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凭借五届金像影帝、三届金马影帝、两届金像奖最佳配角,加上一届戛纳影帝,梁朝伟站在香港演员金字塔的顶层。黄秋生曾说过,香港真正会演戏的有五个人:梁朝伟、吴镇宇、刘青云、梁家辉和黄秋生。

赵山河还没分析过吴镇宇、刘青云和黄秋生,而之前说到梁家辉,他获得影帝的几部电影都是不同风格。论及风格,梁朝伟较为集中,1994年《重庆森林》、1997年《春光乍泄》、2000年《花样年华》、2003年《无间道》和2005年《2046》,除了《无间道》,其余四部都主要以爱情为主线。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跟梁家辉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不同,梁朝伟这五部电影的主角形象都带有一种疏离的隔绝感,角色跟外界都有种欲诉还休的暧昧和无奈。这些角色因为都有难说的心愿或者无奈的过去,所以会被人与人的关系或者社会的大背景所束缚,这种“求之不得、为之奈何”的宿命一种笼罩在角色心头。

所以跟梁家辉的一人千面不同,梁朝伟的角色带有内在一致的忧郁和无奈,可以用深情(《重庆森林》、善良(《春光乍泄》)或是浪荡(《2046》)来稀释或是伪装,但那种难以言说的忧郁会从他那双电眼中传达出来。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有时候这种忧郁会绑定角色形象,使演员固定在一种形象上,但是梁朝伟是聪明,又是有天赋的。尽管角色的外在形象不是忧郁的,但是梁朝伟仍能把握得娴熟自然。所以香港演员代表作第五期赵山河就介绍梁朝伟1998年作品《暗花》。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梁家辉在扮演《黑金》的周朝先前,曾给这个人物写了几十万字的自传。通过这种梁家辉可以化身为角色,与其内在保持一致。这种表演方式称之为方法派。而与方法派相对应则是表现派。

方法派强调演员应当由内而外地表现角色,而表现派则主张由外而内,要求演员通过外在的表情、肢体、语言、音调的控制来塑造人物。

出身tvb的梁朝伟在涉足影坛起初采用方法派演技,可惜吃力不讨好。在1990年《阿飞正传》中梁朝伟受王家卫调教,开始了表现派演技道路,从此在影坛上大放异彩。那么赵山河就从表现派演技角度出发,分析阿琛(梁朝伟饰)在《暗花》中的表现。

一·操控全局

暗花是指黑社会要取人性命而出的悬赏金,因为属于地下规则,所以冠之以“暗”。

故事背景便是以暗花开始。澳门帮派纷争,后起之秀佐治和帮派老大基哥火并不断,引得流血不止,社会大乱。

幕后老板洪先生对此非常不满,要对澳门清场。面对洪先生的压力,佐治和基哥暂时握手言和。此时江湖却传出基哥出500万暗花要杀佐治。500万的巨大诱惑,引得各路杀手齐聚澳门,自此澳门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隐匿起来的基哥找来警察阿琛(梁朝伟饰)。阿琛跟了基哥十几年,是基哥的左膀右臂。基哥告诉阿琛这次暗花事件的幕后老板恐怕是洪先生。基哥对洪先生非常恐惧,在交代阿琛的时候,视线总是左右移动,没有一次直视阿琛,眼睛充满着惶恐。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阿琛则对此不以为意,“一个十几年没有回过澳门的老家伙,能狠到哪里去”。阿琛自信果决,觉得依靠自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基哥嘱咐阿琛一是解决杀手,要安全熬到明天晚上跟佐治谈判,二是看好自己的儿子阿荣。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接下来阿琛依照基哥的命令,开始一个个解决问题。从这里开始,阿琛开始了猎人捕猎的游戏,他是猎人,潜在的杀手就是一个个猎物。随着故事发展,起初气场强大、无比自信的阿琛却一步步跌入洪先生的陷阱。

洪先生没有直接插手这场乱局,依靠他手中的棋子——杀手耀东执行计划。耀东老谋深算、做事细腻,就算阿琛当面殴打杀手,他也不为之所动,照旧打电话跟另外一个杀手阿凤布局。

在黑白两道摸滚打爬多年的阿琛做事果断直接,而且为人阴险。先是主动还枪给杀手,然后趁其拿枪,诬陷袭警。阿琛直接掏起瓶子猛砸杀手,直接废了杀手的吃饭家伙。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诬陷和暴力,可以快速消灭对手,一个从名声上,一个从肉体上,阿琛一直践行这两个方法。

面对如此敏感紧张的时刻,阿琛也是非常恐惧和焦躁。他开始不断用手巾擦拭汗水——人在紧张的时刻会大量出汗。

这种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使得观众一下子就感受到角色本身的焦躁不安。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简单抓杀手的一场戏,从阿琛进门擦汗,再到殴打杀手,几个动作就把人物立起来。这让观众明白在这场游戏中,阿琛占据主动地位。

阿琛一眼就看出耀东身份,叫他立即离开澳门。接着阿琛得知帮派内有个“反骨仔”散发500万暗花的消息,但是这个“反骨仔”嘴巴很硬,死都不说出幕后是谁。阿琛家里又有个无头尸体,根据现场环境,尸体是从其他地方搬过来。阿琛感觉事情有点不简单,事情有点超出自己掌控的范畴,

自己只好无奈对着天花板叹口气。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耀东这边开始动手,先是做局引发佐治手下大声公和荣哥的冲突,然后阿凤杀死大声公,嫁祸给阿荣,意图掀起双方恶斗。

阿琛为免事态严重,向佐治一派表示会找到阿荣。在酒吧里阿荣因为嫉妒,拒绝了阿琛的帮助,两人发生火并,阿荣遁走。

阿琛必须保住阿荣,于是暴力胁迫阿凤诬陷是耀东杀死大声公。耀东也在码头被警察逮捕。此时的阿琛相信一切都还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要熬到晚上就可以万事大吉。

二·反噬本身

可惜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场赌局里,阿琛开始变成了猎物。从40分钟开始,故事发生了转变。

当从上司祥叔嘴里得知“反骨仔”供出自己是发布暗花的人的时候,阿琛慌张了,略带祈求的腔调向祥叔证明自己的忠心:“认识这么久应该知道我的为人。”可惜片面之词难以让大佬信服,阿琛只能自证清白。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回到警局的阿琛得知不是阿荣杀了大声公,立刻明白这是阿凤撒谎,带着人马扑向了阿凤的家,可惜阿凤早已带着提包去了警局。一无所获的阿琛回到警局,却发现了放在桌下的提包,包里面是一大叠现金。

这时祥叔带人翻查阿琛的办公室,表示是阿琛出暗花,陷害基哥。阿琛按着装有现金的提包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等祥叔走后,阿琛从阿凤家里搜出的手机中看到了手机号码,才意识到耀东曾用这个这个号码联系过一个女人,原来耀东和阿凤是一伙的。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气急败坏的阿琛冲进牢房,把耀东打了一顿,然后又用陷害的手段拿枪指着耀东。

关键时刻阿琛的手下居然拿着枪对准自己,原来自己的手下也和耀东串通在一起。这场梁朝伟充分运用自己“眼”技,那张有着耷拉眼角的双目,顺着人物关系的变化将迷惑、震惊、恐惧、怯懦和求生欲望一点点表露出来,跟环境融为一体,非常自然。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所以说表现派演技强调人物外在和环境相适应,体验派和方法派更多深究人物本身,经常出现人戏不分的问题,因为后两者没有环境的制约。

三·无谓反抗

晚上,佐治乘船归来,警察们为防止意外发,全体去码头保护佐治。阿琛狐疑地看着周围集结的同僚,已经无法相信任何一个人。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于是阿琛决定孤注一掷,准备跑路。可惜他早已从白天的猎人变成夜晚的猎物,已经无法从迷局中脱身。

码头上,阿荣的尸体在他的车子后尾箱中被警察发现,又从打开的储物柜里发现基哥的头,吓得阿琛丢下手中的提包,现金从提包中滚了出来,这一幕刚好被阿凤尖叫声引来的警察看到。

这时阿琛已经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前来追捕的警察把阿琛逼到通道里,阿琛刚好撞到回来的佐治一行人。看到窗外即将开走的船,阿琛无奈只好杀了佐治等人,却又满脸绝望地看着船开走。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大难不死的阿琛决定报复。他先找到阿凤,得知要抓到耀东,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澳门。说完,阿琛便开车碾死了阿凤。反击的阿琛不再焦躁,他把手巾扔出窗外——此前这是他焦躁的象征。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接着阿琛装扮成耀东的样子,并杀死了耀东,代替他准备登船离开澳门。

但洪先生兔死狗烹,早已下令手下对成功的耀东开了黑枪。阿琛意外“顶包”,他到死也没逃出洪先生的手掌心。

之前我们也说道,如何表现死亡很考验演员演技,抽搐式死亡是刘德华对以往表演方式的思考和革新。

阿琛在被打中瞬间,四肢无力展开,支撑不住摇摇欲坠的身体,从画外出来的杀手对其又是补了几枪,连给阿琛抽搐的时间都没有。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故事篇|《暗花》:梁朝伟——求而不得,为之奈何

加上不稳定的构图,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突然被杀的意外,还能感受阿琛死时的无能为力。阿琛从起初的不可一世再到最后的意外身死,昭示着再强大的个人也敌不过那个未曾谋面但又无比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你可以理解成宿命,也可以认为是政治隐喻。

能达成共识的是个人在其中只是棋子,看似自由,却被操控。


所以纵览全篇,梁朝伟通过动作(暴力、死亡的场景)、意像(手巾)、眼神和说话腔调来塑造人物,显得无比自然。

之所以选择表现派表演方式,梁朝伟是在失败中不断磨炼出来。梁朝伟曾在1989年《悲情城市》、1990年《喋血街头》和1992年《辣手神探》卖力演出,很用力塑造人物,但是用力过猛,欠缺自然。

比如说《辣手神探》中卧底江浪(梁朝伟饰)被迫杀死海叔一段,江浪眼含热泪的样子确实令人动容,但可惜忽视环境——你能在敌人威逼下表现出那种悲痛欲绝的表情吗?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也不太符合卧底警察隐忍的性格。

幸好王家卫改变了他,在《阿飞正传》最后三分钟成为梁朝伟演技的分水岭。起初梁朝伟被王家卫逼至崩溃的地步,于是尝试不同于以往的表演方式。

正如他采访中所说,这次表演他模仿赌徒了动作、穿衣细节,还用了小物品来映衬,配合恰到好处的BGM和空间设计,一个新阿飞的形象呼之欲出。杜琪峰也把这种表现派方式的优势,移植到刘德华身上,使得刘德华凭借《暗战》获得了第一座金像影帝。

最后我们说一下,这种表现派演技如何凸显梁朝伟的个人气质——梁朝伟本身被动,内敛的性格很适合这种表现派演技。

他在《暗花》饰演的阿琛是一个被抛弃、被疏离的人物,他被上司同僚背叛,也被帮派所抛弃。而梁朝伟在王家卫电影系列中也是一种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又被抛弃的落魄形象。这跟《暗花》的阿琛在内在是一致,无论梁朝伟饰演的人物处在追求某种东西却得不到、但又无可奈何的一种游离和痛苦的状态。

周润发和梁朝伟构成香港气质的面子和里子。周润发凭借自身阳光和浪漫气质,在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获得三届金像影帝,而此时香港电影处在黄金时期,周润发成为彼时朝气蓬勃的香港的真实写照。

但随着回归和经济等原因,全港弥漫着一种难抗宿命的无力感。从1995年《重庆森林》开始,到2005年《无间道》(《暗花》梁朝伟也提名过影帝),这十年刚好是世纪之交。所以两人获奖都不是偶然,是时代需要一个符合当时气质的代言人。世纪之交的香港就像梁朝伟所饰演角色一般,被抛弃、被疏远,有种难以把控命运的无能为力,纵使努力,结局早已注定——

即是求之不得,为之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