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哪裡存在傲慢,哪裡有偏見?你怎麼看?

大愛如風


我很少接觸英國作家的著作,原以為馬爾克斯的現代魔幻主義是最吸引我的。但當讀完《傲慢與偏見》時,我發現這種浪漫現實主義也是十分吸引我的。故事發展的背景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特有的世態人情。

作者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在那個時代,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這就是如今我們所說的“感情要門當戶對”,這個“門當戶對”不是純粹的門第問題,而是兩個年輕人之間需要精神上的平等。婚姻不是兒戲,我們不可以只考慮利益因素而不在乎婚姻當事人的感受。婚姻是神聖的,它應該是愛情最好的歸宿而不是墳墓。

伊麗莎白是本部小說中的女主角,也是英國文學中最著名的女性角色之一。她有許多地方十分吸引我,正如小說中說的她可愛、聰穎、能和任何人優雅的交談。她誠實、優雅、富有智慧,這讓她能夠從她所屬的社會階層的低俗、無聊中脫穎而出。然而,她犀利的語言和過早的對別人定論也導致了她的迷茫。伊麗莎白不是一個低俗的母親和一個冷漠的父親的複製體,也不是幾個行為荒誕姐妹的結合體,更不是勢力的女性的縮影,她的身上有許多現代女性一直渴望擁有的品格與力量,當她漸漸的看到達西先生高貴的品質的時候,她才發現自己對達西先生的錯誤認識。她和達西的愛情可以修成正果,也是書迷真切地渴望。

《傲慢與偏見》原本的書名叫做《最初的印象》,對於伊麗莎白來說,達西留給她的最初的印象是傲慢無禮,這使得伊麗莎白對達西有著很深的偏見,這種最初的印象使得他們的感情止步不前。這種劇情在電視劇中、小說裡,乃至電視劇中都十分常見。我們總是自以為是,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總是覺得自己的判斷是對的。但是實際上,我們可能有著十分嚴重的錯誤。最初的印象並不一定是準確的,一面之緣或是從他人口中瞭解的那個人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我們在相處中要學會真誠待人、平等待人,要學會從細節中慢慢了解一個人。

當看到他們彼此誤會、伊麗莎白拒絕達西的求婚時,我為他們感到深深的惋惜,但故事的轉折恰好出現於此處,達西受挫後意識到了自己的傲慢帶來的嚴重後果,放下傲慢給伊麗莎白寫了一封長長的信。伊麗莎白也因此改變了對達西的看法,因為之前的偏見而感到內疚。當一切傲慢與偏見消除後,兩個獨立的人格,兩個相互吸引的靈魂終於得到了平等的交流,有情人終成眷屬。

故事的結局是中國式的大團圓結局,其中起先不被我看好的的角色也得到了較為圓滿的結局,這是奧斯汀作品的浪漫之處。一段感情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達西的傲慢並不是他刻意而為之,他高貴的家世、鉅額的財產、英俊的外表使得他養成了低頭看人的習慣。無數少女的追捧使他連應有的紳士風度都少的可憐,他最初對伊麗莎白的感情可以理解為是好奇和男人的征服欲,其中的真心少的可憐。

伊麗莎白這樣的女孩子渴望的是一段平等的、靈魂相契合的戀愛,這使得她對達西無禮的追求十分反感。她是那樣的獨特,是那樣的有趣。她厭惡富家子弟的傲慢無禮,這使得達西在她這裡受到了嚴重的挫敗。她認為婚姻應該基於理性的選擇,而不是單純對於家世、財富的判斷。儘管她深陷物質社會,她卻依舊保持清醒,憑著自己的學識和修養,懂得適時拒絕,懂得適時接受,勇敢地迫求真愛。這讓我們相信社會再不明朗,也總有清醒和不屈的人,我們不該只是讓伊麗莎活在心中,更要讓她活在我們的身上,以帶領我們去糾正這個社會部分人扭曲的婚姻觀和價值觀。

讀這本書第一遍是讓我們覺得遇到了愛情,作者絕不只是單單給我們講述一段經歷了磨難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它也描述了一個無數少女都渴望擁有的完美愛人的形象。感情裡不能只考慮金錢和物質,但也不能不考慮這些因素。但達西的完美在於他知錯能改,在於他雖然滿身傲氣,但肯為了愛人低頭,肯為了愛的人除去滿身的荊棘。達西和伊麗莎白就像千千萬萬個我們,帶著對愛情的憧憬與渴望,經歷了一次次的考驗,為了愛人改掉了自己的壞脾氣、壞習慣。或許每個人都是一隻刺蝟,只有當它遇到自己的愛人才肯露出自己柔軟的肚子,相擁取暖,又小心翼翼。

文章以戲言開始,似乎這樣的開始已經告訴了人們這將是一個輕喜劇,即使中間磨難重重,但不會影響它皆大歡喜的結局。小說來自於平凡,《傲慢與偏見》中的愛情是平凡而又堅韌的,它不似《呼嘯山莊》中的愛情經歷了生離死別,也不似《簡愛》中的愛情充滿了激情與選擇。它平淡的讓我一度失去興致,但當真正沉浸其中時,我發現了它獨特的韻味。這段愛情就好似一杯新茶,入口無味,細品方能覺出茶的清香。

我常常在想,達西和伊麗莎白之間的阻礙只是傲慢與偏見嗎?我想這也是作者想讓我們思考的問題。在他們之間最大的阻礙是他們自己,但絕不是僅僅只有他們自己,最根本的還是他們之間階級的差距。伊麗莎白內心最夠強大,所以她可以堅定的去追求自己的愛情,但是當他們真正結婚之後,他們遇到的問題會少嗎?達西原本可以娶一位更加富有的妻子。這會使得達西的親朋好友對他們的感情有一定的評論,而這些伴隨他們一生的閒言碎語真的不會使伊麗莎白心煩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但作者為何還是寫出了大團圓的結局呢?我想這是為了向世人表達她的觀點:愛情中的磨難有太多太多,但真正的愛人會和你一起度過這些磨難,真正的愛情不懼這些磨難。通過這句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作者的想法,或許也是因為這句話更加喜歡這本書了吧。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只有心存感激和尊重,才能走得長遠。伊麗莎白和達西受足了傲慢和偏見帶來的苦楚,希望我們可以以此為戒。

他們的愛情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有時候我真的替他們感謝達西的堅持和勇敢,一段感情中往往有太多的膽怯和後退,如果達西沒有堅持,如果達西選擇了別人,又是一番如何的場景呢?其實,有很多時候,最顯而易見的道理,往往會被忽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可能它不是最好的選擇,卻不會讓我們抱憾終生。想做就去做,如果還在猶豫就是沒有那麼渴望罷了。其實膽怯和猶豫又何嘗不是阻礙愛情的一大障礙呢?

我慶幸我生在這樣一個時代,財富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兩情相悅、精神相合才是最重要的。

願我們都可以遇到自己的愛情,儘管困難重重,但仍能初心不改。作者:春風拂林綠








風華正茂Vlog


世界名著《傲慢與偏見》,首先是男主達西的傲慢,和女主伊麗莎白的偏見。

小說中達西的形象是,他英俊瀟灑,出身於貴族家庭,具有上流社會的優越感,使他盲目自負,本有著自身的傲慢。

伊麗莎白聰慧,活潑大方,富於理性。她把愛情看成幸福的基礎,看重才智和人品,不承認門第金錢帶來的優越地位。她鄙視表兄柯林斯的奴性,對達西的傲慢及其反感。

傲慢就是達西的性格比較高傲目空一切,偏見就是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有句經典語句,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達西是一個出身貴族的富貴公子,但過於的驕傲和看重自己的社會地位,他的傲慢在開始時,給伊麗莎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向伊麗莎白求婚被拒絕,他認識到自身的缺陷後,痛改前非,在愛情力量的感召下,並豁達大度。

伊麗莎白有著強烈的自尊,自重和平等的要求。她的個性在戀愛過程中得到鮮明的展現。她才情過人,說話幽默風趣,追求理想的愛情,而又嚴謹選擇。她嚴詞拒絕達西屈尊俯就的求婚,並勇敢地當面指出達西的自命不凡。達西轉變後,她十分珍惜他的真摯的愛情。她以自己的努力爭得了平等,相稱,真誠的愛情和理想的婚姻。

《傲慢與偏見》作者,簡,奧斯汀(1775年~1817年)生於英國鄉村小鎮斯蒂文頓,沒有上過正規學校,在父母指導下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她從小喜愛文學。17歲時開始寫作,共發表了6部長篇小說,她終身未嫁。在她20歲時的處女作品《理智和感情》,隨後又接連發表了《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諾桑覺寺》《勸導》是在她去世後第二年發表的,這時才署名上了作者的真名。

她的作品深受讀者喜愛。《傲慢與偏見》本書於1813年,描寫了四對青年男女的結合,生動地反映了當時英國農村的風俗和社會心理,反對為金錢而婚,也反對輕浮從事,強調感情對締結理想婚姻的重要性!


內江黃大姐


題主的附加問題說明沒有認真看過這本書。

這是發生在英國中產階級以上家庭的故事。

故事裡的人家大多都有莊園,有穩定的收入,但是階層不同。

達西先生和他的姨母加苔琳夫人是頂級富豪,加苔琳夫人母系還有爵位。實際上真正傲慢無禮的是加苔琳夫人,不講道理,一味認為自己高高在上,欺壓別人,強行要伊麗莎白離開達西。達西只是稍有傲慢的舉動,而且很快就認識並改正了。

彬格萊是中等階層,他和他的姐妹都因為父親做生意,繼承了不菲的遺產。彬格萊待人很好,但是他的兩個姐妹就瞧不起收入比他們低的人,對班納特一家諷刺、挖苦,巴結達西,妄圖進入上層社會。

班納特一家由於繼承協議要求必須是男子繼承莊園,但他只有五個女兒,所以五個女兒的地位就很尷尬。將來沒有陪嫁,另外舅舅是商人,姨父是律師,幾個小妹妹沒有體統,就更讓很多人看不起。

就連巴結上加苔琳夫人的小牧師柯林斯都明目張膽的瞧不起麗萃。

而麗萃的媽媽也看不上生活不如她們的人。

所以傲慢的原因是金錢,是地位。

至於偏見,則是由個人原因形成的。伊麗莎白在初認識達西時,因為達西慢待她,挑剔她,就記了仇,把達西的缺點放大。而騙子韋翰在一開始恭維她,做出追求她的姿態,她就沒能看破他的本性。

簡奧斯汀被譽為是在馬克思之前,在婚姻關係問題上的馬克思主義者,對資產階級在婚姻愛情上的以金錢為決定因素給予了深刻的揭露。


旁觀者嵐


傲慢與偏見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鼻祖,講的是一對深陷財務危機的農村貴族夫妻,在得知同村大戶人家要來兩個有錢的單身青年度假,處心積慮的把自己的幾個女兒匆匆“包裝上市”,在舞會上推銷給兩位男士。

大小姐忠厚淳樸,愛情發展的也挺順利,二小姐卻自尊心頗高,總覺得父母這樣有失體面。達西則顯得對伊麗莎白毫不關心,其實主角光環早就籠罩了兩個人,讓二人產生了荷爾蒙的變化。

原來達西是個很有錢的大富豪,父母早亡只有個妹妹,簡直是再適合不過的結婚對象,從他出道開始就是一眾女青年爭風吃醋追求的對象,但他對所有人都保持著客氣和冷漠。他幾乎沒被拒絕過,唯獨在家境不匹配的伊麗莎白這裡碰了釘子,因為伊麗莎白的自尊心太強,女人又都比較成熟,覺得根本沒可能跟這樣的大富豪結婚,更不願費心巴結,自動上門。

兩個人其實都是對對方既傲慢,又充滿著偏見,按說這樣兩個人應該風馬牛不相及才對啊,怎麼就突然又互相看對眼了呢?這就是這部作品的戲劇性所在。可能恰恰因為想到對方是一個不可能的結婚對象,這種不可能給了他們對對方的想象和好奇,最終走到了一起。



其實我看這部作品的時候也不知道達西喜歡伊麗莎白什麼,她除了自尊心什麼也沒有哇,就像《繼承者》裡財閥兒子愛上保姆家的女兒,為什麼呢?《半生緣》裡世均為什麼愛家境窮困,姐姐做交際花的曼楨,而不愛門當戶對的翠芝呢?

大概是每個人都不想要自己既定的人生,和看似合理的人選結婚,一眼望到頭的人,沒勁。

在無數星星的光芒下,世間的一切也不過是螞蟻的煩惱。如何扮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歡迎關注,每天帶您討論幾個心理學的小問題。

京城少年


傲慢就是達西的性格比較高傲目空一切,偏見就是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

伊麗莎白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他為人傲慢,一直對他心生排斥,經歷一番周折,伊麗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達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

伊麗莎白

班內特家的二女兒伊麗莎白是這個家中最富智慧和最機智的人。伊麗莎白是本部小說中的女主角,也是英國文學中最著名的女性角色之一。她有許多值得欽佩的地方,正如小說中說的她可愛、聰穎、能和任何人優雅的交談。

她的誠實、優雅、富有智慧讓她能夠從她所屬的社會階層的低俗、無聊中脫穎而出。然而,她犀利的語言和過早的對別人定論也導致了她的迷茫。



達西

達西先生是一個富有、殷實、潘伯雷莊園地主家的兒子,也是伊麗莎白的男伴。他的出身高貴、物質財富財富豐富,但過於的驕傲和過於的看重自己的社會地位。

他的傲慢使得他在開始的時候給伊麗莎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伊麗莎白的拒絕使得他謙遜了起來。儘管伊麗莎白對他很冷漠,但是達西還是表達了他對伊麗莎白不懈的傾慕,證明了他對伊麗莎白的愛。



花YANG時光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傲慢與偏見》是通過一篇名著改編的電影;讓我們瞭解到那個時期雙方愛情中的傲慢與偏見;

對於哪裡存在傲慢哪裡存在偏見?

首先,是女主的“偏見”和男主的“傲慢”才讓兩人互相厭惡,導致後面的種種;

其次,女主是班納特家最優秀的女兒之一,在鄉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對愛情又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她和父親班納特是知己,同時也以父親為“傲”,班納特家有自己獨特的“傲慢”;但女主對自己粗俗無知的母親,還有自以為是的上流社會,是有一種“偏見”的;

男主生於貴族家,上流家族的他本就有著自己的傲慢,也正是因為他的傲慢,使人們忘記了他的樣貌,他的才華;

最後,這部劇開頭寫著“凡是有錢人的單身漢,總想娶一位太太”這難道不是,傲慢與偏見嗎?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對歡迎評論改正!


媒天有料


傲慢:達西剛開始因為伊麗莎白的不富裕的家庭,行為不得體的媽媽,妹妹和表哥等等對伊麗莎白和她家庭的傲慢,這個在他的求婚詞(就是那個被伊麗莎白狠狠打臉的求婚詞)中有體現,所以他的求婚也是相當傲慢,大概意思就是我是放下了我的身段,辛苦地與對你的家庭和家人們的抵抗情緒作鬥爭,經歷了這些痛苦的掙扎向你求婚。想當然伊麗莎白會拒絕啦。

偏見:伊麗莎白剛開始就對擁有巨大財富的達西有偏見,覺得他傲慢,舞會上不跳舞,還說除了簡沒有漂亮的人,更讓伊麗莎白覺得他無禮,傲慢,自私。加上和mr wickham的謊話和中傷更加深了這種偏見。最後最後,達西那番傲慢的求婚詞徹底激怒了伊麗莎白,把之前的偏見積累達到定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