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蒋巷镇两个村子360余年互不通婚,现在怎么样了?

当初因蒋氏族人迁入而得名

下辖的白岸涂村与高梧贾村曾360年互不通婚


南昌县蒋巷镇两个村子360余年互不通婚,现在怎么样了?


后李村供奉李天福画像

南昌县蒋巷镇两个村子360余年互不通婚,现在怎么样了?

李根友介绍龙冈书院历史

南昌县蒋巷镇两个村子360余年互不通婚,现在怎么样了?

蒋巷镇内沟渠纵横


鄱湖之滨,与城区隔江相望的蒋巷镇,人文历史底蕴丰厚,自古就是江南重镇。元末时期,蒋氏族人迁居于此开店,并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市。集市通往城区的道路两旁茅草丛生,犹如一个巷道,遂得名蒋家巷,也就是蒋巷镇的来历。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今,蒋巷镇下辖的17个村委会有75个姓氏,却没有一个姓蒋的村子。此外,17世纪中期至今360多年,镇上的白岸涂村与高梧贾村互不通婚。


镇内75个姓氏唯独没有蒋姓


蒋巷镇位于赣江下游,自古以来四面环水,东临鄱阳湖,南北傍赣江。据《蒋巷乡志》记载,其境内由圩田成为陆地最早的地方为柏岗山头,成为陆地后,最早来此繁衍生息的为玉皇严家。《严氏族谱》载:宋朝建隆年间(公元960年),严氏在此起居。宋朝嘉祐年间(公元1056年),应、李二姓又迁移至蒋巷。直到元朝年间,逐渐有蒋、简、娄、罗、冯、闵、夏、郑八个姓氏在柏岗山中部定居。

“蒋巷之所以得名,正是元末时有一支蒋姓族人的迁入。”曾参与编撰蒋巷地方乡志的蒋巷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根友告诉记者,蒋氏族人迁入后,以开店经营为生,后来店面越开越大,逐渐成了当地的一个集市,而当时集市通往南昌城区的大道上,两旁全是茅草,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巷道,因此得名蒋家巷,后来简称蒋巷。

元末明初年间,又有胡、刘二姓迁移至蒋巷,就在胡、刘二姓迁移至蒋巷的时候,上述八个姓氏中除了“娄”姓外,其余七个姓氏逐渐外移。对于七个姓氏为何要外移?李根友告诉记者,可能与当地四面环水经常遭受水患灾害有关。而外移之后去了哪里不得而知。“七姓外移正是今天蒋巷镇没有‘蒋’姓的原因。”李根友说,如今,南昌县的蒋姓主要分布在东新、莲塘、南新、塔城、向塘。蒋巷镇下辖的18个村(居)委会有75个姓氏,唯独没有蒋姓(不包括婚嫁入镇人员)。


龙冈书院8弟子同时喜中进士


蒋巷于元末时期得名,其实早在得名前这里便已有大量人口繁衍,并积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当地后李村村民李天福辞官回乡创办书院,教育出的8名弟子赴京参加会试,同时夺得进士,成为佳话,千百年来为后人所称颂。

后李村的祠堂牌匾记载:宋宁宗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李天福入新建县甲子科举登乡贡进士。李根友告诉记者,李天福获得进士之后在朝廷当了一段时间的官员,之后又以疾病为由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创办“龙冈书院”潜心治学。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有8名弟子成为儒士,一同赴京参加会试,同时夺得了春榜进士,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为了表彰李天福教书育人的成绩,皇上还钦赐了“龙冈书院,花墙世家”的牌匾进行褒奖。

如今,书院早已不复存在,但李氏后人仍在祠堂里供奉着李天福画像,当地好学之风也流传至今。李根友说,当地每年都有不少人考上了大学。


告发朱三太子,涂贾两村结怨


蒋巷镇除了没有姓蒋的村子外,17世纪中期开始,该镇白岸涂村、高梧贾村两个村庄的村民互不通婚。如今,两村村民已没有任何恩怨,但至今仍恪守祖宗遗训,鲜有犯禁和破坏规矩之人。

67岁的涂传凡是土生土长的白岸涂村人,他告诉记者,相传明朝灭亡后,崇祯三太子朱慈炯逃难来到南昌,隐居在先祖涂洪义家。涂洪义对外隐瞒朱三太子的真实身份,安排他居住在建筑面积560多平米的“涂府土屋”。由于旧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此后三四年里,朱三太子隐居在白岸涂村平安无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三太子放松了警惕,经常同村民渡过赣江去尤口(今属昌东镇)看戏。有一次,戏中表演的正是大明王朝灭亡,崇祯皇帝在万景山上吊自杀的场景。朱三太子看后悲痛难忍,当场哭泣,恰被前明朝臣子贾亦齐发现。贾亦齐见当时吴三桂势力日益强大,便向吴三桂告密说:“天晴穿蓑衣戴斗笠者,为崇祯三太子。”

次日,贾亦齐特意邀请朱三太子外游,并叮嘱他穿蓑衣戴斗笠,装成农民,这样好让吴三桂的部将发现,而朱三太子因此落网。由于贾亦齐是高梧贾村人,从此,差点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白岸涂村村民发誓永不与高梧贾村通婚结亲。


360年,涂贾两村村民互不通婚


对于这一传闻,记者查阅了上世纪出版的《南昌县志》,县志也记载着“朱三太子遭贾亦齐告发,被吴三桂部将抓获”一事。不过,县志的记载把这段故事演绎成了“死无葬身之地”成语的传说来源。据记载,朱三太子被告发后,曾怒斥:“贾亦齐丧尽天良,背叛于我,汝死后无葬身之地!”果然,贾亦齐死后,每葬一地,必遭雷击,于是他的后代只好将其棺木吊挂在祠堂的大梁上。由此,两村村民心生疙瘩,不再通婚结亲。

白岸涂村的老人表示,因为祖宗留有遗训,村上只在1949年以前嫁了一个人去高梧贾村,但结婚不久便暴病身亡,也没有留下后代,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嫁到高梧贾村。记者随后在高梧贾村采访时,村委会一位负责人表示,贾亦齐的确是他们村的村民,而且家谱上有贾亦齐的相关介绍。他们村庄也只嫁过一人去白岸涂村。

记者了解到,高梧贾村、白岸涂村都属于典型的江南宗族聚居村庄,两村距离相隔不过十几公里,交通也非常便利,一些相识的年轻人经常聚集在一起喝酒聊天,甚至合伙做生意。但是,因为有着祖上这么一段恩怨,至今360多年,两村年轻人即便没有家长的“棒打鸳鸯”,也很忌讳恋爱、结婚。

不过,如今,一些年轻人表示,如果喜欢上了白岸涂村的姑娘,会勇敢地去追求。同时,白岸涂村的年轻村民也说出了他的心声,“时间可以改变传统观念,祖训是人定的,规矩也是可以改变的。身处现代社会,不能让世俗保守的眼光阻碍大家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身边有白岸涂村、高梧贾村的朋友恋爱结婚,我会衷心地予以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