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寄生虫》,路越走越宽,阳光也越好来越好

电影《寄生虫》的故事相当简单,理解门槛非常低。有人称:“恐怕就连六岁孩童也能看懂这电影想表达的严肃社会问题。”《寄生虫》凭什么拿金棕榈?不得不说,它出色的观影体验是拿奖关键。试想一下,戛纳电影节的评审每天至少看4部电影,很多是非常沉闷的,甚至是很“不好看”的文艺电影。这时候他们看到了《寄生虫》,一部标准的类型片,体验到此前几天未感受过的观影爽感,相较之下,不自觉会生出好感。该片从技术上来说,《寄生虫》采用的镜头语言并不特殊,但很多镜头是精准地参与到叙事当中的,视听、故事和主题高度统一。


电影《寄生虫》,路越走越宽,阳光也越好来越好


我们所说的“寄生虫”一般是指一个依附于另一个不同物种而生存的物种。电影中段,金家四口趁朴家人外出时“霸占”豪宅,一家四口在餐桌上畅饮,场面“温馨”,母亲忠淑数落基泽如果见到朴社长会像蟑螂一样逃走,基泽被激怒,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尊被践踏。而在后面一组低视角镜头中,朴夫妇在客厅熟睡,基泽蹑手蹑脚匍匐逃走的样子和蟑螂一模一样。而当夫妇两被小儿子叫醒,他们居然完全没看到基泽,这表明他们的差异已经相当于一个物种看另一个物种了。


电影《寄生虫》,路越走越宽,阳光也越好来越好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之前一场戏的远景镜头,当金家四口与地下室夫妇争夺“手机资源”时,镜头从远处拍过去,就像是几只蟑螂在争抢食物,而富人家的几只小狗们在这时出现,似乎在表达,这两家穷人此刻与几只蟑螂、几只狗没有任何区别。随后,金家的父亲,儿子和女儿从高处的豪宅一路向下逃亡回家,片刻间暴雨倾盆。从远景看,被雨水浸湿衣襟的这一家三口也如蟑螂般狼狈逃窜。

电影《寄生虫》,路越走越宽,阳光也越好来越好


以上这些蟑螂镜头与影片“寄生虫”的文本表达相统一:穷人如蟑螂般寄生于富人家,富人看他们,就如一个人在面对一只蟑螂,两个阶层已完全失去任何对话的可能。理解了“穷人=蟑螂”这一符号对位,我们不难领悟,为什么本片所有的人物都不立体。因为所有的人物都不是人物,都是符号。人物越符号化,越简单,才越具普适性,才越能代表更多的穷人,人物最终是为主题服务。

电影《寄生虫》,路越走越宽,阳光也越好来越好


因此富人的人物设定是同样的道理。把富人拍立体点难吗?不难。介绍下富人的发家史,多拍点富人的日常工作,对于奉俊昊来说,拍这样的人物还不是so easy。但有这个必要吗?大部分富人都习惯向上看,而很少向下看。这就是富人的共性,将这一共性安放在人物身上,对于主题来说够了。富人家姓”朴“,穷人家姓“金”。


电影《寄生虫》,路越走越宽,阳光也越好来越好


或许我们都知道,朴、金都是韩国的大姓。取这两个姓氏,其实也在佐证,导演表面在拍两个家庭,实则是想拍背后代表的贫、富两大阶级。从影像上,也能明显看出作者的故意为之。富人家在高处,从穷人家过去要不断攀升,路越走越宽,阳光也越好。导演多用低角度的仰视镜头,由下往上升镜头拍。


电影《寄生虫》,路越走越宽,阳光也越好来越好


所以穷人家在低处,相反多由上往下降镜头拍。如本片的开场与结尾两处镜头,首尾呼应,由上到下,暗示着阶级永不能跨越。电影是关于影像的艺术。《寄生虫》用精准的、不炫技的、却有丰富象征性的镜头帮助电影叙事,这是它虽为类型片,却不乏艺术表现力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