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之水》:書中的人生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滄浪之水》是中南大學閆真教授撰寫的一部長篇官場小說,講述了一個有志青年傳奇的半生。

書中的有志青年名叫池大為,池大為的父親當年因為替同事講了幾句公道話而被劃為右派,只能棲身於一個小山村,當一名鄉村醫生。幸運的是,池大為通過努力考取了北京中醫學院,父親卻因為太激動而突發疾病去世。


《滄浪之水》:書中的人生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滄浪之水


1985年,池大為研究生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家鄉的省衛生廳工作,廳長馬垂章對有著研究生學歷的池大為頗為看重,這也引起了同事丁小槐的妒忌。也許是繼承了父親的品質,池大為有著跟廳裡格格不入的“正直”,他與丁小槐一起去廳長的老家調查中藥市場,如實向藥政處報告假藥氾濫的情況;廳裡開支部民主生活會,他又為廳裡剛花了三十萬的進口橋車算了一筆細賬。這些都引起了同事們的不滿,丁小槐說他的調查資料不準確,關係要好的小莫也批評他不應該算細賬,老辦事員晏之鶴也勸他放“聰明”點。支部生活會不久之後,池大為就被調到了無人問津的中醫學會,女朋友也因此跟他分手。

調到中醫學會的池大為並沒有太大的沮喪,他認為清閒的生活能讓他更自在,每天上班看看書、下下棋,不用去趟廳裡的渾水。在中醫學會期間,池大為也與護士董柳結婚生子,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此時的丁小槐已經升到了辦公室副主任的位置,得以搬出之前大家都在住的筒子樓。

雖然兩人有著明顯的對比,可池大為依然覺得自己過的舒心自在,直到他的兒子需要上幼兒園。池大為想盡各種辦法都沒有能力把兒子送進省政府幼兒園,最後也只能依靠他看不起的商人妹夫想辦法送了進去,而丁小槐的兒子卻輕鬆就獲得入園資格,此時的池大為才感覺到自己的無能。


《滄浪之水》:書中的人生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歲月》(根據小說改編》


此後,池大為又遭打擊,他隨省衛生廳去湖區搞血吸蟲調查,整個調查卻是在馬廳長的授意下精心做出的虛假成果。明知數據有假的池大為也沒有辦法,想寫舉報信也被妻子阻止。深感絕望的池大為走到了人生谷底,他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正確。

沒想到的是,池大為的命運很快迎來了轉折。馬廳長的孫女去省人民醫院輸液,護士卻都因緊張而走針,池大為的妻子董柳因為技術好被臨時調去為馬廳長的孫女打針。順利完成任務的董柳得到了馬廳長夫人的欣賞,主動提出將其調到省人民醫院。池大為也得以再次能夠有機會跟馬廳長接觸。

後來,中醫研究院前任院長想揭發馬廳長,背地裡搞聯名信,他拉攏池大為簽名。池大為將事情告知晏之鶴,晏之鶴建議他立即向馬廳長彙報。池大為慎重思考後,選擇告知馬廳長,並連夜將馬廳長吩咐的事情做好。在此之後,池大為很快因為馬廳長的安排得到了副高職稱和讀博機會,年底又被升為副處長,房子也從筒子樓搬到了套間。


《滄浪之水》:書中的人生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歲月》(根據小說改編)


此後的池大為就變成了廳裡的風雲人物,很快就升到了副廳長,妻子也得以調到更好的工作崗位。一直以馬廳長馬首是瞻的池大為悄悄積攢著自己的力量,直到他終於升到了廳長的位置以後,他開始拋棄馬廳長那些表面文章,開始盡力將工作做實,開始不斷推出更有效的改革措施。

“滄浪之水”被大家廣為所知得益於屈原,在《楚辭·漁父》中記錄了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漁父對屈原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在《楚辭·漁父》中,屈原是一個自認“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高之人,他的命運卻只能是投江自盡,而規勸他的漁父則更像一個世外高人,告訴他在世上的生存之道。顯然,滄浪之水並不是一條河流,它更像是一個宦場仕途中人的精神世界。


《滄浪之水》:書中的人生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滄浪之水


在小說《滄浪之水》中的池大為一開始也是自認“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高之人,他不願意與廳裡的人同流合汙,情願每天在中醫研究所裡喝茶、看報、打牌。一個與世無爭的清高之人也並不會獲得更理想的生活,兒子上學、房子問題如果還都可以忍受的話,廳裡的那些不作為、亂作為卻也只能是他既痛心又無能為力的事情,只有當他坐上了那個位置,他才擁有了改變現狀的機會。池大為與屈原不同的地方是,他後來選擇了與這個世界妥協,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稱之為“同流合汙”,但他也沒有放棄最根本的自己,還是在努力實現著自己的夢想,而不願與這世界妥協的屈原卻只能以清高來彪炳自己,同時也選擇了與改變現實越走越遠。

《滄浪之水》中對池大為空懷壯志、無職無權的困境與時來運轉、名利雙收的糾結描寫的淋漓盡致,使得每位讀者都能沉浸在故事中,深切體會到他的人生旅程與人生困境,同時又感覺就像現實中的自己在經歷這一切。

很多人都覺得池大為最終為了利益而拋棄了理想,變成了一個虛無主義者,但在我看來卻並非如此。有理想、有信念必定是一件好事,這點毋庸置疑,但是如何把它變為現實卻又是另一個不得不去考慮的事情。當池大為固守自己的理想,甘心做一個一事無成的“清高者”時,他的境況並不會發生任何變化,他還是隻能每天待在冷清的辦公室裡發牢騷,眼睜睜看著廳里弄虛作假也無可奈何。直到他當上廳長以後,才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理想,雖然有些事情仍需要選擇妥協,但終究是獲得了改變的機會。


《滄浪之水》:書中的人生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明朝那些事


在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裡就記載了徐階的成長史,剛入官場他的意氣風發,看不慣首輔張驄的所作所為,就大膽的批評了他,此舉的後果並不是扳倒了張驄,而是把自己貶到福建的貧困山區做官。在那裡,他剷除匪患時又遇到了想當然的問題,他理所當然的以為官員們都會聽他的指令,誰知卻沒有人搭理他。痛定思痛的他也開始選擇了妥協,以利益為交換,發動當地百姓成功剷除匪患。重返京城的他看似是在四處拉關係,甚至是討好嚴嵩,實則是在隱忍不發,最後成功把嚴嵩拉下馬。如果他還是那個遇事想當然,腦門一熱就憑感覺做事的人,那他可能第一集就去領盒飯了,也沒有機會去做成後面的大事。

現實中的我們也是如此,我們常常自嘲或者不忿地說一句:“我們終於變成了我們自己討厭的人”,誠然,我們大多數人很難逃脫這個命運,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清楚我們是為了什麼把自己變成這個樣子。不是我們拋棄了理想,而是我們要首先學會生存,學會妥協,然後才能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如果像《夏洛特煩惱》裡天天喊著實現夢想的夏洛卻又只能靠老婆養活自己的話,那還不如沒有理想。


《滄浪之水》:書中的人生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夏洛特煩惱


世界終究不會完全變成每個人自己心中的樣子,我們要在成長中學會妥協,學會應變,去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看到的問題,而不是把自己偽裝成清高之人,天天在牢騷中虛度光陰。毛主席有句著名的詩詞: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清高是那些只願意發牢騷而不願意去改變之人的遮羞布。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並不能稱之為錯,如果能夠在“濯吾足”時也不要忘記將水變清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