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雅室有两种,一种供他人眼观,器玩陈设,琳琅别致。而主人终日忙碌,无暇清赏,满室生韵,却形同无物。一种供自己闲玩,拳石寸草,罗罗清疏,而主人静心闲赏,自得真趣,片景在案,却心游泉壑。......闲情逸致,不过如此。


清供源于佛供,早期并没有任何装饰作用,更多是一种带有祭祀性的摆设。唐宋时期清供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其祭祀的性质也逐渐转为了一种带有装饰性质的摆设。在文人的倡导下,清供更成为一种能够凸显生活雅趣与闲适的高逸行为。
清供自古以来也是画家常用的题材。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写道:“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张潮所说的闲,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闲工夫,二是有闲心情。有闲工夫则时间上可以放慢;有闲心情则心理上才能追求慢生活,因此张潮所说的闲,绝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进取的,有了闲情,有了逸致,人们才能从容地、舒心......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世上也分“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有名之供,可按节日分,如岁朝清供,瑞阳清供,中秋清供等;无名之供,是在非节日之时随心无来由地在案头摆上几样物什,以增加生活情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清供有两层意思,一指清雅的供品,如松,竹,梅,鲜花,香火和食物;二是指古器物,盆景等供玩赏的东西,如文房清供,书斋清供和案头清供。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古代文人往往会对花果及其他摆设寄寓某种情感与志向,使之成为人格的化身与精神的展示。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文房清供的审美意义和人文精神:一是清雅脱俗、清逸不浊。体现书房主人的高洁品格。二是精巧别致、极具匠心。因为有文人参与直接创意,创作时,文人参与设计和定制,完成后,有文人品评,赋诗撰文褒扬看,集中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三是天人合一、和谐相生。与文人的艺术生活,如琴棋书画、造园赏石、契阔谈宴等爱好需求相一致,营造浓厚的艺术化人文化的氛围。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静心闲赏,自得真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