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斑海豹北归

2020年1月9日,中华斑海豹保护地•大连主任、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唐在林一行志愿者7人在北国海滨的严冬之际,奔赴旅顺,首次开启由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资助“辽东湾斑海豹保护项目”调研考察任务。此时,正值“三九”的第一天,也就是最寒冷的冬天,唐在林一行志愿者一路驾船驶向旅顺北海码头,分兵两路,海陆并举,以下是陆上篇。

陆上篇

由唐老师率领的“陆上小分队”来到附近的企业、集市,向当地居民分发斑海豹宣传手册,张贴斑海豹科普画报,并向码头渔民探访调研目前旅顺海边的生态环境现状。斑海豹科普宣教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让大家意识到保护海洋生物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特别是保护斑海豹,应从当下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了让地球越来越美好,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己之力。调研发现,码头上的渔民大都来自山东、河南及东北等地,对斑海豹保护有一定了解,但因近几年冬季变暖,海上结冰期短,结冰面少,当地斑海豹并不多见了。

“三九天”,斑海豹北归 | 陆上篇

(唐主任正在和当地渔民交谈)

志愿者们在附近的沙滩上发现有死去的江豚(海猪)尸体,渔民说他们经常能捕到死去的江豚,因为江豚只要钻进挂网中吃鱼,就出不来了,非死不可,当地渔民会将江豚尸体丢弃在岸上,当问到为什么没有人食用时,好多人回答:“太腥了,味道太差了。”

“三九天”,斑海豹北归 | 陆上篇

(海滩上发现死去的江豚尸体)

“三九天”,斑海豹北归 | 陆上篇

(被捕的大部分幼鱼)

当志愿者们在码头巡查的时候,发现有渔民正在挑拣捕的渔获,其中绝大部分渔获都是小于10厘米的幼鱼,当地渔民使用的渔网孔径有5种规格,最小孔网眼连一个手指头都穿不过去,而最大的渔网孔仅约2根手指宽,另外还有3个网孔间距在最大和最小网孔规格之间。唐主任们看着这一堆堆参杂着各种塑料垃圾的小鱼小虾,感觉万分的痛心。

此外,志愿者们在沿岸还发现被丢弃的各种垃圾,主要以废弃破碎渔网、塑料泡沫、塑料水瓶为主,而这些塑料废弃物不单单污染环境,也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但距离自觉落实还相差甚远。志愿者们表示,不但要身体力行地保护海洋及其动物,更要贯彻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和科普知识,助推并帮助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三九天”,斑海豹北归 | 陆上篇

(身体力行的环保志愿者们正在打捞海洋中废弃塑料)

“三九天”,斑海豹北归 | 陆上篇

(“海上小分队”返回码头)

“三九天”,斑海豹北归 | 陆上篇

(唐主任一行7名志愿者合影留念)

当海陆两分队结束他们一天的调研活动后,大家在返程中交流了此次活动的体会,一致认为加强渔民对赖以生存的海洋保护教育势在必行,并商讨了下一次调研的时间和任务。

整理/Wendy 审/唐在林 编/Ange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