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潮真的来了吗?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就城市间人口流动问题,从政府、民间到各路媒体,关心的是什么?

随便翻翻新闻,可能就会发现是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是一线城市的抢高端人才之战。

而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好像正在发生的民工返乡潮,却少有关注,好像这些人集体“失声”了。即便是赶上热点事件,也只是发出一线城市“清理低端人口”的讨论,停留在道德层面,少见深入吃的追踪。

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不算是合格的农民,也不算地道的城里人,因为长时间务工对土地生疏,因为福利待遇又与城市职工不匹配。

现在我们来专注于这个被忽视的重要问题,先把这部分返乡的民工狭义的定义为从一线城市离开的民工,并把问题拆分,

1、中国出现大规模民工返乡潮了吗?

2、如果是,为什么会返乡?

3、返乡的农民工去干什么了?

4、这件事到底算不算危机?

5、如果是,那么会持续多久,该如何化解?

1、中国出现大规模民工返乡潮了吗?

农民工进城务工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吸引了西部地区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东部发达地区转移,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红利。但但是大量农民工外流造成农村“空心化”严重,带来家庭亲情割裂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2012年起,农民工返乡潮被较多提起,具体返乡人数难有定论,这里收集了一些数据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

截止到2016年12月底,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90.6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9.75万人,增长12.05%。

2017年春运期间四川省交通运输部门将发送旅客1.4亿人次,同比下降7%,减少客流超千万人次。

农业部:截止2015年年底已经有超过450万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发改委:2015年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数达到242万

我估计,在1.3亿的中国农民工中,已有超过2300万人失业返乡(这个数字很保守)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是的,中国出现了大规模返乡潮

2、如果是,为什么会返乡?

我们先看看返乡农民工本身的特点

返乡农民工主要集中在35-45岁,平均打工10年左右,甚至更多,从文化结构上看,绝大多数在初中文化水平以上;从打工职业看,集中在包工头、车间工人、营销人员等。

显然,这些辛苦的劳动者们集中在第二产业。在一线城市中,大量进行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建筑行业不景气,这些所带来的后果就包括了大量农民工的失业,劳动力迅速过剩。

此时以“外卖”行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异军突起,说是外卖为代表,其实主要就是外卖。

大量从工厂走出的农民工一窝蜂扎进外卖行业,成为了“骑手”,迅速改变了一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但是以外卖行业为代表的这些第三产业,是附加值非常低的,绝对的低附加值产业。中国经济为什么疲软?为什么三驾马车拉不起来?这么多农民工如果不回乡,只能从事低附加值产业,经济能火起来吗。

遗憾的是,能够送外卖的农民工还是较好的结局,而更多的农民工则出于主动或被动的原因,选择返乡。

3、返乡的农民工去干什么了?

返乡民工干什么去了?创业去了吗?这些40+的农民工创了什么业呢?我们还要回到上文他们在城里打的是什么工上,结合农民工的本业,创业的出路大抵不出以下方向:

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特色工艺产业等农村一二三产业。

创业的钱,一般只能是自己打工积累下来的小部分加上向亲戚借的大部分。

这是一场赌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