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尿酸高的人,需要保护肾脏,防肾衰竭?又该如何降尿酸?

日上三竿


尿酸高成了困扰越来越多朋友的问题,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也都开始出现了高尿酸的问题,很多朋友高尿酸要注意控制,尽量减少关节疼痛,出现急性痛风的风险,但实际上,有高尿酸问题的朋友,更应该注意肾脏的保护,保护好肾脏,同样也是高尿酸朋友的重要注意事项。

高尿酸和肾脏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

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高尿酸会伤肾,之所以出现高尿酸问题,就已经是我们的肾脏健康已经发出了警示。

统计研究发现,在出现高尿酸问题的朋友中,大于有5%左右的属于单纯的尿酸生成过多型,大约还有10%左右的高尿酸患者属于综合型,即尿酸生成过多,同时也存在尿酸排泄的障碍;而其余的高尿酸患者,基本上都属于尿酸排泄不良型。也就是说,大约有95%左右的高尿酸患者都有尿酸排泄不良的问题存在,而我们身体中多余尿酸的主要排泄途径就是肾脏,之所以会出现尿酸排泄的不畅通,主要是因为肾脏对于血液中尿酸的过滤和重吸收出现了问题,排出进入尿液的尿酸减少,重吸收进入血液的尿酸增多,这样才会导致尿酸排泄不畅,尿酸逐渐升高的问题。

虽然在高尿酸发生之初,我们进行常规的肾功能检查,不一定会出现明确的肾功能问题,但多数情况下,高尿酸的发生,已经说明了我们肾脏功能开始出现了异常,这种异常的外在生理指标表现,就是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出现了超标。

长期高尿酸又会影响肾脏健康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高尿酸问题一出现,我们就更应该注意肾脏的健康问题了,而如果有了高尿酸不控制,高尿酸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的肾脏健康。


高尿酸影响肾脏健康的作用机理是很明确的,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偏高,过饱和的尿酸盐就会在血液中析出细小的结晶,这些尿酸盐结晶随着血液流经肾脏时,尿酸盐结晶就有可能会在肾脏部位形成沉积,逐渐影响肾脏间质的健康,同时高尿酸也会影响肾脏小动脉的健康,加速小动脉血管的硬化,高尿酸对肾脏影响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肾功能的下降,甚至有长期的高尿酸影响下,发生肾功能衰竭的问题出现。

除了这种慢性的肾功能损伤以外,高尿酸还有可能造成尿酸盐在甚至的累积,形成急性的尿酸性肾结石出现,肾结石会引起剧烈腰痛,血尿等问题,同时如果不及时的予以控制改善,也会引起肾脏功能的受损。

因此,有了高尿酸问题,我们强调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控制,一方面为了减少高尿酸引起急性痛风的风险,也是为了减少高尿酸对于肾脏健康的损伤。高尿酸伤肾,有了高尿酸问题如何保护肾脏健康,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尽早的把尿酸水平控制下来,尿酸水平下来了,肾脏中沉积的尿酸盐结晶也会复溶,消失,这样对于肾脏的健康损害当然就会降低甚至消失。

如何降尿酸?

到底如何降尿酸,我们说的很多了,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强调的是对于高尿酸要做到早知晓,才能早控制,建议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都要定期的检查血尿酸水平,当出现血尿酸水平升高的趋势后,甚至于接近边缘水平时,就尽早的进行控制和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边缘升高,轻度升高的高尿酸问题,也没有痛风发作和形成痛风石问题的朋友,可以通过生活上清淡饮食,低嘌呤饮食,多喝水,限制饮酒,加强运动,控制体重等方面生活因素干预来加强高尿酸的控制,目标当然是恢复正常,如果能够控制住高尿酸不再进展,在轻度升高的范围内不再升高,也算是比较成功的高尿酸控制了。

而对于已经发作过痛风问题,或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已经形成痛风石的朋友,或者尿酸水平超过540μmol/L的朋友,就应该在加强生活调理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用药来控制高尿酸问题了,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药物,都是能够有效降低尿酸的药物,具体的用药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有些情况下,有些朋友需要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来控制尿酸水平。

总而言之,不论是生活调理还是服药控制,我们最终的目标都是控制好高尿酸问题,尽量减少高尿酸带来的健康危害,保护好我们的肾脏和其他靶向器官。


李药师谈健康


近年来,高尿酸,被称为“第四高”,逐渐被人们所熟悉。

高尿酸,正是导致痛风的“元凶”,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事实上,一旦尿酸高了,不但会诱发痛风,对于肾脏,也具有很大的损害。

生活中,很多人发现自己尿酸高,是在体检时“无意”只晓得。

事实上,当人体尿酸升高以后,身体也会有一些异常情况。

尿酸高的人,睡觉时会出现3个异常,切莫忽视

1、腰部疼痛

身体里面的尿酸如果堆积很多,肾脏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负担,导致肾结石问题出现。

而“腰为肾之府”,腰部的两侧便是肾脏的位置。一旦腰部疼痛,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疼痛难忍,几乎都离不开肾脏疾病。

这主要是因为,尿酸过高,形成晶体堵塞在肾脏中,时间一长就会对肾脏产生负担,使腰部产生疼痛感。

如果发展到了晚期,可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

2、口渴难忍

对于高尿酸或是痛风的患者来说,如果夜里睡觉的时候,经常无理由的出现口渴,并且大量饮水之后,依然如此。

那么,很有可能,是肾脏毒素积累过多导致的。

所以,如果夜半口渴难忍,不仅要注意是否高尿酸,还需要警惕由高尿酸引起的肾脏疾病!

3、排尿异常

夜晚起夜次数增多,排尿夜色较深,甚至浑浊,要警惕尿酸超标了。

尿酸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一旦尿酸过多,会损害肾脏功能,影响排尿。

如果,你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需小心尿酸超标,已经损害肾脏健康。

尿酸高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护肾脏

高尿酸的并发症,除了痛风,对于肾脏损害最大。

人体的尿酸排泄,主要是经过肾脏,随尿液被代谢出去。

体内堆积大量尿酸,沉积在肾脏中,易导致肾结石,出现肾绞痛、血尿等,引起痛风性肾病。

而肾脏受损,又会进一步影响尿酸排泄,加重体内尿酸水平,如此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便容易诱发肾衰竭。

尿酸超标,形成微小的结晶,会沉积在肾组织,并阻塞肾小管,引起尿酸性肾病。

然而,可怕的是,这部分患者中,大多数是没有症状的,直到出现肾衰竭,甚至尿毒症时,才被发现。

在高尿酸,导致的肾病中,男性要高于女性,男性高尿酸者,更要格外注意保护肾脏健康。

护肾排尿酸,做好五个字

第一字:饮——多饮茶,少饮酒

酒精,可以说是尿酸的催化剂,并且还会抑制尿酸的排泄。

所以,想要促进体内尿酸排泄,一定要注意,少喝酒,滴酒不占最好。

尤其是,出现痛风的人,更要戒酒,不论是啤酒,还是白酒,都要戒掉。

多喝水,可促进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

喝水的时候,加点利尿小植物,促进尿酸排泄,效果更佳。

金兰菊叶茶,泡水喝,可消肿利尿,降尿酸,减少痛风发作。

金兰菊,是从欧洲引入国内的一种“药食两用”的小植物,被收录的《药典》之中。

现代研究发现,金兰菊叶泡水,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之效,有利于增加尿酸随着尿液排泄出体外,进而降低体内尿酸水平。

此外,研究还发现,金兰菊的有效成分,还可抑制尿酸合成过程中次黄嘌呤酶的作用,减少尿酸的合成,并且,可改善由高嘌呤饮食,所引发的高尿酸血症,并可综合调节脂、糖、尿酸交互紊乱的作用。

因此,喝水的时候,泡上一点,促进尿酸排泄,效果尤佳。

第二字:吃——管住嘴,少嘌呤

尿酸高,多与饮食摄入高嘌呤食物有关。

所以,查出尿酸高的人,一定要注意,管住嘴,莫贪食。

少吃高嘌呤、高果糖的食物,从源头上,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像动物内脏、鱼子、海鲜、浓肉汤、啤酒等,超高嘌呤食物要少吃。

畜肉(猪、牛、羊等)、禽肉(鸡、鸭、鹅等)、鱼肉等高嘌呤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但在急性发作期,也要适当的忌口。

第三字:控——控体重,莫超胖

研究显示,肥胖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限制嘌呤的排出,不利于尿酸代谢。

因此,尿酸高的人,要注意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不要过于肥胖。

但要注意的是,不能节食减肥,或者是不吃主食,以免使体内产生过多的酮酸,同时,增加尿液酸度,影响尿酸的排出,反而不利于控制尿酸。

所以,管住嘴,控体重,是要适当锻炼,而不是节食减肥。

第四字:动——适运动,莫懒惰

有研究显示,每天久坐时间超过8小时者,痛风发作概率会大大提高。

长期久坐,对身体危害很大,会导致身体水钠滞留,易引发水肿而导致血流不畅,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出。

因此,控制尿酸,还要注减少久坐,适当增加一些有氧运动。

运动的目的,是健身、减重,选择能够消耗脂肪的有氧运动。

慢跑、太极拳、广播操、快步走、乒乓球等项目,较适合高尿酸者。

每天运动 30 分钟以上,如果,不是经常锻炼,可循序渐进,即每周运动 4~5 次,每次 20 分钟,之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

第五字:眠——不熬夜,保睡眠

熬夜,易导致身体的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体内嘌呤物质的新陈代谢出现紊乱,最终造成体内的尿酸无法及时排出,对尿酸有一定影响的。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不利于尿酸的排泄。所以,尿酸高的人,一定要注意休息,不可熬夜。

最后,尿酸高的人,要注意勤检测

尿酸高的人,一定要监控自己的尿酸水平。多数尿酸高时,没有明显的不适,除非严重超高时,才会出现痛风、关节等。因此,日常对于尿酸的监测很重要。一旦尿酸值超过520μmol / L,不论有无症状,都要进行降尿酸的治疗。


一生的感悟


为什么,尿酸高的人,需要保护肾脏,防肾衰竭?又该如何降尿酸?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细胞外液尿酸盐超饱和状态,是一种极具隐匿性的严重代谢类疾病。肾脏作为尿酸的主要排泄器官,高尿酸血症的出现,往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高尿酸血症肾损害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高尿酸血症肾损害临床上可分为三型,即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

1. 急性尿酸性肾病

常见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的化疗和放疗过程中,因肿瘤组织破坏、核酸分解代谢亢进致尿酸快速增加,大量尿酸结晶广泛阻塞肾小管腔,尿流阻塞导致少尿、无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尿中有大量的尿酸结晶及红细胞、白细胞。

2. 慢性尿酸性肾病(痛风性肾病)

起病隐匿。常见于中年以上的男性。由于病理改变为慢性间质性肾炎,因此肾小管功能受损早于肾小球功能受损,即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出现较早。早期仅表现夜尿增多、多尿、尿比重降低、少量蛋白尿、多数不超过1.0g/d,尿蛋白电泳检查以小分子为主,有或无镜下血尿。患者常有腰部酸痛、轻度水肿、中度血压升高等表现。晚期肾间质纤维化使肾萎缩,纤维组织压迫血管引起肾缺血、肾小动脉硬化及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不全。

3. 尿酸性肾结石

尿酸性肾结石为慢性高尿酸血症肾损害的一项重要表现。较小的结石可随尿排出,常不被患者察觉;较大的结石可梗阻尿路引起肾绞痛、血尿及继发感染,并可出现肾盂肾炎的表现。单纯性尿酸结石在X线片上不显影,而混合性结石可在X线片上显示出结石影。结石可为发现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第一线索,它亦可出现在痛风诊断已明确的患者。

1. 一般性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避免富含嘌呤和蛋白质的食品摄入以减少尿酸的来源,这些食物主要有动物的内脏、沙丁鱼、鸡、肉类、鱼、淡菜、小虾等,且这些食物呈酸性,不利于治疗。根据肾功能情况,合理的控制蛋白饮食,多吃新鲜菜类及水果,且这些食物为碱性,对治疗有利。戒酒、低脂、低糖饮食可减轻体重,避免血脂升高。

(2)大量饮水,使尿量增加至2~3L/24h以上有利尿酸的排泄,防止尿液浓缩和结石形成。

(3)碱化尿液,使尿pH值保持在6.0~6.5,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性增加,利于尿酸的排出及尿酸结石溶解。

尿酸合成抑制剂别嘌呤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嘌呤转变为黄嘌呤、黄嘌呤变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生成,同时尿酸排出量亦减少,故可以减少尿酸在肾脏的沉积和降低了尿酸结石的发生。由于此药不增加尿酸的排泄,对肾无损害,故适用于血尿酸高、尿酸排出多,已有结石的患者。初始量200~400mg/d,分2~3次口服,必要时加量至600mg/d,待血尿酸降至360μmol/L时,改为维持量100~200mg/d,在肾功能不全时,用量应减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