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丧失权威性,国际油价出现暴跌,对沙特王权会否带来影响?

新文化街男孩


沙特卡舒吉记者被沙特体制内人员杀害,已经反映出沙特王权被挑战,宁可牺牲也要大声疾呼。

王权体制无非给人民以承诺——更好的收入、更好的福利,以区别竞争政治的不确定性。

现在油价难以维持高价,不是暂时的疫情原因而是美国页岩油革命扭转了地球没有多少石油的愚昧——地球石油还有很多。美国从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变成石油出口国。美国探明可开采页岩油700多亿桶,地球其他页岩区还多得很。

沙特王室将会越来越困难。上周五维也纳欧佩克+会议就没能达成减产协议,石油出口国减产意味着财政收入出现不足、不减产价格就下跌。但这对石油进口国是好事,个人、企业都减低了成本。

沙特有些奇葩法律比如女人不能开车,伊朗女人打排球都蒙的严严实实,有什么意义呢?帝王驭民心法,养成服从习惯。

比起来土耳其是伊斯兰世界最开明的,它有可能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新领袖。沙特,知道石油供求关系逆转有所准备;但应该考虑君主立宪这个更大的问题,释放人民创造力,摆脱石油依赖。

沙特主动大幅度降价销售石油的行为更像34岁的王储穆罕默德萨勒曼所为,他3月6日晚些时候,穆罕穆德王储突然以“阴谋推翻国王和王储”的叛国罪名派沙特皇家卫队抓捕了自己的叔叔和堂兄,他们很可能面临着终身监禁或死刑。这被外界认为是王储在为自己扫清登位之路的举动,老国王毕竟84岁了。

据悉,穆罕穆德王储早已是沙特的“实际控制者”,掌握着从国防到经济的方方面面,他是沙特王室多年“宫斗”中的胜利者,先后“干掉”了两位王储,成功上位,眼看着就要成为沙特王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王。但是此人风评一直不佳,刚当上王储就以“反贪”为名抓捕了一批王室成员和亿万富豪,2018年他被指派人暗杀华盛顿邮报记者卡舒吉引起轩然大波。


云端美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下,欧佩克话语权肯定是已经大幅下降了,但是这次事件还不能算是欧佩克丧失权威性,因为这次是欧佩克主动为之。第一步棋当然是俄罗斯走的,但是第二步棋是欧佩克主动为之,说白了,就是沙特主动为之。

这次油价暴跌,如果说俄罗斯不同意增加减产是导火索的话,那么沙特的沙特阿美公司决定给亚洲、欧洲和美洲客户打折,就是周一开盘造成30个点大跌的罪魁祸首,所以沙特自身已经想好了它这么做会导致暴跌,所以它是知道相关风险的。

而且,当地时间3月6日沙特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包括前王储纳伊夫在内的4名沙特王室高级成员被捕,罪名是“涉嫌叛国”。这一事件很耐人寻味。是否和沙特做出油价打折的决定有关?还是说沙特提前把油价下降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给屏蔽掉?非常耐人寻味。

因此,国际油价暴跌短期内不会影响沙特王权的稳定,因为它是主导这一局面的一方,一切还都在它的掌控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沙特要进行这种自杀式的降价行为?

个人判断,这应该是沙特想把俄罗斯拉回谈判桌,这应该是一种硬碰硬的短期行为,是战术行为,不是战略行为。所以只要俄罗斯能够服软,那么沙特就会立即停止降价的自杀式行为,如果俄罗斯不服软,油价低迷长期化下去的话,那么不排除沙特会在某一个时间点撤回当前的降价行为。

总之,现在市场都在观察各方的第三步棋怎么走,市场依然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美天然气观察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相反了,正是由于欧佩克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威性以及沙特为了显示自己对原油市场的控制而特意让油价暴跌的,并不能说明沙特王权出现下滑或是欧佩克国家丧失了权威性。

这次油价的暴跌,虽然有一定疫情影响和全球经济的大环境决定,但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沙特利用自己在油价的话语权大面积增产,并且下调出口油价,导致原油价格大幅度的下跌。

沙特做出这样的决定固然对自己有一定的伤害,但是最深的逻辑还是希望通过油价的暴跌来让俄罗斯与自己达成进一步的结产协议,并且如果可能的话,也同时威胁美国页岩油的产能,从而使美国页岩油产能下降,抬升油价。

所以这一次决定的根本逻辑正是沙特为了显示自己的王权以及在国际油价中的主导地位,我们可以想象沙特在做出这样决定的时候,应该是与欧佩克其他国家进行过沟通的,所以这本身也代表着欧佩克对于油价的一个主导思想。

我们都说随着页岩油革命的成功,现在能源市场上欧派各国家的影响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是由于页岩油普遍成本在50美元以上,低于50美元的价格是欧佩克国家对于原油的价格还是有绝对的控制权。而这一次油价暴跌,也就是这样控制权的一个展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