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驅影響下的美軍驅逐艦,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今天的?


日本大驅影響下的美軍驅逐艦,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今天的?


兩年前,當中國055驅逐艦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時,許多人就非常疑惑,一萬兩千的排水量為什麼還是叫做驅逐艦,而不是巡洋艦呢?日本是驅逐艦大型化的開端,當時作為日本潛在對手美國大型化驅逐艦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

日本大驅影響下的美軍驅逐艦,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今天的?

實際上,就像日本驅逐艦的歷史一樣,美國驅逐艦的分水嶺是在《限制海軍軍備競賽條約》簽署之後。但是,美國在一九零三年簽訂了《倫敦海軍條約》之後才開始開發新型驅逐艦,而日本在上世紀二十年《華盛頓海軍條約》後就開始開發新型驅逐艦。為什麼美國對驅逐艦的發展反應如此緩慢?那是因為美國早已經打好了自己的算盤。

日本大驅影響下的美軍驅逐艦,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今天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海軍擊敗了德國海軍,而之前作為第三名的美國海軍也順理成章的晉升為世界第二大海軍國家。僅驅逐艦就有十二個等級,共計三百七十艘。新的"維克斯級"驅逐艦和改進的" 克萊蒙梭級"驅逐艦分別有一百一十和一百五十六艘,其中大多數在一九一八至一九一九年短時間內同時開始服役的。基於剛剛有一批驅逐艦開始服役,這也是為什麼美軍沒有急著去發展新型驅逐艦的原因之一。


日本大驅影響下的美軍驅逐艦,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今天的?

但是,日本在太平洋上吹雪級特殊驅逐艦的強大火力的確令美國海軍感到焦慮。甚至法國也開始建造大型驅逐艦,因此美國軍方也正式開始考慮建造大型驅逐艦。一九二一年,美國海軍就向國會提交了大噸位和火力的大型驅逐艦的生產申請,並以"驅逐艦首領"的名義提交了預算,但所有這些都被國會領主否決,

日本大驅影響下的美軍驅逐艦,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今天的?

時隔十二年以後,實在無法忍受日本強大的新型驅逐艦力量,美國國會最終批准了建造大噸位大火力的大型驅逐艦申請。儘管噸位最終是按照條約的上限建造的,但美國軍方還是找到了方法,在其極限範圍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單艦的性能。兩國似乎在進行一場無形的比拼,日本裝載什麼樣的火力美國就要更勝一籌,而日本火力開始發展多樣性,美軍也要加上多樣性,導致美國這段時間生產的驅逐艦各式各類的都有。

日本大驅影響下的美軍驅逐艦,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今天的?

在重火炮與重雷型兩種驅逐艦的大量嘗試生產以後,美國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向。特別是對於重型魚雷驅逐艦,美軍並沒有像日本那樣對於驅逐戰術有著過多的要求,並且重型魚雷驅逐艦隻能在一側發射八枚魚雷,重型火炮驅逐艦經過簡單的改裝後也能夠做到,因此美軍後來放棄了重型魚雷驅逐艦的發展方向。

日本大驅影響下的美軍驅逐艦,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今天的?

至於艦炮火力中的重型火炮驅逐艦,美軍也感覺有些過於大張旗鼓了,美軍的驅逐艦在編隊中對於單獨反艦這項任務並沒有太多的承擔,而是各方面能力要綜合起來。後來在實戰中,美軍甚至拆掉了驅逐艦上的火炮系統給防空系統騰出位置。在大量資金的投入以後,美軍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去逐漸發展方向。

日本大驅影響下的美軍驅逐艦,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今天的?

而確立路線以後的美軍造出的第一艘驅逐艦就是"西姆斯級"驅逐艦,這是一艘標準的大型驅逐艦,他在純火力攻擊方面可能沒有日軍驅逐艦厲害,但是在防空以及火控系統方面使他在戰爭中可以發揮到更多的戰略作用,在那以後美軍所有的大型驅逐艦也基本上都延續了該艘驅逐艦的設計線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