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商鐵律:做生意要想賺大錢,需懂得散財之道!財,不散,則不聚

財散人聚,經營人心!做生意要想賺大錢,需懂得散財之道!財,不散,則不聚。這可以說是一條經商鐵律,許多生意人也都明白這條鐵律中的深刻含義,但是他們所缺乏的是踐行。而那些悟性較高的生意人,由於能夠意識到經營人心的重要意義,並將其當作自己經營和管理的一項重任,忠實履行這項責任,最終,他們的事業都走向了輝煌,在這方面,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

經商鐵律:做生意要想賺大錢,需懂得散財之道!財,不散,則不聚

牛根生

“散財聚人,經營人心”是牛根生經營事業的絕佳“武器”,他堅信,做生意要想賺大錢,需懂得散財之道!財,不散,則不聚。牛根生曾這樣說:“大多數情況下,世上的企業在創立的初期都差不多,是一支只有幾個人、幾條破槍的‘雜牌軍’,總共也沒有幾發子彈。但為什麼有的人能夠越幹聲勢越大,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條很有共性,那就是懂得遵循‘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道理。”

2004年,隨著蒙牛成功上市,牛根生的身價猛漲到了1.35億美元。就在外界對他的身價議論不休時,牛根生卻將自己所有的股份全部捐出,成立了“老牛專項基金”。

牛根生的捐款步驟大致分如下兩步:第一步,在牛根生有生之年,將股份紅利的51%贈予“老牛專項基金”;第二步,在牛根生百年之後,股份全部捐給“老牛專項基金”,家人不能繼承。當捐贈程序完成後,牛根生表示:“金錢能使人生而復死,精神能使人死而復生。”

牛根生這一系列的“壯舉”,無不透露出他所推崇的“財散人聚,經營人心”的經商之道:聚的時候,先聚心,後聚人;散的時候,也是先散心,後散人。如果使人心渙散了,企業從本質上講,也就垮了。

牛根生在“散財”與“聚人”上的做法深得業界的認可和讚賞。其實算起來,這絕對不是牛根生第一次拿自己的錢來獎勵手下員工,這件事他早已經做了十幾年,而且早在伊利任職時就已經開始了。

在伊利做副總時,公司曾獎勵給牛根生一部好車,然而他卻把那部車換成四輛麵包車分給了自己的部下;他還曾經將自己的100萬的年薪分給手下員工……後來,牛根生雖然離開了伊利,但很多伊利員工依然把牛根生稱為“我們牛總”。這一切都應歸功於牛根生無時不體現出來的“財散人聚,經營人心”的個人魅力。

牛根生捐出了自己全部的股份,成為國內首位有此舉動的企業家,也成為全世界首位捐出自己全部股份的華人企業家。蒙牛之所以發展得如此之快,都與牛根生“財散人聚,經營人心”的理念有著極深的關係。

對於散財,牛根生曾做過這樣的解釋:“精明人賺小錢,聰明人賺大錢。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捨得了錢財,得來的是人才。錢財是小舍,經營了人心,得到的是大財。”

對於牛根生的解釋,其實可以這樣總結——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具體經營中,牛根生寧願增加公司成本,讓消費者得實惠,贏得消費者;寧願散盡股份搞激勵制度,贏得員工;寧願以德報怨,贏得競爭對手。他還將公司的錢拿給工人和農民,贏得養牛戶和擠奶工人。這就是牛根生的散財的魄力和魅力,亦是他的聚財法寶。

牛根生經商做生意的這種大胸襟、大格局,值得每一個生意人學習。做生意,要想賺大錢,反而不能只顧聚財,而是要先學會散財,對內會分錢,對外懂得讓利,錢分到位了,利讓到位了,賺大錢往往就水到渠成了,這也正是“財,不散,則不聚”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