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饺子节”里的养生之道

“冬至”源于二十四节气,“冬至不食饺,小心耳朵掉。”这句话应该是从小到大每逢冬至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了,久而久之,为了保住自己的耳朵,饺子被“安排”的也是妥妥当当,这一天也渐渐演化成了“饺子节”。那么不吃饺子真的会冻掉耳朵吗?答案当然是不会!

相传医圣张仲景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为纪念张仲景舍药,这种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被延续下来。

冬至“饺子节”里的养生之道


冬至是冬季的倒数第三个节气,是数九寒天的开始,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冬天的寒冷就会加大马力来到我们身边,那么在期待银装素裹的同时,从医圣的“娇耳”身上更应该悟出冬至养生的重要性:

冬至养生是一门学问:其一当御寒:面对冷酷的北风,穿上心爱的秋裤,裹紧大衣,特别要注意颈部腰部膝部保暖,避免冻伤关节,因气温变化而惹上风寒感冒。

其二当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减少阳气损耗,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劳心劳神,多晒太阳,勤泡脚,如同冬季贮存能量的幼芽,待来年发出一抹绿色。

其三当进补:是药三分毒,再好的药不如食补来的安全,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应遵从“多进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少进脂肪、糖类、盐类”的原则,增加机体御寒能力,补肾健体,增强免疫力。

冬至“饺子节”里的养生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