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序言: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

一提到宋代,我们首先会想到宋代蓬勃发展的经济。宋代的经济的确引人注目,很多日本学者都把宋代看作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宋代经济发展水平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在很多时候大家都仅仅看到了宋代蓬勃发展的经济,却没有深刻研究其背后的原因。宋代之所以经济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设置了很多的“监”,它就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经济特区”,只不过是称呼不同罢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分析一下宋朝的“经济特区”。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北宋全图


一、宋朝的经济与监的设置。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没有之一。如果除去武力和政治因素的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无论是在他之前的隋唐,还是在它之后的明清都无法和宋朝媲美。正如美国的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所说:“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克服国富的障碍一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

1、一言不合,咱就晒晒数据。

宋朝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80%以上。在北宋时期每年银产量为25万两到35万两至之间。每年铜产量为400多万斤到652万斤。每年的锡产量为646万斤左右。每年生产

铜钱506万贯,生产铁钱96万贯。这些数据就连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峰的唐朝都不能匹敌的。宋朝的这些经济数字基本上是唐朝的几倍或者几十倍之多。

宋朝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之大的经济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因于“”。

广宁监铸造的铜钱定额从20万贯增加到34万贯,永丰监铸造铜钱定额从40万贯增加到44.5万贯,永通监铸造铜钱从30万贯增加到40万贯;阜民监铸钱为33.6万贯;陕州钱监为11.6万贯;垣曲钱监为13.8万贯。除了上述列举的钱监以外,全国各地还有相类似的钱监数十座。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宋朝强大的经济实力。——数据来自于《宋会要辑稿食货铸钱监》

假定欧洲和中国西元一世纪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到了宋朝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欧洲己大大落后于中国的水平了……一般认为宋朝是一个向纵深发展的时期,而在宋以后的五百年里,主要特征是横向发展。”——英国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宋朝繁荣的经济


2、宋朝的“经济特区”(监)的设置。

其实宋朝并不是最早设置“监”的朝代。目前学术界对于“监”的出现时间还有很大的分歧。周增发教授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辞典》中认为“监最早设置于五代,到了宋代,到了宋代监成为基本的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府州级和县级两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早在秦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监的官职。”

汉代对监有过这样的记载“监者,物务之名尔,故不载于地理” ——《汉书》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说“监”是一个物品名称或者官职名称,并不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由此可见在汉代并没有形成类似于宋代的“经济特区”。

但是根据“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

的记载,早在秦朝时“监”应该就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而存在了。在秦始皇时期,把“监”作为郡一级的重要长官之一。

从秦汉以后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了宋朝时“监”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一般来说宋朝实行的是州县两级制,但是除了州县两级以外,宋朝还设置了很多的“特区”。比如与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由此可见在宋朝“监”就是一个“经济特区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北宋行政区划


3、监的级别——三级制。

在宋朝间监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地方单位。监主要有三个级别,划分级别的主要标准就是看“监”归谁领导。如果监归宋朝的中央政府直接领导,那它的级别就类似于州和府。是“监”的最高一级。如果归州府领导,那地位就相当于县,级别稍微低一点。如果归县领导,那么它就是“监”的最低一级。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结构图


  • ①中央政府直辖的“经济特区”——“监”的最高一级

为了完成特定的经济任务,宋朝政府设置了很多中央政府直辖的“监”。从地位等级上来说,就类似于地方的府州。在一些具体的经济事务方面,中央直辖的“监”拥有的权力,甚至可以超过地方的府州。如同史书所记载的“淳化四年乃诏每贯及前诏斤数、有官监字号者皆许用,不分新旧”——《宋史》

  • ②府州所直辖的“经济特区”——“监”的第二级。

相比于中央政府直辖的“监”,州府所管辖的“监”,权力相对小一些。一般是为了执行州府所特定的经济任务,在等级地位上和“县”是同一级别的。比如看管马匹的“沙苑监”,就是这一级别的机构。

  • ③县所管辖的“经济特区”——“监”的最低级别。

县所管辖的是最低一级的“监”,这一级别的“监”基本上没有任何行政权力。它们只是为了完成某一像经济任务而设置的。没有管辖地方的行政权力。比如北宋路时设置的“开宝监”,就属于这一层次的监。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钱监


二、“经济特区”(监)的类别

宋朝设置的“监”,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它们分别负担不同的经济职能。比如专门管理一个地区制造钱币的钱监,管理食盐开采的盐监,管理饲养马匹的牧马监。虽然类型有所不同,但是设置它们的目的,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从数量上来说,数量最多的是钱监,其次是盐监,最少的是司竹监。由于篇幅有限,在下文之中我们就简单的对“钱监”和“盐监”展开说明。

1、钱监——宋朝调控经济的财政手段。

在宋朝众多的“监”当中,钱监是数量最多的。在两宋时期上到国都汴梁,下到偏远的村镇,都可以看到“钱监”的身影。“产铜郡县听存,用改祷小平钱。”——《宋会要》

①设置钱监的原因——“钱荒”问题。

宋朝之所以设置这么多的钱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朝的“钱荒”问题。宋朝之所以出现钱荒,主要是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

  •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宋朝之所以会出现“钱荒”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朝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货币难以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从而导致了钱荒。“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望海潮》
  • 民间私自熔铸货币。由于两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开垦农田的时候需要用到大量的农具。因此有很多农民就把铁钱熔铸以后做成农具来进行农业生产。另外还有一些投机倒把的商人,他们把铜钱融化以后,铸成各种器物在市场上售卖。从而使得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急剧减少。宋代曾有过这样的法律规定“焰毁铜钱过千者,死”——《宋史》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宋朝铜钱


②钱监的建制

宋代的钱监一般来说是归州府直辖的,这些钱监一般生产钱币的数量较多,而且规模较大。根据相关史书的记载,两宋时期归州府直辖的钱监,一共有24个。但是有史料可查的只有十个左右,这十个“钱监”如下图所示。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在这20多个归州府直辖的“钱监”中,又有制造大钱和小钱的区别。一般来说南方地区制造大钱多一些,而北方的钱监制造小钱多一些。下边是《宋史·食货志》的一段记载:

嘉州二万五千贯,邓州七万三千二百三十四贯,兴州四万一千贯。已上三州铸大钱。内嘉州二万贯,叩州五万贯,兴州三万贯,支与川茶司并应副本路。大钱以一当十。铜铁钱路分一三路行。——《明史·食货志》

除了归州府直辖的钱监以外,还有很多归县管辖的钱监。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钱监”规模比较小,而且比较分散,生产的钱币品质也不是太高。

根据史书的记载,这一类型的“钱监”数量在十个左右。下图所描述的就是归县管理钱监的数量,以及他们所在地: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一般来说这一级别的钱监生产效率并不是很高,一般是为了满足州县一级的货币需要而设置的。

关于他们能够生产的钱币数量《宋史》有过这样的记载

在城、朱阳两监猇州,各一十二万五千贯;阜民、洛南两监商州,各一十二万五千贯。已上係折二钱,并应副本路交子本钱。——《宋史·食货志》

③钱监的具体类型

根据钱币的质地不同,宋代的钱监可以分为铜监间和铁钱监两种类型。两种不同类型的钱监能够生产出不同类型的货币。在宋朝中后期以后,宋朝政府下了这样的规定“并河北、河东、京东等路罢之,所在监、院皆废。惟河东三路听存旧监,以铸铜、铁钱”——《宋史

  • 铜钱监:铜钱监主要分布在一些铜矿的产区附近,从规模上来说大于铁钱监,生产的铜币数量也远远超过铁钱。根据出产的铜矿不同,又可以分为青铜矿和黄铜矿两种类型。
  • 铁钱监:铁钱监一般分布在铁矿附近,从生产的规模上来说,不如铜钱监大。而且生产的铁币数量也比较少,在市场上流通的就更加微乎其微了。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钱监


2、盐监——宋朝的小金库!

所谓盐监就是宋政府在一些产盐地,划出一片区域,建立起来的“经济特区”。从秦汉以来,我国历史上的所有王朝都很重视对盐的管理和控制。比如汉武帝时期曾实行盐铁官营,唐朝时刘晏理财制定了常平法。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表现出“盐”对于一个封建国家的重要性。

①盐监收入——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宋朝时,更是把盐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根据《宋史》的记载,宋朝的盐税收入能够占到宋政府一年收入总和的10%以上。因此宋朝对产盐地非常重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陵州井,……伪蜀置监,岁炼八十万斤……”——《宋史》

“……幽州西北有废盐池六,自唐以来,互兴小池,谓之女池,开元中,置女盐监,后以水涛遂废。今亦被水,而五小池内面已漫生。若召南山人户煎盐,置场收买,依解盐法出卖……”——《宋会要辑稿食货》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取盐图


②盐监的建制

相比于钱监来说盐监的建制则相对简单一些。盐监一般主要包括两级,分别为同州一个级别的盐监和低于州级别的盐监。

和州一个级别的盐监一般规模比较大,主要是分布在大型产盐区附近。一般都是雇佣农民进行煮盐活动。在北宋时期这一级别的盐监主要有三个,具体如下图所示: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级别低于州的盐监数量多一些,他们大多分布在一些小型盐场附近。生产规模也比较小,一般是用来满足区域性的食盐需求的。从史书上找得到出处的盐监主要有以下八个: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宋朝竟然设置的那么多“经济特区”

《宋史》中有过这样的描述:“皇朝置清井监,属庐州。熙宁八年,夷人献纳十州地以属焉,政和四年改置长宁军。”

通过这些材料我们就可以看出,宋朝一直把盐监的收入看作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盐监”就是宋朝的一个重要“金库”。

结束语:宋朝设置的这些“经济特区”,是宋朝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宋代一直非常重视对经济发展的引导,设置众多的“经济特区”,就是宋朝重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实际上这些“监”,并不只是一个管理机构,而是一个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划。为了让其能够履行特殊的经济职能,宋朝政府才把它单独划出来,实行单独的经济政策。

监的设置,非常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和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是同步的。它的设置为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钱监”,宋朝的钱荒问题将进一步恶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同时如果没有盐监的话,宋朝的食盐供给将会更加紧张。总之,宋朝设置的这些“经济特区”对其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宋史》

《宋会要》

《宋史·食货志》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的演讲》

《克服国富的障碍一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

《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

《望海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