成坐享其成了。这是李世民不想看到的,说实话,李世民他也想当皇帝。所以,他对于李建成被立为皇位接班人,有点不甘心。

尽管当时的李建成已经被立为了太子,但是,那时候的他。也仅仅是一个太子而已。只要李建成还没有当上皇帝,这就意味着他李世民还有争取皇位的机会。

所以,李世民就在暗中和自己信任的臣子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商议,如何才能打倒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在这边搞的小动作,太子李建成也是知道的。

李建成当然不想让李世民得逞了,所以,他要想办法来瓦解李世民的势力,最好把他身边的人都给调开。

对于李世民来说,房玄龄和杜如晦才是他的头脑,只要李建成能把他们两个给调开,那么对李世民的打击,才是致命的。

想到这里,李建成就给自己的父皇李渊建议,说现在天下也回归太平了,李世民手下在留那么多人,也没有必要了。

所以,可以把他手下的一些人给缕缕续续的调开了,首先就是从房玄龄和杜如晦开始。

李渊觉得李建成说的也对,所以,就把房玄龄和杜如晦给调到外地去了。这两个人一走,李世民就开始着急了,还有他手下的一些武将们,都感到了威胁。

所以,他们劝李世民赶紧动手,若是在晚了,李世民肯定会死在李建成的手里的。李世民思来想去,打算违抗圣旨,私下里又把房玄龄和杜如晦给接了回来,让他们继续为自己出谋划策。

当然了这个出谋划策就是除掉太子李建成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斩杀于玄武门的。

当然了整个过程也是惊心动魄的,这里我们就不过多的阐述了。

结果就是李世民得逞了,李建成被杀,李渊被逼退位。

那么杨氏作为女流之辈,她的丈夫被杀,自己又沦落成为了仇人的新欢,她到底有没有心理变化呢?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之后,他不但杀死了李建成还有李元吉,就连他们两个人的所有儿子,也全部都给处死了。

这就是所谓的斩草除根吧。

李世民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还是给了一条生路的。当然了他们两个人中,有漂亮的妻妾的,也被李世民给霸占了。

其中最为有名的一个就是李元吉的妻子杨氏。

杨氏本来是李元吉的妻子,现在他的丈夫被李世民给杀了,而自己又沦落成为了李世民的玩物。

这对于杨氏来说终究是一场灾难,但是,作为女流之辈的她又不能怎么样?毕竟,李世民没有杀她,甚至没有为难她,还把她给纳入到了自己的皇宫之中,让她成为了李世民众多后妃中的一员。

所以,说一定程度上,杨氏是幸运的。可以说她才是真正的因祸得福,毕竟没有玄武门事变的话,她这一生也不可能成为皇帝的女人。


当然了也许这种幸运是杨氏不想要的,但是在古代的那个男权社会里,她有左右不了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听天由命。

那么这时候大家是不是会有个疑问,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成为了千古一帝,为何他要娶一个弟弟的女人做自己小老婆呢?

不得不说,这和李世民巩固自己的帝位有关。因为当时是士族门阀社会,她娶的弟媳杨氏,正是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弘农杨氏。

李世民之所以要娶她,就是要争取杨家的支持,毕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巩固他的皇位,才能得到更多势力与大族的支持。

所以,对于李世民来说杨氏是不得不争取的一个对象,像样争取她,那就娶了她吧。反正这个买卖怎么算自己都不赔本。

历史证明时代选择李世民是争取的。

不得不说,李世民能当皇帝是大唐子民的福分,毕竟是李世民开了大唐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的。


李世民时期的李唐王朝,也是当时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世界的很多国家,都开始向大唐称臣,来和唐朝互通有无。

当然了李世民贞观年间的外国留学生也是很多的,那时候仅长安就有留学生三万余人,可想而知,当时的大唐是多么的强大。


汉史趣闻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为什么要娶杨氏,其实不是什么美色,主要是看重杨氏一族乃是关中世家大族。如果李世民不去争取他们的支持,那么自己玄武门之变之后,难以稳定局面。不仅仅是杨氏,包括许多支持太子的世家大族,都一一的被李世民给拉拢安抚了。而李世民娶杨氏,只是继承了杨家的政治资本罢了。

而对于杨氏来说,自己家族的利益才是关键,所以她才会愿意嫁给李世民,因为这样才可以保证杨家的经久不衰。这一场婚姻明显就是各取所需,虽然不容世俗所接受,但是帝王家这种事情是非常多的。并且当时的李唐是由鲜卑血统的,所以对于此事并不觉得过分,甚至当时的天下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当时的主流文化其实是偏向鲜卑的,汉化还不够彻底,对于人伦关系,其实到了宋朝之后才特别讲究。这种关系首先要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经济水平也要比较高。秦汉时期就存在大量的女子二婚的,这看似不合理,其实在当时却促进了社会的公平。而当时也不觉得有什么过分,这就说明唐朝接受了鲜卑血统,加上社会经济水平不高,所以这种事情自然而然。

杨氏在成为李世民妃子之后,大臣们也没有说什么闲话,尤其是杨氏一族,更是觉得理所当然。毕竟杨氏是世家大族,需要李世民的支持,李世民也看中了杨氏一族的影响力。与其说杨氏是被逼迫,不如说杨氏是顺应自然·,毕竟自己的丈夫在争斗中已经失败,杨氏怎么能不识时务。所以这种事情狠正常,何况还是发生在最是无情的帝王家。


小司马迁论史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亲弟弟李元吉以及李元吉的所有儿子。

但是,李世民对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却情有独钟。

李世民把杨氏收入后宫,纳为嫔妃。

李世民霸占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杨氏心理上是能够承受的。

两人有缘分,但是迟到了

李元吉妻子杨氏是标准的皇家血统,她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

小时候,李世民跟随奶奶到姨奶家去走亲戚,看见杨广的小女儿杨氏,觉得非常漂亮,爱慕的不得了,总是找机会带小表妹玩耍。

那时候,小小年纪的李世民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娶到可爱的小公主杨氏。

在长辈撮合下,16岁的李世民娶了长孙氏,但是,李世民心中还是时常想起杨氏的美丽与可爱,始终放不下对杨氏的暗恋。

在李元吉迎娶杨氏的婚宴上,李世民看着杨氏成了自己的弟媳,心中醋意大发,以酒浇愁,喝得酩酊大醉。

在下人搀扶下,回到自己的卧房,李世民呕吐不止,还吐出了鲜血。

娶了杨氏后,李元吉贪杯爱喝的本性没有改变,经常与大哥李建成聚会喝酒,甚至通宵不归,让李世民有了可乘之机。

李世民寻找机会与杨氏勾搭成功,两人时常偷偷摸摸约会。

李建成似乎有所觉察,但是,没有抓到真凭实据,也不好将这件事公之于众,只在心中暗恨二哥李世民,甚至建议大哥杀死李世民。

所以,李元吉与大哥李建成关系亲密,两人联合起来排斥李世民。

李世民当然能够看出弟弟李元吉对自己的不满;同时,李世民对弟弟李元吉也是心生忌恨。

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下,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一举诛杀了弟弟李元吉和哥哥李建成。

杀死李元吉后,李世民急急忙忙闯进齐王府,找到齐王妃杨氏,并将杨氏带入秦王府,纳为王妃。

李世民与杨氏的缘分终于功成圆满,只是迟到了一点点。

李世民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美女杨氏,自然爱不释怀,宠爱有加。

杨氏后来为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李明,被封为曹王。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很想册立杨氏为皇后,但是,遭到大臣魏征强烈反对,此事搁浅。

从此以后,李世民没有册封皇后。

史书上记载:

“太宗杀其弟齐王元吉,纳其妃杨氏,有宠,生曹王明。长孙皇后崩,帝欲立杨氏为后,纳魏徵谏,乃至。《新唐书》”

李世民霸占杨氏是否纯粹贪图美色呢?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笼络政治势力,稳固江山伟业

李世民喜爱杨氏,基于两人的缘分,看中了杨氏的美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杨氏家族拥有强大的势力与实力。

杨氏爷爷是隋文帝杨坚,父亲是隋炀帝杨广,他们曾经的显赫地位不言自明,杨氏的奶奶、妈妈娘家也都是名门望族、官宦之家。

杨氏祖上就是弘农杨家,势力非常之大;加上爷爷杨坚的一帮旧臣与亲信、父亲杨广的大批旧臣与亲信,非常了不起;这些旧臣与亲信中的一部分人在唐朝初年仍然出入官场。

杨氏家族在历史上十分显赫。西汉时期,杨氏家族有11个人担任过宰相。后来东汉末年、直至三国纷争、再到东西晋朝,虽然皇室家族此起彼落,但是,杨家却依靠庞大的家族势力,始终稳如泰山,占据统治地位。

对于李世民来说,要想江山稳固,必须获得大量人才以及政治力量的支持。

不杀齐王妃杨氏,并且将杨氏收进皇宫,册立为妃,就能够赢得杨氏家族势力的支持,也能获得杨氏爷爷、父亲旧臣和亲信的拥护。

这一点,能够为李世民聚拢相当大的政治力量。

拉拢人才、聚拢人心,是李世民的拿手好戏。

李世民手下对李世民都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比如长孙无忌、尉迟恭等等。

即使原来处在对立面,李世民也能收为己用,例如魏征等。

所以,将倾慕已久的弟媳杨氏,霸占为妃,既收获了美女姿色,又聚拢了政治力量,稳固自己江山伟业,李世民自然不亦乐乎!

李世民霸占弟媳是否违背了人伦道义?这要看看当时的民族风俗。

鲜卑风尚: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弟弟死了,哥哥可以将弟媳娶进家中,作为妻子或者小妾。

贫穷的农村,这种现象比较多见,只不过社会不提倡这种做法。

在鲜卑族,男人死了,他的妻妾通常就只能嫁给死者的哥哥或者弟弟,如果妻妾岁数较小,也可以嫁给死者的儿子。

李世民身上具有鲜卑族血统,所以,在渴望、羡慕杨氏的情感支配下,李世民没有丝毫犹豫,就把齐王妃杨氏掳进秦王府,供自己占有。

李世民身上是否真的具有鲜卑血统呢?

李世民的奶奶独孤氏是鲜卑族人,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因为儿子成为唐朝开国皇帝,独孤氏死后被追封为元贞皇后。

李世民的妈妈是唐高祖的窦皇后,也具有鲜卑族血统。窦皇后的妈妈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五个女儿,宇文泰是鲜卑族。

秦王妃长孙氏也是鲜卑族。

李世民不仅具有鲜卑血统,而且娶的秦王妃也是鲜卑族,所以,李世民收纳杨氏为妃,是符合鲜卑族风俗习惯的,没有违背民族道义。

魏征等人反对李世民纳杨氏为妃,不是因为人伦道德,而是担心杨氏会为李元吉报仇,会危害唐朝江山社稷。

反对李世民娶杨氏的魏征等人,也不清楚杨氏与李世民本来就是两情相悦。

由于受到李世民的影响,后来唐朝皇宫中,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最有名的当属母女共同享用同一个帅哥壮男;还有李治娶了父亲李世民的妃子武则天;再有李隆基将儿子寿王李瑁的老婆杨玉环娶进皇宫,成为妃子。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杨氏为妃是李世民渴望已久的事情;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杨氏为妃是为了笼络政治势力;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杨氏为妃符合鲜卑族的风俗习惯;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杨氏为妃开创了唐朝皇宫中任意“占女为妃”的先河,并形成小范围内的时尚。

(图片选自网络)


岳飞的飞


玄武门之变是男人之间的权力游戏,当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之后,胜负已定,李世民是这场游戏的胜利者,杨氏作为一弱女子又能做些什么呢?她无力改变结局,只能默默承受。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爱将尉迟敬德杀掉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按照李世民的指示,来到皇宫软禁唐高祖,声称“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谋反,已被秦王李世民诛杀”,唐高祖无可奈何,只得认可李世民的行为,秦王李世民为太子,随后命李世民监国,以太子监国的身份处理国事。唐高祖自己则神隐了。

癸亥,立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新唐书》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李世民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儿子,也就是李世民的的10个亲侄子。而这些侄子中最年幼的不过才数月。不过李世民留下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女儿们和妃嫔们。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李世民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儿子,也就是李世民的的10个亲侄子。而这些侄子中最年幼的不过才数月。不过李世民留下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女儿们和妃嫔们。

李世民还把李元吉的妃子杨氏纳入后宫,封为妃子。这在今天看来是有些大逆不道的。毕竟杨氏是自己的弟媳,李世民这么做有乱伦的嫌疑。然而李唐王朝毕竟有鲜卑人的血统,再联想到唐玄宗连自己的儿媳也不放过,也就见怪不怪了。

杨氏入宫以后,是否真心实意地愿意侍奉李世民,不得而知。李世民杀了杨氏的丈夫和儿子,李世民不怕杨氏趁侍寝时,报复他么?似乎李世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且这个事情也并没有发生。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不管杨氏是否情愿,她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基本上被男人操控。甚至可以说,在古代,女性需要依附男人,才能有所依托。李元吉在世时,杨氏的依托是李元吉;李元吉死后,杨氏的依托是李世民。

既然李世民就是杨氏新的依托,那么不管杨氏愿不愿意,情不情愿,她都会紧紧依靠这个依托,至少能保证性命,而且衣食无忧。如果失去了李世民这个依托,杨氏的命运,恐怕会糟糕透顶。


袁卫宇


皇帝的事能叫霸占吗?人家是真爱,不嫌弃你是个寡妇,还对你百般恩宠,不但赐你龙种,生了儿子,还差点册为皇后,这难道不是真爱吗?

齐王妃杨氏,李元吉的老婆,出身名门望族,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长的“玉貌雪肤,眉目如画”,天生丽质娇滴滴,典型的白富美,是个男人看了都怦然心动。

据说李元吉在世时,高富帅李世民便已垂涎杨氏美色,只是没法下手。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坏人做到底,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干掉,连同把他们的儿子、自己的十个亲侄子全部打包送给阎王爷,让他们父子在九泉之下团聚去也。

东宫和齐王府的女眷还算幸运的,那些年轻貌美的被全部没入宫中,成为李世民后宫佳丽,大美人杨氏也在其中,乐的李世民屁颠屁颠,合不拢嘴。

杨氏在宫中没有正式封号,宫人都称她“巢剌王妃”。李世民对这个弟媳兼寡妇是很宠爱的,人妻少妇的风情让他欲罢不能,还让杨氏给自己生了一个儿子叫李明。要知道,这李明可是李世民最后一个子女,杨氏也因此成为长孙皇后去世后唯一给皇帝生下子女的嫔妃。

后来中宫久虚,李世民甚至想把杨氏立为皇后,只是碍于魏征等人反对作罢,但他又把俩人的儿子过继给已经死了的弟弟李元吉当嗣子。

狠下心来杀了弟弟,如愿以偿夺了弟媳,又跟弟媳生了儿子,还把这个儿子送给弟弟做继子,李世民的脑回路不是一般的大。

后来人喜欢批判李世民杀弟夺妻,霸占弟媳,有悖伦常,其实这件事不足为怪,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甚至可以为李世民鼓掌叫好,表扬他的英明正确。

哥哥死了娶嫂子,弟弟挂了娶弟媳,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收继婚,古往今来都不少见,如今一些地区还保留兄弟互娶对方寡妻的习俗,更何况隋唐皇室都是鲜卑后人,这是他们的老习俗。这种传统实质上是对寡居女性的保护,不然孤儿寡母,无人照料,她们是很难存活的。

李世民此举至少是一举三得:

一是满足了自己对杨氏朝思暮想的愿望,此后专宠一人,夜夜笙歌;

二是让杨氏这个寡妇后半生衣食无忧,不用独守空房,仍可享受性福;

三是表现自己宽大为怀的人文精神,塑造仁君形象。

综合来看,这已是杨氏最好的待遇。杀夫之仇、杀子之仇?人家是皇帝,根本不存在的;刺杀皇帝给老公、儿子报仇?只有宫廷剧才会有这样狗血的情节。

各位看官,如果你不赞成李世民的做法,你能不能给杨氏更好的结局?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李世民的后宫有两位杨氏女人,一位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另外一位则是巢王妃,也就是李渊第四子李元吉的老婆了。


玄武门之变,李元吉被杀,李世民霸占的女人便是巢王妃,这位杨氏心理上怎样?她说:“我的内心在崩溃。”

崩溃体现在两处时间,一处是玄武门之变后,第二处是贞观年间。

先说,玄武门之变后

玄武门之变,平时射箭挺准的李元吉迟迟没射中李世民,反倒被对方士兵射下马,李世民的马受到惊吓,奔跑而走,遇到树枝被绊下马。李元吉赶忙上前,打算用弓勒死李世民。恰巧尉迟恭赶到,李元吉逃跑,被杀在途中。


李元吉死了,他的儿子全全被诛杀,齐王府也被全全赏赐给尉迟恭,杨氏肯定崩溃,丈夫被杀,儿子被杀,没家回,崩溃是肯定的。有人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为巢王妃,无稽之谈啊。

之后杨氏去了哪?她和李元吉一个小妾被幽禁在一间宫殿之中,而李建成的老婆郑氏则是在京城南面的长乐门内。

生活艰辛,没有自由,行动不便,和犯人有什么区别?杨氏崩溃啊。

再说贞观年间

贞观年间,得到李世民的临幸,杨氏受宠,两人生下幺儿李明。唐太宗曾想过立杨氏为皇后,但魏征劝谏,说:“皇上,您圣明,何必辰嬴自累?”辰嬴是谁?淫且贱之人。

值得一说,李世民没有生气。立杨氏为后肯定是会被阻碍的,不但魏征阻碍,朝廷上很多大臣也会阻碍,第一个跳出来肯定是长孙无忌。

此外,李世民可从没给杨氏改过身份,杨氏依旧是李元吉什么身份,她便什么身份。就连李明被李世民承认了,杨氏身份也没改。贞观十七年,李祐谋反,母亲四妃之一的阴妃被贬,李世民完全可以册封杨氏的。

杨氏崩溃啊……李世民好歹给杨氏一个身份啊,这样一直顶着巢王妃,很爽吗?


实际上,李世民根本不宠爱杨氏,他爱的只有长孙一个人,我猜想,临幸杨氏,有可能杨氏身上有长孙某种影子。长孙去世后,其幼子女不肯交由他人抚养,李世民做上奶爸,亲自抚养他们。可见李世民的爱!

种种现实,种种巨变,杨氏崩溃!但她出身贵族,家族利益在那里,胡汉的收继制度有前科。所以杨氏依然能够坚挺!

郑氏郑观音不也是吗?郑氏可活到了公元676年,活了整整78岁。杨氏在贞观二十一年便去世。


三叔小记


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还有四弟齐王李元吉。而李建成的五个儿子,还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也尽数被李世民诛杀。

李建成的六个儿子,长子早夭,次子安陆王李承道,626年被诛。三子河东王李承德,626年被诛。四子武安王李承训,626年被诛。五子汝南王李承明,626年被诛。六子钜鹿王李承义,626年被诛。都是在玄武门之变之后被李世民杀了的,斩草除根。李元吉的五个儿子长子,梁郡王李承业,626年被诛。次子,渔阳王李承鸾,626年被诛。三子,普安王李承奖,626年被诛。四子,江夏王李承裕,626年被诛。五子,义阳王李承度,626年被诛。也都是玄武门之变之后被杀了。

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在玄武门之变之后,终日悼念亡夫、抚育幼孤,孀居五十年,一直到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才去世。

但是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取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杨氏是隋朝观王杨雄侄孙女,但是在历史上对于此人的记载是比较少的。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到底是不是她生的也是没有定论的。历史上只是记载了杨氏在跟了李世民之后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叫李明。至于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是否是她生的历史上并没有记载。

如果李元吉的五个儿子里面有杨氏生的话,那么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杀,还能跟着李世民,并且为他又生了一个儿子,那么杨氏的心确实很大。或许只能说从小生在帝王家,作为前朝的皇室,也看到了自己的国家被灭,见惯了帝王之家无亲情的局面,所以心也就麻木了。

杨氏虽然跟了李世民,但是其实一直没有得到名分,杨氏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以李元吉的王妃称的。李元吉后来被追为巢王,杨氏也就被称为巢王妃。


中国历史研究所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杀弟及侄儿,霸占弟媳杨氏,那么杨氏心理上怎么能承受这种巨变?”

俗话说的好:这都是命啊!杨氏的命运就该如此,谁都改变不了!

在古代封建社会,由于女人的地位很低,所以,女人都是靠男人才可以生存下来,也就是古代所讲的“三从”,即是“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可见,在古代女人一生都要跟随男人生活的。更何况,古代的女人既没有财产也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力,就算是父母双亡没有儿子也没有资格继承,而是由侄子来继承。足见,女人的地位又多么的底下啦!

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无论是李世民的王妃长孙无垢;还是李建成的太子妃郑氏;亦或是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她们都一样没有什么权力,她们所谓的权力全都来自于他们的丈夫,或是她们的娘家的权势。丈夫有钱有权,她们跟着沾光;丈夫落魄了,她们跟着一起受罪。无论在哪个朝代,这种情况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在玄武门之变以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且被贬为庶人,其子孙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家中的女眷基本上都会留在宫中做了奴役,既没有权力,也没有地位,更不可能有什么钱财,能够活着就很不错了。从啥事都有人伺候的王妃一下子掉到了伺候别人的奴婢,这落差的确有点大,犹如天上和地下。而杨氏能够被李世民看上,由李世民的弟媳转眼间变成了李世民的爱妃,是她的造化,她自然是欣然接受的。

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就算是她不同意又能怎么样,虽然心里会有些委屈,别扭!自己以前的丈夫被如今的丈夫所杀,难道还要手刃现任丈夫不成,而且当时的文化氛围也不支持她这么做,所以只能是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她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后来她还不是为李世民生下了皇子李明,可见她无法拒绝李世民,就像无法拒绝又王妃变成皇妃!当然,李世民为什么娶杨氏不娶郑氏呢?我觉得主要还是为了拉拢她背后的娘家的家族势力吧!


大史官


俗话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若为权力故,二者皆可抛。

在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都是比较低的,都要依附于男人才能生存,也就是所谓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反正都是要从于别人,自己是不能独立生存的。而且,女性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财产权,也没有继承权。比如国家分配土地的时候,只算男丁,女性是不给分的,在父母死亡后分割家产的时候,多数情况下女性是没有资格继承的,哪怕是给侄儿继承,女儿也没有,林黛玉就是这样。

所以,女性的社会地位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依附于男性的,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儿子,自己能为自己争取比较高的地位的情况比较少,这也就是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里所谓的鸡犬,大多数情况下指的就是女性,都是要依附于别人才能生存的。这一点无论是天潢贵胄的公主,还是普通的农家女子,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分别。反过来也一样,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一旦父亲、丈夫和儿子落魄了,自己也得跟着过苦日子。

玄武门之变之前,无论是李建成的老婆太子妃郑氏,还是李世民的老婆亲王妃长孙无垢,又或者是齐王元吉的妃子杨氏,都是一样的,他们自己没有什么权利,都是依附于自己的丈夫的。即使出身名门望族,能给他们加一点分,但也不会太多,结了婚之后主要还是看丈夫的浮沉起落。丈夫登天,她们跟着登天当仙女,丈夫落地,他们就得跟着吃土。这一点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宫斗中,老丈人常常是比较重要的盟友。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很快就迫使李渊发布诏书,宣布李建成和李元吉造反,将他们贬为庶人,子孙要么被杀,情况稍微好一点的,也就是流放远方边疆之地,女性的下场基本上都是统一的,配没入宫,也就是在宫中充当奴役,没什么地位,更没有什么权利,能活下来就算是不错了。这一点是从秦汉时期到唐宋都差不多的,比如汉文帝的生母薄太后,原本就是魏王的妃子,被刘邦击败后,也沦入刘邦宫中服杂役干粗活,生了汉文帝之后,地位才稍有提高,后来跟着就藩代国。

所以,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家的女性的结局都不好,基本上都是配没入宫,服杂役,做苦力。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王妃到只能在宫中端茶倒水乃至于洗衣浣纱做苦工,这个差距当然是非常大的,这个心理上的落差基本上相当于跳楼机,从九天之上直接到了九地之下。在玄武门之变后如果有志气,就直接自尽了,既然没有自尽,当然也知道后果是什么,所以在被配没入宫之后,还能坚持活下去,这就说明活下去的欲望已经超过了其他的所有欲望,别的什么都说不上了。

之后还能被李世民看上,摆脱在宫中服杂役做苦力的处境,又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的生活,这已经是天大的造化了,压根说不上什么思想通不通的问题,杨氏如此,太子妃正史也是如此,如果玄武门之变中被杀的是李世民,长孙无垢的下场也都一样,没什么好奇怪的,除非她能在知道丈夫被杀之后第一时间就自杀,一死了之,否则之后能摆脱服杂役的处境,都算是处境改善,都很高兴。


萧武



网络俗语说得好:生活就像“强奸”,要么反抗,要么享受。

对于杨氏而言,生活不是“像”强奸,其实就是强奸,没有反抗,也无所谓享受。李世民杀了丈夫,忍了;又杀了“儿子”,继续忍了;霸占了自己,还是忍了。

杨氏为什么这么能忍?难道她是“忍者神龟”?她的心理上如何承受这种巨变?

承受,是为了女儿和家族


有些时候,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杨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丈夫在宫廷争斗中失败,就此去了阎王殿;凶狠的大伯子为了斩草除根,将丈夫的5个儿子(没有任何记载杨氏和李元吉生过儿子)也送去了阎王殿。

说杨氏不痛苦,那是假的,眼泪都不知道流了多少遭。就算如此痛苦,大伯子李世民也没有放过她的意思,又强行霸占了自己。

怎么办?反抗,还是顺从?这是个问题。

顺从则生,反抗则死,而且反抗后,死的还有她的女儿们(虽然都不是自己所生,但感情很好),还有杨氏家族众人的陪葬。

痛定思痛,杨氏选择了顺从,选择了承受,怪只怪命运如此,怪只怪丈夫宫斗失败。人一旦认命了,心理上就会容易接受。

见惯了朝廷宫斗,心理上能够接受


做为大户人家出来的闺秀,杨氏对于宫廷政变引起来的兄弟仇杀,心理上能够接受。

因为之前,无论是杨坚上位,还是杨广和杨勇的斗法,或是北魏、北周等的宫廷政变,杨氏都是早有耳闻的。杨氏也明白,宫廷之内无亲情,只有胜利或失败。

对于丈夫李元吉准备动手杀李世民的事情,杨氏也绝不可能丝毫不知。丈夫的行动如果成功了,杨氏则能继续养尊处优,如果失败了,杨氏也是丝毫没有办法的,但心理上绝对是有准备的。

唐朝的风气开放,让杨氏从心理上接受李世民没有那么难


唐朝之前是南北朝、隋朝,是北魏、北周演化过来的,所以朝廷和贵族中,其胡人血统(主要是鲜卑血统)还占有很大比例,其胡人的风俗习惯,比比存在,比如父死,儿子可以娶后妈;兄死,弟弟可以娶嫂子。

因此,杨氏做为李世民的弟媳妇,容易接受大伯子宠幸自己,而无太多违和感。

李世民不仅娶了杨氏,而且娃也生了,说明杨氏对李世民接受的程度比较深,否则,怀了孕后,还是有办法坠胎的。

不仅和李世民生了娃,而且很受李世民喜欢,甚至有说,李世民一度想立其为皇后,这说明,杨氏和李世民走得实在是近。

所以,杨氏对李世民从稍有仇恨,转化为心理上开始接受,最后到了亲密无间。

看史书,杨氏和李元吉没生过娃,和李世民生了曹恭王李明


杨氏和李元吉感情有多深,无法查证,有没有孩子,更无法查证,甚至翻遍史书,也找不到丝毫李元吉和杨氏孩子的资料,这说明,李元吉和杨氏没有孩子的可能性非常大。

见惯了宫廷政变的事情,听够了兄弟仇杀的消息,所以杨氏的价值观里,能理解成王败寇的道理。

如果没有孩子,那么杨氏死掉的亲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李元吉。而杨氏的心理上,痛苦也就没有那么深了,也就更容易接受李世民了。

再加上和李世民有个共同的孩子“李明”,感情又近了一步。


从上面几点来看,杨氏为了家族、为了女儿们,心理上容易承受;从风俗习惯上也能接受大伯子娶了自己;见惯了宫廷政变,对“成王败寇”有切身感受,容易过了心理的坎;最后,是和李元吉可能没有孩子,而和李世民有孩子,这让心理接受变得更加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