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的索尼是辅政四大臣的首辅,他死前做了一个什么决定让康熙帝除了鳌拜?

老人头侃史


在孝庄太后的授意下,康熙皇帝迎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至此,赫舍里家族的利益与皇家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皇帝去世,为了预防多尔衮专政这样的情况再度出现,顺治在于他的母亲孝庄文皇后,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孝庄太后商议之后,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即索尼、苏克沙哈、遏必隆和鳌拜,由这四人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处理政务,其中索尼为首辅大臣。

起初,这四人还能“遵循誓言,和衷共济”,但是原本排名四人最后一位的鳌拜,权势不断提升,逐步开始专权施政。

其实,鳌拜的专权也有着其必然的因素,索尼固然文武双全、威望极高,但是年事已高、体弱多病,长期处于告病状态;苏克沙哈因为是多尔衮的旧部,与其他三人的矛盾本就根深蒂固;而遏必隆又是有勇无谋,一切唯鳌拜马首是瞻。所以权力逐渐掌握在了鳌拜的手中。

面对鳌拜不断的骄纵专权,孝庄太后在于康熙皇帝商议后,迎娶了索尼的孙女,即索尼长子噶布喇的第二个女儿赫舍里氏为皇后,将整个赫舍里家族与皇家实现了利益的捆绑,让索尼、噶布喇、索额图等朝中赫舍里家族的重臣从中立的位置上,全部站在了康熙一边。

康熙在迎娶索尼赫舍里氏的同时,还迎娶了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为妃,拉拢了遏必隆以及整个钮钴禄家族,进一步孤立了鳌拜。

索尼在临终前,做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决定,就是上疏力谏要康熙亲政。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康熙完成大婚。一年半之后的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索尼便力主“还政于帝”,联合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同上书请求康熙皇帝亲政。对于这次的力谏亲政,康熙并没有马上同意,而是下诏褒奖索尼忠心为国,加封一等公,世袭罔替。

实际上,康熙不在这个时候选择不亲政也是非常正确的决定,一方面,康熙需要进一步观察朝堂之上的动向,以便营造舆论氛围,统一朝堂之上的思想,为之后的真正亲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在安抚四大辅政大臣,特别是鳌拜,避免政局的骤变,同时康熙也需要索尼用现在的声望和地位来继续牵制鳌拜。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正式亲政。

尽管此时的鳌拜依然专权跋扈,甚至擅杀了苏克沙哈,但是亲政后的康熙皇帝不管是在能力实力上,还是在舆论上,都逐渐提升,而这也成为了康熙最终能够除掉鳌拜的基础,更是让康熙在除掉鳌拜之后,可以进一步主持清算鳌拜集团的同时,保证了朝堂和政局稳定,使朝廷的权力中心得以平稳顺利过渡。

因而,力谏康熙亲政,成为索尼帮助康熙除掉鳌拜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决定。

除了力谏康熙亲政外,索尼还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和安排,成为康熙能够智擒鳌拜的关键。

索尼的这个决定和安排,就是让自己的三儿子索额图辞去了大学士和吏部侍郎等所有一切职务,担任康熙的贴身侍卫。

众所周知,康熙智擒鳌拜,依靠的是一群布库少年,而这群布库少年的选拔与训练全部是由索额图来实施进行的,并且,康熙设计在武英殿由布库少年擒拿鳌拜,也是由索额图全程参与策划和实施。

由此可见,索额图可以说是康熙智擒鳌拜的首功之臣,而实际上,这其中也有索尼和孝庄太后在背后的功劳。

而整个赫舍里家族也凭借着在康熙除鳌拜期间的功绩和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尊崇地位,成为康熙朝前中期最为显赫的家族势力。


雍亲王府


谢谢,我来回答:

康熙六年的一个晚上,已经六十多岁的孝庄文太皇太后带着孙子,也是近十二岁的康熙小皇帝深夜来到了辅政大臣的首辅“索尼”的府上,这使已经卧病在床的索尼感到惊讶之余又受宠若惊,挣扎着还是跪了下去。

位于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病了有些日子了,对于索尼的忠心孝庄文太皇太后的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可是近来观察索尼虽然是上了年纪,加之有病缠身,不至于一言不发而且不可能没有话说。

鳌拜的所作所为,索尼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己一个将死之人又有什么办法,搞不好会连累自己的儿子孙子,那不是惹火烧身吗?

辅政六年多了,索尼是跟随皇太极及顺治爷打天下大半生,如今又辅佐康熙帝,这已经是第三代皇帝。

索尼明白,以自己的威望,鳌拜是不敢造次的,可是现如今自己年事已高,又卧病在床,眼睁睁的看着鳌拜咆哮朝堂,又能如何?

索尼不想让康熙被鳌拜玩弄于股掌之上,待孝庄文太皇太后与康熙帝坐下后,索尼气喘吁吁的说道:老臣愧对列祖列宗,以臣的身体情况已经不能在为皇上出力了,说罢老泪纵横。

今日老臣还有一事,孝庄文太皇太后点点头示意索尼继续说下去,索尼不仅又接着说道:我已经写好了奏书,还政于皇上,这样,皇帝就可以大展鸿图。

说罢又拉过来自己的三儿子索额图对孝庄文太皇太后说,这个儿子还算精灵,就让他跟着皇帝效力把,估计皇帝那用得上。

索尼又把长子噶布喇的女儿,自己的孙女赫舍里氏叫到眼前,孝庄文太皇太后与小康熙弟见了不仅眼前一亮。

只听索尼接着说道:我这个孙女还算聪明,老臣把她许配给皇帝做福晋,想她一定会兢兢业业的伺候皇上左右。

孝庄文太皇太后马上想到这是索尼的肺腑之言,更是一场政治上的联盟,这样不禁索额图是康熙帝的有力帮手,且赫舍里氏这个小姑娘看来更有大家风范。

孝庄文太皇太后知道这是索尼的临终托付,更是对于除掉鳌拜的一种暗示。

孝庄文太皇太后不禁对这位金戈铁马一生的索尼有着钦佩,又看着索额图年轻轻的,一定对孙子康熙帝的未来有大用,好!回宫!对于索尼的临终安排不知你有什么见解?
(图片来自网络及影视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讨论、评论、留言一定回复!


日尧居


索尼,赫舍里氏,满州正黄旗人,他的父亲叫赫舍里硕色,他的叔叔是大学士赫舍里希福,索尼和硕色,希福因为精通满汉蒙文,所以被命入值文馆,文馆就是专门翻译汉书书籍的地方,他们被叫做“巴克什”,也就是有知识的人的意思。索尼还被授予一等侍卫。

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索尼随皇太极攻打锦州。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索尼随皇太极率军逼近明朝京师,这个就是著名的“己巳之变”,袁崇焕率军前来救援,皇太极的长子皇格突入战阵,被明军包围。

索尼冒着箭雨,冲入战阵,斩杀很多明军士兵,将豪格救出。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清军攻破重镇永平,索尼率军驻防。天聪五年,索尼被任命为吏部启心郎,启心郎仅次于侍郎,相当于满汉大臣之间的翻译。

索尼跟随皇太极进攻大凌河,锦州明军前来援救,被索尼击败。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索尼随征察哈尔。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索尼被封为三等甲喇章京,章京是清军对武官的称呼,甲喇章京相当于明军的参将。

再往上就是梅勒章京,相当于明军的副将,昂邦章京,相当于明军的总兵。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索尼随多尔衮率清军入关。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索尼被封为二等昂邦章京。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索尼被封为世袭一等伯,内大臣,内务府总管,议政大臣。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福临三子玄烨继位,也就是康熙帝,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成为辅政大臣,而索尼为首。

康熙六年六月,公元1667年,索尼病死,虽然索尼在生前不能遏制住鳌拜,但是索尼死前的一个决定,给了康熙帝最终除掉鳌拜的契机。三月的时候,索尼上书请十四岁的康熙帝,仿照顺治帝也是十四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七月,康熙帝开始亲政。

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帝召鳌拜入宫,用身边练习布库(布库就是摔跤的意思)的少年,最终将鳌拜擒拿。


历史简单说


 


一、索尼是谁?   

索尼(1601年—1667年),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顺治帝临死前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做儿子康熙的辅政大臣,由于索尼年纪最大,功劳也最大,所以他是首辅。   

索尼是历皇太极、顺治、康熙的三朝元老,在皇太极死后,他极力推举六岁皇太极的儿子福临(顺治)为接班人,顺治称帝后,索尼是朝中德高望重的元老。   

顺治死后,索尼做了首辅,然后又把孙女嫁给了12岁的康熙了,他的孙女就是康熙的孝诚仁皇后。由此看来,康熙还得叫他爷爷呢!   

  


(鳌拜)

二、索尼临死前做了一个什么决定呢?   

说实话,四位辅政大臣各怀心腹事,尤其朝中的政治斗争很复杂,不能直接认为谁是忠臣谁是奸臣,不过四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劳苦功高之人。   

四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只不过是权臣之间的争权夺利罢了。康熙皇帝年龄还小,还谈不上和皇帝争权。 康熙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四个辅政大臣,最初二、三年里还能同心同德极力辅佐康熙,打击南明残余势力和抗清农民起义,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随着战争的结束,形势日趋稳定,康熙亲政的条件基本成熟了,但做为辅政大臣的鳌拜随着野心的膨胀,日益嚣张跋扈。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当然他也不想让皇帝亲政。   



鳌拜势力逐渐上升,他不遗余力的排除异己,尤其与议政大臣苏克萨哈势不相容,两者之间的矛盾还是由"换地风波"引起的,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是多尔衮一手造成。   

但鳌拜此时显现出了霸道的一面,他假借康熙的御旨,杀了苏克萨哈的支持者。   

鳌拜独断专行,屡次矫旨诛戮大臣。遏必隆知道鳌拜的恶行,但保持缄默不加阻止,亦不劾奏。索尼看到这一切,内心非常紧张。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索尼力邀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一起上书请求康熙帝亲政,鳌拜迫于无奈,也充了充样子。不过康熙这次没有答应,说实话,鳌拜就不想让康熙亲政,他也不想交出权利。   

随着鳌拜逐渐掌握朝中大权。索尼深知鳌拜的野心,在临死之前他决定对鳌拜进行最后的一击。



在康熙拒绝亲政不久,索尼再次联合苏克萨哈和遏必隆,要求康熙亲政,苏克萨哈也看懂了索尼的做法,便主动向康熙请旨解除自己的职务,全部归还皇帝。首辅索尼和苏克萨哈、遏必隆都如此做了,鳌拜有什么理由不交出大权呢?   

后来,康熙亲政,组织了十几个小孩,进行系统的训练,很快这些小孩成了摔跤高手,最后把鳌拜引进宫,擒住了鳌拜,把他关押了起来。鳌拜最后死在了监狱。


秉烛读春秋


康熙刚继位时,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共同辅政,在最开始的三年时间里,他们四人还能够比较好的相处,遇到重大事情也都是共同商量后处理,颇能和衷共济。但是,从康熙四年开始,四人开始爆发出激烈冲突,尤其是鳌拜和苏克萨哈,闹的是剑拨弩张,都欲指对方于死地。

当时,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是正黄旗,遏必隆和鳌拜都是镶黄旗,唯有苏克萨哈是正白旗。苏克萨哈原本是多尔衮的近侍,等到多尔衮死后,他便立马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因此受到顺治重用,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二。

大家知道,在多尔衮执政时,为扩张正白旗势力,曾将原本属于镶黄旗的旗地,划给了正白旗,还将镶黄旗划分到偏远的保定府等地,这一行为严重损害的镶黄旗的利益,也让镶黄旗对正白旗恨之入骨。所以,等到四大臣联合执政时,鳌拜就要求与苏克萨哈的正白旗更换旗地。



对此,苏克萨哈当然不愿意,并且此事已过二十余年,旗民也都早已各安其业。如果现在再更换旗地,不仅大费周章,还劳民伤财,所以基于康熙的利益,其实也不愿意更换。

但问题是,鳌拜却一意孤行非要更换,而遏必隆和鳌拜同属镶黄旗,自然是全力支持;索尼属于正黄旗,和镶黄旗同属于两黄旗,根本利益一致,所以索尼只好选择中立,但他所谓的中立,其实就是间接助长鳌拜的势力。



在这种背景下,鳌拜直接绕过康熙,将强烈反对换地的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三人处死,接着他又开始排挤打击苏克萨哈。自此,四大辅臣共同执政的格局名存实亡,鳌拜和遏必隆开始联手控制朝政,苏克萨哈则被挤压边缘地带,而索尼又因为年事已高,已经萌生退意。

所以,眼看朝廷格局变得越来越有利于鳌拜,索尼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为防止自己死后鳌拜一家独大后彻底把持朝政,便果断上书请求康熙正式亲政。但是,由于鳌拜和遏必隆在这个过程中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康熙便拒绝了索尼的的请求。

但是,通过这件事情,康熙也明白了鳌拜并不想让自己亲政,更不可能主动将政权还给自己,所以康熙也决定为后续的夺权做些准备,于是他下诏授索尼一等公的爵位,世袭。其后半年,索尼病逝,其子索额图继承一等公的爵位,成为康熙的领侍卫内大臣。后来,康熙正是在索额图的谋划和协助下,将鳌拜给生擒,并成功剪除其党羽。


我是赵帅锅


赫舍里.索尼,一生随皇太极、顺治南征北战,通晓满、汉、蒙三种语言和文字,堪称文武全才,满洲正皇旗出身的他当得上康熙四大辅政的首辅大臣。

(索尼)

众所周知,康熙八岁登基一直到亲政之前,四大辅政经过短短几年的同心同德、励精图治以后便开始各怀鬼胎,各自为政。

其中鳌拜最为嚣张,镶黄旗出身的他竟凭一番嚣张跋扈、锋芒毕露有一跃要成为辅政首位力压其他三位辅政大臣的趋势。

当时顺治立辅政大臣按权位职能依次是索尼,正黄旗;鄂必隆,镶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鳌拜,镶黄旗。等到经过鳌拜一番折腾,他反倒排在了第二位。

鳌拜专权嚣张不是一点半点,时常仗着康熙年幼替康熙决定一切事情,并且时常对康熙颐指气使,耳提面命,事事以家国天下陛下计,干的却多是以权谋私,挂羊头卖狗肉的事。


(鳌拜)

鳌拜通过要与苏克萨哈的正白旗换地而爆发争端,苏克萨哈不敌鳌拜,打算最后以退为进,反戈一击,以自请辞职还政于康熙想将鳌拜一起拉下去。

鳌拜对苏克萨哈此举不屑一顾且十分怨愤,因此假传康熙旨意竟然杀了苏克萨哈一家。

全程,索尼因为与鳌拜两旗利益相同且深感鳌拜锋芒太盛时机未到,置身事外。每次鳌拜对康熙有不恭之举时,索尼总是显得就要一口气上不来,托病离开。


(影视幼年康熙)

鄂必隆与鳌拜为同旗,两人利益本就相同,并且鄂必隆此人是个墙头草,哪强往哪倒,是个没有原则的人,因此他与鳌拜狼狈对付过苏克萨哈为奸好一阵子。

后来,鳌拜日益嚣张,深感朝局危机的孝庄太后出山,制定拉拢索尼,收服鄂必隆,挫压鳌拜的策略。

康熙四年九月,孝庄太后指婚索尼孙女赫舍里于康熙,为皇后。此举一下将索尼与爱新觉罗家利益绑在了一块,从此为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赫舍里)

果然,成婚后,索尼的病马上就好了,显得精神抖擞一如下山猛虎,在朝内振臂一呼,重掌首辅事务,做着各种准备以让自己孙女婿亲政。

孝庄再将鄂必隆女儿迎进宫做皇妃,鄂必隆马上一边倒向康熙。

鄂必隆,索尼等啊等,又熬了两年到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带头在朝会上谏议还政于康熙,让康熙亲政。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是因为有例可循,当年顺治便是在十四岁亲政的。

索尼、鄂必隆此举,打得鳌拜一个措手不及。朝中马上一边倒向索尼、鄂必隆。为了不让自己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鳌拜等几个也只能硬着头皮充脸附议。

此次谏议,康熙未许,又过了一段时间,再谏,康熙许了。

索尼、鄂必隆卸甲归田,功成身退,但是鳌拜却冒天下之大不讳,仍旧把持朝纲,独断专行,我行我素。

到底是首辅,索尼以退为进,表面看未伤鳌拜分毫,实际上鳌拜内伤深重。此后,索尼、鄂必隆功成身退,而鳌拜不退,直接将鳌拜立于不忠不孝,众矢之的的位置。如此位置,即使不放一箭,鳌拜也是强弩之末,立大恶于众人,不能久远。

同年,索尼死去,将索额图派到了康熙身边保护他。

(康熙擒鳌拜)

康熙此时帝王养成,对鳌拜示之以弱,每日假装不思国政,麻痹鳌拜,训练大批库布(摔跤),待鳌拜进宫便擒拿下狱。


不书


顺治为康熙安排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索尼是首辅。索尼岁数大,身体不好,不怎么管事;苏克萨哈是多尔衮的人,多尔衮死后转舵顺治,揭发多尔衮,因此受到其他辅政大臣的排斥;遏必隆跟着鳌拜跑,见人打哈哈;这样权力逐渐落在鳌拜手中。鳌拜专权,成了康熙亲政路上的拦路虎。

这种情况下,最着急的是孝庄皇太后。为了康熙能够顺利亲政,孝庄再次利用和亲这一招。不过这次她年老色衰,不能再下家了,这次是为康熙皇帝娶亲。她选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做康熙的皇后,选遏必隆的女儿做妃子,把政治老狐狸索尼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同时稳住遏必隆。



皇帝和别的辅政大臣结了亲,鳌拜也有一女,不和鳌拜家结亲,鳌拜会有想法。为解决这个问题,孝庄事前做了工作,让鳌拜之女嫁给了苏克萨哈的儿子。这样鳌拜没啥说的了,不是皇家不与你结亲,是你鳌拜没女儿了。

辅政大臣还剩一个苏克萨哈,他和鳌拜不和,不用和亲也会和鳌拜对着干。



索尼上了康熙的战车,就得帮康熙亲政。直接扳倒鳌拜,对索尼来说很困难,他需要等机会。康熙结婚,也算成年了,成年就可以亲政了。为了康熙亲政,索尼先是安排自己最能干的儿子索额图给康熙当侍卫队长,一方面保护康熙安全,另一方面协助康熙做事。然后临终前宣布康熙亲政,辅政任务完成,辅政大臣这个队伍可以解散了。虽然鳌拜依然专权,但是专权的合法性没了。这样就把鳌拜置于不忠不义之地。

索尼死后,鳌拜依然故我,苏克萨哈再次逼他交权,苏克萨哈向康熙递交了辞职书,要去为顺治守墓。苏克萨哈要离开,鳌拜就更没理由不交权了。鳌拜不想交权,于是加罪于苏克萨哈,杀了他全家。



苏克萨哈死了,使康熙认识到不用手段鳌拜是不会交权的,于是让索额图招来布库少年,加紧训练,感觉有把握了,设计策一举擒住鳌拜。

索尼临终前宣布康熙亲政,使康熙与鳌拜的君臣矛盾由台下转到台上,加速了矛盾的激化,促使康熙下决心干掉鳌拜。


有得观史


赫舍里·索尼是清朝开国功臣,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期就活跃在政坛,经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到了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时,已经是典型的四朝元老。

顺治帝死后,赫舍里·索尼成为辅政四大臣中的第一人,但末位的瓜尔佳·鳌拜却逐渐专权,康熙帝的权威受到严重影响,悦史君认为,赫舍里·索尼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他最后的决定。

赫舍里·索尼在清太祖时期归顺,清太宗时因文字功底好,进入文馆,并多次随军打仗,成为一名崛起的大将。

明朝崇祯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去世,赫舍里·索尼没有简单支持他的长子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而是坚决支持皇子即位,最终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妥协,选择了顺治帝。

随着爱新觉罗·多尔衮的权势越来越大,赫舍里·索尼成了眼中钉,最终遭到弃用,没能发挥最佳的作用。

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亲政后,立即重用赫舍里·索尼,给了他很高的爵位还有宰辅的位置,赫舍里·索尼知恩图报,提出很多有益的谏言。

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遗命赫舍里·索尼、纳喇·苏克萨哈、钮祜禄·遏必隆、瓜尔佳·鳌拜等四人辅佐康熙帝。

刚开始,赫舍里·索尼等四人同心协力,不久瓜尔佳·鳌拜就开始出挑了,钮祜禄·遏必隆依附瓜尔佳·鳌拜,专门与纳喇·苏克萨哈作对,赫舍里·索尼年纪大了,只好置身事外,等待机会。

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赫舍里·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嫁给了康熙帝,并且成为皇后,赫舍里·索尼更加坚定要支持康熙帝。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赫舍里·索尼身体越发不支,他主动出面说服纳喇·苏克萨哈、钮祜禄·遏必隆、瓜尔佳·鳌拜等三人,上疏要求康熙帝亲政,有力地提升了康熙帝的权威。

就在这一年的六月,赫舍里·索尼去世,纳喇·苏克萨哈很快也被瓜尔佳·鳌拜诬陷杀害。

清朝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巧妙抓捕瓜尔佳·鳌拜,钮祜禄·遏必隆也倒台,开启了真正的亲政。

应该说,赫舍里·索尼用自己的威望,让四大臣都同意康熙帝提前亲政,虽然实际上康熙帝并没有立即掌权,但却给了他更多的机会,而瓜尔佳·鳌拜也更加嚣张跋扈,最终被康熙帝一网打尽,这是赫舍里·索尼最后的贡献了。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索尼,满清重臣,早期索尼追随皇太极,曾经为清朝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又跟随野心勃勃的多尔衮入关,但是因为政见不合多遭打压,曾被连坐削爵,顺治亲政之后才再次被启用,并委以重任。

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病逝,遗命索尼为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辅佐康熙。

索尼在最初的三年时间里与各位辅政大臣和衷共济,对清政权的巩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军事上清除了南明的残余势力和农民起义军队,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民生上开始大力发展农业,安置流民,为康熙帝亲政奠定了基础。

但是这仅仅是前几年,到后来,索尼干脆经常以生病为由,企图远离政治风波,这就造成了鳌拜篡权乱政的局面。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段:

康熙:中堂大人身体如何了?

索额图:过去父亲的病逝三分真,七分假,但是这次恐怕是真的不行了。

由此就可以看出,年事已高的索尼已经再无争斗之心,只是想安度晚年。不过为了自己对顺治帝的承诺,索尼还是在临终前对康熙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这也应该是帮康熙下定除去鳌拜决心的话。

“皇上,如今朝中依旧有两大隐患,内有鳌拜篡权乱政,西南有吴三桂称王,皇上不应该急于一时,应该防止他们乃外勾结,分而治之。”

同时,索尼也将自己最精明的儿子和孙女交给康熙,表明自己是和皇帝是同一阵线,让皇帝放手去做。


史肆说


索尼临死前做出的决定,就是由他带头提出来,让康熙亲政。

那么,索尼的这个举动,为什么就让康熙下定决心除掉鳌拜呢?

(康熙除鳌拜)

索尼是顺治皇帝给年少的康熙安排的四大辅臣之首(另外三大辅臣是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顺治去世前,由于康熙年幼,又由于顺治不想让之前亲王们争皇位的悲剧再次重演,因此给康熙选择了他最信任的四位大臣。

但是在康熙渐渐长大以后,这四位辅政大臣却成了康熙亲政道路上的障碍,尤其是处在第四位的鳌拜,此人性格倔强,独断专行。不仅不把其他三位辅政大臣放在眼里,也不把康熙放在眼里。整个朝廷,成了他的一言堂。

康熙对鳌拜忍无可忍,多次在朝堂上与鳌拜争执,但是最后都不得不屈服于鳌拜的意志。在其他辅政大臣中,与鳌拜争执最大的,要算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不过,苏克萨哈显然不是鳌拜的对手,很快就败阵下来。苏克萨哈在败阵下来之前,也像索尼一样,提出了还政于康熙,自己前去给先帝守陵的主意。但是,康熙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也没有下定决心除掉鳌拜。而且此后,当鳌拜要置苏克萨哈于死地的时候,康熙最后还是屈服于鳌拜,把苏克萨哈赐死。

同样是提出还政给康熙,为什么索尼一提出,康熙就决定除掉鳌拜呢?

(四大辅臣)

第一,鳌拜成了孤家寡人。

为什么说当索尼提出还政于康熙的时候,鳌拜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呢?

一是苏克萨哈已经被杀。其实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苏克萨哈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罪,他那些所谓的“罪”,都是鳌拜捏造的,并不存在。甚至他究竟犯了什么罪,历史上都没有留下来,只是简单地说了,鳌拜给他罗列二十四大罪。康熙既然知道这些罪都是捏造的,他为何不派人调查?最后就屈服于鳌拜呢?我觉得康熙当时至少有两个考虑:其一是借鳌拜的手,杀掉苏克萨哈,也为他自己除掉一个亲政路上的障碍。其二是正因为鳌拜杀掉罗织罪名杀掉苏克萨哈,从而才把鳌拜推向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二是正黄旗支持康熙。苏克萨哈被杀后,苏克萨哈的正白旗,实际上因此听从于康熙的调令。而当索尼表示还政于康熙的时候,索尼所代表的正黄旗也听从康熙的调令。这样一来,八旗中就只有鳌拜和遏必隆的镶黄旗不服调令。而遏必隆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是一个哪边强势就往哪边倒的人。这样一来,实际上就只有鳌拜一个势力在对抗康熙。

(索尼剧照)

第二,康熙有了抓手。

康熙其实早就想除掉鳌拜,但是没有抓手。亲王们不可靠。如果联合亲王们除掉鳌拜,这样一来,这些亲王们势必做大,清朝前期亲王干政的悲剧又可能发生。如果联合大臣干掉鳌拜,实在又没有可联合的人。索尼虽然避免与鳌拜争锋,但是其态度含糊,康熙也摸不清楚他的心思。而当索尼向康熙提出还政的时候,康熙一下就找到了抓手,这就是索尼的儿子索额图。

虽然历史并不记载,但是可以肯定,索尼和康熙有一次深谈的。而在这次深谈中,索尼的儿子索额图最后成了康熙最可倚靠和亲近的人。康熙因此依靠索额图,扳倒鳌拜。

第三,康熙有充足的理由。

康熙想要扳倒鳌拜,必须要有说服力。事实上,鳌拜除了独断专行外,也并没有什么大罪。要想把权力从鳌拜身上解除,必须要有过硬的理由。

由于先前苏克萨哈提出还政,索尼又提出还政,虽然康熙都没有答应。但是,这种情况下,大臣必须做出还政的姿态。可是鳌拜并没有这样的姿态,反而更加专断。所以,这样一来,康熙除掉鳌拜,也就顺理成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