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假的”,為何如此振聾發聵?

一聲“假的”,為何如此振聾發聵?


一聲“假的”,為何如此振聾發聵?


繼武漢嫂子“漢罵”痛批超市套餐不合理、社區不作為之後,武漢人又怒了一次。


3月5日,中央指導組在青山區翠園社區開元公館小區考察社區疫情防控,結果居民從樓上隔窗喊話,“假的,假的!”這兩天,這個視頻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大家紛紛讚歎武漢人颯爽敢言。


領導來考察,社區物業讓志願者假裝給居民送菜送肉,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俠客島後來採訪了小區的居民,發現大家對物業的怨氣由來已久。主要是疫情發生後,消殺防控工作不到位,小區內確診人數公佈狀況也不讓人滿意。悶在家裡一個多月,本就夠壓抑了,還要眼睜睜看著社區做戲,能不出離憤怒麼?


有一說一,疫情發生之後、尤其是武漢封城之後,各個社區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從協助篩查病患、安排就醫,到幫助不能出門的居民團購生活必需品,社區工作人員時時面臨挑戰,長時間滿負荷運轉,他們付出巨多。而且從俠客島採訪的信息看,居委會和物業在居民生活物資保障上也是做了事的。偏偏非加碼安排場“送菜表演”,著實令人大跌眼鏡。

這還沒戰勝疫情呢,心思就歪到粉飾政績上了?基層的形式主義慣性,可謂根深蒂固。


被“隔窗喊話”後當天下午,參與社區考察的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召開了有武漢市委、市政府領導參與的專題會議。在3月6日國新辦舉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進展情況發佈會上,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介紹說,孫春蘭在會上要求相關部門立即整改,實事求是,絕不掩飾我們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重點再明晰不過,“實事求是”、“不掩飾矛盾和問題”。如此樸素的道理,恰是這場新冠疫情帶給我們最珍貴的教益。唯有不掩飾矛盾,尊重事實與科學,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隨著疫情防控的深入,這一點原則愈發清晰。比如針對疫情數據,中央指導組副組長陳一新就指出過,數據不準確,誤導決策,貽誤戰機,危害極大。


弄虛作假追求“面子”上好看,最終耽誤的可能是防控疫情、保障居民生活的實際工作。被戳穿後顏面掃地,倒是最次要的後果。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扭曲的政績觀,在一些地方、基層長期以來都是難以根除的固疾,安排“群演”應付檢查、“修飾”數據,諸如此類我們過去沒少在新聞裡見過。而普通群眾即便心知肚明,也往往由於種種因素難於揭露,甚至要被動配合“表演”。此番武漢居民的聲音被聽見、被放大、被廣為傳播,有疫情的特殊背景,但又何嘗不是對日常基層治理的一種警示?


武漢市民真是值得敬佩的一群人。他們一直在默默隱忍和犧牲,但在應當提出質疑、表達訴求、主張權利的時候,又絕不一味忍受,一次次站出來發聲。比如“隔窗喊話”的居民。再比如那個武漢嫂子。即便她的批評不見得百分百公允,但表達不滿、揭露缺陷不正是解決問題的起點麼?

這是一個健康的社會應有的模樣。沉默未必是金,揭穿“皇帝的新衣”,比任何花哨的言辭都要振聾發聵。


這場疫情,確實暴露了許多社會問題,照見了許多以往“沉默”的角落,也不僅僅是武漢。


這周最讓我在意的新聞人物,其實是鄧州市張村鎮上營村的女孩小李。疫情導致延遲開學,她和姐姐、弟弟三人不得不共用家裡唯一一臺智能手機上網課。幾天前小李和家裡人賭氣,吞下母親的精神類藥物輕生,所幸搶救之後脫離了危險。我不願意跟著一些媒體和自媒體使用“女孩因沒有手機上網課自殺”的說法。一來從後來財新網的跟進採訪看,這未盡然符合事實,二來,這種歸因完全把問題簡單化了,彷彿送給女孩一臺智能手機,就能撫平她的哀傷一般。


小李家條件不好,父親有殘疾,母親是精神病患者。小李一年多之前就曾服藥,當時她給家人的解釋是“內心太壓抑”。

家人雖然從此特意照顧她的情緒,但這個敏感內向的少女終究難以找到排遣的出口。她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懷,以及專業的幫助。


出事之後,鄧州市全力救治,還給小李安排了心理醫生。我們必須承認的現實是,許多時候,小李這樣的孩子只能沉默地蜷縮在自己的世界裡。若不是機緣巧合獲得幫助,甚或因為極端悲劇驚動輿論,他們很難被看見,也很難找到渠道傾訴憂思、表達訴求。


社區和農村,都屬於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里”,面對的往往都是細枝末節的問題,這些需要更精準的解決方案。輿論至多顧及個案,哪裡暴露補哪裡,而更多沉默的角落,需要更完善的治理體系去照亮。表面功夫或許能一時僥倖掩飾矛盾,但終究是徒勞的。


武漢嫂子的故事有後續。曾經有人懟她光曉得嘴上抱怨不出力,結果後來她真去做了志願者。這個嫂子可真是有性格。但話說回來,她那番怨氣沖天的吐槽無意中也“暴露”了些積極面,比如,儘管社區初期介入少,小區的業主們自發組織團購也做得井井有條。不光是團購,疫情讓我們從很多方面都見識了群眾智慧、民間力量的無窮潛力。如果能把基層從形式主義的文件表格裡解放出來,在調動積極社會力量上多花力氣,很多事恐怕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