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社會空想,現實與幻夢的交織,社會管理混亂怎能不敗

在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也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太平天國堅持了14年,勢力發展到18個省,嚴懲了中外反動勢力。佔領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多年,戰事波及半個中國,使清廷國力大傷。太平天國的事蹟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張,對日後反清革命有一定影響。由於它發生在鴉片戰爭之後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年代,時代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義,即在反封建主義的同時,又擔負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同時太平天國的一些領袖主張學習西方,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這種主張在當時是先進的。

理想社會空想,現實與幻夢的交織,社會管理混亂怎能不敗


理想社會空想,現實與幻夢的交織,社會管理混亂怎能不敗


但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雖然提出了《天朝田畝制度》,但在當時,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實現;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但中國依然是封建社會。 他們提不出一個切實的革命綱領,廣大將士參加革命目的不明確,大多是迫於生計,希望改變貧窮的經濟地位。在定都天京後,領導者封建特權思想膨脹,爭權奪利,貪圖享樂,結果斷送了革命前程。在後期,太平天國也有短暫的重振。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分裂後,形勢頓挫。洪秀全提拔了與清軍血戰多年的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等為各軍主將領。他們領導太平軍奮力戰鬥,力挽危機局勢。

理想社會空想,現實與幻夢的交織,社會管理混亂怎能不敗


中期的鞏固大本營使領導核心分裂。定都天京後,楊秀清因掌握了大部分軍政實權,所以“東府集團”勢力最大。這些集團之間爭奪權力鬥爭日益尖銳。1856年9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了公開的分開。據《李秀成自述》影印本記載,楊秀清驕傲專橫的傾向日益嚴懲地表現出來,“威風張揚,不知自忌”。1856年8、9月間,江南大營被打垮,天京被包圍的形勢暫時解除,楊秀清乘機進一步擴大勢力,“逼天王到東王府封其萬歲”。洪秀全命韋昌輝率部於9月1日趕到天京,包圍了東王府。次日楊秀清及其眷屬全被殺光。接著天京城內發生混戰,太平天國優秀將領和戰士兩萬多人死亡。後韋昌輝控制了天京,獨攬軍政大權。11月,洪秀全又命石達開殺死了韋昌輝及其心腹200多人,結束了韋昌輝對天京歷時2個月的統治。在這之後,洪秀全又逼迫石達開出走,後石達開被清軍圍困全軍覆沒。


理想社會空想,現實與幻夢的交織,社會管理混亂怎能不敗


在戰略上是有失誤。例如,金田起義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徘徊在紫荊山周圍,缺乏進取;起義之後,沒有盡一切可能爭取知識分子,不能把反孔和爭取知識分子統一起來;定都天京後,孤軍北伐,犯了兵家大忌。

初期的封王,一開始就埋下禍根,東王佔有絕對的軍政大權,導致野心的擴大,想取代天王。領導者彼此的明爭暗鬥,不信任也是促成失敗的原因。

理想社會空想,現實與幻夢的交織,社會管理混亂怎能不敗


《天朝田畝制度》的共產化。像分配時的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原則只適用於下層的農民、商戶、士兵。對於上層領導人,每天是用幾人共用的錢,吃幾人共吃的東西,穿的,住的都比下層人民好許多。體制的不均等性也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統治者日益腐敗,脫離民眾。據《中國近代史》上記載:太平軍進入南京後,立即大興土木,把兩江總督衙門擴建為天王府,拆毀了大批民房,動用了成千上萬的男女勞工,“半載方成,窮極壯麗”,旋因大火燒燬。1854年又在原址復建,周圍十餘里,宮殿林苑,“金碧輝煌”、“侈麗無匹”。東王府的修建也是“窮極工巧,聘心悅目”。至如冠履服飾,儀衛輿馬等,都備極奢華。此外,天王還不斷選取民間秀女入宮。這些情況表明,太平天國領袖們在進入天京後,生活上的奢侈腐化已經相當嚴重。

理想社會空想,現實與幻夢的交織,社會管理混亂怎能不敗


又據《太平天國》記載:太平天國領袖們之間的關係逐漸疏遠,原來“寢食必俱,情同骨肉”,變為“彼此睽隔,猜忌日生”,宗派色彩日益明顯。洪秀全僻處深宮,把許多精力用於宗教神學的著述,脫離了鬥爭實踐,脫離了廣大群眾。

理想社會空想,現實與幻夢的交織,社會管理混亂怎能不敗


太平天國的悲劇充分說明:由於受階級和時代的侷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的勝利。要完成推翻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就要一口氣推翻它,不能給它恢復期。在反封建的同時,還要反對資本主義列強,只有既反封建,又反對資本主義列強,才能完成救國救民的任務。後來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革命道路的開闢正是吸取了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等的失敗教訓,取得了最後勝利。太平天國的光輝業績,永遠激勵著中國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