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国维保举了隆科多,隆科多为什么要出卖佟国维?

小马谈古今


先说佟国维的家世背景:佟氏一门原本是明朝汉人,努尔哈赤攻取辽东抚顺后,佟国维的祖父佟养正投靠了努尔哈赤,带去了大量的马匹和钱粮,因此,佟家被抬旗进入镶黄旗。按照规定,汉人加入满籍,需要改姓,佟姓改成了佟佳姓,所以说佟国维和隆科多应该叫佟佳*国维和佟佳*隆科多,只不过佟国维保留了汉族名字,而隆科多取了个满族语的名字。



佟国维的姐姐嫁给了顺治帝,生下康熙,佟国维成了康熙的舅舅,加上自己的女儿又都嫁给了康熙,成为孝懿仁皇后,佟国维又成了康熙的岳父,而康熙与孝懿仁皇后则是表姐妹。

佟国维最初从顺治帝的贴身侍卫做起,康熙年间,率军讨伐吴三桂,活捉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官拜内侍卫大臣。康熙二十一年,佟国维再次升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上书房首辅大臣,人称“佟中堂”,因党羽遍布朝野,又称“佟半朝”。

佟国维以善于揣摩“圣意”著称。热河狩猎之际,康熙无意之中撞见太子胤礽与妃子郑春华的奸情,十四阿哥又伪造调兵手谕、调来凌普军队包围八大庄,造成太子狗急跳墙、带兵造反的假象。

康熙迅速稳定住局面之后,太子被废,大阿哥、三阿哥被训,十三阿哥因为替太子求情被关押,只有八阿哥和四阿哥安全返回。

康熙不知道调兵手谕是谁伪造的、隐藏在背后的这股势力又有多大。于是,回京之后提议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和地方二品官员举荐新太子。

那么,康熙属意的储君是谁?佟国维拿不准。因为,康熙此前释放了太多的烟雾弹:

在接见蒙古王公的时候,康熙安排八阿哥胤禩接见,这原本是太子干的活,据此推测,康熙有意提升八阿哥。


但是接下来,康熙接受了蒙古王公的玉如意,却把它送给了弘历,而弘历是四阿哥胤禛的儿子。这是一个极为不寻常的举动。

所以说,佟国维断定,储君之位就在八阿哥和四阿哥之间产生。

恰逢十三阿哥被康熙关押,佟国维立刻安排十三阿哥住进了理藩院,而理藩院守监正好是自己的侄子隆科多,由隆科多照顾十三爷,顺势就搭上了四阿哥这个“冷灶”。这是铺垫。

随后,八爷党请来了道士张明德给八阿哥相面,弄出了个“八大王”得结论来试探康熙,康熙说了一句:有时候术士的话也可以代表民意。所以,佟国维决定纠集朝臣举荐八阿哥为新太子。

看到佟国维看不清局势,康熙请佟国维吃了一顿很有深意的饭。

康熙先是回顾了佟氏家族对爱新觉罗家族的历史贡献,暖了暖佟国维的心。

接下来康熙询问佟国维的身体状况、睡眠质量怎么样,然后提醒佟国维凡是不能不操心,又不能太操心,应该给后进之人让让道。



佟国维知道康熙是要贬了自己,当然不乐意,对康熙表忠心,要服侍康熙一万年。

康熙一看佟国维执迷不悟,主动询问佟家后人,谁人可堪大用。佟国维立马举荐了隆科多,康熙决定让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统领步军五营,共计三万余人。

康熙的意思很明显:用隆科多的升职换取佟国维的退休。到这个时候,佟国维知道八阿哥注定与皇位无缘,自己站错队了,自己的仕途到头了。

回到家中,佟国维立刻招来了隆科多,面授机宜。佟国维问隆科多:“你对我给你安排的差事还满意吧?”

隆科多:“多谢六叔栽培,给了我一个给人端茶、给人赔笑脸的好机会。”

这明显是不满意嘛!

佟国维说:“有人辞官回乡,有人赶赴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大方知行路难。这么多年,六叔一直冷落你,你恨你六叔吗?”

肯定是恨,这么多年,和你要了多少次,你既不给官,也不给银子,害得我只能向朝廷借钱度日,在追缴国库欠款那会儿,为了还钱,我把当年西征葛尔丹时,皇帝送给我的那柄宝刀都当了。

佟国维早就看出了隆科多的心思。他说,皇帝儿子众多,都已成年,你我都留在京城,未免陷入夺嫡之争的漩涡中,到那时,我们佟家就完了。安排你去关外,原本是要你抓住军权,捞足资本再回来,谁成想,你受不了关外的苦,偷偷的跑了回来,这让我如何提拔你?如今,你六叔我靠不住了,佟家就指望你撑门面了,你要出来和我一块顶住这个局面。

隆科多说:“我就只一个狱卒,人微言轻,如何顶的上去?”

佟国维拿出了一张纸,是九门提督的委任状。隆科多问道:“六叔是让我烧四爷的冷灶,而您烧八爷的热灶?”

佟国维说:“烧热灶更难,更容易惹火上身!”他让隆科多明天去康熙那里谢恩。

隆科多回去之后,辗转反侧,一宿没睡,直呼“做人难,难啊!”他难在何处?

要想使自己九门提督的位子做得稳,就要向康熙表忠心,要表忠心就要和八爷党划清界限,那只有牺牲自己的六叔。而打倒了佟国维一党,可以腾出大量的职位安插四阿哥的人,取得四阿哥的信任。所以想要保住佟家的辉煌,必须要对自己的六叔落井下石。向一个苦心栽培自己多年的亲人下手,于心何忍?但是,隆科多管不了那么多了。

于是,在次日的御前会议上,隆科多检举了佟国维妄自揣摩圣意、纠集朝臣形成朋党之祸的罪行。

而佟国维自始至终坚持举荐八阿哥为新太子。为何?因为一旦选定了支持八阿哥,就不能中途变卦。一旦反水,即得罪了八爷党,又使自己的党羽们束手无策。

再说,当自己知道康熙不会让八阿哥当太子的时候,面对朝中情形,自己不可能主动辞职,只能让康熙下令辞退,这需要一个台阶。而坚持举荐八阿哥就是惹恼康熙的一个绝佳的借口,即卖人情给了八爷党,又让康熙有了辞退自己的正当理由。所以最后佟国维不惜惹恼康熙,在明知道康熙不选八阿哥的情况下,执意要问:“为什么不能选八阿哥!”

在康熙恼怒的情况下,佟国维全身而退。那对于隆科多的检举行为,是否是佟国维授意的?不是,因为从当时的情节来看,佟国维和张廷玉他们都大吃一惊。说明这是隆科多突如其来的一招。


佟国维是否怀恨在心?显然没有。从后面的故事情节来看,康熙帝即将驾崩的时候,八阿哥主动拉拢隆科多,隆科多去了佟国维那里问计,佟国维告诉他:八阿哥拉拢他,皇帝也会拉拢他,再等等看,皇帝认准的储君,才是铁打的新君。从这里看出,叔侄两人是经常走动的。

不久,隆科多就受到了康熙帝的秘密召见,加封他为领侍卫内大臣,加封太子太保衔,负责宣读诏书,辅佐四阿哥胤禛继位。


品读春秋001


大家只看到隆科多“反咬”佟国维,可是大家注意到佟国维那句经典台词了吗?----皇上,我虽老眼,却不昏花!!



隆科多的出场就是因为胤禛追缴库银,他以一个官场失意的形象出现。为了偿还欠款,他去找佟国维借钱,没想到佟国维用500两银子就把它给打发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自己的宝刀给当了。

随着太子被废,各方势力开始将目光瞄向皇位,明争暗斗。作为朝廷权臣的佟国维自然难以置身事外。但是当时情形并不明朗,再加上康熙的变化莫测,很难确定谁会成为新太子,哪怕老八有70%的可能,可毕竟还有30%的疏漏啊。如何做到万无一失?这时佟国维就想到了隆科多



与此同时,佟国维也察觉出康熙对自己的不满,尤其在康熙请他吃了那顿饭后,饭间康熙的重点就是“老了”、“该歇歇了”,久居官场的佟国维焉能不知康熙的“劝退”意思?于是,趁着康熙询问家族情况时,将隆科多推了出来。

给隆科多的职位不可谓不高,九门提督,那可是负责京城兵马调动的要职,任谁呆在这个位置都会成为被拉拢的对象。佟国维给了隆科多这么一份好差,按说,隆科多应该感恩图报才是,可是为什么隆科多在第二天就向康熙揭发佟国维呢?其实,这也只是一场“苦肉计”罢了

佟国维在前一夜专门和隆科多来了一次促膝长谈,他把疏远隆科多的原因一五一实向隆科多做了说明。从谈话中可以看出,佟国维也是为了佟氏一族的长盛不衰,而故意冷落隆科多,也是为了在自己“踩空”时给佟家留下一条“根”。为了家族振兴,佟国维也是用心良苦啊



那为什么突然让隆科多出来呢?两个原因:

其一:危机感

当皇帝说要放老十三出来时,佟国维很隐晦地表达了反对,问康熙“给个什么说法呢?”,康熙回答时已经接近愤怒的“爆发点”,他反问:“朕心疼自己的儿子,这个说法行吗?”。幸好张廷玉从中调和,让康熙去看字画,这才避免了冲突的进一步扩大。

再之后,就是康熙请佟国维吃饭;

这两件事让佟国维感到危机,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能做的就是在下台前为隆科多指一条明路,必须让皇位继承人浮出来



其二:无奈

咱们前面说了,当时支持八爷的基本达到了70%,如果佟国维将全部身家都压在八爷身上,万一“踩空”,那将万劫不复,所以,佟国维让隆科多出来去烧四爷的“冷灶”,而自己继续烧八爷的“热灶”,这么一来,无论谁成为新太子,佟家都能得以保全

表面看,这是“万全之策”,但是,当时有个很流行的词叫做“株连”。试想,如果隆科多安老本分,那佟国维下台之日,也必将是隆科多被免之时,即使不免职,也会降职,整不好又得去看城门。

如何扭转这个局面?唯一的方法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两人势不两立,这样才能不至于牵连,两人的矛盾越大越好,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对立越明显越好。

隆科多是想了一夜,第二天才决定告发佟国维,只不过他多了个心眼,说佟国维让他归附在八爷门下,这么做其实也是种试探,如果康熙钟意八爷,那肯定不会为难他们爷俩;如果康熙动怒,说明八爷这个“热灶”不行,得转向四爷!!!



果然,康熙一怒之下撤了佟国维,还责骂了老八,也算是彻底把老八排除在皇位之外。

这样的结果出乎佟国维的预料了吗?没有!不还是在按照佟国维的规划走吗?而佟国维对于隆科多诬陷他一事也闭口不谈,不正说明他们心照不宣吗?

所以说,隆科多与佟国维的反目,只是做给外人看的一场“苦肉计”而已!!!


回眸满清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佟国维与隆科多的关系可能要算这部良心制作中最大的BUG了,隆科多一口一个六叔地叫着佟国维,最后还把佟国维给卖了……那么,史实究竟如何呢?



佟国维后隆科多到底什么关系?

既然说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佟国维与隆科多的关系是个BUG,那么佟国维和隆科多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亲父子!是的,您没有看错,佟国维是隆科多的亲爹!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三儿子。



既然是亲儿子,也就不存在佟国维保举不保举隆科多的问题了。隆科多作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亲侄子、清圣祖康熙帝的表弟兼小舅子,即便没有他爹佟国维的保举,也依然是可以步入官场、飞黄腾达的!



隆科多到底有没有出卖佟国维?

所谓隆科多出卖佟国维是电视路《雍正王朝》里的情节。或许编剧也觉得儿子出卖亲爹太过戏剧,这才把佟国维变成了隆科多的六叔。真实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么一出。



佟国维是谁?康熙帝的亲娘舅,他和康熙帝的血缘关系远比表弟隆科多近得多。隆科多之所以受到重用,最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因为他是佟国维的儿子!由他来出卖佟国维是最愚蠢的做法,不是吗?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连亲生父亲都卖的人,谁还敢用?谁还敢信?这等于是宣告了隆科多政治生命的终结,隆科多没有那么傻!



佟国维和隆科多父子上演的双簧

虽然隆科多没有出卖佟国维,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废前后,佟国维父子的表现的确有些非同寻常。佟国维公开为皇八子胤禩站台,而他的儿子隆科多却私下里和皇四子、后来的清世宗雍正帝胤禛打得火热!最后,佟国维受到外甥康熙帝的斥责,逐渐淡出了政治舞台。但是,隆科多却一步步被康熙帝提拔重用, 于康熙五十年出任步军统领,总领京师九门防务!难道说,佟国维、隆科多真的父子反目了吗?恐怕未必!



作为彼时清王朝的第一外戚家族,佟国维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个人或者自家一支的利益和未来,作为佟佳氏家族的掌门人,佟国维不得不为庞大的佟佳氏家族的未来作出安排。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废之后,皇子争储几乎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作为首席外戚家族的佟佳氏家族,根本无法置身事外。可卷入储位之争关系重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抄家灭门!佟国维不得不慎之又慎。



为了让佟佳氏家族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佟国维作出了几手准备。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鸡蛋不装到同一个篮子里”。佟国维公开站到了彼时最热门胤禩一边,但是他并没有公开与表现出与胤禩过分的亲密,仅仅是以一种“公心”的姿态出现在外甥康熙帝面前。而这,或许就是康熙帝虽然斥责了佟国维,却没有深究的原因之一,毕竟佟国维只是投机,却不是结党!与此同时,佟国维让三儿子隆科多站到了另一热门人选胤禛(雍正帝)一边。但同样是若即若离,打得火热却始终没有与之公开结党,依旧是不犯康熙帝的忌!这就是隆科多为何能够圣宠不衰、牢牢控制京师九门的原因所在。隆科多的分寸拿捏得非常到位,他首先是康熙帝的臣,其次才是胤禛的人。一旦康熙帝放弃了胤禛,隆科多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这个所谓“外甥”!



以上所说的是两手准备,如果佟国维仅仅做了这两手准备,还谈不上老奸巨猾!在“投资”两大热门人选的同时,佟国维的其他儿子并没有卷入储位之争,相反不少人和皇子们还保持了良好的私人关系。以佟国维第六子庆复为例,在雍正五年隆科多被幽禁之后,佟国维留下的一等公爵位不仅没有因为隆科多而被废黜,反而被雍正帝交给了庆复。而庆复本人并没有卷入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换言之,虽然佟国维去世了、隆科多倒台了,但佟佳氏家族依然是清王朝的公爵世家!这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佟国维的战略眼光和老奸巨猾了!至于庆复后来被赐死,那是乾隆十二年的事情了,与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农民工歪说历史


在《雍正王朝》的夺嫡大战中,佟国维和隆科多几乎是扮演了幕后操盘手的角色,二人的绝妙合作,一手将四爷推上了继承人的宝座。此等剧情,也算是电视剧的一大亮点。

总的来说,隆科多是一柄“利剑”,更是佟国维的“杀手锏”;佟国维是“剑鞘”,亦是一条老谋深算的老狐狸。而隆科多“出卖”佟国维这出“戏”,完全是由佟国维一手导演的,换言之,出卖佟国维并不是隆科多的主观意愿,而是佟国维授意的。这是为了扶持儿子上位啊!

佟国维的心思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明珠、索额图获罪后,佟国维和张廷玉便是康熙朝中最大牌的官员。佟国维的权力极高,甚至有“佟半朝”的外号,但即便如此,佟国维也必须面对四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一:万一康熙爷驾崩,下一任皇帝是谁?

第二:如何保住自己“佟半朝”的位子?

第三:自己位高权重,下一任皇帝会不会拿自己开刀?

第四:康熙爷会不会扳倒自己,为下一任皇帝铺路?

“佟半朝”围绕这四个问题思来想去,最后得出了两个结果:

要么自己被康熙爷干掉;要么自己被后世之君干掉。总而言之,佟国维已经被爱新觉罗家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这种情况下,佟国维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计, 既能够平稳着陆,又能够把佟氏一族的势力延续下去,于是乎,隆科多便成为了佟国维的杀手锏。

佟国维的布局

热河围猎之后,大清朝变了天。

太子被废、十三爷被捕、大阿哥被囚,储君的人选变得扑朔迷离。

佟国维摸着棋子儿,黑子儿是四王爷,白子儿是八王爷……

佟国维伴君几十年,深知康熙的脾气。八王爷虽然在朝中左右逢源,但康熙极其厌恶八王爷笼络朝臣的行为,和华而不实、偷奸取巧的个性。反倒是铁面无私,踏踏实实的四王更受康熙的喜爱。因此“二废太子”的消息一出,佟国维便笃定,皇位一定是四王爷的所以佟国维开始布局谋划,如何将隆科多“打包”,送到四王爷的面前。

佟国维先是让隆科多接管理藩院,处理囚禁十三王爷的具体事宜,十三王爷是四王爷的人,佟国维这么作,完全是为了让隆科多讨好十三王爷,从而把隆科多推向四爷党。

然后,佟国维带领满朝文武“花样作死”,向康熙爷保举八王爷。

上文不是说佟国维把“宝”押在了“四王爷”身上吗?

那么佟国维应该保举四王爷才对啊?为什么保举八王爷呢?

佟国维最妙的一棋,便是保举八王爷。

首先,佟国维率领满朝文武向康熙提议立八王爷为太子,无疑是在暗示康熙,八王爷在朝中的势力极大,满朝文武都是八爷党的人,康熙最忌讳的便是皇子勾结朝臣,往小了说这叫结党营私,往大了说这叫意图谋反!

康熙爷就坡下驴:“老子还没死呢,你个小八居然敢煽动文武百官到正大光明殿逼宫?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果不其然,康熙皇帝勃然大怒,这么一来,八王爷算是彻底没戏了。 其次,在佟国维率领群臣保举八王爷的同时,隆科多站在四王爷的身边,极力保举太子。保举太子就等于是维护康熙的权力,这么一来,佟国维顺利的将隆科多推到了康熙和四王爷的面前。

与此同时,又不动声色的干掉了八王爷,真可谓一石二鸟,老谋深算。

佟国维的最后一棋

佟国维保举八王爷的行为已经触怒了康熙,同时也得罪了四王爷,这个时候,佟国维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佟国维必须想办法全身而退。于是乎,佟国维授意隆科多去康熙面前告发自己勾结八阿哥的罪名,但表面上告发,实际上是求情。

隆科多在告发佟国维时,不断的向康熙求情:“佟国维年老糊涂,受人教唆,这才犯下大错…” 隆科多把重心转移到了“年老糊涂”这个关键点上,而不是背叛康熙。

康熙思虑再三,于是召来张廷玉、佟国维等人,在上书房试探佟国维是不是真的糊涂。 康熙皇帝质问佟国维,有没有暗中勾结八王结党营私。

佟国维明知道自己已经被隆科多告发了,却故意装出一副死不承认的样子,并对康熙说:“臣斗胆一问,为什么满朝文武,不能保举八阿哥?难道保举八阿哥就是结党营私吗?”

康熙见佟国维“又臭又硬”,便立刻召来隆科多,隆科多当着张廷玉等一众老臣的面,又一次告发佟国维勾结八王爷。

不过隆科多再次转移重心,说佟国维只是年老糊涂,误以为皇上有意传位给八王爷,才将宝押在八王的身上爷。

随后佟国维声泪俱下,发誓从未有过背叛康熙的心意,只是一时糊涂,未能体谅皇上的心思,并且表示自己愿意以死谢罪。

康熙皇帝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佟国维和隆科多唱的这一出双簧,正好触动了康熙皇帝的怜悯之心。

最终,佟国维免于一死,隆科多也彻底的取得了康熙和四王爷的信任,佟氏家族再度有了兴盛的资本。

综上所述,隆科多出卖佟国维只不过是一出演给康熙皇帝看的苦肉计。


白话历史君


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佟国维在推举新太子时,不遗余力的举荐八阿哥胤禩被康熙皇帝训斥。事毕后,康熙找佟国维吃饭,送给了佟国维老花镜,告诉他给后代让让路,引出了“小多子”隆科多,让他出任步军统领衙门九门提督的职务。当晚佟国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隆科多,但是第二天隆科多却向康熙举报佟国维在推选新太子的问题上结党营私,最后康熙让佟国维告老还乡,隆科多成功站稳了九门提督的位置。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分开看首先佟国维保举隆科多,这不全对。

佟国维混迹官场多年,他懂得什么叫伺机而动,他当然想着他们佟佳氏能够长盛不衰,但是这件事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康熙废太子后,隆科多火急火燎的找佟国维,想要借着这次废太子的机会给自己谋一份差事。但是没成想却遭到了佟国维的训斥说他

开口机会,闭口机会,飞扬浮躁,怨天尤人,这碗水还浅着呢

最后给了隆科多一个理藩院守监的职位,让他自己找机会。


从这里我们就看到了佟国维的老谋深算,明眼人看到的机会不算机会,机会要自己去找。后来我们也知道隆科多在理藩院碰到了被关起来的十三爷胤祥,开始走上了飞黄腾达的路。佟国维此举也是压一压隆科多的急躁的性格,让他多几次锻炼,好为后来铺路。

那为什么我们说保举不全对呢?

因为佟国维在保举老八胤禩作新太子被呵斥,康熙心里已经把他打在了结党营私的一类。以佟国维的城府来看,他是完全能想的到这一点呢?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康熙训斥完他老眼昏花之后,自己戴着康熙赏赐的眼睛在屋里可乐,说自己比谁都清楚。如果佟国维保举隆科多的话,这个更容易引起康熙的怀疑,说他不仅和老八结党还要把自己的家人都叫进来壮大声势。所以佟国维拜见康熙的时候,顺带歌颂了佟佳氏的孝康章皇后和孝懿仁皇后两位皇后,让康熙看在自己母亲和妻子份上提出来要提拔佟家的后代。果然康熙问到了佟家有哪些可用的后代,佟国维顺着就提到隆科多可堪大用。康熙也回忆起当年“小多子”战场杀敌的英勇,让佟国维给后代让路。


所以佟国维保举这句话有问题,应该说佟国维铺好了路,康熙亲自保举。

我们在看后半部分隆科多出卖佟国维,其实这句话也不全对。虽然隆科多确实出卖了佟国维,举报佟国维结党营私推举八皇子。但是其实这是佟国维和隆科多叔侄两人心照不宣的一场戏。

佟国维从康熙那里得到了要给隆科多九门提督职位的任命,把隆科多叫到跟前来语重心长的说

佟佳氏能够常盛的原因就于,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隆科多马上意会到佟国维表面烧八阿哥胤禩的热灶,隆科多去烧四阿哥胤禛的冷灶,保证不论谁最后登基佟佳氏都是赢家。所以隆科多回家后一夜没睡,思来想去,第二天向康熙请辞不接受九门提督,原因就是佟国维在选新太子时结党。


我想佟国维看到隆科多这样做是开心的,他没有把如何做告诉隆科多,可能就是对他最后的一道考验。

隆科多这样做其实就是以退为进,隆科多和佟国维关系密切,佟国维推举八阿哥刚刚被训斥,他的侄儿上位会不会和他一样呢?这个问题或许在康熙心里还是大大的问号?但是隆科多第二天的举动无疑在向康熙表忠心,我不说是不忠,说了是不孝,忠孝两难全,所以我要忠君举报自己的叔叔,但是血浓于水官我也不要了。隆科多的行为向康熙表态我和我叔佟国维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牵连,我的心完全在皇上您那里的。


这件事情后康熙要求隆科多必须接任九门提督,佟国维则要回家养老,其实成功退居幕后,为佟家出谋划策,不为老八,不为老四。所以隆科多出卖佟国维也不全对,因为本来就是心照不宣的事情,演了一场完美的双簧。


红雨说历史


那就聊聊《雍正王朝》这部戏。

《雍正王朝》这部戏的核心其实就是四个字,“帝王心术”,其它的都是枝叶。帝王在用帝王心术驾驭群臣,臣子们通过揣摩帝王心术做事!

那么回到问题,大家知道,政治的核心不是对或者错,那是糊弄小孩子的把戏,而是平衡。

康熙早早就立了太子,政治上讲是有问题的,在专治集权的体制下,这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导致权力分裂,怎么办呢?扶持一个能量差不多的集团来制衡太子,所以所谓“八爷党”其实是康熙默许的存在,所以就可以理解十四阿哥和老王师傅在这个问题上都怼的康熙没话说!

随着朝局的发展,康熙的衰老,以前的政治平衡有崩溃的迹象,太子失势,造成八爷党独大的情况,这个时候,康熙必须稳住朝局,所以一方面要求公推太子,这叫投石问路,让各方势力都跳出来表态;另一方面做好了恢复旧太子名位的准备,随时把旧太子重新搬出来压制朋党;然而这都是权宜之计,最重要的事是能在稳定朝局的基础上,把身后事料理清楚,所以才有了问题提的这场戏。

康熙请佟国维吃饭,其实就是对佟国维劝退,佟国维是首辅宰相、群臣领袖,家族又和皇族关系密切,自然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和余地,以佟国维为代表的朝臣和以八阿哥为核心的皇子已经形成气候,康熙只能进行分化,因为来不及再培养一个能够制衡的集团了。

讨价还价的结果就是佟国维同意退休,而隆科多进补佟氏的权力空缺,康熙则不追究佟家势力,从朝政上架空了“八爷党”。

以上可以看出,隆科多谈不上出卖了佟国维,他只是顺着政治的走向做了该做的事而已。

佟国维为啥最后非要跟康熙要说法呢?其实他早在康熙放十三阿哥的时候就已经得到说法了,这就是要切割的彻底,让为他马首是瞻的官员们看清形势,以达到康熙彻底架空“八爷党”的政治目的。

“八爷党”一旦失去了朝臣的支持,自然也就闹不起什么水花儿了!

再后来太子党又卷土重来,而朝臣已经不敢再卷入期中了,被康熙轻松拿下,两大势力都被瓦解,留给后世之君的又是一个轮回!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不变的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权!

自古封建皇权崩溃的内因大致由内戚、宦官和藩镇引起,也就是皇权在内部分裂、内廷压倒外庭和地方大过中央,外因则是大规模外敌入侵,内因是根本,外因是催化剂!


杨瑞生



看题目是问的雍正王朝电视剧,那么接下来宋安之来分析分析。

关于这点宋安之在雍正王朝系列分析中具体分析过,今天在这里就大概说一下。

隆科多之所以出卖乃至是诬陷叔叔佟国维,关键原因在于这是叔侄两个合计好的,可谓是一举三得的好计谋,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说是隆科多诬陷佟国维,因为佟国维保举隆科多为九门提督以后,当晚的谈话只是说了他是烧热灶的,让隆科多烧冷灶的,因为这就是祖训“不要一条路走到黑”的精髓。

佟国维可没有说老八势力大让隆科多跟他一起支持老八成为新太子什么的。结果隆科多向康熙告状的时候却是这样说的,很明显在诬陷佟国维。

再说说他们这样做的三个原因

一、隆科多需要坐稳九门提督之位

虽说康熙让隆科多当九门提督,但隆科多当时也就是一个理藩院的牢头,之前还私自从关外逃回北京犯了大错,现在突然之间成为位高权重的九门提督,他坐的稳吗?

所以隆科多这样出卖乃至诬陷自己的叔叔佟国维,就是要利用这个“大义灭亲”的功劳坐稳九门提督之位。

而事实证明,他的确因为这个坐稳了九门提督之位。

二、这样做可以方便康熙打击老八一党

康熙之所以让隆科多成为九门提督,关键就是他要让佟国维退休,所以这样补偿佟氏一族。这样通过他们两个的饭局对话就可以看出。

既然佟国维知道康熙要打击老八一党,所以为了佟氏一族,开始响应康熙的策略。比如说让隆科多诬陷他的时候,说八爷党势力大什么的。还有议举新太子的时候,当众顶撞康熙说道为什么不能保举老八,这样做看似是支持老八,实则是扩大了老八的负面影响,使康熙可以顺理成章的大力打击老八一党。

三、留条后路

佟国维这样做,不只是帮助康熙打击老八一党。还表现出拼死支持老八的态度,这样一来彻底跟老八一党绑在一起了。

将来万一老八一党得势,有佟国维在,佟氏一族自然是妥妥的没问题。

可以说佟国维这个老狐狸还是很聪明,简直是一举三得!

而通过隆科多这般诬陷佟国维,佟国维没有反驳。还有后来康熙驾崩前夕,隆科多去请教佟国维,佟国维对他指点一番,更是可以看出所谓隆科多出卖佟国维,根本就是这叔侄两个自导自演的好戏!

不然如果隆科多真的是这般诬陷佟国维,那么他恐怕连佟国维家里的大门都进不了的!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宋安之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说。

第一方面:历史中,并没有此次事件,因为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亲儿子。

第二方面: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这个片段可以说是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这个片段是对太子第一次被废,到九龙夺嫡的关键一步,也是彻底将八王爷排除在皇位候选人之外的要命一步!

其实这部戏中并不存在这隆科多出卖佟国维。往交细的方面思考:这只是佟家两代权力中心的交替,但是并不影响任何事。因为重点就在于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佟氏一族可以世代繁荣下去,也可以永远站在清王朝权利的中心。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细节看一下。

1、佟国维结党写连名折给康熙推荐皇八子为太子:这件事得到是康熙单独约他吃饭,点醒他,人老了,就要退,要给年轻人留后路。最重要的提醒他立太子这件事,康熙自己的本意。这应该说是让他彻底决定推出隆科多的直接原因。

2、老奸巨猾的佟国维当晚便召唤隆科多,让隆科多去烧四爷,十三爷的“冷灶”。(因为康熙要释放十三阿哥这件事只是因为“朕疼自己的儿子”这么简单的原因,也让佟国维知道,只要十三阿哥放出来,那四阿哥,十三阿哥将是八阿哥的尽敌,因为十三阿哥手里有兵。

虽然目前可能只是假想敌,但是矗立朝堂几十年的佟中堂是不允许有任何丝毫的差错出现)这就是他说的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投资不能总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3、隆科多去呈报皇上佟国维的安排让支持皇八子的时候,就是要看看康熙有没有让皇八子做太子的意向。如果有,自己举报的事并不算错,如果没有,他就知道到底谁的才是“热灶”。

4、康熙上书房怒斥佟国维。这次是康熙把心中所想完全说出,也让佟国维知道康熙心中的太子人选即便是废太子也不可能是皇八子(最主要的是佟国维居中联络已经忘了君子不党,他当时造成的影响可以说已经有影响皇权的意思,触及了皇帝的底线。)

5、在佟国维得知皇八子不可能是太子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让隆科多去烧“四爷”、“十三爷”的冷灶的做法是对的,于是老奸巨猾的能力是彻底表现出来了,一直拼死维护皇八子、一直在问皇八子为什么不能做太子。此举是彻底激怒康熙,永远断了皇八子做太子的机会。(这是佟国维故意为之,目的是把机会给隆科多)

6、隆科多在听完皇帝的要求之后的陈述就是彻底在众官面前撇清关系。

7、在康熙宣布九门提督次隆科多莫属,让隆科多送佟国维回家事,佟国维一个甩手的动作也是撇清关系。但是他知道此刻他佟氏一族还是在大清权利的中心。

其实以上这些都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为了能保证佟氏一族永葆荣华富贵。

 

 








拂心莫停手


题主所说的这个桥段,应该是出自电视剧《雍正王朝》。当时康熙家宴上,佟国维推荐了侄子隆科多,但隆科多却在康熙主持推举太子上,对自己六叔佟国维,反戈一击。这是何故?说白了,是隆科多怕当炮灰。

佟国维推举八阿哥

佟氏一族,未入关之前,便追随爱新觉罗。到了康熙一朝,佟国维为康熙母亲胞弟,成了康熙的舅舅,委以重任,位列上书房首位。

虽位极人臣,佟国维仍小心谨慎。时值康熙已垂垂老矣,面临政权更迭。太子一党因太子行为乖张,屡教不改,受到康熙打压,更有废黯太子之势。佟国维仍然按兵不动。在康熙对“八阿哥党”散布,八阿哥有“天子之像”的谣言,持部分肯定后。判断有八成把握,佟国维才吩咐手下,串联朝臣,推举八阿哥为新太子。被康熙视为结党营私,康熙在家宴上,向佟国维说明了要让位于新人,是委婉地表达对他带头串联朝臣的不满,是警告。同时,让佟国维推荐佟氏家族能堪大用的才俊,意欲取而代之。

佟国维错误估计

种种迹象表明,似乎按照佟国维的既定计划发展,但这只是表象,他错误估计了形式:

1、以为康熙要他推荐才俊是妥协,他毫不犹豫推荐了隆科多,(有点意外的是康熙封隆科多为九门提督,相当于掌控京城安全的卫戌司令)加上康熙送他的老花镜示好,以为他已控制了局势。
2、之后他以祖训为说辞,说明为何佟氏家族能屹立不倒,是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或许这是真的)。要隆科多去烧“冷灶”,将其推向了四阿哥阵营。

佟国维是螳螂,黄雀是康熙

佟国维忘了康熙是皇帝,他是螳螂,康熙是黄雀。他虽推荐隆科多,但九门提督不是他要来的,是康熙给的。之前一直打压隆科多,闲置一边,也是康熙。

康熙看到他们叔侄的貌合神离,不是一条心,委以重任,甚至留有遗诏给张廷玉,制约隆科多。果然隆科多在康熙身后发挥了作用,控制了紫禁城,防止了外城”八阿哥党”入城反扑,使得雍正顺利继位,为十三阿哥控制“八阿哥党”所部赢得时间。佟国维忘了隆科多会倒弋。他以为大局已定,将九门提督这么重要的人也推出去,仅以祖训为说辞。他不是什么高风亮节,佟国维还是恋权的,希望自己的权力得到延续。从其质问康熙为何释放十三阿哥,到反咬张廷玉可以看出,他不甘心失败,企图挽回“八阿哥党”的颓势。至于推荐隆科多一是顺水人情,二是祖训。只不过隆科多不愿意烧“冷灶”,担心当炮灰,才在朝堂之上,倒弋相向,变成了康熙的重要棋子。

后记:

看似民主的推举新太子,实则是低质量的民主,是佟国维揣测康熙心思,进而威逼利诱,裹挟一大帮官员推荐八阿哥,形成了朋党,犯了康熙的忌讳,说是民主,实则康熙有一票否决权。

不幸中的万幸,康熙并没有追究佟国维的罪责,隆科多得到重用。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在回答这个故事之前小编先来讲一个故事,说有个赌‘博’网站,会根据流水来进行奖励,流水越大那么现金奖励也就越大,有一个大学生发现了一个漏洞,他可以两头下注来保证自己不会亏损,只要网站的流水奖励,短短一个星期就用这种方法赚了十万块钱,随后网站的开发人员感觉到了异常,查证之后选择了报警,最后网站的运营已经那个大学生都被抓了,看完了这个故事我们在来看题主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是出自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王朝》,不论是小说还是影视都是相当的出色,被人誉为是中国的“权谋巅峰”之一,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背景,背景很简单,就是九子夺嫡,人物我们挑几个关键的,康熙、太子、四阿哥、八阿哥、佟国维和隆科多,时间呢便是康熙末了。

要说康熙走的最臭的一步棋是什么,莫过于废立太子后未较早另立皇储,导致朝局动荡已经著名的九子夺嫡,太子多次被废,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废字,原先太子党的人也纷纷出走,选择另外进行站队,其中四阿哥和八阿哥成为新太子的呼声最高,大多数人也是选择站此两队。

站好队了可以保持家族持续繁荣很长一段时间,而站错了队那便是万劫不复,佟国维作为多年老臣当然明晓这一点,也善于识人,心中早已知晓该支持谁,但却迟迟没有押宝,他在等,他在等康熙的意思,恰好这时康熙的一番话以及老花镜像一颗定心丸似更加坚定了佟国维,但毕竟人老成精,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佟国维还是选择比较谨慎,将自己的侄子隆科多推荐给康熙,让其支持四阿哥,另一边佟国维则支持胜算更大的八阿哥,其实这时佟国维心里认为隆科多这步棋相当于死棋,他的生死也早已注定。



虽说佟国维和隆科多说了许多话,但明白一个人的心思恰好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佟国维的心思隆科多何尝不知道,但是没有办法,只能依此一搏,没想到真的博对了,佟国维虽然有些惊愕但是想到曾经布下的这步”死棋'又冷静了下来,何曾想到自己的“废物侄子”绝地反杀,将自己置之死地,这是佟国维没有想到的,明白后只能为此感到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