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领导力”适合所有人吗?


“觉知领导力”适合所有人吗?

起先,我们以为“觉知领导力”的训练适合带着团队,做着管理的经理人。后来,我们发现不是这样的。“觉知领导力”如同传统儒家提供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层关系一样,有着更深层的含义。


“觉知领导力”适合所有人吗?


我有过管理实践,系统学习过西方的整套商学管理课程。于我而言,真正对我帮助最大,影响最强的,是这门“觉知领导力”课程。我并不否认其它管理课程的价值,差异在于,唯独这一门课程,它的方向是向内的,课程的对象面对的是我自己。而不是其它任何的外在,无论是财务数据、市场、运营、战略、创新、组织行为、商业模型、人力资源等。从自己开始,直面自己、了解自己,进而管理自我、不断升级自我思维模式,并且学习以客观冷静的头脑看清自己与周围的链接方式,专注于打造生态,而避免了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在无谓的消耗自我,消耗家人、同事与朋友上面。最终整体上实现了对生命质量的提升。


自我觉知对管理者的重要性

“当75名斯坦福商学院顾问委员会成员被问及领导者需要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

时,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回答是自我意识。”

——比尔乔治《修炼你的真诚领导力》

“许多人认为领导力是施与他人的技巧,怎样影响别人,但在我们的经验看来,陆军的领导力并非始于以他人为中心,而是以自己为出发点”。

——拉里杜尼高《西点军校领导力》

领导力就是深入自我的旅程,取决于你多大程度上想学习,多大程度上愿意给予,关乎个人改变,以及每天准备好更新你自己。”

——通用电器总裁 杰夫伊梅尔特


如此说来,每个人都面对着自我管理,与生态的互动。Everyone is a manager(人人都是经理人)。


深入来细说。“觉知领导力”是一套体系。适合所有的职场人。

它的精髓落脚点在“觉知”。而训练场在工作中。


觉知领导力分五个模块:


“觉知领导力”适合所有人吗?


核心模块是体系的名称,即“觉知领导力”。

它的价值在于帮助职场人士了解、反思心智模式并超越自我的情绪,无偏差性眼光来看待工作事务与工作关系。它先解决自我内在,与自己共处。如同儒家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即解决个人的心力和定力。


从个人到众人层面,事情便变得复杂。我们知道,唯一的不变定律是世界一直在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VUCA时代。商业环境不断地在变化,组织也在随之变化。而组织作为多个个体的组合,需要同频共振,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在方法上,捋清影响团队绩效的关键因素,培育团队的自我驱动性,层层剥茧,最终找到影响绩效的根本原因,共同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团队共同的学习下,建立共同的愿景与心智模式,即可塑造高绩效的团队文化。这恰巧是“团队绩效”模块的价值所在。


加大复杂性。跨文化的组织面对更加多元的文化环境,跨国企业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管理者需要获得应对跨文化组织环境挑战的知识与能力。对跨文化管理的管理沟通问题,认知、能力需要先行。挑战越大,风险越大。

德与位配,才能常任常胜。


更为复杂的环境是处于组织变化中如何应对。在企业变革管理中,对内部系统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的整体觉察力尤为关键。人的直觉愿意处于舒适区,除非自己受益,才愿意保持变化。在这种天性之下,关键利益群体以及利益相关群体更愿意处于舒适区是抗拒变化的。变革势必遇到阻挠。以悬挂、放下、接纳的心智,则培养成员共同看见,进而实现组织的变革管理,以及持续的变革,打造出真正开放、强大的团队。


“觉知领导力”适合所有人吗?


觉知领导力”从个人延伸到组织,小组织理解为家庭、团队、公司,大组织可以到集团、联盟、行业、国家。再大到社会,人与自然……它的价值取决于你聚焦的问题在哪一层。个人、家庭、组织?而无论在哪个层面,分解到最小单位依然回到个人的不断成长和心智模式的不断更新。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它不就是中华民族创新精神最鲜明的禀赋么?所以说,“觉知领导力”适合所有人,此言不差,正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