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姬昌的大兒子叫伯邑考,二兒子卻叫姬發?

歷史一書生


周文王姬昌有很多十幾個兒子,著名的就有嫡長子伯邑考,二兒子周武王姬發,四兒子周公姬旦。其嫡長子伯邑考死得最慘,這也是為什麼周人都不呼其名,而尊其為“伯邑考”的原因。

伯邑考並不是他的真名,他的真名據考證應該是“姬考”或者其他,至今歷史界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為什麼周人要尊稱姬考為“伯邑考”呢,這裡面有一段相當血腥的故事隱秘於歷史長河中。

周文王姬昌是奠定周王朝基礎的國君,在商末周初時期,當時的商朝局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帝辛登基了。商帝辛就是大家熟知的商紂王。

商紂王登基後,帶來了一系列的政治變革,其最重要的改革有兩點:提高奴隸待遇,打破貴族階層固化、大量減少活人祭祀活動,動搖神權基礎。

中國奴隸社會第一個改革家惡來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改革家)得到了商紂王的重用,在商紂王的支持下,惡來革對奴隸社會政權帶來了非常先進的社會變革,但是這觸動了商朝貴族的利益,特別是代表神權的貴族利益。順便說一句,姜子牙是其中姜部落的首領,並且擔任了商朝的大祭司,代表著商朝神權的最高領袖,其地位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商紂王還高。

商朝歷來有用活人進行祭祀的傳統,幾乎所有的重大祭祀都使用活人,當然這些活人肯定不是貴族,也不是商人,而是“邑”人,這個邑就是其他部落的人,比如周部落就自稱自己是“小邑”人,商是國,周是邑。

越是重大的祭祀,祭品的登基就越高,甚至使用部落首領來祭祀神,周文王的父親季歷就是被商紂王的父親給活祭了的。

商紂王登基後,一方面進行奴隸制改革,一方面對神權進行控制,加大王權,這樣就觸動的貴族利益,在強大的阻力下,商紂王決定開展一個重大的祭祀,選定的祭品就是周文王姬昌,此時的姬昌早就被關在朝歌的牢房裡了。

這個時候的周部落為了解救周文王姬昌,於是他的三個兒子:姬考、姬發、姬旦前往朝歌請求商紂王願意替換父親作為祭品。

商紂王為了不引起更大的周部落的激烈情緒,就選定了姬昌的嫡長子姬考為祭品,祭祀姬考非常的殘忍,把他放在祭壇上,破開他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臟,把他的肋骨一根一根的剝出來......

不要以為祭品只是拿來祭祀神仙就完了,祭品是要被吃掉的,越是等級高的祭品,越是會被地位高的人吃掉,這樣才能顯示出神對他的庇護,商紂王把祭品姬考也給牢中的周文王姬發送了一份。

大家不要以為姬發不敢吃,或者說邊吃邊傷心,他沒有那種思維,他吃得相當的虔誠,因為此時姬考已經不是他兒子了,而是神聖的祭品,周文王能夠得到如此高等級的祭品享用,他心懷感激。

姬考作為祭品就把周文王姬昌給替換回了周部落,就是今寶雞一代的岐山地區,周文王回到了岐山後,把所有的部落事務全部交給了二兒子姬發,自己一門心思的研究《周易》。

周部落的人為了尊重嫡長子姬考,就以“伯邑考”來尊稱他,“伯”就是長子的意思,“邑”是商朝時期對除商人外其他部落的稱呼,周人也自稱“小邑”,“考”是姬考的名。另外有一種說法,“考”是對此人的死有重大貢獻的人的稱號。

伯邑考的死的確為周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周部落有三代人都被商王作為祭品祭祀,姬發成為部落首領後,為了杜絕自己再被選中成為祭祀品,就進行了積極的滅商準備,他首先聯絡了商朝的最大祭司姜子牙和朝歌的貴族階層,朝歌的貴族也希望周部落能夠推翻商紂王的統治,另外新王。

在商紂王出征期間,朝歌的貴族與姜子牙給周通風報信,姬發率領大軍在牧野與商紂王進行了一次大戰,而商朝的軍隊瓦解很快,真正為商紂王作戰的就是他手下的奴隸。而倒戈的那一部分人是其他部落的俘虜,並且有少部分士兵被朝中貴族所收買。

姬發攻佔了朝歌后,違背了與姜子牙、商朝貴族的諾言,對商王室成員進行了殘忍的屠殺,基本上全部作為了祭品祭祀上天,並且恢復了大量祭祀的傳統,甚至周武王與姜子牙曾經親自殺祭品。

商紂王與周武王其實被後人誤解很多,總體說來,商紂王推行改革,廢除祭祀,弱化神權,統一城邦,而他的改革遭到了貴族的反對,並勾結周部落實施政變,周立朝後,通過大肆祭祀來籠絡人心,周武王死後,殷商貴族爆發了大規模的暴動,周公旦對其進行了殘酷的鎮壓,並焚燬了朝歌,建都鎬京。


沉墨I方之城


伯邑考的稱謂是《史記》中就有的,這個稱呼是符合當時習慣的。姬發的稱呼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才有,至少《史記》是沒有的,而比較廣為人知的是《封神演義》。伯邑考當然也姓姬,在黃玉郎的《天子傳奇》漫畫裡也稱“姬考”。但是“姬考”“姬發”在當時都是錯誤的稱呼。

因為周人男子一般是以“氏+名”作為稱呼,比如孔子就是孔氏子姓,但我們只會叫他孔子,而不會叫他子子,對吧?女姓的稱呼則一般是以“姓+名”,比如宣太后羋月,雖然名字是虛構的,但稱呼結構並沒有錯。

至於為什麼要區分姓和氏,因為在當時姓和氏就是不同的,姓表示的是父系血緣,氏表示的是身在氏族,可以大致理解為一個是出生地,一個是戶籍地(不完全準確)。因為出生地是不會變的,那麼你父系的姓就是你的姓;但是戶籍地可以隨時變動,所以你最早是父系的氏,然後男子可以自己立氏,女子則從丈夫的氏。

最後再回到“伯邑考”這個名字,這個名字的結構也有些特殊,甚至不一定是人名。伯邑考是長子,“伯”代表排行不必說,“邑考”可能是名,但也可能不是。“考”是什麼意思呢?“生為父,死為考”,更像是對死者的尊稱,而記載“邑考”最早的《逸周書》中恰恰就是把伯邑考作為先人祭祀的,那麼“考”可能就不是名,而只是一個稱謂。

至於“邑”,可能性也非常多。第一種情況,“伯邑”是字,類似“仲尼”;第二種情況,“伯”是排行,“邑(考)”是名;第三種情況,“邑”是諡號或者封邑(氏)。總之,因為稱呼結構的複雜性,我們已經很難知道“邑考”代表什麼,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伯邑考肯定是姓姬,但不能稱“姬邑考”或者“姬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