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億蝗蟲逼近的真相: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另一場“人禍”


數億蝗蟲逼近的真相: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另一場“人禍”

疫情未退,蝗蟲逼近,這不是遙遠的哭聲。

文 / 趙家鵬

阿拉伯沙漠裡的一場降雨,在兩年後,卻讓數千裡外的中國人感受到了恐慌。

2018年中,因為連續的強降雨,在阿曼、也門和沙特阿拉伯三國間的沙漠地帶,土地溼潤起來,土中的沙漠蝗蟲開始從卵中孵化。到了當年年底,沙漠蝗蟲的數量增激增,開始成群聚集起飛。

互聯網一度謠傳沙漠蝗總數在3600億或4000億隻,但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官方數據,目前蝗蟲數量估計為數億隻。

蝗災開始後,蟲群沿著南北兩個方向移動。過去兩年,它們向南越過紅海,到達東非,致使肯尼亞、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在內國家,遭遇了25年來最嚴峻的蝗災。向北則渡過波斯灣,感染了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印度北部的土地。

目前,已有近數億隻蝗蟲襲擊了印度西北部的拉賈斯坦邦,將造成今年印度糧食減產30%-50%。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算,如不加以控制,到今年6月份,蟲群數量會擴張到現有的500倍,蔓延至亞非30多個國家。

更壞的消息是,蟲群距離中國僅1000公里,且有不斷向東蔓延的趨勢。這場蝗災,會逼近中國嗎?

農業部在第一時間給出了答覆:隨季風可能有少量遷入我國,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這個判斷是經得起推敲的。此次在西亞肆虐的蝗蟲,如想抵達中國,有兩個遷徙方向,一個是沿印度北上進入西藏和新疆,另一個是轉向東南亞進入雲南。無論哪一個方向,都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前者是西藏高原和帕尼爾高原,後者則是雲南的茂密雨林。

沙漠蝗蟲的對於暖溼氣候有格外青睞,一般活動在溫度40℃左右、溼度60%-70%的條件下。高寒的山脈是阻隔他們的天然屏障。

另外,蝗蟲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穀子等禾本科植物為食,這是因為其體內擁有大量的名為糖苷鍵轉移酶的代謝解毒酶類。這類酶能降解禾本科植物中存在的特定次生代謝物。而在熱帶雨林,其賴以為生的禾本科植物稀少,且充滿天敵,不利於蟲群遷移。

一言蔽之,大可不用擔心。相信科學,新冠肺炎之後,中國並不會被東非蝗災盯上。

但在社交媒體上,關於蝗蟲的討論卻開始氾濫。近日,多家媒體報道了東非蝗災的消息,有人開始設想,如果蝗蟲來到中國,該怎麼辦?

網友回覆:起鍋燒油,吃了它啊!

遙遠的危機變成了饕餮們的腦洞盛宴。人們翻出舊事,2017年,山東濰坊出現大規模蝗蟲氾濫,當地村民集體出動捕蝗,引起附近市民前來收購,10元一斤非常搶手。

除了人吃,家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