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不能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

加油建业


虽然大家都知道粮食的收购价格一直很低,但好像却没有通过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的。这就好像是,如果我们没有钱花,难道央行就能随便印钞票来花吗?肯定是不可能的吧。所以说想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单纯靠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也不可行。



世界粮食价格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的,我们在这个大环境当中,也不可能只改变自己的粮食价格。就比如说现在美国、阿根廷,人家的玉米都卖一元钱一斤,难道我们能提到10块20块钱一斤吗?这样的话倒也可以,自己随便改价格,但就是没有人来买的。本来就存在很大的贸易逆差,这样一来,在粮食市场上就更没有优势了。


要想提高农民的收入,单纯靠自己随意的提高粮食价格是没有用的,还是要从根本上来解决。为啥人家国外的粮食价格也不高,但农民也赚钱,而且还生活的不错,这当然与他们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人家现在种地主要是靠机器种植,而不是靠纯劳动力种植。机器种植有多方便啊,拧开开关有个人操作就行了,又快又好,不费什么事。

所以要想让老百姓心甘情愿的种地,而又没有办法提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就要加大补贴,减少成本。加大补贴,那就是要给种粮食的老百姓发放一些补贴,虽然说粮食的卖价比较低,但是有补贴支撑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农民们耕种。另一方面就是要减少成本,这个成本包括农药、化肥、机械租用等方方面面的费用,只有成本降低了,种地才有利润。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快机械化进程,像国外那些粮食生产大国一样,投入少产出多,种粮食也可以有很大的利润收入,这样的话,肯定老百姓们都愿意种粮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良田荒着的情况了。


一品小十六


农民的低收入,在我看来不是粮价高低的问题,而是农民的收入与其他行业人员的收入不匹配的问题。

我们的数学都是老师教的,就以老师的工资算算账(老师的工资也只是一般的工资,其他行业在职人员可对照比一比)。

以前稻谷卖9分钱一斤,大米0.139元一斤,教师的工资是50元左右。差不多是每月工资可买400斤左右的大米,一年可买5000斤左右的大米。5000斤左右的大米,在还没有杂交水稻的年代,农民要种多少亩田呢?平均700斤亩产,亩出米500斤,一位农民要种10亩田。

老师5000斤大米是纯收入,农民种10亩田,折5000斤大米,却要上交公粮、余粮,还要承担诸多的建设工程、抗洪抗旱等义务公差,还要购买生产资料,农民种10亩田,最后能收入口袋的有多少?

更何况一位农民哪来的10亩面积,有的地区10位农民都不一定有10亩面积。

现在大米买2.2~2.5元一斤,教师的工资是5000元左右,教师每月可买2000余斤大米,一年可买25000斤左右大米。

一位农民要收25000个大米,要种多少田呢?往高一点讲,每亩产1400斤稻谷,折米1000斤,一位农民要种25亩田才可以收25000斤大米。

教师可以净买25000斤大米,农民种25亩田,收25000斤大米,却要投入许多生产资料进去。

粮食涨价了,从0.139元一斤涨到2.2~2.5元一斤但农民却要从种10亩面积上升到种25亩面积,毛账才可以和老师持平。

更何况现农民的平均面积,也许20个人才能有25亩。

一个六口之家,加起来的面积不到10亩的地方,应该占多数,10亩面积能收10000斤大米,也就是说,一个6口的家庭,一年种10亩水稻,除去生产资料开支,风调雨顺的话,最多也只能是教师一人的三分之一收入。

9分钱一斤稻谷,0.139元一斤大米的时候,老师一月工资可以买400斤左右的大米。

1.1元钱一斤稻谷,2.2元一斤大米的时侯,老师一月可买2000余斤大米。

农民田还是那么多,亩产还是那么多,但生产资料却不是那么多,收入能换来的物资并不是那么多,开支也不是那么多。

就如几年前医保只要交几十元,现在却要交几百元了。

如果大米涨到6元钱一斤,届时老师们的工资会是多少呢?农民将要种多少亩水稻才可以和教师们持平呢?更不说他们的其他福利。能有那么多面积给农民种吗?

换个角度讲,现在70岁以上的老农,一个月的养老金可买40余斤大米,勉强供一个月的口粮,把粮价提高至6元,这些老人一个月的养老金,20斤大米都买不到了。

农民现在的富裕,并不是因为粮食涨了价就富起来的。农民的富裕是通过种粮以外的途经富起来的。

整个社会分配中,农民想通过粮食高价来致富,可能是很难如愿的。

我是一生好人大司马,稻谷是农作物中的珍品,是每一位生命中始终都离不开的食物。让我们一同学习和研究水稻种植中碰到的种种问题。也愿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一生好人大司马


我的看法——收回农民手中的土地,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人民公社集体化管理,用企业型、规模化生产形式,减少劳动力用工和降低劳动强度,全面推行大型机械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生产的水平,发展生产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高了,成本低了,农民的劳动报酬及经济收入也就自然高了!

不在发展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总产上做文章,任何的经济刺激或单靠提高粮食价格的方法,终究解决不了中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终究解决不了中国粮食缺口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也无法解决中国现阶段社会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顺林5688


为什么有人说不能大幅提高粮价,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对于这个说法,我是不赞同的。因为这种说法,大多是脱离实际的主观猜测。下面我从几个方面逐一进行反驳,希望广大农民朋友和有识之士能给予正确的评判。

一,说粮食涨价别的商品也会跟着涨价。我来问你,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们拿电子产品为例。这些年,房地产价格翻了好几翻,电视机,洗衣机涨了多少啊?要不是国家财政补贴,估计很多电子企业早就倒闭了。再说现在的汽车,就像粮食一样,别的商品都涨,唯独汽车不涨反跌。难道汽车行业没有上下游企业吗?难道这些企业的员工不涨工资吗?



由此可见,并不是说某种商品涨价了,与之相关的商品都必然跟着涨价,反过来也是一样,某种商品降价了,也并不是所有与之相关的商品必然跟着降价。就像粮食降价了,但是与之关系密切的农药化肥反而涨了许多。


二,说提高粮价会引发很多社会矛盾。那咱就以猪肉为例吧,近来猪肉价格比一个月前翻了一翻,达到几十年来最高水平。但是尽管如此,不还是穏穏当当,风平浪静吗?如果粮食在现有的价格上涨一倍,小麦2.3元一斤,那么一个普通家庭又能增加多少生活开支呢?如果按每个家庭4口人,每人每月30斤面粉,就是120斤,现在农村面粉1.8元,乘以120斤等于216元。也就是说,一个四口之家,小麦价格涨了一倍的话,也只不过每月增加216元的生活开支,一年才区区2600元,还买不着小县城半个平方的面积。这对大多数人的生活,根本构不成什么妨碍,只不过一个工人20天的工资而已。至于说有些贫困户,现在粮价这么低,他们不也是得靠吃低保吗?要说有影响,粮价低直接影响了8亿农民的收入,这才是大多数。


三,关于粮价,现在粮食价格低迷,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有国际市场的原因,也有国家调控的原因。至于上面那些说法,只不过是各人的看法,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缺乏事实依据,甚至是耸人听闻,不必当真。


十里八村众乡亲


为什么有人说不能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

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也议论过,更有人提过建议。但是,没有能够被采纳,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则是粮食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知道,粮食关系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粮食与农民利益很密切,与城市居民利益也很密切。如果单纯地提高粮食价格,或许农民可以增加收入,提高收入水平。但是,城市居民怎么办?尤其是中低收入水平阶层,很有可能生活水平会出现大幅下降,并引发许多新的社会矛盾。

不仅如此,与粮食有关的工业产品,包括大部分食品,价格也会上涨,最终又传导到日常生活之中,包括农民自身,也会增加很多负担。既然与粮食有关的产品涨价了,其他工业产品也可能同步涨价,继而带动农民种粮的成本上涨,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粮食涨价需要慎重,决不是单边行动,而是无数边的行动。简单地给粮食涨价,必然带来复杂的矛盾。所以,要想增加农民收入,最重要的还是要在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增加粮食补贴、改善种粮条件等方面入手,使种粮的相对收益增加,而不是通过涨价的绝对收益增加。涨价带来的绝对收益是不可靠的,是会随时被农资产品的涨价等吞噬的。

农民和农村问题,尤其是农民收入的增加问题,需要像古人所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样,在粮食之外做文章,不去做粮食涨价的问题,而做粮食生产和管理的文章,做给农民补贴和减负的文章。这篇文章做好了,农民的收入也就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就会提高,粮食的安全性就会越来越强。


谭浩俊


其实关于现在一提不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有的农民不了解真实国情会骂娘,说不给农民一心,特别是身处农民的人提出这个问题,农民会骂他八辈老祖宗。其实你真正懂了里面的道理,你就完全了解这些人对农民的苦心了,他这才是关心农民,为农民过上好日子找出路。靠粮食大幅度涨价,农民会越涨越穷,并不是粮食暴涨价农民就富裕了,农民要想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得靠国家的好富民政策才是根本。下面咱就从粮食涨价说说里面的道理,看农民能不能富起来。

咱就拿现在的一亩小麦来说罢,平均亩产一千斤不少吧,按现在小麦市场价格一块一一斤,收入一千一百块钱,不说投资,按小麦现有价格提高一块钱,农民高兴傻了,说这政策不错你这一亩地收入了二千一百块钱,下半年的粮食收入作为投资计算,咱农民朋友要是国家不管农民了,你这二千一百块钱能不能过上幸福生活,在现在高消费的时候,这二千一百块钱你能买点什么,咱们农民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咱农民要想过上好生活,只有靠国家有个好的全国公民经济一体分配政策,那才是咱农民过上好日子的根本,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所以农民不要盼粮食涨价过好幸福生活,农民过上好的生活,增加农民收入,要靠国家出台的好富民政策才是过上幸福生活的根本道理,国家只有把农民的收入也纳入到国家经济分配的大蛋糕中,才是农民真正盼望着的好事情。




纯正农家蜂蜜


因为牵扯到一个深层次管理的问题了…


手机用户雁门风正


没事干了吧,闲的吧,粮食不该涨钱,就是怕提高生活成本吧,好他妈的自私,因为粮食是必需品,全国大部分是农民,目前种大田的,目前的粮食价格,算上补贴,有几个不赔钱的?化肥涨钱,播种收割涨钱,种子涨钱,售价一直不涨,种田积极性基本没有了,种的多陪的多,油盐酱醋哪个不涨钱,农民种地一年要不是有年轻的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有几个能有积蓄的?公平来讲,粮食应该涨钱,大幅涨钱,让老农民种地赚到钱,产量再高没有够多的播种,也是零,粮食是战略命脉的,就跟猪肉一样,你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试试,拿死你,一直强制压制粮价,种粮的是越来越少,不要给自私找借口了!


规划时代


为什么有人说不能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因为单纯提高粮食价格,并不能给农民带来多少实惠。

我国虽然有18亿亩耕地,但农民人均不足3亩,而且分布很不均匀,自然条件差异也很大。粮食产量已连续续十多年保持稳中有增,增产潜力已经很有限。目前全国农民人均产粮不到一吨,即使价格上涨50%,农民人均增收不过几百元,户均增收千余元,作用并不明显。



然而,如果粮价真的上涨50%,对国计民生的影响那就大了。在全国大局中,任何一个行业都重要,都需要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粮价上涨导致大量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必然要提高产品价格,极有可能引发一轮市场涨价潮,农民也是消费者,同样要品尝物价上涨的苦果。同时,国外大量粮食进入我国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大,将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由此可见,大幅提高粮食价格,既不能让粮食大幅增产,也不能让农民大幅增收,只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利少而弊多,实不可取。(文、图/苗竹子)


苗竹子


为什么有人说不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

我国的粮价

其实是和国际粮价接轨的,国际粮价持续走低,自然会影响到国内粮价。

由于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机械化种植粮食成本极低,而我国农业家庭农场、合作社,虽然在国家多种政策扶持下,还处于小农经济的模式,都是各自为营。

农业形不成规模化、集约化。就完不成规模经营,就不会产生规模效益 ,不利于农业节约成本,不能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国家政策因素:国家不再为粮食价格实现托底,最直接的体现是2014年以后,四大粮食作物托市收购价格的相继变革。

市场供求因素:自从国家逐步变革甚至取消几大粮食作物的收储制度以后,我国粮食市场行情逐渐走向市场化,价格走低也是必然的。

现在什么都涨价,为什么粮食不涨价?

对于粮食价格最敏感的人群,是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生活的居民。粮食是日常必需品,如果粮食价格上涨了,那很多生活在底层的百姓生活就会更加困难。

物价出现温和上涨,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得到逐步提升的体现。

有人说国内物价都在上涨,只有粮食没有涨价。其实粮食是有一定幅度的涨价,只是这个幅度相对其他商品而言很小,所以人们认为粮食没有涨价。

民以食为天

我国是一个为人民谋福利的国家,全民致富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国家每年都采购大量的粮食存入国库,控制粮食的价格,使粮食价格的波动性很小。

粮价是随市场决定的,假如国家随意把粮食价格涨上去,那么外国的玉米、高粱、大麦等杂粮就会进入我国被用作饲料。

大量的进口还会直接导致国产粮食过剩,那么我国粮食的价格还会大跌,最终吃亏的还是农民。

我国农业要发展,走规模化、节约化、产业化道路是必然的,促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才能改变我国是农业大国的格局。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国家有国家的“大农业”战略、“全民致富”发展规划,在当前农村“农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现状下,一分为二“理性”看市场。

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青年不但要进城,而且知识青年要下乡,农业兴则国兴,农民富则国强。

要有“前人栽树、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要有“后人乘凉、功成必定有我” 的新时代担当。引导青年人才返乡创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就必须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契机。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这是一条时代新人生“自主创业”农业发展的“创新之路”,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适合“大众创业”可复制的一条“中间道路”。
扶贫达人团成员~头条自媒体~/农居对接/上海创业“全国推广”应用项目2019.8.26.上海.长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